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幾乎所有小孩都喜歡追著人玩,而且還特別興奮,特別高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吸引小孩,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因為,追逐遊戲是典型的非結構化遊戲(unstructured play,也譯作「無組織遊戲」)。

加拿大公共衛生協會(CPHA)指出,非結構化遊戲大致包括以下特點[1]

離地遊戲(play at heights)

速度遊戲(play at speed)

非固定設計場所(play with loose parts)混亂/混戰遊戲(rough-and-tumble play)孩子可以「消失」或「迷路」的遊戲(play where the children can 「disappear」 or 「get lost」)

追逐遊戲,會讓孩子暫時離開地點(跳上臺階、石頭),讓孩子體驗速度感(跑動起來時),可以在天然/自然元素的場地中進行,有時混亂(隨時改變追逐的對象和方向,甚至躲閃等),可以躲起來或者不知道該往哪裡跑等等——因此,完美地符合了「非結構化遊戲」的特點。


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這類「非結構化遊戲」呢?

  • 首先,非結構化遊戲讓孩子更放鬆。

一些孩子不願意參加壓力較大的集體運動,而是喜歡在非結構化的環境中進行運動,例如在操場上自由玩耍的追逐跑,滑冰,溜冰,保齡球等等[2]

孩子們跟隨直覺、想法和興趣,而沒有強加的結果,從而更能享受運動本身的樂趣。

  • 其次,0-5歲孩子的身心發育不夠健全,不適宜參加結構化遊戲。

對學齡前兒童(0-5歲)來說,各項技能的學習主要是通過非結構化的遊戲獲得的[3]

對他們來說,運動的主要目標就是:玩耍、實驗、探索和享受——這對於下一階段(6-12歲)所必須的智力和思維能力都非常重要[4]

  • 第三,非結構化遊戲本身就很吸引孩子。

例如題主所說的追逐跑,遊戲規則簡單,而且提供了一系列小挑戰。

在互相追逐的過程中,孩子會思考「如果抓到他」、「如何抄近路」、「如何改變節奏」、「如何偷偷接近他」等問題,從而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5]

追逐跑是富有挑戰的遊戲形式,它為孩子提供了探索邊界的機會,得以在各種自然和建築環境中確定自己的極限——這些看似無意義的追逐和跑動,實際上讓孩子更瞭解自己的身體:什麼高度可以跳上去、什麼距離可以抓住對方、什麼空間可以鑽過去等,從而逐漸建立起對自己運動能力的自信和自尊。

這類遊戲對孩子也是好處多多。

除了常規運動對孩子身體肌羣、骨骼、心血管等好處外,非結構化遊戲還被證明可以促進認知技能的發展(注意力、集中力、專註力和記憶力),改善課堂行為[6][7]

當孩子在具有挑戰的遊戲中經歷各種不確定的風險時,他們會發展出相應的情感反應、身體能力和應對技能,並提高應對逆境的能力[8]


研究表明,讓0-5歲的孩子參加特定的體育項目,對未來的運動表現沒有任何長期的好處。

沒錯,我們常常聽說奧運會冠軍從3歲就開始了某項運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3歲時就開始大量訓練或激烈競爭。

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研究顯示,大多數奧運會選手稱,他們在參與自己所從事的比賽項目是,獲得了父母的支持,但父母並沒有給他們壓力。他們之所以從事此項運動,僅僅是因為熱愛,因為享受運動本身的樂趣[9]

重複的動作和長時間的訓練,容易使孩子的身體超負荷,從而導致過度使用損傷,如肌腱炎、生長板損傷和應力骨折等運動損傷。


國外不同官方機構也都在提倡孩子多玩「非結構化遊戲」,例如:

  • 美國兒科學會(AAP)

建議6歲以下的孩子多多參與基本的地面活動,例如散步、跑步、游泳、簡單舞蹈、簡單的球類運動、簡單的武術運動和滑冰等。其中,又以散步、跑步、游泳為優,因為這三項運動能培養孩子的基本運動技能,並且對孩子終身的安全都很重要。

  • 加拿大公共衛生協會(CPHA)

非結構化遊戲是兒童的權利,是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和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

呼籲所有家長/看護人、教育工作者、學校董事會、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私營部門等改善兒童參與非結構化、兒童主導的遊戲的機會。

奔跑吧,少年!

