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专注于防身术十年,做过很多对比和实验,发现大部分人对防身术技术性的看法颇为两极化。

传统武术有人认为防身术必须很注重细节,精雕细琢去练才有效。大众则认为懂得跑步插眼撩阴就行。当中还有不少各种体系的武术家/格斗家觉得只要把一些基础的(或者说低级的)技术拿出来,加几手擒拿就是防身。

我的看法是对攻防技法有一定要求,但绝对不是全部。

先说这一点,因为有些武术的师父喜欢强调技术高的话一个娇小的女生可以毫发无损的打倒一个大汉。从咏春到巴西柔术我都听见过。

防身术最重要的首先就不是击倒对方,而是确保己方安全(包括身边需要保护的人)。其次在现实中的危机甚至超过我们所想,「街头」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因为施加暴力的人也可以是我们认识的人。

武术当中的技术其实很多就是用「以弱胜强」的思路来设计,比如上述的咏春和巴柔就是表表者。然而实际效果除了技术还有体能(无氧心肺能力、肌肉爆发力、动作与反应速度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均衡发展【心、体、技】三方面的原因。

然后想说一个极大的重点,就是【格斗术追求技术高度,防身术讲究技术宽度,只有不切实际的某些武术才会两者都想要其极致】。一个体系可以这样,然而就算是全职教练和师父们都不会有这样的时间精力的。

所谓技术高度就是很厉害的技法,这可以是细腻的技术(如擒拿/小关节锁、卸力借力等以柔克刚的技艺),也可以是威勐的招式(如泰拳扫腿)。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很多技术细节配合才高效,所以得长时间苦练。而以一对一有规则,或者无规则但公平的对决,这是正常做法。于是会出现多练一堆动作来作为「二择/三择」等令对手无法估计的丰富攻防技法。

而技术宽度则相反。练最少的招式去应付最多的可能性,某程度上是不变应万变吧。这个的难度其实一点都不比前者低(主要对我这种创建防身系统的人来说),因为需要非常小心选择技法组合,在可以应付多种用途之余还不能在概念和操作上太高深。

所以自卫防身术不是说对攻防技法没要求,同时也并非很高,而是方向不同。可以说,熟练几个基础攻防技法和几个组合技就很不错了,然后就不是怎么去增加技术数量(为了兴趣的话是很过瘾的事,但于实际作用没太多帮助),而是把手头上已有的技法巩固、在不同条件下反复实验,一边增加这些技法的宽度,一边认真找出技法和个人本身的弱点然后去弥补。

补充一点,防身术不是擒拿柔术,不是拳脚肘膝,不是耍阴使诈。而是这些东西全部结合起来!那也不代表也学会很多招式,但是一定要考虑不同程度的威胁/冲突,这样才算是充分掌握防身技能。举个例子,如果你只会拳打脚踢,当你需要制止一个认识的人(或者你不能伤害的人)就直接一拳或者一脚把对方放倒,明显于理不合。反过来面对两三个流氓,你用巴西柔术玩寝技打地战也是找死。

所以与其说防身术对攻防技法有要求,不如说在意识上的训练比技术上更重要。意识不对,盖世神功都保护不了你。

很支持 @武者麦斯 的答案。

需要自卫防身的人,碰到坏事和坏人两种威胁,面对无意和有意两种伤害,

所以「意体技」要对应有相应准备,

意识心理和体力体能从略,只谈技法的话,瞎凑3条:

首先要有针对性提前设计和训练,靠泛泛的技击技法锻炼不行;

其次技术设计要目的清醒,隔离逃离为主,训练要简单,战术要求果断迅猛;

最后,没有规则保护,攻击技法设计要有后果底线但不能拘泥手段。

那么我猜合适的技法应包括:

……


自卫防身术对攻防技法要求便于运用进攻、便于防守、便步法移动。


个人观点是防身术最需要一颗大心脏。因为很多伤害都是突发事件,没有准备的,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然后就是分散对方的注意力,打击要害,迅速离开。技法无非就那些,多了记不住也用不上,需要长期训练。但如果有时间长期训练,技法反而不如练练拳击。


攻:万不得已使用,尽可能有效,尽可能快,进攻前尽可能分析。

防:逃跑为主,防止控制。


防身术本就是攻防技法,没别的了。非要说还有什么,那应该就是时机的把握、距离的控制
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