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通俗作品。

覆蓋愛情、事業、教育、理想、治學、人才、紀律等多個話題,每讀一次都回味無窮


金庸寫書,功力一本勝過一本。《神鵰》是金庸嘗試突破《射鵰》的續作。

在寫《射鵰》時,金庸還是嘗試按照男性向爽文來寫的,所以郭靖與黃蓉的愛情,能得到所有男性讀者的一致艷羨。郭靖的人生,是男人夢寐以求的圓滿,事業愛情雙豐收。

從頭到尾。蒙古的大汗,高貴的公主,桃花島主的女兒,江湖上的豪傑,都對看似愚鈍的郭靖青睞有加。

而看不上郭靖的人裏,最突出的就是黃藥師,這還是金庸為了給靖蓉戀服務而設置的情節。老丈人看不上女婿,女兒卻傾盡一切維護傻小子,多麼美好的戀情。

這種爽到極致的寫法,讓射鵰收穫了無數粉絲。從大仲馬寫基督山伯爵,到金庸寫射鵰,再到現在的網路小說,事實證明不論哪個時代,爽文都是得人心的。

而後來,金庸力求突破,雖然爽文還是爽文,但主角們不再人生如此圓滿了。金庸是個很現實的人,他清楚如郭靖一般圓滿無憾的人生,是虛假的。他也明白,《射鵰》這一部徹頭徹尾的爽文,主角贏了,但配角們輸了。

所以,金庸後來的作品,配角們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而主角的人生不會再圓滿得虛假。

射鵰三部曲,一部高過一部。《神鵰》作為距離《射鵰》最近的一部,可以看出金庸對突破自我的急切。他給了楊過所能給的最大磨難。

彷彿是命運的玩笑,楊康的遺腹子楊過,自小孤苦,流落江湖,見識過社會黑暗殘酷的一面。他的人格底色沾染上了抹不掉的偏激,他的一生都是在治癒童年。

給楊過人生帶來亮光的,是歐陽鋒,是郭靖,是小龍女,是他邂逅的女子們。

最值得一提的是歐陽鋒,在神鵰中,歐陽鋒得到了救贖。他雖瘋瘋癲癲,卻對楊過毫無保留,是第一個對楊過好卻沒有任何其他想法和要求的。

這與郭靖不同。郭靖對楊過好,有憐他是楊康之子的身份因素,有希望他成為棟樑彌補父親道德和人品缺失的因素。這很好,但沒有歐陽鋒的好更震撼人心。

歐陽鋒不在乎楊過成為好人還是壞人,不在乎楊過是不是楊康的兒子。他是真心把楊過當成親兒子看待的,蛤蟆功說傳就傳,毫無保留。

小龍女對楊過的好,更接近一種相依為命。楊過與小龍女的感情,是這本書的主線。如果說郭靖與黃蓉的愛情如果消失,不妨礙郭靖人生繼續向前推進、圓滿的話,那麼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就是楊過人生的全部。

這樣的感情,就像楊過的人生,充滿了磨難和虐心。

金庸為了讓這對璧人的感情得到升華,設下了一道道常人難以逾越的考驗。

小龍女失貞,既是考驗女方,也是考驗男方。冰清玉潔的清冷仙子遭到玷污,金庸的用意,是要小龍女對感情躊躇、逃避,也是要楊過接受小龍女的一切。如果小龍女因此自輕,再也不敢面對楊過,不能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那麼這段感情是失敗的;如果楊過對這件事心懷芥蒂,那麼這段感情不再是至純的。

這個考驗,小龍女雖然一度掙扎,但還是邁過去了。楊過則自始至終沒有動搖,他從沒有在意過這件事。

而師徒名分,是第二個難關。小龍女是楊過的師父,楊過喊小龍女作姑姑,這兩人的結合,是有悖綱常的。在古代,世俗禮法,人情社會,都不能容忍這樣的感情存在。楊過與小龍女如果不能在這種舉世皆敵的考驗中堅持住,就註定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小龍女再度迷惘,但她的迷惘,是為了楊過,她不想讓楊過受到流言蜚語的傷害;而楊過毫不在意,他寧願與小龍女從此相伴古墓,旁人的眼光,楊過從不放在眼裡。於是,第二道關卡也跨過去了。

