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從小學到大學接受的英語學習(肯定達到1萬小時)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成為了英語學習的大師。

另外書中有太多觀念顛覆了傳統對於成功的認知,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如果想最大化潛能

都要通過精深練習

朝著既定目標掙扎前進,

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斷犯錯,這讓你更聰明。做那些不得不放慢節奏的事情,犯錯並加以改正——就像爬冰山,剛開始的時候會滑倒,會跌跌撞撞,最後不知不覺中就變得敏捷自如那些看上去像是障礙的東西,長期來看,其實是有價值的,

用林克訓練器訓練出來的航空隊飛行員

並非比那幾個失事的飛行員更勇敢、更聰明,

而前者只是有了一個精深練習的機會。即時反應和逼仄的場地造就了高人一等的技巧。莫扎特 六歲生日之前就有了3500小時的精深練習精深練習 ×一萬小時 =世界級技能 為什麼精深練習可以擁有高人一等的技巧?

訓練過的神經線路髓鞘質化。

擁有了超強的線路

——暢通的帶寬,高速的 T傳輸線

就是那條線路讓他們出類拔萃人才和技能的故事就是髓鞘質的故事。

目標明確、重視錯誤的練習

有助於構建一條好的神經迴路,

給一個龐大的神經迴路包裹上髓鞘質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髓鞘質悄無聲息地把窄巷子變成了寬闊、可供飛速賓士的超級公路。神經系統這輛客車曾經只能承受兩英里的時速,有了髓鞘質之後,就能以每小時 200英里的速度呼嘯而去,「突觸的變化仍然是學習過程的關鍵,

但髓鞘質對如何提高學習效率起著巨大的作用。

但是精深練習是一個奇怪的概念,

理由有二第一,

它違反了人們對「人才」的第一印象。

第二個理由是,

精深練習需要犯錯,才可以轉化為技能

而人們往往極力避免錯誤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提出的「精深練習」關鍵詞在「精深」不在「練習」。精深意味著你的練習是隨著你的進步而不斷提高難度的。書中提到,要對目標分塊,而每一塊的練習目標是你達不到又將要達到的,因而才有了之後的「練習-犯錯-思考-練習-提高」。這裡的一萬小時不是數字上的累加重複而是量變到質變的螺旋上升。

其次,書中講到精深練習需要在良好的狀態下,正常人每天能夠達到精深練習的時間在3-5小時,這也就是為什麼成就天才需要5-10時間。

個人認為這裡的「天才」是廣義的,更偏重於為業界大拿,一個行業中的佼佼者。

說回題主說的十幾年的英語學習,首先你的學習能稱為精深練習的時間很少,更多是在重複。其次「練習-犯錯-思考」中更為重要的犯錯和思考還是很少。大量做題,改正錯題也算一種精深練習,所以很多人語法比口語好。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讓你收穫異於常人的成就的10000個小時是學習高度集中,效率非常高的一萬個小時。而不是你邊看英語邊看電視時所浪費的那些幾萬個小時。或者說,在你自認為非常專註的學習一個小時時,你所能達到的10000小時的標準也可能只有15分鐘。所以專註力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精深練習的另一個特點是你需要不停的挑戰自己的極限,犯錯,停下,重複繼續。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又痛苦的過程。比如我的專業是俄語翻譯。但就聽力來說,最初進行精深練習時一句話我可能會聽到50遍,就20個單詞,強迫自己聽清每一個單詞,挑戰極限,然後停下,看自己犯了什麼錯誤,聽錯了什麼。然後對照正確繼續重複。直到達到讓自己滿意的程度。最初很痛苦,進展非常緩慢。但是一周時間之後我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由不停重複一句話到兩句話暫停,後來到一個段落。又聽50遍才能聽懂,到聽40遍,30遍。每天都看著自己在進步。這種感覺非常好。但你需要針對自己的特點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計劃。這一點也很重要。對自己的弱項有著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直到方向和目標,你才能走得更遠這是一個孤獨的過程,你的成就感只有你自己知道,跟別人說他們未必懂。我想你也會喜歡忽然變身超人的那種感覺,然後享受來自四周羨慕的眼光吧。祝你好運,共同堅持。

來來來,老衲把重點都梳理了一遍。簡單明了,一看就會。

支枕聽河聲:《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成為天才的三大秘技

支枕聽河聲:《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永動機

支枕聽河聲:《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天才的修正器

支枕聽河聲:《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你對真正的天才一無所知

不給個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沒有達到1萬小時。

純粹靠記憶很難得到強化和鍛煉(沒有實際用處)。

一萬小時定律就忽略學校的學習環境吧(零碎,還沒進入狀態就換課了)。


沒什麼卵用……

一年多的投入能成為天才。(一萬小時)這是偽命題。全世界上上下下無不在充滿這個例子。簡單來舉例子,你從1歲開始算起。每天都在學習走路和講話。然而你到8歲了……也未必能成為大師。但是通常10歲以後就能迅速的進入角色開始掌控個人認知能力這就證明①這不符合邏輯,首先得確定這個人的認知能力是否有提升空間。也就是智商局限性②你勤奮刻苦終於超越了同齡或者同圈子的人,只能說你變聰明了,並不能說你智商變高了。

只能說,你投入了一萬小時(也許這時候超出了大眾理解的範圍)你進入了一個較小的圈子。你們討論的不再是怎麼開始,而是其中的細節分歧或者統一。

就像上學一樣。小學討論的課題是1+1=2是不是對的。初中探討的是方程式。高中討論三角定律。大學討論的是實用或者理論分析。而研究生。你覺得在同一個領域裡,他們共識統一的時候還需要討論1+1=2嗎?沒必要了。討論的通常是小學生所不討論的課題研究。但這隻能說明,你可以進入這個圈子。得到認可。這是你變聰明而已,並不能說你智商變高了。(天才定義為高智商的條件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