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玉镯

清代光绪年间,聊城县衙门里,有个吴光茂,是个快班的班头。

虽然干这个站衙门当捕快的勾当,但他从不利用职权、滥施恶悍、敲诈勒索,因而得到群众的称赞,都说:「吴班头是个好人。」

凡是托他的事,无不尽心去办。

有一年冬天,他带著两个伙计,到北关外勘察一处失盗案件。

天气阴晦,雪花微飘,路过玄帝庙,他们进去暂时避雪,来到大殿,老道士敬真连忙让入客室坐下,烹茶款待。

谈话间老道说:「十多天以前,一外地乞丐,栖留庙中。

先说不过住一两天就要离开的,不料他病倒了,难以爬起,有些危险,我看他穷困无靠,染病在身,怪可怜的,也不忍撵他走。

这个乞丐不能出去讨饭,我只得叫徒弟送点干粮给他。」

老道又叹了口气,说道:「虽说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本,见死不能不救,但如果他真一命呜呼,也是个麻烦。」

吴光茂听了,便请老道士领他到了大殿前边,东廊房小屋里,去看这个乞丐。

只见那人个子高大,面目黝黑、绕颊浓髯、乱发垢积、年纪约在六十开外,正蜷卧在砖地下一领破草毡子上,几件破烂衣裳连铺加盖,呻吟不止。

旁边放著一只破铁筒和一根打狗棒。

吴光茂问他是哪里人,何时到此?

乞丐说:「家是河南,家中贫困,到处乞讨,不料到了这里得了病难以走动,实在无奈。「

说罢,凄然长叹,咳嗽不已。

吴光茂一向对人心善,不忍使这个乞丐贫病而死,便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供他饭食,并请医生给他看病吃药,如此将养了一个多月,病也就好了,乞丐对他感激不尽。

恰在这时,东昌知府大人的公馆中发生了惊人盗案。

知府的夫人,在深宅内院的卧室,夜晚熟睡中,不知不觉被人把手腕上的玉镯盗去一只。

更可怪的是这个盗玉镯的强盗,公然敢在夫人梳妆台上留下字条,上面写了「不敢惊动老爷和夫人,只将镯子借去,可派人赴山西某处讨还,」等语,没有署名,更没有撬剥门窗的痕迹,别物一点没失,这显然是件胆大妄为的挑衅行为。

知府对这案件,又怕又怒,就命令守具负责派人前往捉拿追脏归案。

当时聊城县衙门中,较有武功和声望的,除吴光茂别无二人。

因此,知县便把这重大案件,交于吴光茂去查办。

吴光茂心想:这是一件极危险而又不易达到目的的差事,但又不敢推诿,真感到为难,回家后长吁短叹、闷闷不悦。

因他自己的武功技能并不真的高强,那来盗玉镯的贼人定非寻常之辈。

深入虎穴,动起手来,难是他人对手,追回玉镯谈何容易,怎么办?

只好把生死置之度外,到时见机而行了。

吴光茂叫妻子预备行囊、盘缠,并嘱咐家里人,不必为他担心。

此去以礼协商。

彼此并无宿仇旧恨,谅也不至无故加害,或者可以平安回家的。

他虽是这样说,自己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

妻儿啼泪交流,总认为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分手,全家人悲悲凄凄。

这时,那个留养他家的乞丐,已经病愈,行动如常了。

对吴光茂说:「我在病危之中,蒙老兄慷慨相救,此恩此情永远难忘。

今要离别,后会有期。

临走,我要告诉老兄我的实在身份,我本是江湖风尘中人物,多年来闯荡南北,受尽了种种磨难。

为了洗手不干,才混迹于乞丐行中,避免与同行接触,情愿受饿以了残生。

今见老兄逢到这为难之事,我哪能袖手旁观?」

说罢,他叫吴光茂取来毛笔纸墨,在纸上划了些不像文字也不像符咒的圈圈道道,装入信封。

然后递给吴光茂说:「这个信你小心带好,到那里见了他们的人,也别贸然交出来。

如果事情顺利,官府委派你办的公事,能以圆满解决,这信就别露了。

倘若问题缠手,或发生意外危险情况,你就拿出这封信叫他们看,或许生效。」

遂向吴妻道谢、告别,临别时,吴光茂送他五两白银和两件衣服,他只要了一件旧夹袄,银子一点没要。

乞丐走后,吴光茂在衙门领了官府公文和有关向晋省官署应咨照的证件公函等,打起包裹、备马一匹,竟自上路。

一路上免不得风餐露宿,日行夜宿,到了太原又向北行。

越过了五台山,已是崎岖石径,密林峻岭,难见村落。

他按留字中指定的方向寻道而行,终于找到了一个所在,只见在群山环绕中一座大庙。

望去楼阁殿宇重叠,烟云弥漫,气势壮观。

好一座古刹森林。

吴光茂牵著马还没走到庙门,早有两三个壮汉迎著喝问:「干什么的?」

吴光茂到此地,已无畏怯之心,便高声答:「山东东昌府人,专拜体你们当家的!」

那壮汉笑了笑说:「候你多天了,且请稍待,我去禀报」。

一会儿,有人出来叫吴光茂进去。

马,另有人牵过,走入山门,见廊宇连,院落深邃,古柏郁森,满地苍苔,走过几道殿堂,门外都有彪形大汉持刀立,气态严峻,也不问话。

到了第五进院子,领他的人,把他领进大殿,只见一个魁梧汉子迎了出来。

看他约有四十上下年纪,相貌清秀,穿著整洁,却也不像个强盗样子,这汉子见吴光茂进来,起身走进一步握手,连说:「头儿辛苦了!」

遂吩咐端茶,预备酒饭,颇为客气,酒足饭饱,这汉子自我介绍叫李南星,江湖绰号是:「神刀李南星」。

一把单刀得自祖传,有惊人的绝招,手下兄弟众多,也不在一处,因为历年来,他的几个伙计在山东作案,被东昌知府杀掉。

李南星本想刺杀知府,又因自己伙计被害,也非知府亲手逮捕,而是由别地押解,他奉命执行。

因此,他只把夫人手镯取来一只,以示警告,也是戏弄知府。

当下李南星问吴光茂来意,吴答是奉知府派遣,依照留字指示,来取玉镯。

李南星冷笑一声,说:「你可有什么高明玩意,愿领教一下。」

答:「吴某武功浅薄,不敢在您面前献丑,请不必相强,只求你履行诺言,把镯子给我带回,便感激不尽,日后当家的路过敝处,吴某当备酒相邀交个朋友。」

李南星只笑了笑,未说什么,当晚便安排吴光茂在西房休息,小伙计端来了灯,也就走了。

他留心看这座房子里,方桌上还摆著几个木质牌位,写有盟兄某某或盟弟某某神位。

旁列一行小字,写著某年月日死于山东东昌府葬某地等字样。

吴光茂自想,这次身陷魔窟,恐怕生死难测,既已来了,也不必多虑,就听其动作而已。

次日,小伙计便来喊他,领到大殿后边一个空旷院子里,那里已有一二十个壮汉,各执利刃,分两行站在一张方桌之前。

方桌上竖牌位一个,看不清写的什么,并有炉香缭绕,素烛吐焰。

李南星独自坐在正中,像凶神恶煞般面貌,显得狰狞可怕,看那阵势,使人感到即刻就要生死决斗,令人怵目可怖。

而吴光茂看了,索性把心一横,面无惧色,问:「李当家,昨天所提之事如何?请明自答复!」

李南星站起,厉声喝道:「今天我为已死弟兄报仇,要斩你祭灵,无话可言!」

吴光茂仰天大笑,道:「我敢来此,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可笑你李南星,妄称英雄,竟也使出这种卑劣诓骗之法,把人引来暗中杀害,论报仇,我非害你弟兄之人,论手段,也未免被江湖朋友耻笑为小人之见,不甚光明正大吧!」