第三道關卡是生死關。十六年後的楊過,會不會在絕情谷縱身一躍。兩人至死不渝的感情,經過十六年時光的沖刷,是否仍然沒有變質。

楊過仍然跨過去了。

絕情谷小龍女嫁人,是第四道關卡。這道關卡很特別,考的是對愛情的自私。答應了公孫止要求的小龍女,在真愛面前,是否會反悔,是否會為了愛情自私到哪怕可能給楊過造成傷害。

愛情就是這樣奇怪的東西:雖然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會更好,但哪怕可能會對另一半造成不好的後果,仍然堅持佔有另一半。這中間,是恰到好處的分寸。

小龍女最終還是跨過去了。在她的意識裏,與楊過的結合會對楊過造成傷害,所以她一度想要遠離楊過。

可她仍然愛著楊過,那麼稍微自私一些吧。

最後一道關卡,是在楊過的人生中,有數位女子為他傾心。有人十六年未嫁,有人為他付出生命。這是直指愛情本質的靈魂拷問:

愛情是獨佔,是靈魂徹底的,完整的歸屬。

楊過還是跨過去了。雖然那些女子,都是極好極好的。

度過這五道關卡,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終於升華了。金庸給這一對戀人的補償,是極其罕見的豐厚。

單殺金輪、陣斬蒙哥,天大的功勞,被金庸毫不吝惜地送給了楊過。

位列五絕,武功蓋世,這是射鵰末的郭靖沒有做到的事。哪怕同齡的郭靖,都沒有楊過耀眼。

這就是楊過的人生,就像西天取經,雖然有九九八一一難,可積累功德後,仍然能修成正果。楊過的功德,就是替楊康救贖,給歐陽鋒救贖,為自己救贖。

許多射鵰粉絲認為神鵰對郭靖不公平,其實這纔是最大的公平。抱著射鵰的武功配置,試圖論證郭靖武功神鵰第一的粉絲,試圖證明郭靖比楊過偉大的粉絲,永遠理解不了金庸想要表達的內涵。

郭靖的人生足夠圓滿了,那麼就把光芒留給楊過吧。在書中的最後,射鵰大俠和神鵰大俠,傾吐肺腑,再無芥蒂。

郭靖攜著楊過之手,拿起百姓呈上來的一杯美酒,轉敬楊過,說道:「過兒,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揚名固不待言,合城軍民,無不重感恩德。你更救了襄兒、齊兒,我和你郭伯母也深感大德。」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二十餘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和郭伯母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來萬事心照,不說銘恩感德之言,此時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只覺人生而當此境,復有何求?

就如十六年前,無惡不作的西毒歐陽鋒與無人不傾佩的北丐洪七公抱在一起溘然長逝。

洪七公一躍而起,大叫:「老毒物,歐陽鋒!咱倆殊途同歸,最後變成『哥倆好』啦!」說著撲上前去,緊緊抱住了歐陽鋒。楊過大驚,只道他要傷害義父,忙拉他背心,可是他抱得甚緊,竟拉之不動。歐陽鋒已然神衰力竭,突然間回光反照,心中斗然如一片明鏡,數十年來往事歷歷,盡數如在目前,也即哈哈大笑。

兩個白髮老頭抱在一起,縱聲大笑。笑了一會,聲音越來越低,突然間笑聲頓歇,兩人一動也不動了。楊過大驚,連叫:「爸爸,老前輩!」竟無一人答應。他伸手去拉洪七公手臂,一拉而倒,竟已死去。楊過驚駭不已,俯身看歐陽鋒時,竟也已沒了氣息。二人笑聲雖歇,臉上卻猶帶笑容,山谷間兀自隱隱傳來二人大笑的回聲。

北丐西毒數十年來反覆惡鬥,互不相下,豈知竟同時在華山絕頂逝世。兩人畢生怨憤糾結,臨死之際卻相抱大笑。數十年的深仇大恨,一笑而罷!

