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曾经收录的鲁迅先生的语录,每次翻阅感受都不同,先生的聪慧敏锐,深入骨髓的透析这个民族的林林总总,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变化。先生,历史总是在重复!

「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题未定草》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华盖集·杂感》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论睁了眼睛看》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呐喊》

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而已集》

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

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著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读书杂谈》


我这是被邀请了吗?哇好激动!

他批评的一切都还活得好好的。

还有就是,我觉得鲁迅并不因为没有经历过后来的许多事或者用不上手机而不是一个现代人。他的朋友,他的敌人,他的读者,几乎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相同毛病相同优点的现代人。如今阅读鲁迅的意义,和读其它杂文家不同之处,就在于认识到上面这一点吧?如果有一天除了历史学家,人们读不懂鲁迅在说什么了,那一天大概是一千年以后吧。谢谢您的邀请,我倍感荣幸。对不对?

谢谢邀请。我认为鲁迅的作品在现代主要有两种意义:

第一,给人们留下了生动的词句。例如「阿Q」,用来代表只知道自我欺骗的弱者;「祥林嫂」,指经常重复相同的事情、令人厌烦的人;「闰土」,被用来调侃某明星;「吃人血馒头」这种现象据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不是鲁迅原创,但确实是借助他的《药》才广为人知,然后被用来比喻「利用他人的痛苦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

至于《孔乙己》「读书人的事」那一段,就被运用得更广泛了。因为它把孔乙己的尴尬、旁人的戏谑刻画得栩栩如生,很适合用来讽刺。

第二,鲁迅在他的作品当中表达的某些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例如,「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那一段,是用来讽刺某些封建卫道士的。而在前不久,一部面向儿童的性教育课本迫于家长的压力被撤消了,原因是家长担心孩子看了以后会「学坏」。这件事正好成为鲁迅原话的一个佐证。


我觉得最近知乎的邀请机制很不靠谱,大概是为了让一些小透明更快地加入回答点赞follow的进程中来……

可你好歹也让专业者的序列靠前些啊,这个蜜汁演算法我实在是无力吐槽。本小透明本不专业者,不太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还是尽力一试吧。!说起来在这繁荣昌盛的时代,鲁迅为什么不再被宣传了呢?另一个隐含的问题是,当代文学家里,何以类似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不仅是水平的缘故,还有时代的必然性。民众面临的传播者,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其中优劣难分,当然也包括此时此刻说话的我。人们喜欢说话好听的,不喜欢说话尖锐的,人们喜欢奉承自己的,不喜欢指责自己的,人们喜欢和自己认知相符的,不喜欢打破自己认知的,人们喜欢简单的,不喜欢复杂的。公知本来并非贬义词,但诸多优劣不同的知识分子们,要么是愚弄傻逼要么是蔑视傻逼要么自身就是傻逼,如果鲁迅再世,想必能给这些人当头棒喝,喷得他们说不出话来。

是的,鲁迅喜欢喷人,他若复生,肯定会喜欢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他可以喷的对手,以及那么多丰富的素材。

真理大概就是万世不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真理说得很好听。你听。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你觉得,变了吗?在新时代,在我们的身边,鲁迅的形象反倒更清晰些。

鲁迅放在今天也会是风口浪尖上的男人,因为他四处骂人,平台也好,而且哪里不对骂哪里,所以他可能不会站队,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人也会骂他,他最后搞不好会被封杀,然后被一些炒热点的三四线节目拉去做访谈,照样语出惊人,指名道姓的骂。

若干年后,因为他的许多观点对政治或者治国理政或者教育民众有益就被当作一面大旗树立起来。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有人坚持著,有人因为默默无闻或累了放弃,也就在大家的视野中淡出了,尤其是在如今这种公众记忆超不过一周的时代……鲁迅在今天的意义,说矫情点,永远质疑,永不追随主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