李南星面色一红,又道:「你既来到,别想回去了。」

吴光茂道:「那……,请你看一下这个。」

从怀里掏出乞丐写的那封信递过去。

李南星接过一看,脸色突变,连忙过去,把吴光茂让到椅子上坐下,躬身施礼,连说:「实在抱歉、抱歉,我一定亲送老兄回去,并投案自首。」

晚上,李南星又盛设酒宴款待,当时把盗来的一只玉镯,亲交吴光茂放入包裹收好,定要明早一块启程同赴东昌,以了此案。

次日天蒙蒙亮,两匹马已经备好,他两人又吃了点东西,各自上马,由李南星领前带路,全抄捷径,路上没甚耽误,三天后到了德州。

黄昏时分,便在城门一家客栈住下。

这晚,李南星掏出银子交店家,喊来一桌酒席,和吴光茂烛下酣饮,开怀畅叙,好似多年朋友,十分投契,尽醉后各自睡了。

次早,吴光茂发现另一床上已无人在,桌上留有大信封一个,上写「东昌知府大人亲启」几个字,信封内鼓鼓囊囊,好像装著东西,

信封下面另有纸条,上写:「光茂老兄,我今夜已赴东昌知府衙门报到了,内有信物,你回去面交大人吧,玉镯带好,同时交差销案。」

落款李南星。

再找李南星,店家说五更之前早跨马走了,店饭帐他已付清,叫我告诉你老,不必等他了。

吴、李两人在德州住店夜饮这个晚上,东昌府城内,知府大人公馆里,又发生了一庄怪案。

知府因为夫人失镯,贼人留字、派人去山西查访,十多天未返,心头不胜愁闷,惴惴不安。

这夜他梦醒后,好像觉得脑袋空荡轻飘飘异于往日,他一摸头顶,吓得哎呀一声惊叫,夫人闻声急忙点灯看他,只见知府头上的发辫,竟被齐根剪去。

这一事惊扰了台府的上下人等,各处寻觅,哪有踪影,把个知府闹得又惊又气又羞,纸里包不住火,次日全衙门皆知,纷纷议论大有草木皆兵之势。

这天下午,吴光茂快马返回,大家又是一怔,都聚拢来问他此去办的怎样,这里昨晚又出事了。

吴光茂来不及和众人谈话,忙叫人回禀面见大人,知府急忙传见,吴光茂施礼后,就把来去经过,叙述一遍,说完解开包袱,取出玉镯、信封,一并交给知府。

那知府拆开信封,不禁目瞪口呆,一时不知所措,原来里面装得正是他昨晚失去的发辫,另外信笺上有诗一首,看了后面色惶惶、呆若木鸡。

半晌才惊魂稍定,吩咐听差带吴光茂到师爷除领取赏银。

对此事,尽管下令严格保密,但不久,便由衙门中赵师爷那里传出李南星给知府送还辫子以及信中所附诗句,诗句是这样的:

师叔之命不敢违,玉镯已交吴带回。

我想诚心来投案,你定发狂动官威。

割取发辫聊示警,原璧归赵莫怨谁。

奉劝大人应反省,保留头颅勿化灰。

更多好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弈之奇闻杂谈

每日更新,与君分享


时下,正是寒冬来临之际,说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

76年,福建南安一带,土地贫瘠,鼓励人多力量大政策让绝大多数家庭拥有不止5个孩子,真正的大家庭在那个时候生活的人大有体会。

基本上一家人吃饭坐得是满满当当的一大桌子人,像现代这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加上一个孩子的家庭在那个年代绝对属于稀有家庭。

在这一年的冬天,南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儿——下雪了,还是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雪。

要知道,在南安这个地方下雪,比夜里抬头就能看到流星还要难。

而这一场大雪,把整片大地盖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下,雪深都快要没过膝盖。

南方,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在冬天,也能在菜园子里摘一些新鲜的蔬菜煮来吃,所以南方地区很少有人家里有地窖这种东西来储存蔬菜。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所有的菜园子都填平了,连菜叶子都不剩一片,而鸡舍、猪舍来不及保暖,几乎所有的鸡鸭猪都被冻死了。

大雪过后,大伙吃著冻死的鸡鸭猪,俨如过年一般,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

就这么一连过了大半个月光有肉没有菜日子,忽然有一天,村里不少孩子居然得病了。

这些孩子的眼睛变得异常的血红,眼袋就像是八十岁的老人一般,都快要垂到脸颊上了,更可怕的孩子们变得四肢无力,手脚冰冷,说话和走路都有著不利索。

村里的大夫看了,也直摇头不知道是何种病因。

村里人一个个都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这个时候,村里有个老人给出了个主意,他觉得这些孩子是因为吃了太多死物的肉,沾染了太多阴气,小孩不同大人这帮阳气足,所以才得了病。

这个老人建议村里人把孩子都带到半山腰上的聚龙寺里,那座寺庙有百年历史,聚阳凝气是个阳气旺盛的地方,里面的庙祝也常年受村里的香火,把孩子们留宿在那里几天应该没有问题。

所谓病急乱投医,束手无策的村民也好赌一赌。

于是村民们浩浩荡荡地就前往聚龙寺,祈求庙祝收留生病的孩子。

起初庙宇并不答应,聚龙寺乃是佛门清修之地,小孩子最为吵闹,并不适合留在寺庙,但最终怮不过村民的苦苦哀求,庙祝只好答应下来。

没曾想,住了几日之后,孩子们果然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气息,精气神一下子好了许多。

一个个又生龙活虎的回到了村里,村民们更是千恩万谢,感谢聚龙寺的这个至阳之地。

庙祝也没想到聚龙寺真的能让这些孩子起死回生,但是也感到十分欣慰。

可是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刚回到村子不久,外面又下起了雪,这一次,雪下得更大了!

大雪持续了七八天依旧不见停的迹象,这一次的雪来得更凶更急。

这一次,所有的牲畜一只也不剩的全死了。

大雪封了路,除了吃死去的鸡鸭,村民没有任何办法。

尽管鸡汤鸭汤又鲜又美味,但是没几天本来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又开始出现双眼布满血丝,眼袋加重四肢无力的迹象。

村里人这次更加著急,脑袋都快挠破了就等著雪停了,赶紧送孩子上聚龙寺。

不过这次似乎没有那么好运,连日的大雪让山体变得蓬松,加上之前雪水融化,上山的路一夜之间崩塌成了一条断崖,路走不了。

村里人看著崩断的山路,眼泪都掉下来了。

而就在此时,有一个家的孩子突然想到了什么!

他家里是为数不多有建地窖的家庭,不过南方人的地窖多数密封的,是用来储藏来年春天的种子的,像地瓜、木薯之类的根茎植物。

他奋力地爬到了地窖,喊来了家人,叫道:开…开…打开。

家里人不明白,他到底想干嘛,但是看著快病死的孩子也只好把密封的地窖打开。

打开了地窖,孩子兴奋地钻了进去,不一会儿从里面举著一根手臂长短的东西就爬了出来,嘴里大声的念叨道:

妈妈!妈妈!我想吃烤山药!!!


