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人說他是歷史發明家?(72望族是什麼東西)

感覺他歷史方面的某些回答還是挺有道理的吧。除了那個他對「母不能制,舅不能約」的解釋,沒懂他的邏輯……


這位題主不錯。

恨我恨到牙癢癢的「秦吹」歷史發明界的朋友,都被這位答主關注了。

還能是什麼原因呢?

「秦吹」歷史發明界的無能狂怒唄。

尤其,我看過有個「昭襄粉」的小可憐,他發現了我寫的東西對秦昭襄王崇拜得簡直太不夠,於是「氣得渾身發抖」 。

還有兩個小可憐搬出一些大v的文章自以為能「打臉」,結果搬出來的大v跟我關係都不錯。

你說這幾個小可憐吧:

「母不能約,舅不能制」。

這句是一個說話像肥宅一樣但強行用女號的朋友用來證明秦昭襄王是大獨裁者的引證,引用這句來證明宣太后自治、魏冉擅權是虛構的。

可是呢?

蘇代說這句話的時候,秦昭襄王46周歲。

你說一個46歲的君王,過不了幾年都能算老年人了,還得專門強調一下老孃不能約束他,老舅不能制服他——我是不知道多奇葩的腦迴路能通過這句證明出宣太后和魏冉的實權不存在。

我個人懷疑可能那位女號肥宅今年還沒斷奶,所以能理解到這個深度吧。

說老實話,當時看到這個論證真把我唬住了,我真以為這句要寫作「母不能約舅,不能制」,要不咋說得通。

後來他自己也沒覺得沒意思,開始撒潑打滾唄。

一會找個當槍的聲討我說他裝女號(澄清,我個人始終認為一個說話真的像肥宅一樣的美少女更具喜感)。

一會從一些書裏摘出幾段,內容是秦昭襄王時期獲得了對六國的優勢,起到了一些基礎作用。至於摘這幾段想證明什麼我也不太清楚,因為跟我說的也沒有矛盾。他到底是想通過這些內容證明宣太后、魏冉的實權不存在,還是想證明我對秦昭襄王的崇拜達不到他要求的高度,就不清楚了。

當然,這位朋友其實還是能發現自己的發明確實說不通,所以通常會轉化為撒潑打滾,比如說我有一句斷句點錯了,所以我智力有多低如何如何,然後招幾個我的仇家過來口吐芬芳,再配上這位朋友說話像肥宅的口氣,場面最終就會變得更加喜感。

打個岔,在這位女號大神的眼裡,我認為他裝女號的理由不是因為他說話像肥宅,而是他腦補出我認為「女人就不能用像他這麼嚴謹的思維」。

自戀確實是一種病吧。

最搞笑的是,後面還有個跟班的雙標當槍大神,自己用個女號,然後指著我的男號罵「你們全家裝女號」,接下來費一大捅口舌證明自己這種噴人戰術表現出的智力是多麼的正常,我不跟著她的奇葩思路走有多麼的可悲。

言歸正傳,被幾個小玩鬧說成歷史發明家也不是不能理解。

我寫的東西吧,按照「秦吹」歷史發明界的標準,對秦國的崇拜太不夠,對秦王的崇拜太不夠,對秦國「法治」的崇拜太不夠。

那能咋辦?

除了無能狂怒以外沒辦法啊。

而且你看「秦吹」歷史發明家的朋友發明出來的東西:

秦國在公元前4世紀實現了法治社會;

秦昭襄王在公元前3世紀實現了獨裁統治;

秦國的制度太完美了,一線官吏自己清點、自己統計、自己核實、自己監督的方式,絕對沒有任何操作空間,絕對能杜絕所有虛報和腐敗行為;

秦國根本不存在古代社會普遍的高層信息源不可信問題,歷代秦伯都會操作無人機能把基層和一線的東西都查得一清二楚;

秦國的國家是完美的,不存在任何封建政權都存在老邁的問題,永遠都是那麼的年輕又有活力;

秦國對基層的控制那更沒得說,秦王根本都不需要地主階級的支持,需要支持那豈不是就是地主階級的傀儡了;

秦國的統治是「路線」的問題,必須是絕對的法家,幹什麼都必須法家,不能考慮任實際何政治訴求。

還有一批小可愛,在涉及政治訴求的時候不許你說政治訴求,在涉及陰謀活動的時候不許你說陰謀活動,在涉及軍事活動的時候不許你說間諜活動,在涉及多種可能性的時候不許你說其他可能性,說了就是「陰謀論」。

你說上面這些驚世駭俗的研究成果,除了「秦吹」歷史發明界自娛自樂以外,咋證實?

