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高中生,比較熱愛閱讀,語文成績也比較好。最近我們年級語文組決定開閱讀課,每週一節。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我發現大多同學(包括語文成績還算好的幾個同學)在閱讀課時都在埋頭寫作業。課後問了一些同學,他們對看書的態度都很冷漠,他們認為學習語文,就是掌握應試套路,看書浪費時間又低效。這樣的同學是太功利了嗎?


作為一個愛好書的人,當然覺得這些人一言難盡,終究只是信息時代養出的寄生蟲。

但你要去想,閱讀終究只是一個愛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難道自己想做的就可以強加於人嗎?看書確實有很多很多好處,但少部分不看書的人,也會有圓滿的人生。作為同學沒必要管,作為朋友更不用說。只不過是中國應試教育的悲哀罷,應試,搞得如八股般,無他,笑看罷。推薦閱讀《荒原狼》


有其他好玩的事吧,玩也挺好


瀉藥,這很正常,比如我跟你說多看歷史書有助於學歷史,多看政治類書有助於學政治,多看數學類書有助於學數學,多看科普類書有助於學理綜,並都單設一堂課讓你看,你是看還是做作業?我猜你也不見得每堂課都好好看書吧?

為啥呢,因為你不感興趣。你要是感興趣那我不給你設置閱讀課你都能上課時間在下面偷偷看,你不感興趣所以這門課明白課本就行了,沒必要看課外書。你喜歡語文所以不排斥看課外書,你同學不那麼喜歡那就不看,甚至我大學學工科專業沒有語文課,你知道我的同學們有多開心~這輩子都不用被語文支配了,他們高考語文也都不低啊~

至於你說的功利問題,那不是沒辦法麼,誰讓語文是必看科目呢,必須考但愛好是沒法強迫的啊,功利又有什麼不對呢,難不成非得學魏晉風範我不愛學就一點不學,不能嚮應試教育低頭?那不就是腦子不太好麼~


這很正常,首先你們是一羣高中生,最普遍的想法應當是得分,然而讀書的效益不大,如果想練作文,不如仿寫,背句子來的乾脆。當然他們功利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這是現實。 讀書更多是一種興趣愛好,因為在信息化時代,人們有太多可以迅速獲得訊息的方法,效率更勝於讀書,讀書只是獲得娛樂的一種消遣罷了。也無法苛責他們什麼,能擁有讀書的興趣的人,已經算少見了。


這類學生不適合搞(學術)研究。


要是語文,就要多看課外書,想當年我走火入魔看小說,所有成績全下降,唯獨語文穩步上升


謝邀

這個可能會有很多種原因

一種原因可能是特別功利,因太過於重視成績本身而造成的,只關注和提升成績有關的或者說短期內能顯著見效的事物,從而導致排斥可能對成績有影響或長期有助於內在修養的事物

或者人真的不喜歡看課外書的,更注重於理科理論性研究提升的人,很多有名的科學家就是如此啊

再者可能從小的閱讀習慣就沒有養成,之後潛意識裡也很難有閱讀的概念吧


這也不是

個人認為讀書算一種興趣愛好吧,就像唱歌跳舞一樣。你不能強求所有人都喜歡讀書會唱歌會跳舞

我就屬於那種只喜歡教科書其他書不怎麼看的人,學校開展閱讀活動別人講我寫作業,要我講我就來個初中必讀書目。我是真的覺得平時時間不夠,而且個人也不想,實在閑我更喜歡打遊戲刷手機,我個人感覺這才叫真正的「放鬆」,讀課外書只是另一種不被看好的學習,根本沒辦法通過看課外書來休息。

語文大考拿過幾次年級第一,作文一般都按應試思維寫,寫完了背,考場上照搬。一般滿分40能拿到37。

挺正常的,不用「如何看待」,別因為自己看的書多就瞧不起不喜歡看書的人,何況人家語文成績也比你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