闻到一股浓香,我睁开眼,面前放著盘烤肉。我肚子很饿,端起烤肉吃了个精光。旁边有人叫我,他坐在旁边,浑身是血,没了一条腿。他看著我,说:「那是我的腿,也给我吃点儿吧。」


我大叫一声,往后一撤,脑袋磕在墙上,从梦里惊醒。我确实坐在地上,脚上锁著手腕粗的铁链,身上的枪、怀表和钢笔都不见了。面前没有烤肉,只有那个瞪著眼的人头。


我常去美术馆的三联书店,每次都经过隆福寺,看见那个牌楼,就觉得这里像个什么遗址,尤其是晚上,瘆得慌。

几年前,这里被网友评选为「北京十大闹鬼地点」之一,原因是总有怪事。


隆福寺地区,从清朝和民国起,就是 CBD,这里的庙会与护国寺齐名,小吃、古玩、花鸟鱼虫、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不比天桥差。


上世纪 80 年代,寺庙原址上建造了隆福寺大厦。1993 年 8 月的一天,隆福寺大厦突然著火,烧了八九个小时,从里到外都成了灰。当时,我正在放暑假,专门和朋友去烧过的废墟看。按说刚烧完,而且是夏天,应该很热,但一进去,却冻得人发抖。


这就是都市传说。


清末民初,北京的胡同里常有鬼宅的传说,东四一带总被提到。1920 年,太爷爷金木在隆福寺对面的二条胡同,也遇到了这么个诡异的事:有栋房子里「闹鬼」。


事件名称: 东四鬼宅事件


事发时间: 1920 年 8 月 14 日(七 月初一)
事发地点:东四牌楼二条胡同(今北京东城区东四二条)

七月初一(8 月 14 日)那天,我在隆福寺逛庙会。小宝不爱热闹,又嫌热,没跟我出来。


北京城两大庙会,西边护国寺,东边隆福寺,我更喜欢上东边来。一是隆福寺的旧书铺多,能淘到好东西;二是这边离王府、使馆区近,什么人都有,有意思;最重要的是,我喜欢隆福寺的小吃。


逛到中午,淘到了几本好书,热闹也看够了,却没吃过瘾。我找了一家蒸锅铺 [1] ,点了碗牛肉抻面(拉面)和半张千层饼,还没吃到嘴里,一个穿衬衫戴墨镜的人在对面坐下,伸手拿起千层饼就往嘴里塞。


他一边嚼一边摘下墨镜,说:「我 ×,二条胡同闹鬼了。」

隆福寺原是清朝皇家认证的喇嘛庙,后来成为庙会,与西四的护国寺齐名。民国期间出现了商铺,成为商业中心。庙会上有小吃摊、花鸟鱼虫、绸缎布匹和戏曲表演等。店铺主要是照相馆、古玩店、古书铺、钟表店、花店等。清《北京竹枝词》称: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隆福寺原是清朝皇家认证的喇嘛庙,后来成为庙会,与西四的护国寺齐名。民国期间出现了商铺,成为商业中心。庙会上有小吃摊、花鸟鱼虫、绸缎布匹和戏曲表演等。店铺主要是照相馆、古玩店、古书铺、钟表店、花店等。清《北京竹枝词》称: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我一看,原来是汪亮,我夺过他的墨镜戴自己脸上,骂了他几句,问他瞎扯什么。汪亮使劲咽几口饼,端过我的抻面,喝了几口汤,烫得他倒吸气。


我点了根烟,等他说话。汪亮喝了小半碗汤,擦擦汗,往东边指了指,说:「二条胡同老郭家,空了一个月,到夜里就有人说话,我观察了七天。」


老郭是汪亮的朋友,上个月新婚,带媳妇去了日本,钥匙交给了汪亮,托他抽空看著。汪亮懒得跑腿,直接扛著铺盖住进了老郭家。住了一周,他就见鬼了,吓得半夜跑回警署,裤子都没穿。之后,他叫上朋友,连续七天夜里 11 点去看,都闹鬼。「要不是亲眼见,我能信这个?晚上有动静,白天啥也没有。」汪亮吃了半碗面,要拉我走。


我站起来,给他点了根烟,笑了一会儿,说:「你要信这个,就找巡警抓鬼去。我晚上还要去天桥看电影呢。」


汪亮搂住我肩膀,说:「小宝已经去了,总得去看看吧?你帮我弄清楚,那把刀,送你。」


我一听这话,信了他。半年前,汪亮在琉璃厂淘到一片断刀,刀身布满龟背纹,削金如泥,可能是元明时期的镔铁 [2] 刀。他给断刀装了个把,改作西洋式菜刀,我试过几回,十分得劲儿,早就想要,他始终没答应。


我说:「一言为定,马上就走,今晚就拿刀。」我往桌上放了两毛钱,招呼了一声「结账」。


这时,一个刀疤脸叫花子蹭过来,端起汪亮剩下那半碗面,呼噜呼噜地吃起来。我又掏了一毛钱,撂在桌上,对蒸锅铺老板说:「再给他下一碗吧。」


老板盛了一碗搁在案板上,捡起三毛钱,又拣出一毛还给我,然后在地上的盆子里洗了洗手,继续做面,也不说话。


我正要问,老板「哎」了一声,招呼刀疤脸过去,把刚盛的面端给他,往里添了一大勺肉汤,撒上一把香菜青蒜末。刀疤脸接过碗,也不怕烫,蹲下就吃,哗啦啦响。


我收起一毛钱,对老板拱了拱手,叫上汪亮走了。


老郭家是个小三合院,主房改建成了两层小楼,楼梯装在外面,闹鬼的是二楼卧室。木头楼梯上蒙了一层细灰,走一步留俩脚印,这层灰是汪亮的证据:除了他,平时没人上过楼。汪亮开了门,说:「门窗都没有打开的痕迹,一到半夜屋里就响,咣当咣当,还有走路的声音,我 ×,太吓人了!」


我问他,有没有少过什么东西?


「啥也没少,这座镀金的钟表,几百块,一动没动。」汪亮指指床边桌上的一座西洋钟。


我把屋里没锁的柜子抽屉检查一遍,在梳妆台发现了问题:四个抽屉里都乱糟糟的,香水瓶子是拧开的,发卡和皮筋缠在一起。再打开其他几个,也被翻过,但不像少了什么贵重东西。


进了卧室连著的小书房,发现屋顶上有个一米见方的入口,上去是个小阁楼。我让汪亮爬上来看,说:「这屋没闹鬼,是闹贼了。」我给他看阁楼斜顶的小天窗:这天窗开著小缝,从外面能拉开,虽然入口极小,但小孩和有功夫的人能进来。


有一种贼,专挑长期没人住的房子,先拿零碎的小东西,瓶子、杯子什么的,没人察觉。待到想搬大件,就会装神弄鬼一阵子,即使有人察觉也不敢来看。

1920 年代的东四牌楼,当年没城管,附近常年有流动的小吃摊。照片引自《北京城百年影像记》(故宫出版社),左下角就是一个疑似卖炒货的小摊

1920 年代的东四牌楼,当年没城管,附近常年有流动的小吃摊。照片引自《北京城百年影像记》(故宫出版社),左下角就是一个疑似卖炒货的小摊

小宝从房子外面查了一圈,发现能爬进这个小天窗的唯一方法,是从十步开外的一棵杨树跳过来,「要是轻功比我还厉害,有可能进得来。另外,也不排除真遇上了传说中的飞贼,能用铜钱做梯子 [3] 。」