在他們拿出《大秦帝國》、《秦吏》兩大「歷史著作」,發現不好使之後,你說能有什麼辦法?

撒潑打滾唄。

比如,孤獨娃子掰著手指頭數72、36、18,結果發現他推崇的兩個答主跟我關係還挺好,血淚控訴「你們要看清歷史發明家的真面目」。

再比如,還有個發明瞭秦國30代明君的神人(原文是「七代明君」,理由是這七代每個人都比我強,按這個標準矯正為30+),開始撒潑打滾說你這些都是「推斷」,用他的標準「推斷」都不許說……

……我比較懷疑這位神人到底有沒有看過書,先秦的哪邊專業歷史書籍裏沒推斷?

又比如,有些人覺得正面說不通就跟你扯別的,發明瞭這麼一個神級邏輯:

秦國統一六國=秦國最優秀=六國都是廢物=六國君主都是弱智。

有了這套理論的支持,那就好辦了,但但凡說六國君主有點智力正常的表現,那就是「吹得神乎其神」,於是我就變成了「秦吹」、"魏吹"、「楚吹」的歷史發明家。

專門說一點,我還真能被罵成「秦吹」哎,因為正統「秦吹」歷史發明界的理論是商鞅變法以前的秦國是一坨翔,還處於「奴隸社會」,馬上都要亡國了。

我說秦簡公、秦獻公有智力正常的表現,那必須「秦吹」,必須「歷史發明家」。

所以,我就成了「歷史發明家」嘍。

尤其可憐的是,「秦吹」歷史發明界的那些東西吧,偏偏在知乎這個平臺還寫不火。

那怎麼辦?

拿人頭堆嘍。

所以有那麼幾個小可憐,靠數量和頻率重複著王靖海是歷史發明家,也著實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但無能狂怒,總得找個發泄的出口吧。


為了防止題主報復,我就匿名了。

但是,如果你需要找我的話,你可以到 @王靖海 的互關名單裏去找。


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判斷,你也可以認為這是我的回答。


放心,我沒有真舉報。

是不是嚇了一跳?


更新一次,王氏門徒看的懂就看,看不懂就算:

我認為一個人針對一個史料提出自己的論點,這個論點可能和現存的論點有矛盾。這很正常。

而正常的解決方法,是既要說明白自己論點的證明方法和論據,也要弄明白不同論點的證明方法和論據,從而找出出現矛盾的原因是什麼。

這樣才能從正向和反向兩方面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在回復@陳陽 的時候,陳陽看不懂。沒關係,我舉例說明:

《韓非子?有度》

魏安釐王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陶、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安釐王死而魏以亡。

這是韓非的看法,其中:

魏安釐王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陶、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

上面是韓非給的史實。

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安釐王死而魏以亡

這是韓非給的結論。

以此看法,韓非認為魏安釐王是個有為的君主。

那麼現在,我不同意韓非的看法,用同樣的論據:魏安釐王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陶、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

我認為魏安釐王是個短視的君主。

原因何在?