參考

  1. ^CPHA. Childrens Unstructured Play. https://www.cpha.ca/childrens-unstructured-play
  2. ^Making Fitness a Way of Life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fitness/Pages/Making-Fitness-a-Way-of-Life.aspx
  3. ^Lifetime Sports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sports/Pages/Lifetime-Sports.aspx
  4. ^Sports Instruction: A Toddlers Mental Capacity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toddler/fitness/Pages/Sports-Instruction-A-Toddlers-Mental-Capacity.aspx
  5. ^Kids Tech: Tips for Parents in the Digital Age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family-life/Media/Pages/Tips-for-Parents-Digital-Age.aspx
  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pens in a new window.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ccessed July 10, 2018).
  7. ^Ginsburg KR. The import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s. Pediatrics 2007;119(1):182-91.
  8. ^http://healthycanadians.gc.ca/publications/diseases-conditions-maladies-affections/mental-illness-2015-maladies-mentales/alt/mental-illness-2015-maladies-mentales-eng.pdf
  9. ^Sports Goals and Applications - Preschoolers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preschool/nutrition-fitness/Pages/Sports-Goals-and-Applications-Preschoolers.aspx


非常好的一個問題,看到我的好友 @Cecilia 回答了,我也來強行答一波。

題主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會發現更為有趣的現象:

  1. 和小孩子一樣,很多哺乳動物也都喜歡追逐遊戲。
  2. 對人類幼獸而言,在追逐遊戲中,比起追小夥伴,小孩子更喜歡被小夥伴追
  3. 有些肉食類哺乳動物,在追逐遊戲中更享受主動追逐的角色,比如狗狗就很喜歡追車。

題幹要的核心答案在這裡:

  1. 小孩子和其他哺乳動物都喜歡追逐遊戲,原因是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掌握逃跑(被追逐)的能力是生存的必須。而發展到現在,對捕食者的恐懼,漸漸演化成了遊戲中的快樂。
  2. 遊戲受孩子歡迎,是因為刺激孩子的感官,讓孩子感到愉悅。追逐遊戲對孩子感官的刺激,則要比其他遊戲強得多,因為這裡麪包含一種最原始的對捕食者的恐懼。這和很多女孩子喜歡看恐怖片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一、對捕食者的恐懼,演化為追逐遊戲的快樂

單純角色扮演的話,很多小朋友都喜歡扮成警察抓小偷。

可在4歲以後有規則的諸如抓鬼比賽、木頭人等追逐遊戲中,小孩子更喜歡扮演那個被追的角色。原因是原始人最早被各種野獸追,後來就演變成了一種本能的遊戲。

而且,小朋友不僅喜歡被人追。在捉迷藏中,也喜歡成為被尋找被發現的那一方。這說明小朋友的內心渴望被關注,渴望被發現。

與此相反,很多攻擊性較強的肉食類哺乳動物,在追逐遊戲中更享受主動追逐的角色。比如獅虎豹等,尤其生活中常見的流浪狗(流浪狗更有本能的野性),看到一輛車呼嘯而過,就會追上去,快樂地奔襲很久。

人類幼崽和其他哺乳動物都喜歡追逐遊戲,但因為最早期攻擊能力不同,演變到現在就發展成為:一個更享受被同類追著玩,一個更享受追著同類玩。

說到這裡,安利一下我的這兩個回答:

嬰兒握拳的力道很大(比如抓東西,抓媽媽手指等等),這是為什麼?這和他們心理安全感缺失有關嗎??

www.zhihu.com圖標剛出生的寶寶視覺只有0.01,那豈不就是和盲人一樣?真的是這樣嗎??

www.zhihu.com圖標

二、追逐遊戲更刺激孩子的感官

很多女孩子喜歡看鬼片,越怕越喜歡。

在玩追逐遊戲時,被追逐的小孩子談不上害怕追逐者,可遊戲會給他們這種心理暗示:追逐者是比我強壯比我厲害的一方,我得拚命逃跑不被他抓住。這種情況下獲得的感官刺激,就比其他遊戲要多得多,會讓小孩子感覺更歡愉。

在本能和歡愉的基礎上,追逐遊戲對孩子身體發育和社交能力的培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追逐遊戲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追逐打鬧等遊戲,會增加大腦中一種叫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物質的水平。這一物質有助於促進大腦中負責記憶、邏輯和學習技能所需的神經元的增長……總之,有很多好處。

