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寒武紀按計劃上市,將成為科創板「AI晶元第一股」。根據公開資料,寒武紀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根據2018年6月的第四輪融資中,估值為2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中科院旗下基金、科大訊飛、國投創業、阿里等。

寒武紀除了受到明星資本的「青睞」,主要是基於其客戶羣,華為海思、紫光展銳、晨星(MStar)/星宸半導體等都是寒武紀的客戶。2017年打上「真正的AI手機」標籤的華為mate10,就是靠寒武紀的助攻,而寒武紀1A處理器也成為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2018年,華為mate20和麒麟980也採用了寒武紀升級版的人工智慧處理器。

不過昔日的合作夥伴也成為了「對手」。2019年的6月21日,華為在nova 5系列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全新人工智慧手機晶元——麒麟810,首次採用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的手機AI晶元。

「大客戶」華為自研晶元後,寒武紀的壓力不小,如何將競爭優勢適配到下游整體產品方案中,提供「軟體+硬體」的綜合解決方案,這對於寒武紀的產品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驗。

除了自身需要提升之外,寒武紀還需要面對眾多的外部競爭者,像國外的英偉達、英特爾、賽思靈等老牌晶元巨頭,谷歌、高通、蘋果等頭部科技公司,國內的華為、阿里、百度等科技巨頭進行自研或投資收購、整合等,都紛紛押注AI晶元賽道。

阿里收購了中天微,與阿里達摩院的晶元研發團隊共同成立了「平頭哥」公司;百度自研DuerOS智慧晶元、XPU等。國內AI晶元創業公司如地平線、被FPGA巨頭賽靈思收購的深鑒科技。


我雖然不是很懂,但畢竟和做寒武紀相關研究的陳雲霽及他的學生畢竟天天在同一個屋檐下。

應該是國內沒有對手的樣子,年會總結都是跟知名外國大牌做比較,性能和能效比大幅度領先。


Ip終端這塊,華為麒麟970、麒麟980使用了寒武紀的1A、1H,並搭載在華為Mate10和Mate20系列中,在旗艦款中使用寒武紀的晶元,那麼性能這些應該還是很認可的,畢竟華為不會幹砸招牌的事。其他呢,從2019年開始創收的智能計算集羣,已有的落地項目有珠海橫琴及西安灃東,數據中心也算是大趨勢,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大家都了的。

寒武紀這兩天發了Q3財報,營業收入好像是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幾,勢頭看著還行,至少當下表現還可以。Ps:還聽說寒武紀招研發很下血本呢,薪資不錯。有營收、肯拉人才肯搞研發搞技術,算是良性循環吧


目前業界使用的AI晶元大概是這樣的:1~4T,國產:海思,瑞芯微等。國外:NVidia jetson nano,movidius。5~16T,國內:暫無可用,華為atlas500有少量案例,但沒有普適性,國外:Jetson TX2,XavierNX。數據中心:Habana,T4,V100,graphcore,平頭哥和google的暫不討論。題主問的寒武紀MLU100在部分政府項目中有使用,270和220至今無大規模商用案例(政府那是政治行為,不算商用)


寒武紀ai晶元曾經應用於華為麒麟970、980的cpu,而這兩代CPU也是在市場奠定麒麟地位的功勛之作,據瞭解,之前華為自己一直想做ai晶元,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所以轉而選擇寒武紀的晶元,等到3年之後,華為達芬奇架構成熟了,才選擇了自己的晶元。

從這個背景來看,能讓華為選擇,並且領先華為2年的晶元,應該還是真的領先的


寒武紀的主要產品分兩類,一類是cambricon系列,主要是給終端推理用,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機,安防攝像頭之類;另一類是思元系列,主要是給雲端推理服務。之前靠著賣ip給華為,賺了一些錢,這主要是第一類產品,華為自研之後這塊收入大不如前;而第二類產品主要是面向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對於產品性能,可靠性,能效比都要高很多,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更迭是很謹慎的,因此雲端推理市場很難落地,雖然有一些商業和政府合作項目,但後面實際卻沒有實際的商用落地。

PS:據說寒武紀是被迫上市的,好像因為大基金要退出,迫不得已狼狽上市。(道聽途說而已啦,逃~)


非常差的水平,實測數據各種被華為atlas系列吊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