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悲劇要看自我定位和理想實現的程度。

天賦條件不一樣,對自己的要求也不同。不要用凡俗的立場去嘗試體諒謫仙人。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對於人類需求有五大層次:生理、安全、歸屬與情感、尊重,最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李白呢,人家天賦好,前四個不用考慮,都不是問題。喫香的喝辣的,搞曖昧的是公主,第一任老婆就是宰相孫女,後來撒泡尿拐個老婆不但是前宰相的孫女,還和武則天拐著彎是親戚。他是劍聖裴旻的弟子,動手也不虛。真出了事,還能高呼老婆救命。走到哪裡都有人哄,沒事還可以耍個「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小脾氣。

喝大酒、遊山川、泡美妞、寫詩篇,這些對於李白來說,就像常人拉屎放屁,有什麼可滿足的。

李白要滿足的就只有一個——自我價值的實現。

簡單點說,他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才會讓他覺得自己過得充實。

他的要求就一句:生前玩得好,瀟灑如意;死後留汗青,萬世景仰。

詩文裏不難看出,他想過謝安一樣的人生。

每一個人生節點,他都想追比謝安。

到了金陵,他「冶城訪古蹟,猶有謝安墩。」

喝個花酒,他「謝公正要東山妓,攜手林泉處處行。」

帶妞出遊,他「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羣。」還要「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為了追隨偶像,他到了天姥山「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謝安出山42,李白40歲那年,被李隆基召入長安。他甚至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越來越像謝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沒錯,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帝師,是宰輔。

到了長安,到處跟人強調他要作謝安「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小隱慕安石,遠遊學子平。」

這個時候,李白最大的困難就是他的自我定位和李隆基對他的定位偏差。

李白的自我定位當然就是謝安,立功立言立德,立下不世之功,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但李隆基為什麼要養活這些詩人?

他要留下盛唐的詩篇特寫,流傳下青史以外的篇章。

這必須依靠文字的力量。

舉個栗子,三國時期哪個妞最漂亮?

如果要投票,肯定是甄姬。就憑曹植說她「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李隆基希望這些詩人寫出盛唐氣象。

他希望看到的是歐陽詹「寶馬雕弓金僕姑,龍驤虎視出皇都。揚鞭莫怪輕胡虜,曾在漁陽敵萬夫。」

他希望看到的是盧綸「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他希望看到的是高適「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他希望看到的是岑參「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他希望看到的是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隆基希望的是詩人在保持正能量的同時,狂吹我巨唐如何吊打四夷,如何牛天下之大逼!

看看李白寫的是什麼:

「古來聖賢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他要玩,他人生苦短。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他各種花式送行小夥伴。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他揮灑才華,各種花式泡妞。

李隆基就納了悶,感情我花錢是請了個大爺來顯示自己牛逼?我讓你寫點詩文吹吹我如何聖明,誇誇咱巨唐如何豪橫,怎麼就這麼難?

所以李隆基給了他一筆遣散費,讓他自己外邊去浪。

這個時候,大概李白也想起了自己來長安的目的,找到了韋子春幫自己美言幾句「謝公不徒然,起來為蒼生。」我可是謝安,有機會記到找我。

他還找到了李隆基身邊的常侍御「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復瀟灑。」相信哥,是謝安!

李白只能收拾東西,一步到位走到謝安都沒能走到的終點——歸隱田園「嘗高謝太傅,攜妓東山門。楚舞醉碧雲,吳歌斷清猿。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餘亦愛此人,丹霄冀飛翻。遭逢聖明主,敢進興亡言。」

路過梁園喝大酒,李白又扯到了自己的抱負「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謝公自有東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喝大了出門撒尿還在牆上亂塗亂畫「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終於,安史之亂,永王李璘三上廬山,用諸葛亮的待遇請下了這位謫仙。「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

小夥子,你找對了人,我這就讓你知道我的牛逼。

洛下書生詠新亭退兵,談笑若定擊破前秦,安史之亂算什麼,看我喝著大酒泡著妞幫你搞掂……

可惜李白玩脫了……

一年之後,李璘兵敗,這位追比謝安的當時謫仙被流放夜郎。再一打聽當年的朋友「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比自己好不了多少。李白只能高呼老婆救命。

從尋陽到白帝城,他磨磨蹭蹭走了兩年,終於在一天早上收到了宗夫人的好消息,等不及就要「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送宗夫人上廬山之後,李白又重遊五松山「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靈異可並跡,澹然與世閑。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他認命了。

一年後,謫仙在當塗歸位。

在旁人看來或許覺得他夠爽了。

但在他自己看來,自己這輩子活了個寂寞,光在喝酒吹牛打屁,想追求的連雞毛都沒能實現。這能不是悲劇?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你我連李白的萬分之一都沒達到,有啥資格可憐他?

譬如馬雲虧了幾十億,你會去可憐他?你有資格可憐他?


李白求的仕不是所謂的功名利祿, 他說過 「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魯連是魯仲連,戰國時代的高士,在趙國被秦國包圍時,挺身而出,鼓舞趙士氣,秦將為此退居五十里,適逢信陵君奪晉鄙軍來救趙,打退了秦軍。事後趙相以千金酬謝魯,魯拒之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既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李白欽佩他的不慕榮利,視之為榜樣,李白詩中也多次提魯,曾以魯連自比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同人。」他希望建立一番功業,但有認為追求名利很可恥。所以他的理想看似是做宰相為帝王之師, 實則是想立下治國平天下的功業後飄然而去...簡單的說他想做活雷鋒...