我们到东四牌楼附近,胡乱吃了点东西,回到老郭家,在一楼待著,等著晚上鬼来。


晚上 10 点多,汪亮正歪在椅子上打盹,猛地站起来:「来了。」


楼上有响动,窸窸窣窣,像在摸索东西,又像醉汉絮叨不停,转而尖利,还有一阵凌乱的踏步。汪亮听得入神。我拿了钥匙,和小宝蹑手蹑脚地上楼。我掏出枪,开了保险,一手拧开门猛推进去。怪声戛然而止,一只手迎面伸过来,抓我手里的枪。我猛撤一步,那手扑了空,甩在门框上,瞬间又缩回暗处。伴著一阵刺耳怪笑,一条细瘦的影子进了书房。小宝一个箭步跟上去,随手打开了电灯。


那东西真像个鬼:半大孩子身形,浑身生著灰毛,有尾巴,脑袋却是个骷髅,白森森地反著光,生著一块块黑斑。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6 篇内容

盐选专栏

北洋夜行记

老金 历史爱好者,喜欢整理诡异旧闻、都市传说。

¥19.98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20-12-17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匿名用户匿名用户

这个故事是我偶然听到的,有点类似《桃花源记》,却透著几分诡异。

《桃花源记》大家应该都知道,说是晋朝时期,有位渔人无意间来到一处世外桃源,里面的人衣食住行皆依古制,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那位渔人离开之后,想再度回到桃花源中,却遍寻无果。

而我听到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进入到一个不存世间的神秘之地,经历了种种诡异莫名的事情,但他直到最后才知道,这里面生活的,都不是人...

那是前不久,我跟二叔去淮阳参加一个隐秘的聚会。二叔早年走南闯北,通晓一些阴阳风水,避死延生之术,平日里遇寺便进,见观便入。

我们当时刚刚下车,他便迫不及待拉著我去淮阳这边的一个古寺中。

正是在这座寺中,我们遇见了说这个故事的人。

先说那个古寺,寺名莲果,面积并不大,却来历悠久,据说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寺庙东西两侧,坐落著密密麻麻,不可计数的功德碑。

其中有一座石碑上,所刻的捐赠者,赫然便是民国一代枭雄,那位以袁为姓之人。

我们进寺烧了两柱香,便在这片功德碑林中往来踱步,追古抚今,也别有一番意味。

也是在这时,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对著其中一座功德碑,久久驻步。看他的样子,似乎和这座功德碑大有渊源。

二叔当时也是闲的没事,就带著我上前攀谈了几句,交谈中,那个男坦然承认,这座功德碑正是他的家祖所留。

我听到这里,除了感慨下他家的家传悠久,就顺便往那座功德碑上瞄了一眼,上面铭刻著那位捐赠者,当年捐赠了800银元。

800银元啊!这在民国时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一个小康之家,一年花费也不过150银元。

想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同时对那位男子的家祖更加好奇。

那个男子可能也是来了谈兴,就和我们聊起他的那位家祖当年的一段奇诡经历。

故事开始于三十年代的上海。

那时的上海,又被称为十里洋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穿著旗袍的女子,摇曳著腰肢,走在车水马龙的路上,为这座远东第一都市,增添了几分风雅。

而那个男子的家祖,当年还只是一个年轻人,他虽然出身显赫,却也有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苦衷。

那就是当时的年代,对他这种家境出生的子弟来说,婚姻之事,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年轻人虽然抗拒著家里安排的婚事,却也知道违逆不了,几番交涉后,家里终于松了口,让他自己去外界散散心,玩够了再回来。

年轻人当即收拾好行李,踏上了远去的火车,他却没想到,这一走,竟会如此深远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世道虽乱,但年经人有意避开那些四战之地,一路走走停停,倒也浏览了不少河山景色。而在这不断行走中,他来到一处三山之地。

当地人说这里穷山恶水,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三座大山。

那三座大山相对坐落,上面林木幽深,云雾缭绕,有人说在三山中间还包围著一座湖,当年一位军阀兵败逃到此处,在湖中埋了如山如海的宝藏,但一直没有人能找到。

年轻人一听就来了兴趣,他家境阔绰,对所谓的宝藏自然没有太大兴趣,就是对这种奇诡的传说十分好奇,恨不得穷根问底。

当下年轻人准备了一些进山的工具,就独自一人进了山中。

山林茂密,似乎久未有人踏足,年轻人在山中逛了半天,新鲜劲过了,也慢慢感觉到害怕起来。

因为他发现自己迷路了。

年轻人在山中转了几天,也幸亏他命好,没有遇到那些虎豹豺狼,但手中的干粮却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每天晚上入夜之时,这种深山老林中,往往会听到种种恐怖诡异,莫能道之的声音,拿来生火壮胆的火石也快消耗殆尽。

眼看著又是一个夜幕降临,年轻人正是彷徨无助之时,隐隐看到远处山林之中,有一抹隐约的火光。

年轻人大喜过望,也来不及想这深山老林,哪里有的火光,当即觅著火光一路寻了过去。

靠得近了,才发现那火光的来源,却是出自一盏油灯之中。

提灯的是位女子,看起来和年轻人年龄相仿,穿著一身舞袖霓裳,五官精致的就跟用画笔描绘出来似的,只是脸色较之常人格外发白,看起来别有一股楚楚可怜的意味。

年轻人一看到这个女子就情不自禁被她吸引了视线,一颗心怦怦直跳,说不出话来。

那个女子看著年轻人狼狈的模样,猜到他可能是迷路的旅人,不由掩嘴一笑,说自己家就住在附近,他如果不介意,先随自己回家住一晚上,天明之时再离开。

年轻人巴不得和这个女子多呆上一时三刻,当即连连点头。

两人一路前行,年轻人不时偷偷瞄下身边的女子,只觉得这个女子神态妩媚动人,只是她似乎在防范著什么,偶尔紧张地打量著周围。

似乎在这片漆黑的山林中,隐藏著什么不为人知的大恐惧!

他们走了半响,眼前豁然一亮,来到一处世外桃源之中。

目光所向,是一汪泛著蔚蓝色泽的湖水,湖面上,木桥横斜,临波照影,湖心中央位置,屹立著一座硕大的木质戏台。

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戏台上火把熊熊而燃,人影绰绰,隐隐传欢呼喝彩的声音,似乎正在举行什么集会。

而在这汪湖水周围,一排排木屋错落有致,不时有妇女老幼从中出来,看见女子和年轻人,对著他们热情地打著招呼。

年轻人看著这汪湖水,又看著身边随处走动的人影,却是想到进山之前,那些当地人口中的怪谈。

他心中隐隐猜测,这些人或许就是当年那位军阀所留的后人,他们依湖而居,在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生息繁衍,避开外界的兵荒马乱,也算是安稳。

想到这里,年轻人心中稍稍安定,看著身边的女子,一颗心又炙热起来。

当晚,年轻人便随著这个女子,去她家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中,年轻人没有急著离开,每天就跟著女子四处闲逛,领略此地与外界迥异的风情。说来也是有趣,此地之人似乎个个都能歌善舞,即便是小孩,有时也会随著音乐,翩翩起舞。

更不用说那个女子,一身舞袖霓裳,跳起舞时,翩翩如天外之仙,美得不似人间。

山中岁月长,两颗年轻的心,也在这不断接触中,越发靠近。

只是在欢愉之后,女子总是要郑重地告诉年轻人,一定不能在夜晚擅自走动,不然会有大恐怖降临!

