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番劇不論好壞,在臨近完結甚至在五六集就會出現很明顯的人物崩壞的情況,就算細節可以偷工減料,但有些真的是長了眼就能看出來,給人很不好的印象,動畫製作公司既然決定要做,為什麼不給足經費來做好整部動畫,來獲得更多的好評和口碑,這樣也能獲得更多利益


我想到什麼說什麼吧

你說這種情況大部分和經費沒什麼關係的,就是時間不夠,沒時間修了。

換句話說,大家覺得,經費高了,能做什麼?

請更好的作畫監督,可以讓更強的原畫來畫更難的鏡頭,更精美的3d,更精緻的背景,增加作畫張數,設計更多鏡頭。真做不完可以外包給更好的海外,拉更多人幹活。

如我之前說的,製作一集動畫,大概在1200萬到1800萬。隨便舉個例子,假設1800萬你能做出個紫羅蘭,但給1200萬做不出紫羅蘭來,就該崩嗎?減少作畫張數,降低作畫難度,重複用鏡頭,這也只不過做的不是很精緻。

如果真是經費的問題,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動畫在碟片裏都會進行修正,有些簡直就是整容了一遍,這成本實際上還要更高。

當然五等分這樣的無視吧,隨他去……

至於為什麼「半途會出現經費不夠」,實際上很多不是經費不夠,就是沒時間了。動畫前幾集時間是相對充裕的,有些甚至前一集兩集先行電影院放送。越到後面越和計劃的不一樣。時間緊,導致作畫監督疲於奔命,不再是保持畫面的統一,而是努力提升作畫的下限,甚至整集扔出去,做出什麼樣聽天由命。

工期往往是理想是這樣

但實際上是這樣,時間壓縮擠在一起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5963151?

www.bilibili.com

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因為流水作業,導致這一步卡住了,剩下步驟就給停止,並且有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所以時間總是不夠,但動畫播出時間不變,趕不上就是總集篇。

可能大家覺得目前崩壞最近纔有、之前就有,甚至包括妹非妹都不是最奇葩的。

「作畫崩壞」史 - Anitama - 講道理的動漫媒體?

www.anitama.cn

但讓我很不爽的是,就算總集篇了,後面還是崩,例如just because。剛開播監督就在哭訴,最後發現總集篇都沒用,確實越到後面越糟糕。

原因有幾點是,行業目前工期越發的壓縮了,原先layout和原畫給4到6星期,現在大幅壓縮,有些甚至是一星期,根本來不及修。然後給的錢少,動畫人打多分工,更談不上用心。

我們也是人 - Anitama - 講道理的動漫媒體?

www.anitama.cn

五六集之後才崩還是好的,有的開始就萬策盡。

為什麼明明沒有時間幹這麼多,還做這麼多活,導致工期緊張作畫崩壞。有一點是熱錢的湧入,動畫公司感覺有利可圖,大量推齣動畫企劃。但手下並沒有這麼多人,很多是自由原畫,誰給錢多就走了,結果可想而知。

但是自己也要生存,不拉這麼多活不行,有點類似目前jc這種情況。

jc這種其實還好,好歹是大廠。剛成立的小公司出現這種拉自己完不成的大活,後果更可怕

最後國際慣例,吹播京都,一般都能提前做完,完畢


時間不足是一個問題,趕時趕工在日本動畫行業是常事,當然並不是說趕時趕工就一定做不好。

監督能力是一個問題,大手大腳如庵野秀明,後期只能靠自己的意識流忽悠觀眾。

資金的多少是根本的問題,動畫製作公司承擔不起一部動畫的風險,預算給多了,就做得好,給少了就做的差。


關於問題描述裏的動畫製作公司既然要做就要做好,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看法。

有些動畫不一定是動畫製作公司要作,而是製作委員會要委託動畫製作公司作,一部動畫的幾億日元不是一般動畫公司能夠承受的起的。

動畫想要做好可以無限的投資,高田勛的《輝夜姬物語》做了那麼長時間,也就吉卜力這種能撐得住。GAINAX做的《王立宇宙軍》那麼棒,可是虧了幾個億找誰說去呢……

動畫可以看做藝術沒錯,問題是做動畫那羣人是要喫飯的。


這就像約妹子,剛見面的是帶妝漂亮你才能繼續深入交流,等聊的都挺開心,感覺人不錯,到9店更加深入「交流」,衣服脫了,澡都洗了,看見素顏了,很一般,你穿衣服就走?

