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如果不决裂,现在估计还在跳剧场女神公演吧


刚出道时候是有点惨,12年成团,因为当时AKB如日中天,很多开闭厨看不上国内妹子,从下三路各种黑,加上对团前景觉得不看好,13年时候走了不少TOP,不过剧场建好后,就基本走上正轨了,总体而言没那么不堪,一期过了几天苦日子只能靠微博吸粉,发传单也就那么偶然两次,工资几百是不可能的,至于黑粉嘛,我觉得那时候真粉要面对的主要是精日粉,至于路人真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团,也就谈不上黑不黑。

其实一开始从成员到士大夫到粉丝都没有想过河能达到今天这个成就,河是日本第二个海外团,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算是头一遭,日方觉得能办个三年就很了不得了,因为大陆不是没有日系女团,但是都半死不活,前景堪忧,所以搞这么大,谁心里都没底,HTT在访谈里说只准备干两年偶像,就去找正式工作,LSY本来是桌游志的实习编辑,是STAFF骗来面试的。

一二期不是有多厉害,资质好的有,像汤敏,郡主,鞠神,至于卡黄什么的还都很不起眼,而且也有很多资质一般的,当时看公式照大家都直喊丑,根本比不上五期六期源珮那种没出道光凭公式照就让人惊为天人的女孩,主要在于先发优势,这个团马太效应及其严重,除非偶像退了或者严重违规让人大失所望,否则粉丝不太容易出坑,花钱越多越不容易出坑,但是圈子就这么大,所以后辈必须有比前辈强得多的颜和才艺才有可能把聚聚挖走。

退团倒也很正常,觉得自己没希望,或者是有更好的去处,TOP鲜有退的,汤敏据说黑子是小事,主要在于海蝶音乐来挖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郡主现在看来选择完全错误,官司一直纠缠不清,湾湾就比她聪明的多,她家拿不出50万退团费么?非也,SNH这个前缀多少还是有个光环的。

元恩主体还在,只不过拆散了,除了ZYF是完全没有成年人社交的能力出走,GSQ和导演谈恋爱不得不退团,TAQ重伤退团,MY因病退团,剩下的兰姐,CWY都是人气不彰退团,这很正常,偶像之路前途有限,不如早点干别的。至于为什么拆散,可以参考98年为什么拆公牛,一家独大并不是好事,只不过运营做的很蹩脚。

至于去日化从15年就开始了,首先是因为AKB48的经济公司AKS,相比12年王子杰合作时候已经完全物是人非了,2012年京乐成为AKS最大股东,经营政策完全变化,直接造成和秋元康貌合神离,AKB一路走低。作为SB,好比朝鲜认明朝为宗主国,清朝来了朝鲜当然不认,更别提中日两国国情完全不同,AKS可能在日本有些门路,但在中国什么业内资源也给不了SB,曲库买了2016年之前的,公演买了最优秀的十二套,为什么还要一个指手画脚的上司。

AKS的傲慢也直接造成了分裂的恶果,有个日本顾问山本学来上海待了两年,处处以总部代表的姿态趾高气扬,早上不来上班,下午来说一番毫无营养的日式鸡汤,一个《盛夏》日方坐收1800万美元,SB代表每次去交钱倒像是去朝贡,AKS最大的失策是么有给SB注资,也就没有股份和话语权,给的太少想要的太多,这样不平等的合作怎么可能长久。

决裂早有迹象,记得15年底就有说《偶像的黎明》是最后一场复刻公演,这中间半年可能一直在谈判,SB一开始并没有想决裂,大概是想两条腿走路,我觉得原创可能AKS都能忍,毕竟卖歌的钱算小钱,开分团这个他们确实忍不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个先例一开,等于是加盟变代理,以后卖多卖少和你没关系,是个公司都觉得不划算。

从大层面上来讲,去日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日关系太为微妙,加上这些年政策逐渐收紧,日资企业纷纷撤资跑路,有个日本标签天生的政治不正确。不错,国内是有喜欢48,46乃至日本明星的,比如猫头吧的日圈吧的,姑且称之为原教旨开闭厨吧,但是这个圈子实在是太小了,大部分粉丝都抱著无所谓态度,连像我这种对6月9日事件感到非常遗憾的都不多,我观察骂YJ团微博或者贴吧,点赞回复没有超过1000人的,可以认为这个就是他们人数的极限了,为了这1000个永远也不可能争取来的人,留著akb的标签确实已经没有必要了。