因為我認為在魏安釐王這個時代,合縱重要性要遠遠高於一切。魏安釐王攻燕,攻齊,攻韓,攻楚,卻唯獨忘記了最大的敵人,秦國。這種窩裡橫的做法,破壞了合縱,客觀上有利於秦國,所以我認為魏安釐王是個短視的君主。

你看,從同樣的一組史料,我和韓非解讀出相互矛盾的兩個結論。但並不是說,我或者韓非其中之一的解讀是錯的。

原因是韓非著眼點是短期魏國興盛,短期魏國一頓組合拳打在鄰居邊上,確實武功赫赫;

而我的著眼點是長期魏國的衰亡,魏安釐王的操作直接造成六國的不團結,最後給秦國個個擊潰。

韓非和我,都從正規史料出發,通過論據(魏國短期的興盛VS魏國長期的衰亡),得出了結論(魏安釐王是個有為/短時的君主。)

從證明邏輯上說,我和韓非的證明都是符合邏輯,有明確的論據為論點服務,並沒有出現跳躍時證明。

因此,我和韓非可以互相不同意對方的看法,根據著眼點的不同可以認為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

但是,我和韓非不會稱呼對方的觀點是可笑的,是腦補出來的。

而王大師對魏安釐王的觀點,無疑是可笑的,是腦補出來的。

首先,王大師的對魏安釐王的解讀,其實和古往今來所有歷史愛好者的看法都差不多。即:

1)承認魏安釐王的武功,造就魏國短期的興盛

2)承認魏安釐王的短視,造成魏國長期的滅亡

而王大師的野心是想統一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即:

如何證明魏安釐王在胖揍一頓周圍鄰居之後,還能團結周圍鄰居。

然後,王大師就找了信陵君。從史料可以看出來,其實信陵君倒是很能團結戰國諸國,《魏公子列傳》有記載:「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因此王大師為了證明魏安釐王在胖揍一頓周圍鄰居之後,還能團結周圍鄰居。就提出信陵君和魏安釐王是一體兩面,魏安釐王對信陵君是「猜忌是假,扶植是真」

如何評價魏安釐王??

www.zhihu.com圖標

信陵君的事蹟詳見《魏公子列傳》,王氏門徒 @tang.chhh 提到還有《輯證》

配套教學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zip-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一.pdf?

www.zip118.com

在這裡,我先預設王大師並沒有什麼新的史據,他所依靠的史據,無非是和古往今來的愛好者都差不多。(假如他有新的史據,可以提出啦)

那麼他根據這些史據提出的:魏安釐王對信陵君是「猜忌是假,扶植是真」論點;

和太史公提出的魏安釐王對信陵君是「猜忌」的論點。

是相矛盾的。

那麼根據上面我和韓非兩個論點分析方法,我們也來分析分析太史公和王大師的兩個論證方法:

先看太史公:「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這點說明魏無忌具有王位繼承權

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這點說明魏王猜忌魏無忌,原因太史公說了一半:魏無忌的門客既然能深得趙王陰事,那麼其實也能深得魏王陰事(注1)。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這兩點說明魏王並不支持救趙,相反魏無忌支持救趙。另外魏無忌說服魏王的除了自己和門客辯士,但沒有其他政治任務,這也能說明魏無忌的政治地位。

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這一點魏無忌在魏國除了門客,並沒有私兵。

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一點反過來可以證明魏無忌確實能深得魏王陰事(注4)。

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這一點說明趙王感激的是魏無忌卻不是魏王。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這一點說明瞭公子為啥滯留趙國。

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當時人對公子救趙的評價,以及公子自己對救趙的評價。

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這一點說明瞭公子因為滯留趙國,所以恨魏王。

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於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毛公、薛公勸公子的出發點,救社稷宗廟而不是魏王。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合縱看的是公子的面子,可不是神武不可一世的魏王面子。

秦數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魏公子酒色了殘春的原因。

我給出了太史公的史料,標黑部分是我的解讀。從太史公的列傳中,其實說明瞭魏公子有才而招嫉的事實和原因(1,有繼承權;2,深得諸王陰事)

我認為歷史無非人情,如果你對歷史的解讀合乎人情,那麼至少是符合邏輯的。

那麼回頭看看王大師「猜忌是假,扶植是真」說明(王大師在其他文章裡面是有具體解讀的):