同理,沒有精彩的開始,誰還管你後面啥樣,冷門神作變熱門的,太少了。還有一些公司前期投入的確不小,後期資本注入不及時也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一般番劇的高潮不會僅在大結局,途中肯定會有一些劇情上需要燒錢的場景,比如開局肯定得有一些畫質詐騙,中期跌宕起伏轉折等都不可能省錢草草了事,該燒的錢總會燒。

而放到中期製作方已經很明顯能夠知道是爆火番還是回本番還是暴死番,從小圓盤訂數就能知道這筆還有沒有利可圖了,如果無利可圖,為什麼還要追加投入呢?一個救不回來的低口碑靠最後臨時抱佛腳投個兩集巨資還是會虧本,幹嘛投?真把資本家當慈善家?只有在一部番前期確實爆火,訂數預計確實會大賺的情況下,超支了後期追加投入維持口碑纔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時候口碑會決定最後是小賺還是賺瘋。真的能給公司帶來巨額收益的作品,各大社在預算這方面也不會摳的。


謝邀,我不是很專業,但是據我觀察,很多動漫一開始為了製造噱頭或者吸引觀眾入坑,開頭的幾集會很奢侈地過度使用經費,到處經費在燃燒,甚至很多浪費,沒必要做的很精緻的地方也做的過於精美,以至於撐不了幾集就沒錢了,或者說成功吸引來粉絲以後就覺得沒必要維持開頭的精緻度了。


不得不提一個番劇 鴉karas

這部番劇的公司是為了慶祝公司成立二十週年 然後。。。。。這部番劇的成本單集在4億日元( 05年的4億日元 人民幣大概2kw) 如果製作之前就知道經費不夠 估計就不做了 畢竟把公司做垮了。。。。


作品沒有安排好製作工期

2010年起日本每季的動畫新番數量開始飆升,動畫公司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很多作品可能從開始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工期規劃,劇本和分鏡延期情況時有發生,為了避免延期只能降低質量。

以節操社為例,2018年一共開了11部TV作品(以動畫質量聞名的京都動畫,去年只接了3部作品)

2018年7月,節操社同時更新了《 殺戮天使 》、《 行星與共 》、《 高分少女 》、《 后街女孩 》。其中《后街少女》慘遭獻祭,做成了難得一見的PPT動畫。

而《約會大作戰》第三季這部1月就要開播的動畫片,11月底才成立的製作委員會,加之前有《魔法禁書目錄III》,後有《一拳超人2》,節操社始終是同時手握多部超人氣IP的狀態,工期也達到了空前緊張的狀態。

出現中途質量突然下降,可能和又開始製作新的動畫有關係,人力已經飽和的情況下,勢必要抽出一些人力到其他動畫。

一部13集動畫製作全過程要半年,一週同時畫4集的內容,並不是一般想像的一週做一集。如果不斷的有新動畫加入,趕工度可想而知,工期過趕可能導致三個結果:1.一開始質量就不行2.質量慢慢變差3.某一時間點開始維持不住,質量崩盤式下降。

二次轉包導致質量問題

現在日本有不少動畫公司將部分項目分給外包公司,而有的外包公司又將自己的工作再轉包給別的公司,結果反饋回來的作品質比預想的差很多。

目前1季13話的TV動畫作品是主流。雖然較大的動畫公司自己全包也是可以的,但多半都是將部分工作外包。當然如果承接了的外包公司能好好製作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有的總承包商還會找別的公司進行二次轉包。當這些轉包公司沒有很好的把握作品核心內容,或者沒有相應的人才支撐,嚴重點會導致動畫質量低下,有時連客戶不買賬,拒絕收貨播出。

二次轉包產生的脫節造成的質量問題,致使很多作品就此半路夭折。當然如果客戶要求重修,當重做次數積累到一定量,就會吞噬掉預算和動畫製作工期。

動畫師一人身兼多務

對於動畫師來說,每一cut的原畫大約只能收到數千日元,動畫師為求可以多賺點錢餬口,在同一季度會多接幾份工作,無法集中精力在一個作品上。於是截稿時要麼作品質量不夠好,要麼乾脆拖稿不交,導致動畫的製作無法進行。

同樣是業界新人,動畫製作行業新人的待遇和一般上班族和打工者的待遇相比差距很大。算上兩國物價的不同,新人月薪相當於國內3000不到,或者更低。來到這個行業真的都是為愛發電,發不動電了就離開,然後又一批滿腔熱血的新人又來了。

動畫製作者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日本動畫行業中從業者人數增長過快,行業風氣比較浮躁,質量參差不齊,動畫製作者的實力和名號差距也越來越大。現在能稱作中堅製作者的人,能力卻介於新人和中等之間;而現在的老手,實際上能力只是稍微高於中等程度,還是無法企及過去的老手。

TV動畫預算高,動畫公司出資領域利潤收回少

目前日本TV動畫1話預算平均在3500萬日元左右(約合227萬人民幣)。雖然動畫作品可以通過周邊、BD、DVD賺錢,然而在製作委員會的規定下,出資和收益都是細化的。每個公司都只能賺取自己出資領域的利潤。

以動畫光碟領域為例,起碼要銷出1萬張纔能有利潤賺取。然而隨著網路配信的普及,大家都可以免費在網上看動畫,動畫光碟單卷已經很難賣上1萬張。賣到2000到3000張才勉強收回成本。


首先,題主說錯了標題,番劇指的是節目,綜藝節目、電視劇、動畫都叫番劇

題主說的應該是動畫

關於動畫後期崩壞的問題,我們先了解下動畫產業的特點:

1.先定好工期,再工作,所以不會出現跳票

2.提前定好劇本以及集數,所以不會出現腰斬

3.有些在TV版出現崩壞,會在藍光裏修正,所以經費並不是主要原因

說白了就是:

老婆:我到機場了,你在哪

老公剛上車:我快到了


又黑我自崩世界。

關於動漫公司的運營流程和其中的辛酸史,可以看看《白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