雖然有很多好處,可是這類的遊戲,也伴隨著不可測的風險。家長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其他第二。


兒童的「追逐遊戲」,最基本的肢體行為就是奔跑

隨便配個圖吧……

所有小孩子自誕生起,都會經歷爬-走-跑這樣的過程,這三個動作的「複雜性」也是逐級提升的——越是複雜的動作,越需要大腦、肌肉和神經的同步運作。人類未必會意識到,因為這個相當於大腦-肌肉-神經自己在後臺進化升級,然後賦予我們的能力。

多提一句,好比我們迄今造一個可以「爬」的機械、可以緩慢「行走」的機械難度並不大,而想造出一個真正能「跑」的人型機器人卻無比困難。

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可能已經非常接近迄今人類模擬大腦-肌肉-神經的最高形態了,類似「環大平洋」那種巨型機甲,難度巨大,(且沒有適用性)。扯遠了。

爬-走-跑的過程,也是兒童運動技能的提升過程。這個過程會讓小孩子意識到,自己正在慢慢「掌握」某項技能,而這種技能掌握後的熟練應用,可以讓他們感覺到真正的獨立感和快樂感。

所以不少小孩子剛學會走路後,同時也意味著一個新叛逆期的到來——它們往往偏執的想掙脫開大人懷抱,想要自己行走,然後自己去發現/感知/打量這個世界。奔跑也是如此,奔跑會讓兒童感覺很歡樂,再配上相應的簡單遊戲機制,比如小孩子經常玩的「抓來抓去」,它們就會收穫很大的幸福感。

雖然幼兒期間的小孩子跑步跌跌撞撞,腳步蹣跚甚至有些笨拙,但多數小孩依然都會很樂於在它們認為安全的環境下展現這個技能,和熟悉的人追逐嬉戲。小孩也通過奔跑,對時間、距離、面積(長寬)有更深的認知。

並且,上面提到的更多複雜運動技能的掌握,也會連帶讓小孩越來越喜歡更多的遊戲,比如手部肌肉/骨骼的發育,它們會樂於擺弄更複雜的玩具,比如身體協調性和力量的增加,小孩還會愛上各種攀爬類活動——試想,是不是絕大多數孩子都很喜歡諸如充氣的「淘氣堡」之類的設施?

這本質上,都是大腦、肌肉和神經的發育,促成兒童能完成更多複雜的動作,而在做這些動作同時,他們收穫了大量的獨立感、快樂感、滿足了好奇欲,也得到成年人的認可(當然也可能是指責)。

這類充氣的「淘氣堡」和下圖這樣的玩樂設施,分解具體肢體行為,都是「爬-走-跑-跳」結合四肢動作和手部動作的行為。小孩子往往對這種樂此不疲,能玩上很久。

說回到追逐遊戲,它本身是人類非常巨大的一種行為提升。

爬行和行走,都是較為緩慢和單一的身體移動,而奔跑,則是一個行動力的巨大提升。對身體而言,奔跑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多。比如對小孩子來說,在相對薄弱的力量下維持平衡。一般正常兒童的初次奔跑(或者更接近快走)發生在1歲半到兩歲,再長大一些奔跑就成了他們非常熟練的行動技能,也會自發的開始玩規則更複雜、有更多起跑、加速、急停、變相……的追逐遊戲。

奔跑堪稱是人類運動能力從0.1到1的質的改變——當然畢竟人類的行動力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像泰山那樣攀著枝條飛檐走壁,也沒有飛行這樣的超能力。否則題目就會變成,為什麼小孩那麼愛爬樹/攀巖/盪樹枝/飛翔……了。

另外也可以注意到,小孩每掌握一個技能,它們總是會迫不及待的想嘗試駕馭這個動作。試想,小孩子是不是都挺喜歡從高處(比如臺階和凳子)上跳躍下來?這就是它們掌握跳躍動作的一個表現。


最後再說兩個觀點——

一個觀點認為,小孩子其實更像「長得像人類」的小動物。它們身上依然有很多動物的原始本能,表現為對爬、跑、跳的嚮往,這點在 @左歪 和 @天為誰春 的回答裏也有相似的解讀;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孩子的有氧能力實際上要遠比大人更出色(當然受限肌肉和尚未發育的器官,這不代表小孩更適合耐力運動……),它們也需要更大量的運動,比如跑啊,和大人的捉迷藏啊,追逐遊戲啊,來釋放它們想要運動的心。

編輯於 2019-05-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左歪左歪?

