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先知道縣令是什麼樣的官職吧

首先,縣令和知縣是兩個不一樣的職位,首先就要從它的歷史背景下手。「縣令」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魏、趙、韓以及秦四國將「縣」劃分為一個重要的行政單位。尤其是在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將多鄉並劃為縣,此時的縣令是直隸於國君。直到戰國末年,郡縣兩級制形成後,縣成為了郡的下屬,此後一直到了隋唐時期…

而到了宋朝,「縣令」這一稱謂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出現了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朝廷會委派一些大臣到地方上兼任一縣之長,這時候的稱呼就已經不叫「縣令」了,官方稱呼為「知縣」。「知」諧音為「執」,很好理解, 也就是執掌、主持的意思。

宋朝也就開啟了新的模式,不在由地方上的官員擔任一縣之長,而是通過朝廷直接委派官員。從朝廷派出來的官員,不論從資歷還是能力上,相對來說,都會強過地方官員,也深得皇帝的信任。所以也會一部分「知縣」可以同時兼管軍事,不單單只負責地方政事。

而發明這一項制度的正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為的就是中央集權,避免發生前朝地方割據的現象發生。想通過直接委任官員,抑制地方官員的權力,漸漸廢除了前朝的刺史、太守、縣令等職位,也讓這些成了虛銜。也是從這時起,「知州」、「知縣」這一類詞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這一稱謂一直沿用到了民國時期。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了,縣令多是地方名望比較高的家族把控,所以當然是民心會重要。

而知縣就不一樣了,他是上面派下來的,目的是為了中央集權,也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常駐,那麼對他來講,政績纔是自己最合適的選擇


無論如何都是政績重要。如果沒有政績,他就不是縣令了,那時候民心也就跟他無關了。

保住縣令的位置纔可能為百姓做點事兒。

更何況,那些苦巴巴的讀書人,點燈熬油,十年寒窗有幾個是真為了百姓才來考科舉的?

哪怕是今天,你看公考的那幫人,你告訴我,他們為了什麼?


對於縣令來說,是民心重要還是政績重要?

政績

在我理解,縣令是皇帝安排一種職務,是一份工作,他首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然後是一縣的建設、安撫、教化、法制、收集稅賦等工作,事無巨細大大小小行政司法軍事一把抓,堪稱父母官又當爹又當媽,只不過我覺得繼父繼母的可能性高一些;

至於民心,更多傾向於那些表面按章辦事,公正、廉明、實則官場圓滑如油,能夠深得上下的喜愛,就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裏的盛家老爺,如果深得民心又功勛政績斐然,然功高蓋主這乃是取死之道,官場大忌,我覺得小說裏的戲文不必當真;

還有一點要說明,在我理解古代從奴隸制度升級為封建制度這必然是一種文明的上升,但是也不要過高的估計和評價這種文明,在我所瞭解的古代法制並不似現代這麼完善,某些方面還處在蠻荒時期,人命如同草芥,至於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類話,看看電視劇就好,至於什麼草菅人命、為非作歹、只要原則上與大方向一致,官即是官、民即是民,這種兩種完全不同的階級,切莫混作一談,至於民心想想就好,普通老百姓只要能夠有飯喫,還是比較溫順的,能喫飽那就是青天父母官了,至於其它的大可不必那麼較真;古代人所受到的管制遠遠出乎你的想像,普通人是不能隨意走動的,甚至不能隨便更換工作,各種束縛猶如家禽,一生至死也就那麼回事,像宋朝還是理想國,至於其它那些戰亂朝代,或者國家忙於徵戰,十室九空興許還是不錯的,趕上年景不好,洪澇乾旱瘟疫赤地千里也不足為奇,至於民心麼?呵呵,那是活著的人才有資格談論的問題。

仗義多為屠狗輩,讀書皆是負心人。


要看是那種縣令,如果是想為人民幹事的,就重民心,反之就是政績。


政績重要,他來了又不會呆一輩子,民心什麼的根本和他無關,撈夠政績就能升遷了,這一縣百姓的民心有什麼用?


謝邀,看情況,想陞官,政績重要,想做事,民心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兩者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魚和熊掌的關係,而是互相促進的過程。


謝謝大爺點我。

肯定是政績,

而且只能是政績。

邀買民心在古代可是大罪!!!

跟造反差不多啊!!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你不是皇帝,

你不想謀奪整個天下,

你要民心幹什麼??

你要是去邀買民心的話,

你意欲何為啊??

全天下只能皇帝一個人可以得民心,

你一個縣令去邀買民心的話,

想全家死光光嗎???

——————————————————————————————————

電視劇沒看過嗎?

每次有好多老百姓跪一地感謝當官的時候,

當官的得趕緊拱手說:這都是皇上聖明之類的,

如果哪個二愣子當官的欣然接受了百姓的感謝和跪拜,

恐怕也就活不了幾天了,

還要帶上全家人的性命!!


流官,流官,流水的官。只要把上頭給哄好了,在上頭主持的定期考覈中獲得較好成績,就可以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就有了。至於下面的意見,那都不是重要的,反正也不是下面選出來的,只要不折騰出大亂子,別讓上面認為捅了婁子,便萬事大吉。


應該是政績吧 畢竟中國自古以來是中央集權制國家,權操於上而不在下,有了政績,


謝邀。

我認為大部分是政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