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作用受限,其實辯論作為矛盾的一種展現,最原始的用處是用來獲取政治權力的。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自語言誕生以來,「訴求」是其根本的動力。試想說了等於沒說的話,幾乎無法達成訴求作用的語言,你還想說嗎?反正絕大多數人是不會想說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有辯論環境的原因。百家爭鳴的時代,那是春秋戰國,換言之是亂世啊。國外相對來說比我們權力分散很多,所以才有辯論存在的土壤,但在我們國家大家自然不會有太多的熱情。


辯論是個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喜歡」一個手段,那麼這實際上是一個「癖好」而非興趣,更與「美」無關。

通情達理是必然正確的目標,這與「辯論」並無必然聯繫。

語言的天職是交流、溝通、協調,是將本來相對獨立的兩個或多個個體協調組織起來。若本來相對獨立的個體們在語言交互的過程中不僅沒有協調起來,反而對立了起來,那麼語言意義何在?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敏於行而訥於言。

誠哉斯言。

辯者應知:

喜淫辭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一看題主哲學史學得不好,哲學的思辯和辯論不是一回事,否則,蘇格拉底也不會討厭智者學派了 。


在於眼界和知識面的理解吧,還有部分層次問題,辯論只是給一些已有建樹,已經生活都不愁的人。

我是學生,我認為生活隨便說說就好了,尤其身為農村人,真的感覺時代發展好快,跟不上啊,這樣,我哪有時間跟人辯論,辯論本身可能是思辨,但這思辨其實無用,當然,現在要說的話,要拉低思考層次了,畢竟,很多知識都可以在書中學習的,如果你認為書上學的很少,代表世界眼光還沒打開,反正我認為我學都學不夠,辯論只能當成一種幽默,當成玩笑式,聰明的做法,對於我一名學生,生活是自己過的,想你應該是……

然後,自我感覺,上等社會的人說的話,那些有理有據的事,過過心就可以,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1.因為都是糾結在詞語定義上。而當雙方對詞語的定義差不多時又沒什麼可辯論的了。

2.逃避心理

3.辯論要有論點,僅對哲學而言,是個論點是個觀點都有問題,明白了這一點就生不起辯論的想法和興緻了。


辯論是尋找答案的方式,而辯論比賽是另外一種東西了。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數學研究和數學競賽的區別。

大家認為的數學是數學競賽里那些複雜的題,實際上數學是能解決問題的武器。

辯論也一樣。


大家認為「辯論」就是「抬杠」,而且辯輸的人就會說辯論沒有用處。另外,群眾的思想被傳統價值觀所固化,從而很難在辯論中改變觀念。


哲學在於對事物的不斷追問與思考。

辯論之美也不在於辯論本身,而在於討論問題時思考的逐漸深入。

哲學追求的都是尋找形而上的東西,或者說都是不斷追尋事物的本質

而追尋這種本質的問題,方法可以有很多。

比如黑格爾的辯證法,就是尋求一種自我提升,單獨引起對問題深入的思考。而不藉助外力。

辯論只是最求真理眾多方法里的一種。在辯證法法並未發展完善的時候確實頗為流行,如柏拉圖的《理想國》就是運用人物對話的方式記錄編著的。而蘇格拉底確實也是名副其實的愛好辯論的人。但這種方法往往需要多人,相對來說自己思考更方便,也更容易,隨時隨地只要帶腦袋就能深入思考。


人類的理性認識世界已經走過三個歷程:1抽象的有限規定,2,辨證的否定,3思辨的或肯定的規定。中國古人恰恰沒有走上思辨的肯定的規定的層次。思辯雖有假設、規定,疑,辯論,但是目的是形成概念,給予明確的肯定,力求必然性的結論。思辨理性在古希臘得到自然的很好的發展,使得科學思維初具雛形。我看近代著名科學家的原著,幾乎都提到古希臘哲學家。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科學思維的一般方法和原則沒有變。只是對哲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給予新的回答。


不請自來的高爾吉亞信徒經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