年轻人当时满脑子都是如何跟眼前这个女子长相厮守,心中也没想太多,满口答应。

意外却在某一天,突如其来。

那天夜晚,这里的人们要举办一次隆重的聚会,而聚会的地点,就在湖中心,那座戏台之上。

年轻人和女子携手来到这里时,看台的位置已经座无虚席,不时有人看向这对小情侣,脸上露出善意的微笑。

年轻人和女子相视一笑,也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一边耳鬓厮磨,说著悄悄话,一边看著台上的表演。

台上演得是牵丝傀儡戏,随著几句带著古腔的戏文悠悠响起,那些木偶随著艺人手中的丝线翩翩起舞,举手投足中,活灵活现。

明明只是木雕的傀儡,却将一幕幕爱恨离别演绎的淋漓尽致。

年轻人看到入戏之时,忍不住大声叫好,也就在这时,他心中一凛,隐隐感觉哪里不对。

偌大的看场,寂静的好像空无一人。

仿佛这里,只有他一个活人。

他目光微微恍惚,抬头再看时,戏台上,那个牵著丝线傀儡的艺人,不时何时,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木偶!

一身绫罗绸缎,穿在木偶的身上,在火光的映照下,看起来分外恐怖,尤其是那张脸上,五官轮廓,线条分明,如刀削一般凌厉。

年轻人浑身上下泛起一层密密麻麻的寒颤,他艰难地扭过头,看台下面,那些座位上,坐著的男女老少,不知何时,全部变成一具具,真人大小的木偶!

年轻人心中越发恐惧,牙齿忍不住打起颤,电光火石间,他已经明白自己到底闯入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里的生活的,不是人,全是牵丝傀儡啊。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轻轻在他耳边响起。

年轻人心中一跳,回头看去,说话的正是那位女子。

女子眉目如画,脸上透著一丝妩媚,一颦一笑如同活人,似乎没有看到年轻人的异样,还在关切的询问年轻人。

可年轻人此时身上已经是冷汗淋漓,他忍不住低下头,不敢再去看这个女子,这个他曾经想山盟海誓,一生一世的女子。

他轻著声,说自己身体不适,想提前回去休息。

女子微微蹙眉,却也没有过多询问,只是善解人意的问他,需要自己陪他回去吗?

年轻人连连摇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当即头也不回,转身踉踉跄跄的离开。

他一路奔下看台,又沿著木桥一路来到湖岸上,所过之处,那些男女老少还在朝著湖心涌去,但年轻人只感觉,自己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活人,而是一具具真人大小的木偶!

强烈的恐惧之下,他甚至不敢再回头多看一眼,心中发狠,径直离开这个诡异的傀儡之地,一头扎进前幽暗的山林中。

山林寂静黑暗,年轻人一口气跑了半响,没有火光的照耀,一股寒意不知何时悄然弥漫上来,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太过冒失了一些。

之前那个傀儡女子曾经跟他嘱咐多次,说附近山林中藏有大恐怖,切不可在深夜中外出。

年轻人有心想回头,但想到那个女子,想到那些坐在看台上的木偶,恍惚中,女子和木偶的脸庞在脑海中不断变换交替,最后融为一体。他惨笑一声,还是继续摸黑走了下去。

就这么又走了一会,山风中隐隐传来一个怪异的喘息声。

年轻人余光无意间睥见,身边山林之中,一个巨大的身影,不知何时悄悄地附在一株古树后面。

似乎在暗自窥视著他。

那双灯笼般大小的眼睛,冒著幽幽的绿光,看起来森然恐怖,又透著诡异的感觉。

借著头顶夜色,年轻人勉强看出来,这竟然是一头足足有三丈大小的怪物,浑身上下满是横生斜出的木质残肢,就像由无数木偶的残骸,肢解拼凑在一起,说不出的丑陋狰狞!

那头怪物似乎看到年轻人发现了自己,口中发出「卡卡」的怪异低吼声,身子一跃,已经来到年轻人的身边。

措不及防之下,年轻人被巨大的反震之力,震倒在地上。

他还没来得及从地上爬起来,下一刻,一只狰狞的巨手,如果那还能称之为手的话,狠狠地压在年轻人的身上。

木质的骨节错动中,似乎就要将年轻人从地上抓起来,抛入口中!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年轻人勉强抬头望去,这才看到不远的山林中,那个傀儡女子不知什么时候追了过来。

她俏生生的站在那里,手中还提著最开始相见时那盏油灯。

灯焰闪动中,那头怪物瞳孔的绿芒微微闪动,似乎像人一般流露出惧怕之情,口中发出粗壮的喘气声。

「火,这头怪物是木偶做的,它怕火!」

心思转动间,年轻人顿时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只是他还没得及高兴,那头怪物手上的力气又大了几分,似乎下一刻,就要将他的身体,深深地按进土石之中!

年轻人痛地忍不住低声呻吟起来,他又看向那个傀儡女子,女子的脸庞微微发白,似乎也在恐惧。

是啊,只是一盏油灯中的微小火光,又怎能让这头巨大的怪物,主动退去?

生死关头,年轻人的双眼情不自禁模糊起来,他心中突然放下什么,又或是释然,口中大声道:「你快走啊,不要管我,快走!」

女子银牙轻咬,狠狠摇头,电光火石间,她将手中那盏油灯豁然抛出!

油灯落在那个怪物身上,怪物似乎受惊一般,快速的倒退了几步,而女子已经抓著这个关头,来到年轻人身边,将他拉起来,两个人携手冲进一旁山林中。

山路崎岖,年轻人踉踉跄跄的在黑暗中跑著,他脑中一片空白,只知道紧紧抓住女子的手。

心思恍惚间,突然觉得要是能和身边这个女子这样跑下去,倒也是件好事。

只是身后隐隐传来那头怪物的嘶吼声,似乎这个巨大的、怪异的木偶,下一刻就会扑上来,将两人撕扯成碎片。

就在这时,年轻人突然感觉到身旁有一抹隐约的火光。

他突然想起什么,强自回头望去,身旁女子似乎感觉到他的注视,苍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视线顺著女子的脸庞往下移,她白玉般的手臂,衣裳下的鲜活躯体,不知何时,已经变成那种纯粹的,木质的色泽。

而那抹火光,就是从她的身上燃起的。

年轻人浑身一震,眼眶不知为何微微泛红,他心思聪慧,自然知道这个傀儡女子,在用自己的身体为柴,燃起火光,为他换取一线生机。

他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可喉咙却哽咽著,什么也说不出来。

火苗如卷舌一般,顺著女子的躯体一路燎著,烧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火光里,女子深深地看了年轻人一眼,眸光盈盈中,似乎有太多太多的感情,还未来得及说出口。

她俏脸含泪,突然笑了笑,猛地挣脱年轻人的手,毅然决然地冲向身后那个怪物。

剧烈的火焰将女子连同那个怪物包裹在一起,熊熊燃著,点亮了这方昏暗的山林。

火光下,年轻人跪在地上,不知何时已经满脸泪水,他看著眼前的大火,口中嚎啕大哭。

那个木偶女子,那张含著泪,还在拚命对著他微笑的脸庞,那个火光中的身影,终他一生,再也未能忘记...

