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

以前在課本上學了杜甫的幾首詩,詩都是好詩,「遲日江山麗」,「國破山河在」,「岱宗夫如何」之類,這些詩,現在看來也是杜甫集中一流的作品。但我卻沒有因為這些詩喜歡他。

那時候不懂,只知道背。什麼詩意,什麼詩心,詩情,完全體會不到。

直到後來我開始接觸詩詞,也是更喜歡那種纖巧的,工麗的,像什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樣的漂亮句子。

杜詩漂亮嗎?有漂亮的,比如「春風花草香」就很漂亮,但這更多是一種圓融駘蕩的優美,而非一眼望去的驚艷。

所以年少時沒讀懂杜甫。就算是到了現在,我也還有好多地方沒讀懂他。

好像有點扯遠了。

要說什麼最打動我,那當然是他的詩咯。只看史書,只聽別人說,你是不大可能喜歡上杜甫這麼個人的。那當然只能看他自己的詩了。畢竟,詩是他靈魂的一部分,還是凝結得最璀璨耀眼的那部分。

需要親自去咀嚼品味。

最打動我的是,在我以為他僅僅只是一個憂國憂民嚴肅枯乏的詩人時,我看到了那首舟中小鵝兒。那種心情,怎麼說呢,簡直可以說震撼。

直到現在,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很樸素,沒有太多修飾: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

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

客散層城暮,狐狸奈若何?

他是在說什麼呢?一羣聚在船前的小鵝,大概剛出生不久,絨毛還是嫩黃的,黃得就像那杯子裏的酒。

詩人本來想借酒澆愁,卻看到了這麼一羣可愛的小鵝兒,好像在朝他嘰嘰喳喳地叫,這樣充滿朝氣的,鮮活的生命,又是這樣的幼弱,一瞬間叫他生起了溫柔的憐惜。

小鵝兒呀,等到遊人散去,天也黑了,你們這些可憐的小鵝兒總要歸家呀,等到了岸上,要是被狐狸叼去了可怎麼辦呢?

這樣可愛的小鵝,這麼幼弱的生命,一想到那可能會有的悲慘結局,便頓時教他揪心起來。

「且看欲盡花經眼 莫厭傷多酒入脣。」為何美好的事物總是不長久呢?為何我們無法將欣賞的目光停駐呢?難道只有在醉中才可獲得一瞬的慰藉嗎?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春光啊,別走得太快,再陪我一會兒吧,很快就看不到你了,至少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最後讓我盡情欣賞吧。

不要讓風雨催折了鮮花啊。

我想讓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永遠停留,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逝去和悲傷。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好在我還有詩和酒,我可以吟誦,可以沉醉,可以把這些美好的景象變成回憶,永遠在心頭沉湎。

這樣即使我老去,也還算是活著。我將同春光一起老去,消失在人間。

而你們只需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我忽然間認識到,他什麼也不是,只是一個有些天真的理想主義者而已。他也是一個弱者,憐人亦是自憐。這一刻我對他起了無限的憐惜。

他總是滿懷愁緒又滿眼憐愛,想要欣賞這生機盎然的風光,卻又總是為美好事物的轉瞬即逝而傷懷。他以垂垂老矣的身軀對著那些幼嫩可愛的生命,花草,蟲魚,鳥獸……既欣悅而暢然,復低徊而哀憫。

簡直像是含淚的微笑。

在江上欣賞小鵝兒的那一年,杜甫五十一歲,距離去世還有七年。


當然是。。。杜甫能動!


杜甫的朋友李白最打動我


謝邀

就是初中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被感觸到的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有幾個人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呢?在自己都不能夠喫飽穿暖,甚至子女都要被凍死的情況下。

不黑化(bu shi)就已經要感謝了,更別說有這樣的胸襟了。

最後,雙擊屏幕,會有驚喜的哦


杜甫怎麼打動我?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看杜甫是誰?他最擅長什麼?他是詩聖,他最擅長的也就是寫詩了!

那我就用他的詩來回答,畢竟言由心生!

我用杜甫的四種態度來解答:

首先:咱們來看杜甫對寫詩的態度。

1)李白《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從李白寫給杜甫的這句詩中不難看出,杜甫為了作詩是很辛苦的!

2)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從此詩中不難看出,杜甫從小不僅博覽羣書。還破萬卷,所以下筆如有神!

3)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深愁。

杜甫在詩句中說:自己性情怪僻只沉溺於美好的詩句,如果詩句不能打動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罷休。

從他的寫詩態度,寫詩精神,寫詩精神來看,他能成為詩聖,留下很多很多的千古名句也就不奇怪了!

這樣的杜甫怎能不讓我感動!

其次,咱們來看杜甫對「真愛」的態度。

他的真愛是誰?

杜甫最喜歡的人是誰呢?

自然是李白。怎麼說呢?

杜甫給李白寫了15首詩!

春天想李白《春日憶李白》

深秋想李白《天末懷李白》冬天想李白《冬日有懷李白》不見也想,夢裡也想,回憶也想

除了《夢李白》還是《夢李白》

除了《贈李白》還是《贈李白》除了《寄李白》還是《想李白》

那咱們來看看杜甫是

怎麼誇自己的這位真愛李白的?

1)《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2)《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3)《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4)《不見》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5)《飲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對李白的思念自然是感人肺腑;

杜甫對李白的讚美也毫不誇張!

李白詩仙的名號確實配得上: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這樣的杜甫怎能不讓我感動!

再次,我們來看杜甫對偶像的態度?

杜甫的偶像是誰呢?

也許很多人會說是李白!李白只是他的大哥,所謂真愛,也就是鐵哥們兒!

杜甫最敬佩誰呢?他最想成為誰呢?

杜甫真正的偶像是諸葛亮!

下面咱們來看杜甫怎麼寫諸葛亮的?

1)《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2)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五絕《八陣》,七律《蜀相》,都抒發了詩表達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讚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攻成未遂而身先死的惋惜。

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杜甫也想像諸葛亮這樣:竭忠盡智輔佐一代明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一代賢相!

這樣的杜甫怎麼能不讓我感動!

最後我們來看杜甫對人民的態度!

1)杜甫的「三吏三別」:

《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及在亂世之中身世飄蕩的孤獨,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達了作者對倍受戰禍摧殘的老百姓的同情。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此詩敘述作者杜甫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從《三吏三別》中

我們不難看出杜甫哀民生之多艱;

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

我們不難看出杜甫生活之困苦,可是他居然能說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只要人民能過上好的生活,縱然自己一死也心甘情願!這是何人的境界?聖人的境界!所以,杜甫成為詩聖確實再合適不過!

這樣的杜甫怎麼能不讓我感動!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發覺杜甫原來是那麼可愛,感覺離我們生活很近,很親近:

奶爸杜甫寵娃模式和常人一樣,不僅僅是陪伴,還有禮物。杜牧有句名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然而,這和杜甫送孩子們的禮物比起來並不算什麼,因為杜甫給孩子們弄來一個「活的孫悟空」。他聽說南州某地出產一種袖珍小猴,就特地央人弄來一隻給孩子們玩。孩子們看到這隻小猢猻,簡直樂到癲狂。杜甫還專門寫了一首《從人覓小胡孫許寄》

人說南州路,山猿樹樹懸。舉家聞若駭,為寄小如拳。

預哂愁胡面,初調見馬鞭。許求聰慧者,童稚捧應癲。


輕鬆的杜甫。「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