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按照慣例先上票。本文無劇透,可放心觀看。

--

首先,說到《HELLO WORLD》這個片子的話,無可避免會跟《天気の子》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部片子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上映,一前一後相差不到兩個月,然後題材和故事展開也很類似,基本都是照著《君の名は》的模式來做的。

但如果說《天気の子》是製作質量特好但故事講得一塌糊塗的話,那麼《HELLO WORLD》就是在用炸裂的製作質量 + 流暢爽快的動作鏡頭 + 融入了 SF 美術風格的動畫語言,講了一個雖然很王道很老套但依然看得讓我心潮澎湃的劇場版動畫。

《HELLO WORLD》預告片

首先吐槽一下,這個片子的宣發簡直是到處都透露出「貧窮」兩個字,基本上就看不到什麼像樣的宣傳。所以相信大部分觀眾跟我一樣,第一次知道這部片子是在《天気の子》開場前,看到了《HELLO WORLD》的預告片…

眾所周知因為京吹的原因我對宇治這個地方是特別特別喜愛的(詳見這裡)。所以當我坐在電影院百無聊賴地看著《天気の子》開場前的廣告疲勞轟炸,突然眼前一亮,熟悉的宇治夜景出現在眼前,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情況,下個鏡頭已經是男主拉著女主的手在朝霧橋上奔跑,那可是朝霧橋啊,我在宇治散步時最喜歡的地方!然後屏幕上打出了 HELLO WORLD 這個標題的時候,好了,這個片子我一定一定要來看了。(於是又花了一個往返機票 QAQ

在京吹巡禮時拍的三次元朝霧橋

《HELLO WORLD》中的二次元朝霧橋

除了宇治夜景和朝霧橋以外,動畫的取景基本在京都市內的一些著名地點: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上賀茂神社、鴨川三角洲(玉子愛情故事的表白聖地)、京都站的露天階梯廣場(京吹 2 期的車站演奏會)…對於曾經來過京都的觀眾來說,這些地方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甚至都不需要去巡禮就能馬上反應出來動畫的舞臺取景在哪裡。這種「先巡禮後看動畫」的感覺一直貫穿整個觀影過程中,也算是很奇妙的體驗了。

動畫中隨處可見的京都場景

--

回歸到動畫本身,《HELLO WORLD》的官網是這麼介紹這部動畫的劇情的:性格內向、社交技能幾乎為 0 的男主(堅書直実)有一天突然遇到了從十年後的未來「穿越」回來的自己,而目的竟然是要幫十年前的自己交到女朋友,因為在未來的時間線中,女主(一行瑠璃)和男主一起交往不久後,就因為事故去世了。所以才從十年後的未來「穿越」回來,讓過去的自己保護瑠璃。

看到這裡,好像還是一個特別王道的「拯救女主的途中順便拯救一下世界」的 Boy Meets Girl 故事,當然也引入了一些流行元素:譬如玄妙無窮的世界系設定、譬如「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的 SF 系劇情,當然也少不了人民羣眾最喜愛的日常系青春戀愛喜劇。

劇情在一片歡樂(以及瑠璃的殺必死)中徐徐展開,最終直実有驚無險地在命運的事故中救下了瑠璃,正以為兩人要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生活的時候,動畫的劇情從這裡開始直轉急下,伏筆已久的世界系設定和 SF 系劇情終於顯露出它們真正的作用——當然,接下來的劇情這裡就不劇透了,但正如預告片裏描述的那樣,劇情到最後一秒鐘都還在逆轉,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帶著對最後劇情逆轉的滿腦子驚嘆和疑問走齣電影院的,然後在回家路上劇情的脈絡又突然清晰起來,這時候纔不得不佩服野崎まど的腳本還是很紮實,本作最出彩的地方毫無疑問是在劇情上,正因為如此,也建議各位不要去看任何的劇透,等國內上映的時候再去享受劇情吧。

STAFF 表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角色設定:堀口悠紀子」這一行。從京阿尼辭職之後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最近五年一直以「白身魚」的名義在給輕小說和遊戲提供插畫,終於在這部《HELLO WORLD》中首次回歸到角色設定的工作。所以當文學系黑長直三無女主瑠璃登場的時候,還是那熟悉的京阿尼臉真的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又感慨萬千。

我最喜歡一行瑠璃了.jpg

不知道是為了配合瑠璃的三無屬性,還是隻是單純地缺乏配音經驗,瑠璃的 CV 浜辺美波顯得有點過於棒讀,完全偏向了冰冷的那一邊,然而在動畫中其實能感受到,瑠璃的內心感情是很豐富細膩的,只是不善於表達而已,而這種角色感情與配音之間的違和感確實影響到了一部分觀感。

我可以理解請俳優而不是專業聲優來給主角配音,是希望通過俳優的人氣來拉動票房,畢竟做劇場版動畫總是要掙錢的(跟國內的流量明星如出一轍)。但是在配角已經有釘宮理恵、子安武人、壽美菜子這幾位經驗老道的專業聲優面前,更加凸現男女主 CV 在對角色的演繹和表達上的不足。雖然這種「俳優主角 + 聲優配角」的搭配已經成為劇場版動畫的常規做法,但是如何在人氣和演技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好的平衡,還需要多斟酌斟酌。

另外監督伊藤智彥應該也不陌生,代表作 SAO 系列。也許是受其影響,本作中大量加入五彩斑斕的賽博空間視覺效果,以及極其流暢且具有張力的動作鏡頭,讓作品後半段的情緒始終保持著一個緊繃的狀態,並在最後中以一個動感且刺激的大決戰將壓抑已久的情緒完全釋放,讓整個作品的觀感層次提升了不少。