當然 他並不是治國的料,

玄宗欣賞的李白的才華,讓他做翰林待詔,他卻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既然沒有做雷鋒的機會, 既然互相看不順眼了,拿錢走人不悲劇吧, 算是好聚好散~


按照題目回答:我覺得李白的人生不是悲劇。

他一生懷赤子之心,只有這個心才能把詩發揮好。如果他真當了一個宰相,也許是一個平庸的宰相,但一定會少那些傳奇的詩句。

千載遺蹤寄薜蘿,沛中鄉裏舊山河。

長陵亦是閑丘隴,異日誰知與仲多

宰相多入牛毛,李白這樣的詩人只有一個。

王國維說:『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從主觀和客觀上劃分,應該是一個綜合體。

當然從李白的角度,沒有到達『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他是失敗的。但他同時代的人都不這樣認為。

比如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如今之人,誰又會覺得李白是一個悲劇呢。

生活的方式千千萬萬,何必那一種。如果在發達的現在,李白做一個職業規劃,很快找到自己適合的。


如果把我代入到李白的人生,我肯定覺得他是失敗的,不然也不會到老還要去參軍。

但如果我拋開李白的理想,去考慮他的成就,他其實很棒了。

我們常常能聽到身邊的人說誰誰誰過的怎麼樣,但開不開心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能當宰相是李白一生的夢想 可又像大多數人的夢想一樣沒能實現 但李白還是憑藉自己的才氣成了讓所有後人都能記住的大詩人 從這一點看李白就能好過大部分人了


:對於李白個人而言,,無論是否當宰相,他的人生都註定是個悲劇,因為他的報復和理想註定不會實現。

對於我們而言,只有李白不當宰相, 不為皇帝師,他才會是那個為我們熟知的李白。

那麼,他的理想是什麼呢?

在他青年時的作品《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他是這樣說的:「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

也就是說:自己願竭盡所能,輔助皇帝,治理天下,使天下大同。完成大業後,就學范蠡和張良,棄官歸隱。

這個理想貫穿了他的一生。

他在 給韓荊州寫的求職自薦信中說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他在任職翰林待招時寫的詩《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中,有這麼兩句「待吳盡節報明主,然後香攜握白雲」,也體現了這種「功成名遂身退」的思想。

可李白的政治才華是否茹他自己所說,「力抵卿香」,撐得起他的政治報復呢?

從現存的史料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

我們知道,李白因為玄宗只把他當弄臣而苦悶,最終被玄宗賜金放還。

那麼,在他離玄宗、離大唐政權最近的時候,他是否向皇帝題出過什麼治國之策以推薦自己呢?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也許他有做過努力,但玄宗晚年已經昏聵,對他的見解不以為然,所以徹底失望的李白才會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

如果這時候,我們還沒有證據,給李白下「不懂政治」的定論,那麼,再來看看安史之亂時,李白的錯誤戰隊,就明白了:

安史之亂時,手握重兵的永王李璘請李白出山,做他的門客,剿滅安史叛軍。

李白以為他這匹千里馬終於遇上了伯樂,於是不顧妻子阻攔,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永王的軍隊。

同一時間,唐肅宗李亨未徵得玄宗同意,便在靈武繼位,並尊玄宗為太上皇。

繼位不久的李亨,對於自己這個手握冰泉的弟弟自然十分忌憚。

所以,安史之亂評定後,肅宗便騰出手來,給永王扣上了謀反的帽子。

作為永王幕僚的李白,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叛軍。

幸有大將郭子儀求情,妻子宗氏為他東奔西走,李太白才撿回了一條命。

我不敢說李白完全不懂政治,但他一定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他自比毛遂,可如果毛遂和他處境相同,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呢?答案是否定的。

優秀的政治家要會分析十局、高瞻遠矚,可李白不會,他只有滿腔熱血和超脫現實的浪漫。

他無法實現理想,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得志。

假使皇帝任用他為宰相,恐怕也改變不了他鬱鬱不得志的心境。

不難想像以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小脾氣,會得罪官場多少人。

不懂察言觀色的李白,還是免不了因得罪人而被算計的命運。

雖說「力士脫靴」的故事並未被官方證實,但人們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反應的卻是李白深入人心的灑脫形象。

假如他因為官場的污濁憤然離去,他的理想便宣告破產;

假如他順應大流,忘記初心,和權貴們同流合污,那麼,他還是那個賀知章不惜為之金龜換酒的謫仙人嗎?

如果在給李白一次從新來過的機會,我相信,他仍然會是我們心中那個李謫仙,那個一輩子灑脫飄逸的李謫仙。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大鵬奮飛震八方,終究是餘力不濟折翼而亡,他知道自己將得到「千秋萬歲名」,他知道自己這隻大鵬的餘風可以激蕩萬世,這就夠了。

他希望能有人為他「這隻餘力不寄的大鵬」而哭,就像孔子聽說魯哀公射殺麒麟時那樣的悲泣。

不知他在天有靈,是否看到了、聽到了,數以萬計的人們為他的經歷扼腕嘆息,卻心存敬意。

白居易說:「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李白的一生,是充滿遺憾的一生。

但因為他坦率直言、縱情山水的真性情,卻使他的的人生遠離了無異議的悔恨,並散發出恆久的光輝。


不是

畢竟有幾個人一生中能有一年多在萬人之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