兒童教育話題下的優秀答主

我試著從幼兒的角度來說,他們喜歡追逐遊戲的原因,追逐遊戲的優勢,以及看護人員在幼兒參與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高贊答案已寫得比較全面,我這兒算是寫點補充。

追逐遊戲,美國心理學家史密斯(P.K.Sm ith,1973)描述該行為模式為:出聲的笑、不出聲的微笑、追、逃、吵鬧。另有其他研究者描述為奔跑、跳躍、互相追逐,伴隨著高聲大笑、大叫或扮鬼臉的行為。

常見的幼兒追逐遊戲有:抓人遊戲、丟手帕、老鷹捉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等,同時,嬰兒和家長所玩的躲貓貓遊戲,事實上也屬於追逐遊戲的一種。

幼兒喜歡追逐遊戲,主要原因在於:

一、這是兒童天性的體現。

遠古時期,人類需要掌握狩獵、圍捕和搏鬥等生存技能,而孩子也需要通過先進行奔跑、追逐等練習準備,為提高將來的生存技能打下基礎。

如今的幼兒們雖不再需要為生存做以上準備,但這種天性依然保存了下來,在追逐遊戲裏復演重現。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追逐遊戲源於人類追求他人、征服他人(競爭)的一種本能。

二、這是幼兒尋求內心平衡,企圖獲得更多控制能力的體現。

因為身體發育的尚未完善,幼兒更渴望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體,支配自己的行為。

當追逐和被追逐行為發生時,幼兒通過調整自己的反應速度,動作頻率與移動速度等,來獲得更多的控制能力。

三、這順應了幼兒身體發育發展的需要。

幼兒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他們需要在跑、跳、追、打鬧等活動中重複練習各種動作,以此掌握和鞏固基本運動技能,同時,也用以釋放身體的力量和能量。

追逐遊戲的優勢在於: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追逐和被追逐的過程中,幼兒反應速度、移動速度等得到了反覆的鍛煉,這些都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運動能力。

同時,追人者和被追逐者不僅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空間推理,路線安全與否等,還需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追人者得儘力讓對方猝不及防,被追逐者得時刻準備應對突髮狀況。

這些也在無形中增強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其次,它能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遊戲是社會交往的起點,追逐遊戲更是提供給幼兒與同伴全方位、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讓他們既有感情上的交流,也有語言上的溝通。幼兒對同伴的認識加深,能促進認知發展和兒童社會化進程。

也有研究表明,追逐遊戲會使兒童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兒童參與更多的追逐遊戲,則在其它社交情境中適應性也更強,更加合羣。

同時,幼兒能從中學會用規則來裁判行為,協調關係等,其社會性經歷著不斷發展的過程。

再次,它能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這對將來孩子們參與體育活動,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當家長或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看護玩追逐遊戲的幼兒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掌握好運動時間和運動量。2011年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兒童看護人員每小時應該讓孩子進行至少15分鐘的輕度、重度或高強度運動。

2. 確保運動場所的安全,讓幼兒們遠離玻璃門和帶硬邊、尖角的器具。

3. 不要讓幼兒們穿著襪子在光滑的地板上跑動,建議穿上包頭防滑的鞋子。

4. 提醒幼兒們在追逐過程中注意躲閃,避免互相碰撞。

5. 在幼兒們追逐遊戲結束後,不要馬上讓他們停下來,而是讓他們適當地走一走,做一些放鬆動作,調整呼吸,使機體器官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6. 若幼兒摔得較為嚴重,應首先檢查他們有沒有外傷,包括皮膚、四肢、骨骼、關節和頭顱。如有皮下血腫可用毛巾冷敷,以減少出血;如皮膚有傷口,用乾淨紗布覆蓋,先止血,保持傷口不被污染,並去醫院就診;如果關節活動受限或骨骼出現問題,一定要保持原來的姿勢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行處理。同時,要觀察他們神志是否清醒,有無嘔吐行為等。

那麼,這個答案就是醬紫啦。最後願幼兒們都能在追逐遊戲裏收穫更多!