個人最喜歡的一個動作場景是直実騎自行車載著瑠璃上演追逐戲的那段,利用 GOOD DESIGN 的能力巧妙地改變空間構造,將京都的街道變成一個個困住敵人的迷宮,把人行天橋改造成自行車狂奔的賽道,無論是異想天開的想法還是最終呈現出來的動態效果都讓人十分享受。

--

受限於劇透,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都沒法很好寫下來。但是至今還清楚記得,十月的鹿兒島,晚上 11 點的電影院裏,一行瑠璃擁入ナオミ的懷抱,然後輕輕地說出那句遲到十年的臺詞:

「貴方は、私を愛してくれたのですね。」

眼淚已經止不住地從眼角滑下。屏幕上的ナオミ是,屏幕下的我也是。

從電影院裏出來,抬頭看著滿天的星光璀璨,忍不住在想,到底哪個世界纔是真實,哪個世界纔是虛擬?

我所在的這個世界,也是真實的嗎?

(完)


可能比天氣之子更好看——劇場動畫HELLOWORLD觀後感

自從在《天氣之子》開場前看到《HELLO WORLD》的預告時,我就很期待這個片了,甚至在《天氣之子》讓我失望而歸之後,我一度認為《Hello World》可能超過《天氣之子》。在官網介紹中看到這個片的宣傳語——「《你的名字。》之後,到達了新天地的日本動畫,在今秋定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然而,從結果上來說,《HELLO WORLD》雖然製作還算不錯,但是卻未能達到我所期望的程度,也沒能完成宣傳語所描述的壯舉。但是,這或許主要還是因為我的期望過高了。畢竟,連新海誠自身都無法超越的《你的名字。》,《HELLO WORLD》這樣的體量又何以能夠做到?那麼,我對這部片子有著怎樣的期待,而這部片子又是怎樣滿足又或者沒有達到我的期望的,讓我緩緩道來。

動畫電影的音樂性

實際上,這不是我第一次期待一部能夠超越《你的名字。》的動畫電影的出現了。上一次讓我產生這種期待的,是《煙花》。就《煙花》當時給大家畫的大餅,它所展現出來的預告片,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和我一樣都產生了這種期待。然而事與願違,《煙花》上映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PV欺詐。其中最大的欺詐應該是八爺所譜的曲子從未在正片中出現,換句話說,在預告片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音樂性在正片中是完全缺席的。而《HELLOWORLD》也是如此。

自從《你的名字。》成功之後,在動畫電影中配上人聲流行歌曲似乎形成了一種潮流,《HELLOWORLD》也不能免俗,在預告片中2027sound的人聲歌曲與畫面的配合、以及PV中對2027sound的配樂的宣傳與強調,讓我不住地對這部片子的音樂性產生了期待。這種期待,當然是以《你的名字。》為基準線的。然而一刷後的感受讓我十分失望,二刷後雖然有所改觀,但是還是無法挽回我對其音樂性的低評價。

在電影的開頭部分,畫面和音樂的配合還是可圈可點的,聲畫以及角色心情的同步,還算做的不錯。例如我們唯唯諾諾,缺乏主見,優柔寡斷的主角直實,在書店購買了改變性格的自我啟發書籍,不斷實踐並重複失敗的橋段中。畫面上重複自我啟發書籍翻頁到一個改變性格的方法的章節,實踐這個章節失敗的直實,這個翻書cut的重複,總會與音樂的主題部一起重複。這種聲畫的同步,可以說是很基礎的東西,但是也正因為是基礎,所以也是動畫電影音樂性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隨著故事的推進,畫面和音樂的配合的拙劣逐漸露出了馬腳。在之後的各個橋段中,音樂出現了許多為了和畫面同步而強硬地進行剪輯情況。音樂戛然而止,這種剪輯是非常突兀的。甚至出現了在OST中長達1分鐘的劇伴被剪切成只有幾秒的情況。而在故事中那段有著明顯模仿《你的名字。》前前前世部分痕跡,用MV形式跳過日常敘事的橋段中,宣傳片中被大肆渲染的人聲歌曲,不僅僅結束得非常突兀,連前奏都被減去,直接從高潮部分開始播放,轉換之強硬讓人無所適從。

前期配音/Pre-scoring

這些音樂與畫面配合上的拙劣剪輯,正是暴露了《HELLOWORLD》對《你的名字。》的音樂性的一種誤解——只學到了要去同步畫面和音樂的目的,卻沒有學會達成這個目標的方法。正如我所用的剪輯一詞所示,《HELLOWORLD》的這種強硬突兀的剪輯,正是證明瞭這部作品同步畫面與音樂的手法,依然處於TV動畫常見的後期音響剪輯的延長線之上。而新海誠的作品的音樂性,是基於前期配音(Pre-scoring)。在新海誠的製作方法論中,為了使畫面和音樂的配合能夠達到足夠令人滿意的效果,他採用了「視頻分鏡」的方法,將聲音設計的工序提前到分鏡階段,將分鏡圖、音樂、以及其自身所配的角色臺詞一起在Storyboard PRO中調整。與配樂人員的協調、修改,也是先在這個「視頻分鏡」的設計圖中進行討論。當畫面和聲音的配合已經設計完畢之後,再轉入正式的作畫流程。經過這樣精心的聲畫配合設計,才能做到像《你的名字。》中那樣的音樂性。例如在《你的名字。》中,OST本身甚至帶上了一種故事結構,彷彿聽到那段旋律就能回想出具體的場景。當然劇中所使用的版本和OST中收錄的有不同,也是經過剪輯的,實際上,為了讓剪輯能夠更簡單和自由,大多數的動畫配樂都會遵循用較短的主題部重複的結構,這種結構能夠隨時剪輯接上結束部,便於迎合畫面的時間長短。在《你的名字。》中配樂的當然也有這種剪輯結束的痕跡,但是沒有像《HELLOWORLD》那樣的強硬,更不會出現剪成只剩數秒的情況。以及,不得不讓我們注意到的是《你的名字。》中配樂的前奏基本沒有出現被剪輯的情況,這讓角色的情感描寫有著足夠的鋪墊,讓觀眾的代入更加容易。這樣的音樂與畫面的配合,只有在使用前期配音的方法時纔能夠達成。使用後期配音,或許偶爾也會出現配合得很好的情況,但是缺乏整體的聲音設計,自然就會像《HELLOWORLD》那樣逐漸露出馬腳。

