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識字不多很難進行高質量的文學創作,道理一樣。

懂樂理,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旋律。

不懂樂理大概只能寫不少不懂樂理的人才能覺得好的旋律,或者也許會有一些旋律寫出來,但高產與否就難說了。

樂理也不難學,學了也不會妨礙發揮才華,想創作不妨邊學樂理邊寫作,不然想靠哼曲兒來謀生,很難很難。


不懂樂理去創作的人大部分靠的是「靈感」(經常不靈哈哈),而靈感其實很玄學。

也可以說靈感源自你所聽過的音樂,多聽音樂絕對可以給你靈感,也是動機的來源之一。

你可以嘗試用哼哼一段自己覺得好的旋律去記錄下來,但你記錄完後,不懂樂理咋配和聲呢?如果你你直接搬來人家常用的和聲背景,然後放著和聲背景在裡面哼哼去創作一些旋律,也可以成為一首新歌,然後找個好的編曲,幫你完成後續的。不少人這麼干,但那是真正意義的作曲嗎?你也不會想一直這麼干吧,找首歌覺得不錯,去掉人家的旋律自己加點就成了?雖然流行音樂里有不少人這麼干,但真的不鼓勵這樣,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和創新。

什麼是好的旋律?經典歌曲還是世界名曲什麼的?單把一些好歌好曲的旋律拉出來,比如貝多芬的歡樂頌(舉例就說耳熟能詳的),334554321123322,你肯定會自動腦補這首熟悉的歌的和弦背景,假設沒有和聲背景,沒有律動,沒有配器什麼的等等,單看旋律,你能覺得這個旋律有多好嗎?用的音只有五個,12345,還能排列出無數組合就像彩票數字一樣,但你也沒辦法說是好還是不好。要看什麼決定他好不好,你必須還要一些其他因素。動機律動,和聲,旋律。

創作一首歌首先要有個動機,可以是一個音或幾個音,可以是一個律動。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開始的四下,咚咚咚咚,那就是一個動機。如果往後的發展還是要靠靈感,就等於徒步週遊世界,那累死了。樂理就像一個交通工具,學得好的開跑車到達目的地,學一些基礎的騎自行車,總之都比徒步快不是?就算是音樂大師,也不會靠靈感去完成那麼多,貝多芬聾了都創作那麼好的一些大作,靠的是知識儲備內心聽覺以及積累而非全都靈感。靈感就是一點點,發展的好不好前看內功如何深厚了。即興音樂也一樣,台上的表演,多數不是來源於靈感,而是背後龐大的知識儲備。即時的創作出來,比慢慢寫作難得多了。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指望一夜爆紅,爆紅是例子不少,雖說歌真的不敢恭維,但人家火了。。。。誰管你歌好不好,有傻傻的跟風憨憨們就夠了。造就了現在大多數人不去學習,去找捷徑,賺快錢無心做音樂的現象,經典層出不窮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這種現象確實很「流量時代」。

所以如果想創作好的音樂,學學樂理吧,只會讓你更好的表現你的才華。


補充一個各種回答里都沒怎麼看到的——

利用歌詞進行旋律創作。

這是個懂不懂樂理都可以使用的、超有效率的辦法。

步驟如下:

動手寫一份歌詞或在網路上尋找素材、詩歌宋詞一切皆有可能。

認真斟酌、朗讀歌詞。

注意重音、朗誦節奏、韻律感

注意音節方向,什麼時候第三聲下潛、什麼時候第四聲產生結束感,什麼時候第一聲上揚。這些都是在暗示旋律要怎麼走。

帶著這樣的感覺試唱、或像念rap一樣有節奏地念出來,慢慢轉變成唱。

一開始練習先詞後曲可能感覺完全跟著歌詞走有困難,也有可能是詞有寫的不太舒服的地方,可以邊唱邊臨時補詞改詞,控制自己的旋律方向

舉個關於控制旋律的例子,如果想要副歌產生一樣旋律的記憶點,可以保持副歌不同段的關鍵句一樣、或是在四聲和韻腳和重音上基本一致;如果想要某句旋律有些地方一樣有些地方變化,可以在歌詞不同段落對稱的位置,使用同一句詞為藍本,但保留這句詞的某幾個字,改變想要變化出不同旋律的部位。

PS:中文因為存在四聲,其實是一門對旋律暗示程度很高的語言。如果是寫了原創歌詞,這樣創作出來的旋律詞曲配合度將會很高,也就意味著唱歌的人會變得容易背下聽懂歌詞。何樂而不為呢~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古話是有道理的。但是這裡有幾個關鍵點,一是熟讀唐詩,因為唐詩代表了古詩最高水準,熟讀不僅僅是記下,還要了解詩的含義,結構,創作背景等。創作歌曲也是這個道理,想要創作好的旋律,就應該多聽多記傳唱許久的經典歌曲,而不是只聽那些只火了一年兩年就消聲匿跡的歌。你需要了解歌曲的風格,曲式,調式,創作背景等。三百首隻是一個界限,達到三百這個量,你才有可能會吟,想要吟的更好則需要不斷地聽更多的歌曲提升自己。另外天賦、悟性、興趣也很重要,很多人因為製作音樂感到枯燥乏味而放棄。

所以如果你愛音樂就多聽多唱,有機會還是學一下樂理知識比較好,網上有很多樂理教學呀。


首先你需要基本的樂理和一些曲式的結構,然後還有大量對好旋律的累積,並且有一顆敏感的心和發達的右腦,其實這些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都在我的文章可以獲得簡而易懂的乾貨,還有讓旋律好聽最致命的核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