功德碑前,男子说到这里,微微一叹,点起一根烟。

我和二叔听到这里,都是沉默不语。

过了片刻,男子似乎平静下心绪,又说,当日家祖离开之后,很快花了重金,招募了一批人重新进入深山。为了防止傀儡之地泄露出去,最后一段路,那位家祖是独自前来。

只是等家祖重回原地时,那座湖已经干枯久矣,湖岸上,遍地都是腐朽的木头,好像过去了百年光阴一般。

那些傀儡木偶,再也没见了踪迹。

他的家祖在此地又呆了月余,最后家中老父病危,不得已之下,才匆匆离去。后来世道混乱,军阀四起,即便是以家祖当年的家境,在这个乱世也是风中柳絮,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最后一家人远渡重洋,那位家祖终此一生,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听到这里,心中莫名难受,口中道:「不知那位家祖还跟你们说了什么?」

男子摇摇头,道:「家祖晚年已经神志不清,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只是手中常常拿著一个巴掌大小的木偶,舞袖霓衫,骤是好看。」

二叔突然出声问道:「不知那位家祖,现在是否还在人世?」

男子笑了笑,眉眼间突然有些落寞,他深吸一口气:「家祖年岁已高,前几日已经撒手人寰了,去世之时,嘱咐我们将那具木偶放进他的棺中。」

「也是在这时,我们才发现那具他不曾离手的木偶背后,刻著几个字。」

「什么字?」

男子微微一怔,轻声道:「老来多健忘。」

「老来多健忘,老来多健忘...」我细细品嚼著这几个字,一时千言万语,只是化作一声叹息: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男子说到这里,似乎也自觉说的太多,不禁摇摇头,告了别,转身而去。

我看著那个男子远去的身影,忍不住又将目光投向那座功德碑上,心思恍惚间,突然想到了《列子·汤问》中的一篇记载。

说是周穆王去极西之地狩猎,返回途中遇到一位奇匠,自称偃师。他向周穆王献上一具木偶,那具木偶的外观尺寸,和真人一般无二,行走举动,更是活灵活现。

穆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或许,当年那个男子的家祖,在三山之地,遇见的那位木偶女子,还有那些木偶人,便是当年那位偃师一脉所留。

只是不知道,最后那些木偶,又去了哪里?

而世间有情众生,想来,不仅仅只有人而已吧。

完。

——————————————

推荐一个邪门的故事,叫做「猴子抬棺」。

就是在四川峨眉那块,有人看见几头身穿古人的衣服,头戴高冠的猴子,在夜色下人立而起,抬著一具黑木棺材,十分诡异悚人。

更诡异的是,你不知道那口棺材里装的是什么,那些猴子又要将那口棺材抬到哪里。

我二叔年轻的时候就撞见过一次,并且阴差阳错的跟了上去,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

这个故事非常诡异,匪夷所思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再说

输入「故事」,即可阅读


这个故事是我偶然听到的,有点类似《桃花源记》,却透著几分诡异。

《桃花源记》大家应该都知道,说是晋朝时期,有位渔人无意间来到一处世外桃源,里面的人衣食住行皆依古制,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那位渔人离开之后,想再度回到桃花源中,却遍寻无果。

而我听到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进入到一个不存世间的神秘之地,经历了种种诡异莫名的事情,但他直到最后才知道,这里面生活的,都不是人...

那是前不久,我跟二叔去淮阳参加一个隐秘的聚会。二叔早年走南闯北,通晓一些阴阳风水,避死延生之术,平日里遇寺便进,见观便入。

我们当时刚刚下车,他便迫不及待拉著我去淮阳这边的一个古寺中。

正是在这座寺中,我们遇见了说这个故事的人。

先说那个古寺,寺名莲果,面积并不大,却来历悠久,据说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寺庙东西两侧,坐落著密密麻麻,不可计数的功德碑。

其中有一座石碑上,所刻的捐赠者,赫然便是民国一代枭雄,那位以袁为姓之人。

我们进寺烧了两柱香,便在这片功德碑林中往来踱步,追古抚今,也别有一番意味。

也是在这时,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对著其中一座功德碑,久久驻步。看他的样子,似乎和这座功德碑大有渊源。

二叔当时也是闲的没事,就带著我上前攀谈了几句,交谈中,那个男坦然承认,这座功德碑正是他的家祖所留。

我听到这里,除了感慨下他家的家传悠久,就顺便往那座功德碑上瞄了一眼,上面铭刻著那位捐赠者,当年捐赠了800银元。

800银元啊!这在民国时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一个小康之家,一年花费也不过150银元。

想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同时对那位男子的家祖更加好奇。

那个男子可能也是来了谈兴,就和我们聊起他的那位家祖当年的一段奇诡经历。

故事开始于三十年代的上海。

那时的上海,又被称为十里洋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穿著旗袍的女子,摇曳著腰肢,走在车水马龙的路上,为这座远东第一都市,增添了几分风雅。

而那个男子的家祖,当年还只是一个年轻人,他虽然出身显赫,却也有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苦衷。

那就是当时的年代,对他这种家境出生的子弟来说,婚姻之事,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年轻人虽然抗拒著家里安排的婚事,却也知道违逆不了,几番交涉后,家里终于松了口,让他自己去外界散散心,玩够了再回来。

年轻人当即收拾好行李,踏上了远去的火车,他却没想到,这一走,竟会如此深远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世道虽乱,但年经人有意避开那些四战之地,一路走走停停,倒也浏览了不少河山景色。而在这不断行走中,他来到一处三山之地。

当地人说这里穷山恶水,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三座大山。

那三座大山相对坐落,上面林木幽深,云雾缭绕,有人说在三山中间还包围著一座湖,当年一位军阀兵败逃到此处,在湖中埋了如山如海的宝藏,但一直没有人能找到。

年轻人一听就来了兴趣,他家境阔绰,对所谓的宝藏自然没有太大兴趣,就是对这种奇诡的传说十分好奇,恨不得穷根问底。

当下年轻人准备了一些进山的工具,就独自一人进了山中。

山林茂密,似乎久未有人踏足,年轻人在山中逛了半天,新鲜劲过了,也慢慢感觉到害怕起来。

因为他发现自己迷路了。

年轻人在山中转了几天,也幸亏他命好,没有遇到那些虎豹豺狼,但手中的干粮却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每天晚上入夜之时,这种深山老林中,往往会听到种种恐怖诡异,莫能道之的声音,拿来生火壮胆的火石也快消耗殆尽。

眼看著又是一个夜幕降临,年轻人正是彷徨无助之时,隐隐看到远处山林之中,有一抹隐约的火光。

年轻人大喜过望,也来不及想这深山老林,哪里有的火光,当即觅著火光一路寻了过去。

靠得近了,才发现那火光的来源,却是出自一盏油灯之中。

提灯的是位女子,看起来和年轻人年龄相仿,穿著一身舞袖霓裳,五官精致的就跟用画笔描绘出来似的,只是脸色较之常人格外发白,看起来别有一股楚楚可怜的意味。

年轻人一看到这个女子就情不自禁被她吸引了视线,一颗心怦怦直跳,说不出话来。

那个女子看著年轻人狼狈的模样,猜到他可能是迷路的旅人,不由掩嘴一笑,说自己家就住在附近,他如果不介意,先随自己回家住一晚上,天明之时再离开。

年轻人巴不得和这个女子多呆上一时三刻,当即连连点头。

两人一路前行,年轻人不时偷偷瞄下身边的女子,只觉得这个女子神态妩媚动人,只是她似乎在防范著什么,偶尔紧张地打量著周围。

似乎在这片漆黑的山林中,隐藏著什么不为人知的大恐惧!