這裡要提醒的一點是,前期配音(Pre-scoring)中,最重要的並不是錄音或者說作曲是否在作畫之前(Pre)——例如電影配樂中有個Film Scoring的說法,按照已經拍好的膠片(Film)的畫面進行配合/譜曲(Scoring)——而是畫面設計有沒有和聲音進行配合(Scoring)。前期配音(Pre-scoring)最忠實的用戶,也是最早的支持者,正是我們所熟悉的歌舞片大王——迪士尼。早在1940年代,迪士尼就已經在長篇動畫中全面採用了Pre-scoring的方式配合畫面與聲音,並通過Pre-scoring發明瞭現代動畫中用來控制動作作畫時間節奏的,被稱作Timesheet的東西。而《HELLOWORLD》最讓我感到惋惜的,正是他作為一個3D動畫,不僅配樂已經提前譜好,角色的配音也在3D製作之前提前收錄好了,卻依然採用了TV動畫後期音響剪輯的方式,放棄了3D動畫作為3D動畫的優勢——更容易進行畫面和音樂的配合,能夠更少費用,更直觀地調整畫面來配合音樂。

其實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的音樂性,說實話並不獨特,也不算特別出色,甚至可以說是凡庸的,前期配音的手法,僅限定在片段的話,在偶像番的歌舞中早已廣泛運用,很多TV動畫的OP也都屬於前期配音,即使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也早在高畑勛的時代就有得到過運用了。預告片的剪輯,其實也可以看做一種前期配音。所以即使《HELLOWORLD》本篇音樂性如何拙劣,預告片總能通過剪輯畫面來配合音樂,做出很好的效果。《煙花》的PV欺詐,其實也是一個道理。這麼看來的話,新海誠的聲音設計的手法,確實是很平庸的,但是即使是這樣平庸的手法,現在的日本動畫電影界也沒有一個能夠超越、甚至是運用得當的後人出現,這不得不說是讓人十分唏噓的。

在最後一秒反轉的故事

音樂性雖然讓有所失望,不過這部片子的故事,還是非常不錯的。在預告片中所宣傳的「這個故事/世界將在最後一秒反轉」也確實讓觀眾受到了衝擊。原作小說的作者野崎也確實是一個十分擅長寫這種反轉的作家——無論這個反轉是褒義還是貶義——大家也應該對《正解的卡多》的結局依然印象深刻。故事如下,涉及到這些反轉和劇透的部分我會單獨用引用格式標出,不希望看到劇透的可以跳過。

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京都,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優柔寡斷,但是想要改變這種自己的男主角堅書直實,某天遇到了來自十年後的自己。十年後的自己突然揭開了世界的祕密,這個世界是京斗大學和某搜索引擎公司共同開發的量子計算機所記錄的現實世界的數據,自己只不過這些數據中的一個片段。而十年後的自己,實際上是來自十年後的現實世界的。對身在數據世界之中的自己而言,現實和虛擬的區分是沒有意義的,缺乏主見的自己毫無抵抗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向現實世界自己的目的發起疑問。現實世界的自己像開玩笑的一般說到,我是為了讓你交到女朋友而來的。在玩笑的背後,實際上是一段無法拯救的悲劇。現實世界的我(以下稱作NAOMI,虛擬世界的我稱作直實)與女主角一行琉璃交往之後不久,就遇到了落雷事故,在幸福開始之前,就掉入了悲劇的深淵。現實世界的自己之所以來到這個作為現實世界記錄的虛擬世界,正是為了改變這段悲劇的歷史。虛擬的自己向真實的自己發出疑問:但是即便改變了虛擬世界的歷史,現實世界的她也不會復活。NAOMI默認了,對NAOMI來說,去改變這個虛擬世界的歷史,僅僅只是為了看到一行琉璃的幸福和笑容,看到自己和她之間從未到來過的幸福的可能性。只要能夠見證這一切,即使只是虛擬的自己代替自己與她結合,自己也就心滿意足了。

