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怎麼被蕭何發現的


謝邀,對這問題我還真略知一點。

首先,要清楚韓信為什麼會跑離漢軍?這是很重要的。在當時,跑離漢軍的人不少,有各種各樣的,但大多相同。哪種原因?為前途。而韓信卻不是,他是為理想。因他韓信在某些方面是極有能力的人,同樣,在某些方面又是很弱的一個人。

韓信初投劉邦,劉邦的面試官是這樣接見韓信的。喝著咖啡抽著雪茄問道,從哪來的?項羽。為何來這呀?漢王是天選之子。小子唉,挺會說話嘛,在項羽那幹什麼的?我只是連級軍官。哦,行了,小夥子腦子挺活泛,話語也中聽。老闆說了,凡項羽那邊過來的人,一律升半級。你小子我喜歡,就當營長去吧。韓信初到劉邦那,就升了一級。

但反過來也一樣,項羽對付劉邦也相同,凡劉邦那過來的人,同樣一律升半級。

然後韓信的營級幹部沒幹幾天,就出事了。他因酒後出言不遜,侮蔑大王,被人舉報了,死罪。好在臨砍頭前,貴人來了。夏侯嬰沒事瞎跑,韓信一叫喚,夏侯嬰本就無聊,就帶回家喝酒去了。

夏侯嬰是漢王劉邦的鐵杆兄弟,可謂是真誠實意為漢王著想的。酒一喝,話一叭。一個小小營級幹部對漢軍的優缺點瞭如指掌,這下輪到夏侯嬰蒙了。以他多年的工作經驗,都有很多問題沒韓信看得透徹,瞭解地深入,那還有啥好說的,事既遇上了,就得幹呀。

直闖兄弟家,要劉邦見韓信。

自家兄弟,不好生氣。劉邦細心地問道是不是醉酒了呀?夏侯嬰當時就火大了,媽的,老子的酒量啥時不如你,還用得著你來關心。我是淘到寶了,你非要見一見。

作為天選之子的劉邦是能讓人嚇的嗎?劉邦也火了。媽的,愛醉不醉,醉死活該。見我肯定不見得,沒看我正忙嗎?還有好幾個女人要上呢。事我不管,你自己去搞定,他什麼級別?正營?行了,你去安排一下,讓他成為正師。

一聽是正師級,夏侯嬰的愣頭青性格就上來了,說道:「這哪行,你得給他上將級呀。」

」媽得,你信不信,再叭一句,我讓那些女人來幹你。「漢王邊說邊想,我還管不了你。

無奈,夏侯嬰只好認慫,韓信成了正師級。

但韓信想要的肯定不是這,或者說這個正師的級別對他沒有意義,他需要的是一個統帥級的。

韓信迷茫中,二老闆蕭何發火了。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拿著高薪,卻開會睡大覺,是想玩我還是想幹我呀?

二老闆開始檢查韓信的作業。

蕭老闆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且行政管理這一塊就很擅長,他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對工作極負責任的人。可他這一輩子就沒見到過如韓信這樣的角色,這是一個不但把事做得無可挑剔,且把文案也搞得清清楚楚。

二老闆生氣了,後果就很嚴重。我這輩子就愛挑人毛病,結果到你這挑不出來,面子往哪兒放?全面調查。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二老闆好象遇上了一面鏡子,發現了另一個的自己。

當時,漢軍已糊,天天有人跑,不跑得人也天天在醉生夢死。不是喝酒賭博就是玩女人。可韓信在幹嘛?天天在看地圖,看歷史文書。

這就簡單了,或者說就應了當下的一句流行話。那就是「比你有天賦的人卻比你更努力。」

那還有啥好說的,幹了就是。

劉邦發火了,你們都有毛病呀,是看我長得漂亮還是你們都變態,放著那麼多的美女不玩卻來玩我?來來來,有膽子地想玩我的人上前一步走,媽得,我把你關到豬圈裡,讓豬乾死你。

漢王這不是粗魯,而實是現實。一個鑽人家褲鐺的人,我三個月讓他從正連升到正師,還要我如何?你們不要臉,我還要臉的。我窩在這夠委屈了,難道說韓信這小王八蛋比我還委屈。

再說了,你們都說他能他行,媽得,他能他行,項羽為何不用他。

其實,項羽不用韓信,不是不知他能,而是天下已定,用不上了。

蕭何也怕讓豬幹了,這得多尷尬呀。

韓信只好選擇出走。因為只有出走才會有解決問題的時機。

蕭何本想動動腦子如何勸服大王,結果一聽韓信走了,當時就不管不顧了,上馬追去。

搞得一些別有用心的小人立馬上大王那報告,說蕭何跑了。

大王哪能得此欺凌。誰跑他都沒管過,但蕭何跑,肯定要搞回來,讓豬幹他。

事搞大了,這正是韓信出走地原因。事不搞大,大王決不會見他的。

因為他還有另一個依仗,那就是一個人一把劍,人是劉邦的人姓張名良,劍是劉邦的劍叫「橫塵」。

鴻門宴後,劉邦為謀出路,深刻反思他必須要有一個能在軍事上跟項羽對搞的人,而這人偏偏自己體系內卻沒有,要到外面去找,因此把這工作交給張良去幹,同時交給張良的還有自己的配劍。也就是說,拿回劍者就是漢軍統帥。