1 当初很糊,黑比粉多,然而SNH的第一批粉丝,也是从AKB那边过来的,依靠著这些粉丝,SNH撑过了最艰难的初期。中国不是只有这一个女团,但是其他的大多连最初都没撑过去。

2 偶像是折损率很高的行业,很多情况都会导致小偶像退团:有的是长期不合理的舞蹈锻炼带来的伤病,有的是违反规则被开除或自行退团,有的是被工作人员排挤,更多的是看不到前景。即便是SNH最火的那段日子里,能看到希望的其实也只有选拔组那几个人而已。

3 当年脱离AKB自立是正确的,运营在大方向上很少出错,搞成现在这样是因为具体执行总是一团糟,一手好牌每次都打到烂。

SNH当初借了AKB的牌子起家,代价不菲,收入要给AKB分成,使用AKB系的曲库要交钱,很多操作都需要AKB批准,相当于AKB系的分团。

到了15-16年的时候,一方面经过数年运营,AKB的招数已经学的差不多,另一方面SNH声势渐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SNH的两项重要决定都没有获得日方的批准。

第一项是原创公演,最初的日系粉丝已经吸收了大部分,增长乏力,其他渠道的粉丝快速增加,AKB原有的曲库贵且不足以满足SNH的需要,SNH打算自己做更适合中国观众原创公演,逐渐淘汰AKB系的曲库,这样对日方的收益造成了影响。

第二项是在北京广州建立分团,并且计划成立更多的分团,这两个分团是SNH的分团,不再视为AKB系的分团(有传闻说这是当初签合同时的漏洞,AKB没有规定SNH不能成立分团),日方无法从中获得收益。

这个时候AKB对SNH的价值已经很低而费用很高,SNH方面由此宣布自立。


我应该算是第一批粉丝,本地饭最早11 12年间隔三差五也会去去书城,后来公演开始的剧场党。10年关注开闭到后来开闭转河。从宣发到招募剧场开演惨不惨只能说每个人看法不同,但是比起隔壁土创肯定惨。

剧场初期S队粉丝站VIP加做基本不超过150人,并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N队成立后更惨,除了一部分去看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愿意去看的,相当于S队观众的一半。N队公演票便宜到30块还不一定有人肯买了去看,敲个章就行。

S队最后一场最后的钟声,支柱最后的报幕,九个人。身边的同伴一个个离去磕磕绊绊走到第一场千秋乐,作为粉丝支柱响起的时候,是真的感动的哭了。那是真的陪著成长,看著一个个离开的,倒下的,以及咬牙坚持的和重新站起来的。

N队是真的在街上发过传单的,那天得知妹子们在街头发传单遭城管欺负,当时有不少粉丝就过去,下雨天大部分粉丝三三两两隔著五十米左右跟在后面,最后集合妹子们生唱两首歌回馈粉丝,其实我已经不记得唱的是哪两首了,但不会忘记的是雨天和妹子们的热情。

第一次13年跨年,老戴五折几个在徐家汇露演,穿著打歌服冻的瑟瑟发抖。那次近距离看著他们在台下准备冻著到上台演出,然后再去剧场跨年公演。

14年初的春节也是最惨的,临放假前粉丝之间或多或少都在担忧过完年说不定就见不到自己推了,也许回去后就此不会回来,毕竟别说小偶像,粉丝都觉得这个团希望很渺茫很低。索性大部分小偶像都回来了,并且许多坚持到今天。

第一次东方风云榜,粉丝群体是远不如这几年庞大,现场去了50几个粉丝,虽然人少但给到的应援我相信是现在也比不了的。对了那张图现在应该都能搜的到,在梅奔的角落里一小片橙海,当时我在。

说实话,即便描述我相信很多粉丝也是体会不到的,初期真的是摇摇欲坠磕磕绊绊的走过来的,很多人说什么初期有开闭粉,是啊有我们这些开闭粉也只是让他们不会面临开业只有3个人的困境,但是最初常年也就在150人左右,S队到满座也是剧场公演很久后的事情,N队更惨。不要看什么。之前草莓有什么开闭粉,开闭模式根底是剧场公演,真到了剧场愿意支持愿意雷打不动去支持的人初期真特么一半不到。很多所谓开闭粉都是路人模式罢了。