替代性的拯救

這種代替性的拯救,在零零年代的一些世界系·loop系的美少女遊戲中是很常見的。例如Muv-Luv Alternative中,在被BETA荒廢的世界裡,白銀武與鑒純夏在他們的戀情成就之前就已經死去,取而代之的是用鑒純夏的脊柱和大腦製作出來的生體電腦00unit,以及被00unit從平行世界的白銀武的信息集合製作出來的因果導體。所以當作為因果導體的白銀武向作為00unit的鑒純夏告白之時,她拒絕了。因為對於在這個被beta蹂躪的世界中死去的鑒純夏以及作為她的替代品、繼承了她的遺願的00unit來說,來自其他平行世界白銀武信息集合的因果導體,並不是她曾經所喜歡的那個白銀武。無獨有偶,同樣是零零年代美少女遊戲的Baldrsky也有著類似結構。男主角甲與女主角空的戀情被納米機械的泄露事故拆散,眼睜睜看著空被納米機械分解成肉泥的甲,失去了寬容的心,在因為納米機器而荒廢的世界中作為殘忍的賽博傭兵而活著,在賽博空間和現實空間中重複著廝殺,某天在賽博空間的戰鬥中突然失去記憶的甲,一邊尋找著自己的記憶,一邊開始放下心中的包袱,與其他女性結合。在分別攻略了幾個女主角的路線之後,劇情鎖解鎖。新的路線中,重新醒來男主突然來到一個無法登出的賽博世界之中,在這個世界中夢幻般地與已經死去的女主角空重逢。然而面對好不容易的重逢,女主角空卻拒絕了甲的告白。原來,這個世界,世界0,與之前的世界,世界1已然不是一個世界。在世界1中甲存活,而空死去了。而製作出世界1的,正是空存活,而甲已經死去的這個世界0。在這個世界0中存在的甲,只不過是兩人過去曾經在賽博空間中製造出來的AI模仿體。向空表白自己心意的甲,只不過是模仿了甲的情感的AI而已。這個甲,並不是空曾經所喜歡的那個甲。已然失去的那個重要的人,是永遠無法拯救的,已然已經破碎的幸福,是永遠無法找回的。零零年代美少女遊戲中LOOP系代表格的這兩部作品,都有著這樣的一種悲劇的結構。然而令人尋味的是,兩部作品的結局也是異曲同工的。在Muv-Luv Alternative中,作為所有平行世界白銀武信息集和的因果導體,把自身認識成所有世界白銀武的集合,所有世界白銀武對鑒純夏的愛的集合,打動了00unit。在Baldrsky中,作為AI模仿體的甲,把自身認識成繼承了所有世界甲的記憶的集合,所有世界甲對空的思念的集合,挽回了空的心意。他們倆,都通過把自身認識成一種超越性的自我來跨越了這個替代性的難題。甚至於,在Baldrsky的最後,通過納米機器在現實世界中重構了肉體之後,作為AI模仿體的甲,竟然能夠進入這具肉體,與空在現實世界中重逢。甲的同一性在這裡就由回到肉體得到了擔保。兩部作品中存在的這個那個單獨性問題,都以同一性的形式被超越。在看到《HELLOWORLD》的上述情節之後,我曾一度以為它也是這樣的一種代替性拯救的作品。而正如世界的祕密在故事的最開頭就被揭露所預示的一般,野崎給我們來了一個反轉。

第一個反轉

在拯救一行琉璃這點上達成一致的兩人,開始為了拯救琉璃而訓練與現實自己一起來到虛擬世界的三隻腳烏鴉——操縱虛擬世界數據的手套Good Design的使用方法,同時聯手用來自未來的筆記攻略一行琉璃。於是,一段戀愛喜劇就這麼展開了。不過,在戀愛喜劇的攻略過程中直實並沒有完全按照NAOMI的攻略行動。按照史實,自己和一行琉璃期待和已久的舊書販賣會因為照明的火災事故燒毀了舊書而終止了。燒毀的舊書大多來自一行琉璃過世的爺爺的書庫,面對受到雙重打擊的琉璃,NAOMI選擇了陪伴和安慰,希望直實也能採取一樣的行動,維持歷史,按照攻略走向成功的結局。但是直實無法忍受琉璃的不幸,用Good Design的力量重構了被燒毀的書籍。雖然採取了不同的行動,但是一心為了琉璃而所做出的這些行動,依然打動了琉璃。在舊書會成功舉辦之後,面對直實的告白,琉璃欣然接受了。

不過,過早的改變歷史,讓虛擬世界的管理系統察覺到了異變。到了拯救行動的當天,管理系統的執行人,成羣的狐面警察開始了行動,襲擊了琉璃,試圖阻止狐面警察的直實也被強行轉移到了落雷地點。面對最後的決戰,虛擬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齊心協力,用Good Ddesign造出微型黑洞,從狐面手中,從落雷之中拯救了琉璃。歷史得到了改變,戀愛得到了成就,但這一切似乎都來的太順利了,於是野崎給我們來了第一個反轉。


直實的Good Design被瞬間剝奪,化作牢籠困住了琉璃。NAOMI默默唸到——需要消除量子精神與肉體的隔閡。原來現實世界的琉璃遭受落雷之後,並未完全死去,僅僅只是腦死亡,而如果能夠將不可複製的量子精神移植進肉體之中就能拯救現實中的琉璃。但是為了移植,需要消除量子精神與肉體之間的隔閡,量子精神需要無限接近腦死亡之前的狀態。於是,NAOMI利用了直實,讓琉璃愛上直實,以此讓琉璃的精神與落雷事故之前約會的精神狀態一致。當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完畢的現在,NAOMI帶著琉璃的精神,離開了虛擬世界。只留下直實頹廢地攤坐在原處。

