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在細胞繫上面做,敲低後腫瘤細胞生長遷移等能力都下降了。然後裸鼠成瘤,也是同樣的結果。想看看過表達的情況,結果和敲低的一樣。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往下怎麼做了。實驗室一直都是做認知這一塊的,一個人做腫瘤快絕望了。

自己歸納了一下存在的問題:1.過表達沒有在細胞上面做過,沒有對照比較。

2.過表達直接成瘤,可能皮下注射的細胞量不一致。(但是已經在計數和注射的時候儘可能一致了)

3.過表達的慢病毒本來是用在神經元的,感染腫瘤細胞用了很大的劑量。(但是熒光,PCR.WB檢測都沒有問題)4.如果過表達沒有問題,真的就是和敲低一樣的結果。這個基因還有研究的必要嗎?怎麼繼續下一步的研究呢?


過表達不要上來就做裸鼠吧。。。這個情況可能性很多,要看是什麼基因,起什麼作用的,在腫瘤細胞過表達看看有什麼效果


怎麼敲的?表達一個額外的載體對細胞是很大的負擔,必須對比EV,最好有scramble。另外stable cell line (包括CRISPR)如果經過抗生素或colony選擇,在選擇過程中會發生生存競爭,往往會帶上一些額外的突變
體內實驗本來就很複雜很難解釋,其實很多拿到預計結果的情況,如果深挖機制也不一定和預想的一樣。某些基因會在多通路中起不同作用,表達量或修飾的調控都收到嚴格調控,很微妙。比如akt,都知道在腫瘤生長和遷移中起作用很大,也有人就發現也促進細胞衰老。具體問題沒有細節確實沒法展開,但沒有預期結果,尤其是體內實驗,說實話,很正常。我覺得既然有敲低說明你們有預期機制,其實也不一定要過表達。要真想研究機制就回細胞,或者轉做轉錄或生化吧
給的信息太少,這個有可能是你的目的基因和你要研究的腫瘤毫無關係。多設對照,看看是不是其它條件導致的實驗結果。
錢如果允許,在小鼠上做個Cre/lox敲除看看?沒錢就算了。如果想大力搞,我覺得還是要做個Cre/lox系統的。確實有很多基因的調控是根據劑量調整的,可以考慮做個熒光定量PCR定量分析一下表達量,如果兩倍表達量和1/2表達量都致癌,其他劑量不致癌,那絕逼是根據表達量調整的。


你可以去找Sadler聊聊,畢竟他的寶貝uhrf1上調下調都致癌(笑
你可以先利用各大資料庫看看你這個基因在腫瘤中的表達情況,到底是癌基因還是抑癌基因,還是和正常對照沒有區別,這樣再進一步實驗驗證纔有意義
先把通路關係搞清楚在談實驗細節。首先是否有某些旁路或代償性通路存在。另外動物成瘤不一定與你過表達的蛋白有直接關聯,把瘤子取出來做你觀察蛋白的免疫組化或者wb或許更有價值。過表達不在細胞水平做免疫熒光,wb,就直接上動物實驗也太不嚴謹了,起碼要先看下轉染的效果,再決定是否做動物實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