这些事情是后来来的粉丝绝对体会不到的,公演可以补档, 这些公演以外的事没有经历过永远不会有感觉,所以也会有很多人说啊你们有开闭粉支撑好多了。是啊,坐不满一半的开闭粉真的能给妹子和四八盈利么,希望都看不见的啊。

至于和开闭闹掰,我说不上是好是坏,也许不脱离现在更惨也有可能。从某些方面来说,比如河团公演坐满到第一次总选期间其实粉丝群提虽然扩大不少。,但也仅限于有限,个人认为爆炸发展的反倒是后来来的一群韩范群体。

只能说闹掰后我再也看不到我想看的了。我是个很纯粹的粉丝,我饭她们只是想看公演看开闭那边的公演复刻,初期饭也只是想多支持一点她们,后来闹掰了不复刻了,而且粉丝群体也庞大了就脱饭了。但我绝对不会后悔当初饭她们。


谁邀的我这么心明眼亮?

要了解塞纳河跟AKB决裂的始末,首先你要弄明白AKS这家集团运营套路的基本模式.

你一定要明白的是,AKS,在创建之初其实跟一个皮包公司没多大区别. 整个公司除了秋元康的词之外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剧场是租的,小偶像是签约了其他事务所的.第一张专辑搞得跟地下专辑没什么区别. 后来甚至混到连唱片都无法发行. 自办栏目也都是看著别人的脸色才弄到的时间段.

可以说AKS在创立之初日子是很难熬的.

好日子来了以后,AKS开始搞小分团,于是就有了SKE和NMB. SKE是跟名古屋地方政府联合搞的.NMB就更别提了.大阪是吉本兴业的天下,哪是你AKS可以伸爪抢食的.

吉本兴业和AKS的合同算是比较具有意义的.简单来说就是NMB可以用AKS的歌和公演. 而NMB每年给AKS一笔钱作为版税. 为什么说这种模式具有意义...后面就提到了.

再后来AKS更有钱了,不再是皮包公司了. 于是再搞本土分团就更多的采用完全主导的模式,不再使用版权出售的方法.

但AKS再怎么说只是个日本企业,海外这块它时没有什么力量去主导的. 于是在进行海外分团授权时,他们依然沿用了NMB的模式. 我给你授权,带你入行,你做起来以后给我版税.

日本人,眼界狭窄是他们一直以来的问题.不是我黑他们. 在SNH的问题上,日本商人固有的问题暴露非常明显.

在SNH之前AKB已经开设了大量分团.包括海外团在内没有一个团的经营能力能达到AKB本身的水平.所以对于上海分团的前景,AKS虽然看好,而且给予了无以伦比的重视.比如直接拍了个小TOP宫泽佐江过来. 但海外团终归还是海外团,中方代表去见本部高层,依然跟朝圣一样.

AKS对于SNH的经营,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没有经营. 他们完全没预料到上海团接下来的发展.

那几年对于日系演出来说问题是很多的,钓鱼岛事件直接等于宣判了SNH的罪名. 日式的东西全部自带有罪论调. 仅有的那些坚持喜爱日系偶像的观众偏偏眼光又高,觉得上海团的成员土掉渣不能跟日本的比. 导致SNH48两边不是人.

但就是这样的市场前景. SNH硬是翻身了.

中国市场只能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人口太多市场太大基数太可怕.到了SNH进入三选阶段的时候,那个营收水平已经完全可以让日方目瞪口呆了.(据说二选的时候日方就已经有点吃惊了...)

也许那时候AKS才开始真正的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往SNH投资,起码拿一些股份. 有点话事权...

对于SNH和AKB决裂的具体原因其实已经没人说得清了.

有人说是因为SNH私自开分团. 但实际上北京分团开设时,AKB还来过人帮忙设计剧场.

当然目前官方的说法还是原创公演的问题. 大概意思还是SNH搞原创公演,意图跟本部割裂,于是本部愤然跟SNH划清界限.

但又有人说现在AKS不是完全允许海外分团搞原创么?

是的,不光允许原创,还允许开分团呢.

AKS自打脸的事还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