第二個反轉

NAOMI為了拯救屬於他的琉璃,忍辱負重了近十年,在偶遇京斗大學教授千古的量子信息修復腦神經的演講後,用盡了一切時間與精力,加入了千古教授的團隊,從最基層的研究助手爬上了系統管理主任的地位。獲得了足夠許可權的NAOMI,用手工製作的潛入設備,一次一次地嘗試進入量子記錄系統,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背部被烤焦,到脊柱神經受損導致一隻腳癱瘓。但是NAOMI的犧牲似乎並沒有得到回報,向蘇醒過來的琉璃傳遞這十年的思念之後,卻慘被琉璃一把推開。一臉疑惑的琉璃說到:你不是直實。是的,這個琉璃所愛上的直實,並不是眼前的這個直實,而是那個不惜被系統盯上也要修復琉璃失去的古書,挽回琉璃的不幸的直實。NAOMI並沒有驚訝,他早已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在這個世界中只有自己一個直實,時間會幫自己磨平兩個直實之間的差異。虛擬世界,也因為琉璃精神的轉移,出現了數據錯誤,開始進入了修複流程。

在虛擬世界裡,直實已經沒有了頹廢的時間,進入了修複流程的世界開始逐漸崩壞,世界的碎片被吸入天空中無盡的深淵,琉璃被吸入的那個深淵,自己如果跳進去,說不定能夠再次見到琉璃,孤注一擲鼓起勇氣的直實,一躍進入了深淵。在經過一段賽博風的奇妙演出後,直實來到了一個神祕的賽博空間,再次遇到了那隻三隻腳的烏鴉。烏鴉居然能夠說話,詢問直實是否想要奪回琉璃。直實在驚訝之餘並沒有猶豫,給出堅定的答覆之後,烏鴉化身成了一隻新的手套,直實重新獲得了Good Design的力量。 決定用時間磨平鴻溝的NAOMI所在的病房突然被打開,引入眼簾的居然是狐面警察。窗外也突然被狐面警察包圍。NAOMI還未反應過來,就被狐面警察拘束在地,其餘的狐面警察撲上了琉璃的病牀,一把掐住了琉璃的脖子。在驚恐、憤怒和無力之中,NAOMI才意識到,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以及自身,實際上也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就在這時腦中突然浮現了虛擬世界直實的記憶,反應過來才發現琉璃已經得救,狐面警察悉數被突然殺到的直實拘束在牆上。危機暫時解除,直實給NAOMI來了一發破顏拳,帶著琉璃,準備回到他們的世界。留下不知所措的NAOMI無力地攤到在地上。 本以為自己纔是現實世界住民的NAOMI,其實也只不過是虛擬世界的一分子。在虛擬世界之中的人,是無法靠自己察覺世界的真偽的。在這第二次反轉之後,故事又回到了上面所說的代替性拯救的結構。這個虛假的現實世界的NAOMI,永遠無法救回他的琉璃,只能沉浸在無力之中,頹廢下去。

最後的反轉

為了將琉璃送回原來的世界,需要來到京都車站邊有名的觀光景點大階梯,在階梯上設置數據轉換裝置,讓琉璃從頂部一路走到底部。但是系統修復來自其他世界的異物的機制,換而言之消滅琉璃的行動還在繼續。像洪水海嘯一般湧來的狐面警察阻擋著直實與琉璃的去路,這時NAOMI驅車趕來助力。在車上,NAOMI吐露到自身的悔恨,重回最初反轉之前的目的,決心幫助直實將琉璃送回原來的世界。

在驚心動魄的動作場景之後,三人來到了大階梯的頂端,驅散人羣後設置好了轉換裝置。琉璃在走下階梯之前,向NAOMI詢問道:你是堅書直實嗎?被突如其來的疑問觸動到的NAOMI,給出的回答是:我只不過是一個龍套罷了。但是琉璃似乎看穿了一切,輕輕地擁抱住NAOMI,向其感謝——謝謝你,愛上我。轉身,蹣跚地走下了階梯。這句話擊垮了NAOMI最後的防線,盡全力也無法阻止淚水的流出的NAOMI,抽泣著,流露出被壓抑許久的話語——我曾經喜歡你。

琉璃的轉換成功結束,只剩下直實自己的轉換便可結束。但是系統的修復之力在琉璃回去之後並未停止,這個世界還有著兩個直實存在,修複數據地址的重複——消滅直實,現在成了系統的首要目標。狐面們重疊起來組成一個巨大的怪獸,破壞了大階梯上的轉換裝置,與兩位直實展開了決戰。但不幸的是,直實雖然有著Good Design的力量,卻依然不低修復系統傾盡所有算力的全力。載著遊客的京都鐵塔被當做投擲物丟向直實,直實拼到口鼻流血,眼睛漲紅血絲,也只能做到阻止京都鐵搭的下落。知曉系統運作方式的NAOMI,向直實解釋,系統的目的在於消除地址的重複,只要直實用Good Design消滅自己,就能化解危機。但是直實拒絕了,即使NAOMI曾經背叛了自己,奪走了琉璃。但是他卻無法產生怒火,反而對其遭遇同身受。因為,即使經歷了不同世界的歷史。NAOMI就是直實,他也就是我。他的願望就是我的願望。他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所以直實拒絕了NAOMI的提案,用盡最後的力量向系統發起攻勢。