什麼叫沒有爭議?爭議大大的

  1. 養門客的制度,從春秋時代就有,並不信陵君獨此一家。信陵君養士的持續性,從魏國延續到趙國,然後又延續到魏國。王大師想從信陵君養士的持續性入手,證明「猜忌是假,扶植是真」,那就好歹得給出1)信陵君養士和其他人養士不一樣的地方吧?2)這些不一樣的地方,能夠說明「猜忌是假,扶植是真」吧?
  2. 信陵君在趙國,趙國發生的事情,不代表在這些事情中信陵君起到主要或者次要的做用。王大師不妨把趙國發生的事情理一下,然後1)說明並證明一下信陵君起到什麼做用,2)最後還要回到王大師的結論,信陵君起到做用的趙國的事情,至少要有益於魏國的。不然「猜忌是假,扶植是真」其實不是養了個飯桶(對魏不起做用)或者白眼狼(對魏起反作用)

王大師的「猜忌是假,扶植是真」,從論點上看,和太史公的「猜忌說」矛盾。既然王大師堅持自己的觀點正確,那麼好歹得證明太史公的「猜忌說」不足在哪兒吧?不然的話,不就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麼?

王大師的「猜忌是假,扶植是真」,從論據手法上看,一句「沒有爭議」,其實是大大的存在爭議,論證的邏輯缺失的不忍心看下去。

王大師在小圈子裡面混,王氏門徒尊一聲大師,自己嗨去,我沒意見。但是一天不能從論點和論據上證明自己,我說他一句「歷史腦補家」,有錯麼?

第一次更新

首先,王大師不是歷史發明家,按照我的話來說,王大師是歷史腦補家。

歷史發明家的特點是對史料(論據)無中生有。正是因為無中生有,因此就有明顯的破綻。對於一個有能力收集資料的人來說,找到無中生有的論據,就可以打歷史發明家的臉了。

比起歷史發明家來說,歷史腦補家更隱蔽,更具有迷惑性,也更不容易讓人看破。

在我看來,歷史腦補家的特點是論據都是對的。他們錯誤的地方是無中生有的設定有一個為立論服務的立場。

我舉個例子:

前幾年中國死了一個有名的「天體學家」高教授(1954年5月-2011年12月26日),他的最重要的一個著作是研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某地太陽運行的規律。

而大家都是知道,太陽發光發熱如何運行都有一套客觀的規律,正常的歷史學家是按照這個客觀的規律來研究太陽的運行模式。但是高教授則是先預設了一個立場(例如,太陽其實是個黑洞,他存在的目的就是吞噬其他的天體,好讓自己成為太陽系中的唯一)。然後在這個立場下,高教師羅列的非常充實的證據來整理證明自家的論點(太陽不個好東西)

你能說高教授無中生有的發明歷史麼?不能,因為他給的論據都是對的。

但是你能說高教授的論點(太陽不是個好東西)正確麼?不能!

那麼高教授哪點出了問題?

因為論證的方法錯了。高教授為代表的歷史腦補家,他們先預設了一個立場,然後基於這個立場來選擇歷史事件,並基於這個立場來曲解某些案例,從而證明自己的論點。

從數學證明的角度。有點好比為了證明某個定理,而羅列的若干證據。

但事實上,學過初等數學的都知道,你證據羅列的再多,沒法證明論點。更何況對於歷史腦部家來說,還存在反例和曲解。

換句話說,歷史腦補家的邏輯,是沒有辦法自洽的。

如果具體到王大師。我記得王大師有個觀點是魏安釐王英明神武。說實話,在當時的條件下,在強秦的攻勢下,六國君主各個都有幾把刷子。但是王大師為了說明魏安釐王英明神武,舉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例。這就是個典型的歷史腦補的經典案例了,即:

步驟一:腦補一個魏安釐王英明神武的立場;

步驟二:找到一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例;

步驟三:曲解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例;

步驟四:證明魏安釐王英明神武。

看到問題出在哪兒了麼?

