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

對語文課總是提不起興趣,老師說什麼也記不住,上課認真聽了之後過後發現一點印象沒有,現在上網課有回放,聽了一遍兩遍三遍還是覺得毫無記憶,怎麼才能更好的學好語文呢。

我們老師不怎麼講課文。我承認我有時候是不太認真聽語文課,但也有時候會很認真聽,上課也都是筆記不離手的,所以並不是不認真聽課,不記筆記的原因。

語文並不像別的學科,比如英語可以講了短語,講了單詞或者語法,其他科也是講了什麼什麼知識點。語文更多的是講文言實詞,文學文化常識,很多個細碎的知識點組成了一節課,或者是答題技巧答題思路,應該是我對這些沒什麼記憶點的原因,以後會多看筆記加以運用的。

語文最不好的還是作文)


打個比喻,語文是母語學科,相對於其他學科,語文更像是空氣。

你每天呼吸必須有它,但是當你生命無虞,卻往往忽略了它。

語文的特性在於工具性和人文性。當你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學習知識的時候,你甚至忽略了語文的存在,就像你用魚竿捕魚,捕完了魚基本都忘了用什麼去捕魚了,而是去享受魚的美味了。這個成語就叫做得魚忘荃。

而人文性又略顯高雅,有時甚至可望不可及。理科的知識呈階梯狀,可以像爬樓梯一樣往上爬。語文的人文性有時是靠悟性的,有時你靠自己或老師的引導一下子達到了目標。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沒有印象也符合語文的學科特點,不用著急。但語文學習也需要一些抓手,也需要一些筆記,古人學習必有大量筆記,現在我們在大量學科的學習中反而拋棄了這一學習方法,因此也就任何抓手都沒有了。

這是一個大問題,目前只提這一個小建議。可只抓這一個點,抓到極致也會收效頗豐。


語文的本質是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

這些能力需要一次又一次重複的訓練,在訓練中潛移默化地提升

也就是說,每一堂語文課上的閱讀,思考,表達必須落到實處,纔能有所收穫

你不需要把每一篇課文都背下來

也不需要把每一個題目都爛熟於心

更不需要執著於一個個套路

因為這些套路和所謂的知識點都是為了加深你對文章的理解,都是為了提高你的表達能力,豐富你對人生的體驗,對人性的思考

而語文考試千變萬化,都離不開紮實的基礎知識和過硬的閱讀寫作能力

所以,很多語文課並不存在清晰的知識點

但,不認真投入,那些並不顯性的能力終將和你擦身而過……

學語文,基礎知識是底線

要抵達語文的高塔

只能通過一次次腳踏實地的讀,寫,說

一步登天是不存在的

所謂的套路都是泡沫

必須讀,聰明地讀,反覆讀

認真想,大膽說


語文課聽了一節課沒有印象。這說明

其一,這節課你沒有理解老師要講的中心。法、事、情、人,這四個點是語文老師每堂課講課文的必講點(基礎字詞除外)。法是手法,人物對應描寫方法,景色有描寫角度,動態靜態等等,這些百度上面都有自己搜(原諒我也不能太過具體的區分)。事要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情就是中心思想、人物情感。人其實就是人物特點。

其二,一直強調要學有所得,那怎麼才能學有所得呢?把老師講的東西化為己用,喫透了理解了。這就是語文閱讀理解題中一直出現的題型,聯繫自身實際談談感受,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你根本沒有生活經驗,自身沒有切實體會,怎麼能理解,怎麼能聽懂老師講的課內、課外閱讀理解題。

其三,就是最基本的字,我們真的也理解不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 漢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本身是能從字形看懂文字意思,但是經過文字的簡化,我們有些字很難單純的理解文字。例如繁體字「龍」,上半部分是「帝」的頭部,下半部是「蛇」,所以看這你就知道字是什麼意思了。有些字更神奇,比如「豆」字,我們都知道表示植物的字一般都是帶「艹」,就像「花」「草」「菊」等等,但是「豆」為啥不是呢,其實表示豆類植物的統稱都是一個字代替的,它叫「菽」,為啥咱們現在用了「豆」,因為它被演化了,「豆」最上面那一橫是鍋蓋,中間的「口」是鍋,最下面那一橫兩點是柴火的在燃燒。所以「豆」就是用來煮「菽」的器具啊!看到這裡你也理解了,不是你聽不懂,是你的課外閱讀不夠,理解不了老師講的。所以你課下應該多閱讀多積累多思考

其四,也是最政治正確的,聽不懂的時候,專家、家長總會說,你們老師沒有培養起來你的興趣,沒有用激情用愛來感化你。孩子,老師只是一項工作,別把它想的太高大上,老師培養不出來興趣,你也得認真聽。一節課沒聽懂老師講啥了,很可能說明你走神了一節課。


善於抓重點

首先你要先知道老師這節課講什麼。每節上課前老師都會告訴你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難點是什麼。這是必須要知道的第一件事

接著你需要知道課本的內容。這就要求你先預習課文內容,沒有預習就直接上課就是耍流氓。別說一問三不知,就是老師同一個問題問三遍,你也不會知道答案。

然後,你要緊跟著老師的大思路走,最起碼知道他講了幾大點內容,每一大點有幾小點。邊聽邊畫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要用上,它的好處大大的,既能梳理上課的思路,又能課後補充其他內容。

最後,看看老師的板書,做好筆記。


因為你沒有很專註地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