可惜的是系統的力量還是略勝一籌,追尾針刺即將擊中中直實之際,拖著癱瘓的腳的NAOMI替直實擋下了攻擊,似乎在這個最後的關頭,發生了一個小小的奇蹟,癱瘓的神經,為了直實的生存與幸福,恢復了活動的能力。NAOMI向直實示意,消除自己。在直實的哭喊中,在你要幸福下去的遺言之中。NAOMI化成了灰燼。系統怪獸也戛然停止。趁著狐面警察停止活動的間隙,千古教授關閉了量子記錄裝置的限制器。失去了控制的量子世界,找回了其原有的力量,擁有無限記錄能力的量子記錄裝置,在擺脫了人為的限制之後,便從這個虛擬的世界中驟然消逝,消失在宇宙的盡頭之中。直實也被傳送回應在的世界,在穿越了一個賽博風的空間之後,直實與琉璃在一個新的世界醒來,在這個世界中,不再有著為了記錄京都全貌而存在的無人航拍機。在陽光照射下,在琉璃的「我們回到了原來的世界嗎」的疑問中,直實回答到,這,應該是一個新世界——HELLOWORLD Good Design消逝的塵埃點綴著擁抱與接吻,兩人的故事閉幕了。 鏡頭一轉,在朦朧中醒來的NAOMI,印入眼簾的是如同醫院病室的房間,聽覺朦朧感受到的,是醫護人員的一陣歡呼。近處,白大褂的女性用三隻腳的烏鴉Good Design的聲音向NAOMI說到——容器與內容的同步是必要的,你為了珍視的人付出了行動,你的精神現在,終於與容器同步了。視界逐漸明朗,白大褂的女性,是自己最熟知、也是最珍愛的那個她。在決堤的淚水中,已經成人的一行琉璃,擁抱住了病牀上的NAOMI。鏡頭轉向外界,重逢的兩人所在的地方,是經過建設開發的月球都市。在這裡,電影終於落下了最後的帷幕。 這便是預告片中也提到的最後一刻的反轉。原來在真正的真實世界中,死去的是NAOMI而不是琉璃,通過琉璃的臺詞可以推測,NAOMI應該是在命運之日,捨身救下了琉璃,琉璃為了修復NAOMI的大腦,用量子數據重建了NAOMI的精神,但是為了讓精神與肉體同步,NAOMI必須接近死亡之前的精神狀態。在最終決戰中,為了拯救珍視的兩人的幸福,也是自己與琉璃的幸福的獻身行動,與捨身救下琉璃的死前狀態重合在了一起,容器與內容的隔閡被消除,NAOMI的腦死得到修復,他與琉璃的幸福,也迎來了最終的HAPPYEND。而在這個最後的反轉中,更耐人尋味的是,用上了和本篇完全不同的2D作畫。2D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3D的世界是賽博空間的世界。

零零年代的作家野崎

《HELLOWORLD》的這個多重META式的套娃式的反轉結構,是值得評價的。因為害怕劇透而跳過正文的讀者,也能從小標題中的「三重反轉」展開想像。這樣的結構,一方面很像在上文提及的零零年代的美少女遊戲,同時也是零零年代的推理小說中,曾經流行過的一種手法。例如舞城王太郎的《九十九十九》,以及西尾維新的《我與你的崩壞世界》。這兩部作品都採用了一環套一環的多重META結構,上一章的內容在下一章被消解成成一部小說。甚至在後者之中,西尾還特意使用到了單側引號的格式,所有引號只使用前半部分,來塑造這種不斷的多重META的一種速度感。男主角與女主角在倫敦遇見的命案被一件件消解成小說創作,到最後一環才得知,原來兩人還未到達倫敦,之前的所有套娃結構,都是兩人在飛機場候機時創作的接龍小說。從這一點來說,野崎還是一個非常零零年代的作家的。

說到零零年代,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表象便是烏鴉了。這個烏鴉的表象很明顯是NETA自大家所熟知的世界系不能性代表作《AIR》中的烏鴉——空。雖然NETA自《AIR》,不過其承擔的作用還是有明顯的不同,《AIR》中的烏鴉是男主、同時也是玩家失去了一切選項,只能從烏鴉的視角靜靜的觀察觀鈴死去的不能性的代表,而《HELLOWORLD》中的烏鴉,是改變虛擬世界數據的GM級別的力量,是一種全能性的代表。不過,考慮到故事最後的那個反轉,這種全能性,還是否是一種真正的全能性,我相信各位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結語

最後,我想要談一談的是改編的問題。在我剛剛一刷完的時候,其實我最大的印象還是「動作片」。整個作品雖然有著三重的反轉結構,但是角色在面對這些反轉時的心理描寫卻十分的不足,取而代之的,則是十分精緻的賽博空間演出和戰鬥場景。帶著疑問的我在購買小說版閱讀之後發現,這些精緻賽博空間的演出和戰鬥場景,在小說中所佔的比例是十分之小的,野崎所撰寫的小說,正如小說這個體裁所擅長的那樣,更多關注了角色的內面變化,賽博空間的氣氛與演出、以及戰鬥的描寫都停留在必要的最小限度。

這不得不讓我產生推測,接手本作動畫化任務的監督,以SAO的動畫監督成名的伊藤智彥。正是他擅長的賽博空間想像對電影內容的過分填充,摧毀了這部作品細膩的內面描寫。或許也很多人會更喜歡伊藤智彥以畫面為主的改編,但是作為一個你名吹的我,更希望看到的還是角色的內面與糾葛,以及與這些內面波動重合的音樂性。

在T·JOY京都看完電影,只需要走上幾分鐘的路程就能來到京都車站旁的大階梯,來一場聖地巡禮。大階梯上的瞭望平臺,和小小的竹公園中,積滿了雨水,與電影最後新世界中大階梯上的積水如出一轍。然而望向京都鐵塔,我的內心卻沒有過多的感慨。或許這可以怪罪於伊藤監督的改編不力,也可以怪罪於我對這次改編的期望過高,但是作為一個深受零零年代文藝洗禮的人來說,不得不說,我還是更傾向於前者的。