他们走了半响,眼前豁然一亮,来到一处世外桃源之中。

目光所向,是一汪泛著蔚蓝色泽的湖水,湖面上,木桥横斜,临波照影,湖心中央位置,屹立著一座硕大的木质戏台。

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戏台上火把熊熊而燃,人影绰绰,隐隐传欢呼喝彩的声音,似乎正在举行什么集会。

而在这汪湖水周围,一排排木屋错落有致,不时有妇女老幼从中出来,看见女子和年轻人,对著他们热情地打著招呼。

年轻人看著这汪湖水,又看著身边随处走动的人影,却是想到进山之前,那些当地人口中的怪谈。

他心中隐隐猜测,这些人或许就是当年那位军阀所留的后人,他们依湖而居,在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生息繁衍,避开外界的兵荒马乱,也算是安稳。

想到这里,年轻人心中稍稍安定,看著身边的女子,一颗心又炙热起来。

当晚,年轻人便随著这个女子,去她家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中,年轻人没有急著离开,每天就跟著女子四处闲逛,领略此地与外界迥异的风情。说来也是有趣,此地之人似乎个个都能歌善舞,即便是小孩,有时也会随著音乐,翩翩起舞。

更不用说那个女子,一身舞袖霓裳,跳起舞时,翩翩如天外之仙,美得不似人间。

山中岁月长,两颗年轻的心,也在这不断接触中,越发靠近。

只是在欢愉之后,女子总是要郑重地告诉年轻人,一定不能在夜晚擅自走动,不然会有大恐怖降临!

年轻人当时满脑子都是如何跟眼前这个女子长相厮守,心中也没想太多,满口答应。

意外却在某一天,突如其来。

那天夜晚,这里的人们要举办一次隆重的聚会,而聚会的地点,就在湖中心,那座戏台之上。

年轻人和女子携手来到这里时,看台的位置已经座无虚席,不时有人看向这对小情侣,脸上露出善意的微笑。

年轻人和女子相视一笑,也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一边耳鬓厮磨,说著悄悄话,一边看著台上的表演。

台上演得是牵丝傀儡戏,随著几句带著古腔的戏文悠悠响起,那些木偶随著艺人手中的丝线翩翩起舞,举手投足中,活灵活现。

明明只是木雕的傀儡,却将一幕幕爱恨离别演绎的淋漓尽致。

年轻人看到入戏之时,忍不住大声叫好,也就在这时,他心中一凛,隐隐感觉哪里不对。

偌大的看场,寂静的好像空无一人。

仿佛这里,只有他一个活人。

他目光微微恍惚,抬头再看时,戏台上,那个牵著丝线傀儡的艺人,不时何时,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木偶!

一身绫罗绸缎,穿在木偶的身上,在火光的映照下,看起来分外恐怖,尤其是那张脸上,五官轮廓,线条分明,如刀削一般凌厉。

年轻人浑身上下泛起一层密密麻麻的寒颤,他艰难地扭过头,看台下面,那些座位上,坐著的男女老少,不知何时,全部变成一具具,真人大小的木偶!

年轻人心中越发恐惧,牙齿忍不住打起颤,电光火石间,他已经明白自己到底闯入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里的生活的,不是人,全是牵丝傀儡啊。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轻轻在他耳边响起。

年轻人心中一跳,回头看去,说话的正是那位女子。

女子眉目如画,脸上透著一丝妩媚,一颦一笑如同活人,似乎没有看到年轻人的异样,还在关切的询问年轻人。

可年轻人此时身上已经是冷汗淋漓,他忍不住低下头,不敢再去看这个女子,这个他曾经想山盟海誓,一生一世的女子。

他轻著声,说自己身体不适,想提前回去休息。

女子微微蹙眉,却也没有过多询问,只是善解人意的问他,需要自己陪他回去吗?

年轻人连连摇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当即头也不回,转身踉踉跄跄的离开。

他一路奔下看台,又沿著木桥一路来到湖岸上,所过之处,那些男女老少还在朝著湖心涌去,但年轻人只感觉,自己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活人,而是一具具真人大小的木偶!

强烈的恐惧之下,他甚至不敢再回头多看一眼,心中发狠,径直离开这个诡异的傀儡之地,一头扎进前幽暗的山林中。

山林寂静黑暗,年轻人一口气跑了半响,没有火光的照耀,一股寒意不知何时悄然弥漫上来,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太过冒失了一些。

之前那个傀儡女子曾经跟他嘱咐多次,说附近山林中藏有大恐怖,切不可在深夜中外出。

年轻人有心想回头,但想到那个女子,想到那些坐在看台上的木偶,恍惚中,女子和木偶的脸庞在脑海中不断变换交替,最后融为一体。他惨笑一声,还是继续摸黑走了下去。

就这么又走了一会,山风中隐隐传来一个怪异的喘息声。

年轻人余光无意间睥见,身边山林之中,一个巨大的身影,不知何时悄悄地附在一株古树后面。

似乎在暗自窥视著他。

那双灯笼般大小的眼睛,冒著幽幽的绿光,看起来森然恐怖,又透著诡异的感觉。

借著头顶夜色,年轻人勉强看出来,这竟然是一头足足有三丈大小的怪物,浑身上下满是横生斜出的木质残肢,就像由无数木偶的残骸,肢解拼凑在一起,说不出的丑陋狰狞!

那头怪物似乎看到年轻人发现了自己,口中发出「卡卡」的怪异低吼声,身子一跃,已经来到年轻人的身边。

措不及防之下,年轻人被巨大的反震之力,震倒在地上。

他还没来得及从地上爬起来,下一刻,一只狰狞的巨手,如果那还能称之为手的话,狠狠地压在年轻人的身上。

木质的骨节错动中,似乎就要将年轻人从地上抓起来,抛入口中!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年轻人勉强抬头望去,这才看到不远的山林中,那个傀儡女子不知什么时候追了过来。

她俏生生的站在那里,手中还提著最开始相见时那盏油灯。

灯焰闪动中,那头怪物瞳孔的绿芒微微闪动,似乎像人一般流露出惧怕之情,口中发出粗壮的喘气声。

「火,这头怪物是木偶做的,它怕火!」

心思转动间,年轻人顿时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只是他还没得及高兴,那头怪物手上的力气又大了几分,似乎下一刻,就要将他的身体,深深地按进土石之中!

年轻人痛地忍不住低声呻吟起来,他又看向那个傀儡女子,女子的脸庞微微发白,似乎也在恐惧。

是啊,只是一盏油灯中的微小火光,又怎能让这头巨大的怪物,主动退去?

生死关头,年轻人的双眼情不自禁模糊起来,他心中突然放下什么,又或是释然,口中大声道:「你快走啊,不要管我,快走!」

女子银牙轻咬,狠狠摇头,电光火石间,她将手中那盏油灯豁然抛出!

