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茹毛饮血,倒还能吃上野味。


当然不是。

首先,原始社会和农耕社会的生产力没得比。原始社会单靠狩猎的话,是没法得到稳定的肉食供应的,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抓个野兔什么的,运气不好的时候连野菜根都挖不到。遇到天灾要四处迁徙,然后还要面对野兽的危胁,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

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人类学会培育五谷,驯化六畜,这才有了稳定的肉食和能量供应,有了定居的族群,才能发展出文明社会。在文明社会中,通过市场购买肉食,比你冒险在山里打猎,要轻松得多、高效得多。

其次,古代也分时候,春秋以前,老百姓确实吃不起肉,吃肉是贵族的特权,曹刿说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的就是鲁国的上层贵族。

从战国到西汉,随著铁器和牛耕的普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老百姓也开始吃得上肉了。

当然汉朝的肉价还是比较贵的,《盐铁论》记载「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但是到了唐宋时期,普通老百姓已经完全消费的起肉食了,肉食进入百姓的日常餐桌,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就曾经感叹,「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到明朝万历年间,猪肉价格已经降到了0.02两纹银一斤,跟现在已经相去无几。

所以总的来说,古代社会的发展是螺旋上升式的,遇到和宾士世则进步,遇到天灾战乱则倒退,但从长期的尺度看,古代社会还是显著进步的,而不是一直处于题主想像中的生产力低下的情景。


原始人狩猎,还真指不定谁吃谁呢。运气好遇到山羊野鸡梅花鹿,可能吃几顿肉,运气不好遇到虎豹狮熊,没准就回不来了。

谁说古人百姓吃不起肉???就拿猪肉来讲:

东坡之前,达官贵人是不屑吃猪肉的,那么东坡之前养的猪谁吃了?猪肉成为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起码是明朝中期的事~而且古人吃的猪肉那是真的中华土猪,现在我们常吃的白白胖胖的猪……其实是欧洲混血洋猪。


家里有养的猪羊,逢年过节也吃上几次,但是没有危险啊,稳定啊。原始人吃了这顿没下顿,过得了今天明天都没把握,不安稳。


狮子老虎豺狼也能吃上肉……那古人的生活是不是连他们也不如了呢?

农业的发展让人类可以从聚落形成真正的城镇甚至城市,乃至国家。这既可以看作时代的进步,也可以看作基因的「阴谋」,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生养更多的人类,但生得多了吃得也会多,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种植,这就把人圈在了一片土地上。基因得到了更大量的复制遗传,但人的工作时间也实打实的变长了。狩猎采摘时代,人们每天工作三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可以沟通感情,但农耕+养殖却可以占据人的一整个白天……那么人的生活变差了么?也不能这么说,至少我们不用为了担心被猛兽吃掉而轮岗守夜了,安全得到了保障。也不用为了吃饱去冒被吃的风险了。

狩猎时代吃肉不是因为肉好吃,而是因为植物无法完全满足生存需求,没有肉会饿死。农耕时代吃不上肉至少吃粮食不会饿死。当然,如果粮食也吃不上的灾年……那可能还不如狮子老虎活得好吧……

此刻再说说国家,国家可以简单理解成「收保护费」保护人民的,在灾年来临时形成了国家的农业文明可以凭借国家的力量赈灾,救济灾民。而部落形式的狩猎文明很可能会在灾年迎来灭顶之灾,因为救援是很难获得的。有「大哥」罩著和没有区别真的很大。从古代起即便是暴政导致的起义也只是改朝换代,换人做「大哥」,却没有解散国家变回聚落的。就算是解体,解体后他们也是以小国家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变回聚落。

最后讨论一下「吃肉」,相信很多人看到过这个

我们不讨论「新闻」的真实性,但大家看到第一反应都是「我C,吃大闸蟹也叫艰难度日?」但你设身处地想想,要是除了大闸蟹你没别的可吃,你还觉得它好吃么?当它作为「零食」时大家就觉得超级棒,但一旦成了「主食」大家就没那么喜欢了。肉会不会也是一样呢?

如果狮子老虎的胃也能接受五谷杂粮,它们捕不到猎的时候日子会不会好过些呢?我们村儿别人家用馒头剩菜喂养的猫总来我家院子偷我家猫的猫粮,但我家猫看到馒头两眼发光……到底是谁生活的更好呢?吃肉的原始人如果知道可以不用打猎靠植物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会不会羡慕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