因為電影中的「世界線」比較複雜,所以我們先介紹清楚一共有幾個世界。

「世界A」虛擬世界,這是16歲的直實和琉璃最開始所在的世界。

「世界B」虛擬世界,這是26歲的直實和腦死亡的琉璃所在的世界。

「世界C」真實世界,這是系統關閉之後,16歲的直實和琉璃來到的新世界。

「世界D」現實世界,這是重新醒來的直實和活著的琉璃所在的世界。

先理清楚有幾個世界,就比較好理解劇情了,接下來就是繞口令時間了。

世界A的直實放學路上遇到了世界B的直實,直實B告訴直實A,三個月後琉璃A會和直實A交往並死去,並且告訴了直實A他所在的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為了阻止琉璃A死亡,直實B還給了直實A一個類似系統後門的烏鴉幫助他。

(此時直實B並不清楚世界B也是虛擬世界)

直實A將琉璃A救下來之後,琉璃A就被直實B帶到了世界B,附身在腦死亡的琉璃B的身上。隨後直實B發現他所在的世界也是虛擬世界。同一時間直實A也來到了世界B,並且得到了烏鴉的幫助,和直實B一起救下了琉璃A(B)。

因為直實A和直實B同時存在於世界B,虛擬世界的系統因此崩潰,在危急關頭直實B選擇犧牲自己。系統被迫關閉,直實A和琉璃A來到了新世界(世界C)。

而到了電影的最後,犧牲自己的直實B再次醒來,才發現此時他在現實世界(世界D)而女主琉璃也活著,虛擬世界只不過是女主為了讓男主蘇醒而刻意安排的世界。

看似是在故事的最後,劇情發生了反轉,但實際上電影裏有太多的鏡頭暗示了故事並不簡單。

首先「烏鴉」是怎麼回事?

電影中有兩處細節:

「一」當直實A前往世界B的時候,他在一個特殊的寺廟空間裏看到了一根金色的羽毛,又見到了擁有獨立意識的烏鴉,並且得到了烏鴉的幫助。

「二」琉璃A走過傳送門的時候,口袋裡的書籤變成了一根金色的羽毛。

電影最後,現實世界中的直實睜開眼看到琉璃的時候,又再一次出現烏鴉的鏡頭。

(琉璃的衣服上有一個金色羽毛的徽章)

不難猜出,烏鴉就是現實世界的琉璃。

而烏鴉最終的目的就是將男主的意識從虛擬世界裡帶回到現實世界,復活男主。

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直實A和B所處的世界都是「虛擬世界」?

直實A和直實B兩個人在天台上握手的時候就已經暗示他們都是虛擬世界的人。

第一次握手的時候,直實B的手變成了投影。

第二次握手的時候,他的手沒有變成投影,觸碰到了直實A。

點睛之筆「戀愛閾值」。

未來的直實說過,如果想讓腦死亡的琉璃重新醒過來,就需要虛擬世界也就是「過去記憶」中的琉璃的精神狀態和腦死亡前一瞬間的琉璃精神狀態實現同步(琉璃對直實的愛達到100%),這樣就能把虛擬世界裡琉璃的意識帶到現實世界。

但是通過電影中段的劇情,我們會發現原來直實B所在的世界也是虛擬世界,那這時候屏幕前的觀眾可能就會有一個問題,現實世界在哪裡?

本以為故事到未來的直實犧牲就結束了,但是結尾「戀愛閾值」再次出現,醒來的直實發現琉璃也活著,在虛擬世界的一切都是現實世界中的琉璃為救活腦死亡的直實有意安排的。

從一開始我們就覺得這是一個男主為愛不惜一切代價拯救女主的故事,可是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原來是女主在拯救男主。

將這些串聯到一起的,就是最巧妙的一個細節「戀愛閾值」。

琉璃對直實的愛達到100%的時候,未來的直實救活了琉璃。

既然都是在虛擬世界。

那為什麼不能再安排一個劇情,當直實對琉璃的愛達到100%(自我犧牲)的時候,

直實也會在某一個地方蘇醒。

而這個「某一個地方」就是現實世界。

所以不得不說,最後一個鏡頭真的引人入勝,導演在劇情的佈局上想到了別人所想不到的。不但解答了電影裏的疑惑,也將故事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實現了整部電影的升華。

現實世界中的男主是怎麼死的?

網上評論裏有很多種觀點,但是我覺得邏輯都不是很嚴謹。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

直實的復活條件是「對琉璃的愛達到100%和自我犧牲」

從這兩點來看,現實世界中直實應該是在琉璃被雷劈的時候救下了琉璃,但是他被雷劈導致了腦死亡。

有的網友會問,如果是因為被雷劈導致腦死亡,那在世界B的時候只需要重複「過去記憶」的劇本,將被雷劈之前一瞬間的的男主救下來不就可以帶回現實世界了。還要後面的劇情幹什麼?

如果這樣的話,現實世界的琉璃和虛擬世界裡未來的直實又有什麼區別呢?

即使只是虛擬世界的數據,他們也同樣擁有靈魂,懂得什麼是愛。

未來的直實把琉璃帶回來之後,醒來的琉璃一眼就發現他不是從前那個直實了。

因為他犧牲了「16歲自己的人生」,才換取到幸福,這樣的他,靈魂不再純潔了。

要是現實世界的琉璃也這樣輕易的就把直實復活,我想直實也同樣會發現異樣。

所以我覺得中間安排「虛擬世界外還是虛擬世界」這樣一個過渡劇情是非常合理的。

16歲的直實和琉璃最後去了哪裡?