就如十六年後,奄奄一息的慈恩終於等來了周伯通和瑛姑的原諒,微笑瞑目。

周伯通道:「鍈姑,你來下手!」鍈姑向慈恩望了一眼,低聲道:「倘若不是他,我此生再也不能和你相見,何況人死不能復生,且盡今日之歡,昔年怨苦,都忘了他罷。」周伯通道:「這話也說得是,咱們便饒了他啦!和尚,我當你是朋友!」慈恩傷勢極重,全仗一口真氣維繫,聽周伯通和鍈姑都說恕了他殺子之仇,化敵為友,心中一片平和安詳,再無自咎掛懷之事,自知來生轉世,可入善道,心下感激,生出大慈悲心,低聲道:「多謝兩位。」向一燈道:「多謝師父成全!」又向楊過道:「多謝施主辛苦。」心平氣和,面帶笑容,雙目一閉,就此逝去。

神鵰,就是這樣一部歷經磨難,治癒本心,得到救贖的作品。


很精彩,很值得一看,是一部講教育的好作品。


金庸的有幾部小說,是有著明顯的基調設定的。

比如像《天龍》,沒別的,就是眾生像,就是每個人不同的命運糾葛與掙扎,都在尋求自我的救贖。

《連城訣》,我的媽,這小說就是各種陰險,各種坑,老子坑兒子,爹坑女兒,師徒互坑。。總之就是陰險就對了。

《笑傲江湖》,玩兒的就是政治,《鹿鼎記》玩兒的就是官場,《白馬嘯西風》就是初戀的清純。。。

而《神鵰俠侶》,全篇圍繞的只有一個「情」字。從一開頭武三通對他乾女兒的情,李莫愁對陸展元的情,一直到大小武對郭芙的情,楊過對小龍女的情,乃至後來裘千尺對公孫止變態的情,瑛姑對周伯通的情,郭巨俠夫婦對襄陽城的情。。。

全篇無不對一個「情」字展開敘述,且各自對情之一字的理解與表達,都不盡相同。也通過不同的人性,完成了這一部以「情」為主題的故事。讓每個人的形象都那麼豐滿,總是看的時候或感動、或憎恨、或惱怒,還有那對雕兒,也讓人欽佩。


一部把個人成長與國讎家恨,還有各種各樣的男女情感討論的淋漓盡致的武俠小說。

著名的那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出自該書,是射鵰男主郭靖對晚輩楊過的願望,這願望最後也確實成真了。當獨來獨往的神鵰俠帶著他分別十六年剛剛團聚的妻子義無反顧的加入襄陽戰局,鬥金輪國師,殺蒙古皇帝,在小說中迫使蒙古退軍長達十三年之久時,真正做到了兩代人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能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同時,小說中大量描寫人物的各種情感(不要誤以為全是愛情)的這部小說裏算是金句迭出吧

畢竟只是女配的程英那一句話,在金庸去世那年都被到處引用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還有一些佛道之家人生哲理的有感而發


小龍女淡淡一笑,道:「大師說得很是。」眼望身周大雪,淡淡的道:「這些雪花落下來,多麼白,多麼好看。過幾天太陽出來,每一片雪花都變得無影無蹤。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只不過已不是今年這些雪花罷了。」

一燈從懷中取出一個雞蛋,交給小龍女,說道:「世上雞先有呢,還是蛋先有?」這是個千古不解的難題。楊過心想:「當此生死關頭,怎地問起這些不打緊的事來?」小龍女接過蛋來,見是個磁蛋,顏色形狀無一不像。她微一沉吟,已明其意,道:「蛋破生雞,雞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更不要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更是被人到處拿去宣揚為武俠小說境界巔峯。

不過我一直覺得作者本人的後記也是很有意義的


《神鵰》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時,卻有巨大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或許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則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給人認為毫無意義呢?

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入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無重大分別。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識、政治規範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口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會消滅,那時候「愛國」、「叛國」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地為人們所讚美,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