而與此同時,還在項羽那的韓信,不死心,向霸王獻上了奏疏,結果霸王還是不理,卻讓範老爺子給看到了。范增勸不動霸王,無奈只好對韓信動了殺機。

而通過項伯,張良也瞭解到了奏疏的具體內容,把劉邦的配劍交給了韓信,讓他投劉邦,成漢軍統帥。

韓信面對范增的殺心,無奈出逃。但前面說過,韓信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什麼叫能力者?那就是決不會輕易把劉邦的配劍拿出來的,他必須要等到一個最合適的時候。

而最合適的時候,就在這。

劉邦手裡拿著自己的劍,愣在那兒。他的委員會的成員蕭何、張良、夏侯嬰等都要求拜韓信為帥。

劉大王心中想到,既已無希望,他們願意折騰,就讓他們去搞吧。

房中可又有幾個新美娘在等著我。


《史記》已經給出了一個合理的答案,經過夏侯嬰和蕭何的雙重面試才被推薦到劉邦跟前的。


題主不大吧?說話感覺太不接地氣了。

當然肯定不可能是說一句話就能推薦成大將軍的,這麼大的事,得詳細面試,長期考察。

事實上臨砍頭一句話不是說給蕭何聽的。是說給夏侯嬰的?(我記不太清了)

夏侯嬰覺得這人有點意思,就把他放了,然後和他談話聊天,發現這人非比尋常。

就推薦給蕭何。

蕭何聽了推薦,也開始面試,並且考察,發現此人絕非池中物,天下奇才,非一般凡夫俗子可同比擬的。

但仍舊沒有重用(得繼續觀察,並等待時機啊。蕭何又不是皇帝)。

後來,時間一久,韓信還是覺得懷纔不遇,跑了。

這纔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那會劉邦被封關中,部下都是中原人,都想跑。

跑了無數人,因為蕭何去追韓信,走的匆忙,沒打招呼,好多人以為蕭何也跑了。

劉邦氣不打一處來。

後來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劉邦沒好氣的問你幹嘛去了。說我追韓信 ,說那麼多跑的將領不追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韓信。

這才引起蕭何的推薦——1、機會成熟,劉邦過問韓信的事了。

2、再不重用,韓信還會跑的,他已經動了這個念頭了,他絕非可以久居蕭何帳下之人。

所以,韓信在這個因緣際會下,走上了歷史的前臺。

可不是憑一句話啊。怎麼也不可能是一句話啊。

蕭何怎麼發現的,肯定是聊天交談過程中,韓信的觀點、對軍事戰爭的看法,對以前的戰爭的看法,對今後戰爭的分析,肯定是鞭闢入裡入木三分,絕非是一般的觀點,而是振聾發聵的觀點,才引起了大家強烈的反響共鳴和驚嘆,這才會舉薦為大將軍上將軍。

如果是一般的人才,不會上來就推到那麼高的位置,肯定是非常的見解,非凡的才能。

事後證明也確實如此。

韓信這樣的金子在那樣羣雄林立的亂世中,遲早都會發光的。(都是各國急需的人才)


劉邦集團是安徽 山東 河南交界處產生的,有點經濟水平。而韓信是楚國產生的,流浪歷練很久,又到項梁項羽集團待了很久。

從視野上來說,韓信是肯定強於蕭何的,不一定強於劉邦。從做事路子來說,一個連餓死都不怕的人,路子很野,有利於去外面突破,這個就要強於劉邦了。

當然,一個視野很廣,路子很野的人,不一定能當大將,於是項羽沒重用他。那就要看劉邦集團是否合適他了。經過很多次交談,也許蕭何認為可以賭一賭,韓信的水平有發揮之處。這也就是說要保住漢中巴蜀,有蕭何就可以了。但要奪取天下,和項羽打,就需要韓信。韓信肯定有相識於項羽,甚至很多地方強於項羽的地方。

當然也有賭一把的成分在裡面,還得要看自己團隊能不能制止住韓信的開小差或者反叛。結果來看,韓信削滅章邯、田榮的能力,確實比項羽強了很多。而打完項羽後,韓信馬上就被棄用了,沒參與打匈奴(換做今天相當於打美國)的戰爭。


有軍事天才,第一次打仗就能打出黃金鉑金段位的水平,但沒有人第一次打仗就能打出最強王者水平的。更何況韓信沒打過仗,有些軍旅作戰經驗而已,理論上的。劉邦團隊裏有不少鑽石,星耀,王者級的職業高手,都比韓信有資格。

而且劉邦軍職體系裏是沒有大將軍這個職位的,有的只有上將軍,和太尉符合這個職位。

而太尉一職之前一直是盧綰擔當,後來改立韓信(韓王信)擔當。盧綰是劉邦發小,親信,也屬豐沛集團的,而韓信卻是外來人。韓王韓信是有自己一套班子的,而淮陰侯韓信是孤身一人的。韓王韓信是諸侯王孫,有人脈和政治資源的,淮陰侯啥都沒有。

韓王韓信如在劉邦這某不到好處,無論投靠任何勢力都是能混的開的,再不濟也能投匈奴。而淮陰韓信在劉邦這裡已經某得不錯的官職了,離開劉邦未必能獲得什麼好差事。

就像企業可以允許一個中下層管理人員離職,但一個比較大的股東撤資帶領一幫高級管理團隊集體離職,那就非常可惜。

哪怕犧牲一定的股權,也要儘力挽留的。

所以我覺得蕭何追的韓信絕對不可能是淮陰侯,只可能是韓王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