我想他們最後一定是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這裡即是虛擬世界,也是真實世界。

虛擬是因為他們本身是由數據組成,原始的他們只是「過去記憶」的產物。而且我認為這裡可以參考「源代碼」那部電影。最後的劇情有些相似,男主和女主在火車上親吻的時候,女軍官將維持男主生命的機器關閉,本以為畫面會永遠定格在親吻的瞬間,但是一切卻還在繼續,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男主也還是那個男主,他和女主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平行世界」。

真實是因為他們本身也有靈魂,也有感情,他們同樣理解什麼是愛,而且他們擺脫了「過去記憶」的束縛,未來的每一天都不再需要按照固定的劇本走,對於他們而言,每一天都充滿了新鮮感和未知性。

最重要的是直實和琉璃終於確定了對彼此的愛,在新世界接吻。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有點效仿「盜夢空間」小李看他孩子的背影,到最後的時候他已經分不清楚夢和現實,但是他唯一確定的是,他從來沒有看到過孩子的臉,當他回家後,終於看到了孩子的面容。)

琉璃在河邊和直實的對話

琉璃說:她喜歡冒險的故事,她很喜歡冒險成功後的感覺,她想成為那樣的人。

直實說:他喜歡科幻故事,因為科幻故事能給他全新的世界觀,雖然他只是一個局外人。

看似簡單的對話,如果再加上電影最後的反轉。

你會發現,對方都成為了自己心中想要成為的那樣。

琉璃(烏鴉)作為一個局外人幫助直實成長,直實也為愛冒險甚至付出生命。我想這不單單是女主救男主,男主救女主這麼簡單了。這是兩個人在跨越了很多層緯度後靈魂上的交融,也正因為如此,彼此的「戀愛閾值」才能達到100%。

總結:

特效部分

確實有刀劍神域的那個感覺,但是我覺得既然男主手裡有一個想變出來什麼就能變出來什麼的金手指,應該添加更多有趣的元素。電影中男主用金手指變出來最多的就是一本書和一堆五顏六色的光柱,感覺沒有什麼新意。

10分的話,可能我會給6.5-7分。

劇情部分

這部電影結尾是一個大的「happy end」每個世界的兩個人都走到了一起,也同時呼應了電影的標題,你好,世界,無論對於哪一個世界的兩個人,都是新的開始。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電影並沒有明確交代未來的直實是如何得到烏鴉的,我覺得在這裡其實還可以再加一些戲份,有助於豐滿現實世界中琉璃和直實的形象。

滿分10分的話,我覺得9分沒問題。


居然不是程序員的故事,差評


在我心中的地位和《你的名字》一樣高,比《你的名字》更好的是

劇透警告 劇情分析展開閱讀

(發了兩次糖!不像《你的名字》那麼遮遮掩掩的,搞個曖昧的結局,不過曖昧的結局《言葉之庭》我就很喜歡,畢竟男女主不是同齡人)

簡單分析的話就3層套娃

這裡首先要明白一個事情,如果所有的信息都能真實的複製的話,那麼毫無疑問這個複製就是真實的(雖然事實上辦不到,我們可以解釋為故事裡的世界能實現)

好,我們現在來解析故事

其實現實中的男主因為在雷擊的時候愛意值滿了,所以奇蹟般擋住了雷擊造成腦死亡,女主為了救男主,啟動了世界1,這個時候現實中的女主27歲,男主的身體也是27歲。

世界1中的男主如果按照原劇情來的話不能滿足條件,不能把17歲的男主直接搬到27歲的男主身上,需要他達到27歲的心理年齡纔行,需要身體和心靈的狀態一致纔行,這裡有個伏筆可以解釋為什麼,世界1中的女主,在男主27歲的時候 ,還是保持著17歲的身體,大家可以自己看視頻,最後現實中的女主從身高樣貌上和世界1的女主身體是不一樣的。

那麼世界1中的男主就不能死,所以女主修改系統安排雷擊命中世界1中的自己,但男主因為沒有救下女主心生愧疚愛意值不夠了(不是說不夠愛,是有種愧疚不敢愛),然後世界1中也到達了27歲的男主開始了計劃,進入世界2

然後就是大家看到的故事,世界2應該是在女主的引導下和世界1走的是一個流程,世界1中的男主因為最後的贖罪犧牲自己心無遺憾,和現實中男主當時犧牲自己救女主的心情一樣了,愛意值100%,心理年齡和現實身體一樣27歲,成功被救出蘇醒。

世界2中的男女主一起來到了新世界,皆大歡喜。修改器是現實中女主提供的,世界1應該也是她引導的,最後那隻烏鴉就是她在操作說話,果然同樣是書獃子,女主小時候的表現就是要比男主厲害,長大後佈局更是深遠。

為什麼肯定男主最後醒來的是現實世界,製作組留了一個明示,世界1,世界2中人都是3D的,到了現實中反而變回2D了。這也謝絕了大家對設定的不科學來挑刺,畢竟2次元中什麼事都有可能嘛。

--------------------私貨時間------------

沒看過《俺物語》的朋友,牆裂推薦去看一下

唯一的一部讓我幾乎全程又哭又笑看完的番(感動和開心的眼淚),甜而不膩,太治癒了。

被現實毒打之後,看這個番,真的可以治癒。

雖然我好酸,但是《俺物語》裡面這對我最喜歡的兩對情侶之一了,另外一對是高須龍兒和逢坂大河。

你想知道什麼是神仙女友的話,推薦去看看這部《俺物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