有沒有武器發射一次產生大量熱,要冷卻才能進行下一次發射,導致射速不夠,限制了殺傷力。

重修一下問題,問的不太清晰。

我的意思是,一發入魂,打一發就會過熱,但殺傷力很強的那種武器有沒有。


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這傢伙。。

古斯塔夫列車炮

古斯塔夫列車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納粹德國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克虜伯兵工廠建造完成後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 而後它以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第二門巨炮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昵稱「多拉(Dora)」。)列車炮。

(註:「古斯塔夫」巨炮與「多拉」巨炮是兩門炮而並非一門)

由來(均出自百度百科)

1942年夏天,希特勒調集237個師的兵力,在蘇德戰場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全殲部署在頓河東岸的蘇軍,進而攻佔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區。蘇軍為了抵抗德軍的進攻,在塞瓦斯托波爾戰略要地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藥庫,決心進行持久防禦。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一座秘密彈藥庫發生意外爆炸。這座彈藥庫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美國某軍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說是在清理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了彈藥庫,引起鏈式反應般的彈藥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地下建築物。

希特勒上台後不久,處心積慮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築的馬其諾防線,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克虜伯兵工廠在接受任務後,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後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製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以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鬥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德國「史威爾·古斯塔夫/朵拉」列車炮使用的800 mm口徑的炮彈與T-34戰車對比。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古斯塔夫」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克里米亞。

1942年6月,所有包括古斯塔夫在內的所有巨炮集結和準備完畢,準備向著塞瓦斯托波爾發起最終清算。6月5日,古斯塔夫在2台大功率柴油機的驅動下緩緩駛出參與了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攻擊,火炮背後的起重機把7.1噸重的炮彈送入炮管,震天動地的一聲巨響,敲響了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最終審判的鐘聲。

發射一枚炮彈需要三小時的裝填時間

  這枚炮彈準確的落在了蘇軍的陣地上,瞬時間一大片建築物和永久性防禦工事被夷平,塞瓦斯托波爾的陣地上出現了猶如4個美式足球場一樣大的深坑,將蘇軍精心建造的永久性防禦工事直接炸出了核心,30米深的防禦工事就這麼被直接炸穿。在蘇軍還沒反應過來,卡爾等重量級巨炮也紛紛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火力傾瀉到蘇軍的基地裡面。古斯塔夫對白涯據點的攻擊,古斯塔夫一炮直接打穿了10米厚的混凝土防禦工事,把裡面的彈藥庫引爆。劇烈的連鎖爆炸直接把海灣裡面的一艘船震沉。從6月5日到6月17日12天里,古斯塔夫總共發射了48枚炮彈,摧毀了「斯大林」「西伯利亞」「馬克辛姆高爾基」炮台,與多數據點。其中白崖是完全沒了的。戰後的塞瓦斯托波爾已經沒有什麼建築物還能屹立不倒的了。

古斯塔夫列車炮 模型

1942年底被派遣到列寧格勒,進入戰備狀態後又因蘇聯取消進攻而無所事事,1943年春被調回國內進行維修,直到德國戰敗被德國工兵炸毀。


實際上所有的熱兵器都有這種問題。。。

從衝鋒槍到電磁炮無例外

熱兵器的本質就是能量的再釋放,簡單的說在常規環境下就是會產生大量的熱,無論是什麼原理投射,都繞不開。。。

甚至早期的扭力武器都會發熱,但凡作為武器,就一定包含能量,但凡涉及能量,就一定涉及熱量,熱量是能量的一種客觀體現,幾乎所有的武器都會產生熱量,都需要冷卻,只不過早期武器效率低,不明顯罷了,比如早期扭力武器熱量不算什麼問題,但現在的突擊步槍打上幾槍護木就開始冒煙,因為人類的武器效率被極大提高了,能量高了幾個數量級,熱量問題才在越發突顯。

理論上來說,肌肉也會過熱,但是功率太低沒什麼太大所謂,但能量級越大的武器,效果就越明顯,比如耗費巨大能量的電磁武器,定向能粒子束武器等等。

至於打的一發就需要冷卻的致命武器,這些熱兵器其實都能算吧,只是現代科技讓這些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的過熱情況中繼續使用,而中古火器不澆水冷卻清膛就無法射擊。難道那些古代火器就是你想要的更貼合問題的答案了嗎?。。。


老毛子的激光坦克「稜鏡」

真的假的不知道,網傳的有鼻子有眼我也沒去考證


大口徑艦炮

有的大口徑艦炮為了減重,沒有水冷護套,其射速也就20發/min,但如果加裝水冷護套,射速可以提到40發/min

無殼彈

步槍彈殼實際上起到了暫時儲存熱量,阻止熱量傳遞到彈膛的功能,彈殼被拋出後自然帶走了相當一部分熱量。而使用無殼彈的g11就存在著易過熱的問題


受限最嚴重的應該是激光武器。

其次是依靠超導體的電磁炮。

還有所有火藥驅動的速射槍炮。

所有的發動機/電動機。

所有的液體燃料火箭/導彈。

所有可充電設備。

所有的紅外成像設備。

所有的大功率通訊設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