油灯落在那个怪物身上,怪物似乎受惊一般,快速的倒退了几步,而女子已经抓著这个关头,来到年轻人身边,将他拉起来,两个人携手冲进一旁山林中。

山路崎岖,年轻人踉踉跄跄的在黑暗中跑著,他脑中一片空白,只知道紧紧抓住女子的手。

心思恍惚间,突然觉得要是能和身边这个女子这样跑下去,倒也是件好事。

只是身后隐隐传来那头怪物的嘶吼声,似乎这个巨大的、怪异的木偶,下一刻就会扑上来,将两人撕扯成碎片。

就在这时,年轻人突然感觉到身旁有一抹隐约的火光。

他突然想起什么,强自回头望去,身旁女子似乎感觉到他的注视,苍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视线顺著女子的脸庞往下移,她白玉般的手臂,衣裳下的鲜活躯体,不知何时,已经变成那种纯粹的,木质的色泽。

而那抹火光,就是从她的身上燃起的。

年轻人浑身一震,眼眶不知为何微微泛红,他心思聪慧,自然知道这个傀儡女子,在用自己的身体为柴,燃起火光,为他换取一线生机。

他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可喉咙却哽咽著,什么也说不出来。

火苗如卷舌一般,顺著女子的躯体一路燎著,烧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火光里,女子深深地看了年轻人一眼,眸光盈盈中,似乎有太多太多的感情,还未来得及说出口。

她俏脸含泪,突然笑了笑,猛地挣脱年轻人的手,毅然决然地冲向身后那个怪物。

剧烈的火焰将女子连同那个怪物包裹在一起,熊熊燃著,点亮了这方昏暗的山林。

火光下,年轻人跪在地上,不知何时已经满脸泪水,他看著眼前的大火,口中嚎啕大哭。

那个木偶女子,那张含著泪,还在拚命对著他微笑的脸庞,那个火光中的身影,终他一生,再也未能忘记...

功德碑前,男子说到这里,微微一叹,点起一根烟。

我和二叔听到这里,都是沉默不语。

过了片刻,男子似乎平静下心绪,又说,当日家祖离开之后,很快花了重金,招募了一批人重新进入深山。为了防止傀儡之地泄露出去,最后一段路,那位家祖是独自前来。

只是等家祖重回原地时,那座湖已经干枯久矣,湖岸上,遍地都是腐朽的木头,好像过去了百年光阴一般。

那些傀儡木偶,再也没见了踪迹。

他的家祖在此地又呆了月余,最后家中老父病危,不得已之下,才匆匆离去。后来世道混乱,军阀四起,即便是以家祖当年的家境,在这个乱世也是风中柳絮,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最后一家人远渡重洋,那位家祖终此一生,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听到这里,心中莫名难受,口中道:「不知那位家祖还跟你们说了什么?」

男子摇摇头,道:「家祖晚年已经神志不清,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只是手中常常拿著一个巴掌大小的木偶,舞袖霓衫,骤是好看。」

二叔突然出声问道:「不知那位家祖,现在是否还在人世?」

男子笑了笑,眉眼间突然有些落寞,他深吸一口气:「家祖年岁已高,前几日已经撒手人寰了,去世之时,嘱咐我们将那具木偶放进他的棺中。」

「也是在这时,我们才发现那具他不曾离手的木偶背后,刻著几个字。」

「什么字?」

男子微微一怔,轻声道:「老来多健忘。」

「老来多健忘,老来多健忘...」我细细品嚼著这几个字,一时千言万语,只是化作一声叹息: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男子说到这里,似乎也自觉说的太多,不禁摇摇头,告了别,转身而去。

我看著那个男子远去的身影,忍不住又将目光投向那座功德碑上,心思恍惚间,突然想到了《列子·汤问》中的一篇记载。

说是周穆王去极西之地狩猎,返回途中遇到一位奇匠,自称偃师。他向周穆王献上一具木偶,那具木偶的外观尺寸,和真人一般无二,行走举动,更是活灵活现。

穆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或许,当年那个男子的家祖,在三山之地,遇见的那位木偶女子,还有那些木偶人,便是当年那位偃师一脉所留。

只是不知道,最后那些木偶,又去了哪里?

而世间有情众生,想来,不仅仅只有人而已吧。

完。

——————————————

推荐一个邪门的故事,叫做「猴子抬棺」。

就是在四川峨眉那块,有人看见几头身穿古人的衣服,头戴高冠的猴子,在夜色下人立而起,抬著一具黑木棺材,十分诡异悚人。

更诡异的是,你不知道那口棺材里装的是什么,那些猴子又要将那口棺材抬到哪里。

我二叔年轻的时候就撞见过一次,并且阴差阳错的跟了上去,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

这个故事非常诡异,匪夷所思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再说

输入「故事」,即可阅读


讲一个农场白蛇杀人的故事!

文革时期,从首都北京来了三位知识青年下乡到这个林场,两男一女。那会这里有一个泉眼,泉水甘甜可口,都说泉眼下面住著一条蛇仙。但谁也没见过,但东北人对五大仙很敬畏,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会在泉口放点贡品,但大多都被附近的野畜牲分食了,倒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事。

这里简单说几句,关于东北五大仙,很多朋友都认为,凡是胡黄蛇白灰这五种动物都是灵物,其实不然,只是这五种动物更具有修炼的潜质,只有通过多年修炼才能成仙。

如果遇到的多了,总会有那么一两只大仙,就有一位老猎户,专门扑捉黄皮子贩卖给毛笔厂,多年都相安无事,直到他杀死了一只特殊的黄皮子,这只黄皮子是一个堂口总教头的儿子,然后他就被整个堂口仙家一路追杀逃到了山西。

走投无路时,寻得山西一位常太爷(柳仙老大)保护,才得以保全性命。

言归正传,时间到了文化运动,大家主导打到一切牛鬼神蛇,可林场的老人都不敢动这口泉眼,知青们可敢。他们拉著一车石子要把这股山泉堵住,被林场书记拦下来了,书记倒也不敢说什么,只说堵了太可惜。

其实当时的知青们都挺怕书记的,因为他们将来开据返城的证明还得书记点头,便不敢硬来。但是革命的热血是挡不住的,晚上,他们偷偷将几车石子全部倒进泉眼里,将泉眼堵住。

可是当他们第二天再去看时,却发现原本泉眼的地方却是一个大洞,洞口直径足足有三四米长,林场书记见出了怪事便也不再阻拦。三人顺著大洞走了进去,越走越宽,越走水越多,渐渐进了一条地下河流。他们沿著小河顺流而下。

突然那位女知青大喊起来:快看岸边。他们朝著岸边看去,只见是一条白蛇正盘踞在岸边的溶石上,好像是正在睡觉。

三人互相使了使眼色,端起猎枪一起瞄准,对著白蛇开了枪,顿时,白蛇身体血崩,吐著指头粗的信子,看著他们,发出嘶嘶之声。

三人得了先手,又补了几枪,白蛇这才倒地不起,三人走上前去,拿出刀子,抛开蛇的腹部,掏出蛇胆揣入包中。这白蛇的蛇胆盘子那么大,这么大的蛇胆不知道能为社会主义做多大的贡献。

可是这么大一条蛇,就这么扔了实在可惜,再说当时林场的日子很苦,这些城市来的知青更是难以忍受,大家都拿好东西换工分了。于是三人一合计,便在白蛇旁生了一堆火,将白蛇的半个身子烤著吃了。三人背著蛇胆顺路返回,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告诉林场说大洞下面有蛇妖,便向林场申请拿著汽油,一把火点燃了整个洞穴。

然而,一个月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一位知青正和一位林场姑娘谈朋友,那个年代,谈朋友无非就写写情书,见面连多一句话都不说。这天,这位知青却收到姑娘的情书,情书上姑娘约她晚上后山见。这可乐坏了知青,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他收拾得利利落落地去后山赴约。

然而,当人们发现时,这位知青只剩下半个身子散落在泉眼附近。

同样,那两位知青也没能逃出厄运。

在下乡结束回城不久,另一位男知青全身便起满了鳞片,痛苦难耐,最后跳楼自尽了。

几乎同样的时间,女知青也跳楼了,据说是回城后就开始胡言乱语起来,嘴里还不时吐著舌头,有点像信子。。。

节选自微信公众:无名老诡(GGGyznl)《一个蛇的故事---老林工讲述白蛇恶毒报复知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