信陵君竊符救趙為何能證明魏安釐王英明神武,王大師給的解釋的兄弟二人唱雙簧。

但問題在於沒有任何的史料證明兄弟二人在唱雙簧啊?更何況,戰後信陵君不能歸魏,歸魏以後酒色了殘春,明顯不能說明魏安釐王和信陵君唱雙簧啊。

這就是王大師基於自己的立場,腦補的一個細節。而我稱呼他歷史腦補家的原因。

綜上所述,歷史腦補家是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的,一個不注意,很容易被羣眾高看為對歷史獨創性看法的歷史學家。

而比較到底是歷史腦補家,還是對歷史獨創性看法的真歷史學家。

重點就是看是否先預設一個立場,然後再腦補細節的,曲解細節的。


說王靖海是歷史發明家的人,只能認認真真去讀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史記大概率也是看不懂的。

今人治史皆是遍搜古籍之記載,而言所得。


王靖海一上知乎「酒館」,所有刷知乎的人便都看著它笑,有的叫道,「王靖海,你又在知乎腦補歷史發明騙人了」

它不回答,找出幾個問題進行回答,「焚書坑儒的鍋是72望族的,統一六國的主要功勞是72望族推動的。秦簡公不需要山東六國學子,就實現了集權,比戰國初期形成的法家學派的學子牛多了」一下子回答了好幾個先秦話題。

網友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是在腦補了吧!」

王靖海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被很多人吊著扒皮,氣得連李斯是否有參與焚書坑儒都忘了,只能用拉黑功能」

王靖海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拉黑那是知乎給的功能,……不能算是說不過別人!……拉黑那些歷史發明家與說話不利索的人?能叫拉黑嗎?」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秦72望族」,什麼「縱橫」「魏系韓系」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其實我有些搞不懂,免費的幫王靖海宣傳72望族了,王靖海居然還不樂意了?對自己的72望族理論那麼不自信?所以出現了以下情況:

王靖海在他的腿子面前生氣的說:那個說話不利索的人在黑我。

腿子們問:他怎麼黑你的?

王靖海說:他把我發明的歷史文(72望族在秦的發展歷史)重複說了一遍。

多弗拉門戈,楚令尹圍,季退思說:可不是,他還用你的歷史觀來反駁我們的回答,一定得拉黑了。

王靖海是歷史發明家的消息在知乎傳開了,它認為是它的腿子們傳開的,王靖海很生氣。

楚令尹圍說:主人,你是懂我的,當我以為你不懂李斯參與了焚書坑儒時,我都是想辦法幫你圓謊了。

多弗拉門戈說:主人,你是懂我的,當有人不信72望族存在時,或者用72望族來反駁我的回答時,我都是選擇拉黑對方來維護你的啊。

季退思說:別看我啊,我自己都是歷史發明家,都會忽悠別人,雖然同行經常是冤家,但在你腦補發明這方面,我還是維護你的。


用小說《大秦帝國》的不符合史實的情節,來否認秦統一中國的功,實屬牛批。


史料上一句,王靜海能給你腦補上十句,然後再通過這些得出一個他認為合理的結論,雖然他腦補的那些有點邏輯,得出的結論也算新鮮,但畢竟是想像的,你可以說他有合理的地方,但你不能說他是正確的,因為基礎建立在王靜海的腦門上。

整天秦吹秦國大秦帝國掛在嘴邊,感覺他答題的動力就是對秦這個字的仇恨,雖然他嘴上說自己是魏吹韓吹趙吹等等,其實無非就是個楚吹罷了,我不用把他的答案翻完就知道他是個南方人,因為網上除了楚吹沒人看見秦就起ptsd,我也沒見過有其他國家的吹會因為兩千年前的事到現在還耿耿於懷。這就讓人很費解,畢竟秦國已經滅亡了兩千年了,莫非王靜海的祖上是被秦始皇坑過的儒生?也不太可能,畢竟那就沒有王靜海了。


怎麼說呢,歷史就是要討論纔有意思,但是這個人碰到意見不一樣的跟人討論一陣就把人拉黑了,明明都是正常討論,也不噴也不罵,突然拉黑了,也是奇葩。不明白一定要堵住別人的嘴就算自我勝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