參考文獻:

[1] 劉麗英.國外追逐遊戲概述.學前教育研究,2005(9):19-21

[2] 張新立.西方兒童追逐打鬧遊戲研究的發展和趨勢.心理學,2006(2):242-244

[3] 陳建林.論追逐遊戲的教育價值及其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實現路徑.教育學,2007(10):35-36

[4] 史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5

[5] 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1


我試著從幼兒的角度來說,他們喜歡追逐遊戲的原因,追逐遊戲的優勢,以及看護人員在幼兒參與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高贊答案已寫得比較全面,我這兒算是寫點補充。

追逐遊戲,美國心理學家史密斯(P.K.Sm ith,1973)描述該行為模式為:出聲的笑、不出聲的微笑、追、逃、吵鬧。另有其他研究者描述為奔跑、跳躍、互相追逐,伴隨著高聲大笑、大叫或扮鬼臉的行為。

常見的幼兒追逐遊戲有:抓人遊戲、丟手帕、老鷹捉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等,同時,嬰兒和家長所玩的躲貓貓遊戲,事實上也屬於追逐遊戲的一種。

幼兒喜歡追逐遊戲,主要原因在於:

一、這是兒童天性的體現。

遠古時期,人類需要掌握狩獵、圍捕和搏鬥等生存技能,而孩子也需要通過先進行奔跑、追逐等練習準備,為提高將來的生存技能打下基礎。

如今的幼兒們雖不再需要為生存做以上準備,但這種天性依然保存了下來,在追逐遊戲裏復演重現。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追逐遊戲源於人類追求他人、征服他人(競爭)的一種本能。

二、這是幼兒尋求內心平衡,企圖獲得更多控制能力的體現。

因為身體發育的尚未完善,幼兒更渴望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體,支配自己的行為。

當追逐和被追逐行為發生時,幼兒通過調整自己的反應速度,動作頻率與移動速度等,來獲得更多的控制能力。

三、這順應了幼兒身體發育發展的需要。

幼兒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他們需要在跑、跳、追、打鬧等活動中重複練習各種動作,以此掌握和鞏固基本運動技能,同時,也用以釋放身體的力量和能量。

追逐遊戲的優勢在於: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追逐和被追逐的過程中,幼兒反應速度、移動速度等得到了反覆的鍛煉,這些都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運動能力。

同時,追人者和被追逐者不僅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空間推理,路線安全與否等,還需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追人者得儘力讓對方猝不及防,被追逐者得時刻準備應對突髮狀況。

這些也在無形中增強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其次,它能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遊戲是社會交往的起點,追逐遊戲更是提供給幼兒與同伴全方位、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讓他們既有感情上的交流,也有語言上的溝通。幼兒對同伴的認識加深,能促進認知發展和兒童社會化進程。

也有研究表明,追逐遊戲會使兒童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兒童參與更多的追逐遊戲,則在其它社交情境中適應性也更強,更加合羣。

同時,幼兒能從中學會用規則來裁判行為,協調關係等,其社會性經歷著不斷發展的過程。

再次,它能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這對將來孩子們參與體育活動,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當家長或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看護玩追逐遊戲的幼兒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掌握好運動時間和運動量。2011年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兒童看護人員每小時應該讓孩子進行至少15分鐘的輕度、重度或高強度運動。

2. 確保運動場所的安全,讓幼兒們遠離玻璃門和帶硬邊、尖角的器具。

3. 不要讓幼兒們穿著襪子在光滑的地板上跑動,建議穿上包頭防滑的鞋子。

4. 提醒幼兒們在追逐過程中注意躲閃,避免互相碰撞。

5. 在幼兒們追逐遊戲結束後,不要馬上讓他們停下來,而是讓他們適當地走一走,做一些放鬆動作,調整呼吸,使機體器官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6. 若幼兒摔得較為嚴重,應首先檢查他們有沒有外傷,包括皮膚、四肢、骨骼、關節和頭顱。如有皮下血腫可用毛巾冷敷,以減少出血;如皮膚有傷口,用乾淨紗布覆蓋,先止血,保持傷口不被污染,並去醫院就診;如果關節活動受限或骨骼出現問題,一定要保持原來的姿勢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行處理。同時,要觀察他們神志是否清醒,有無嘔吐行為等。

那麼,這個答案就是醬紫啦。最後願幼兒們都能在追逐遊戲裏收穫更多!

參考文獻:

[1] 劉麗英.國外追逐遊戲概述.學前教育研究,2005(9):19-21

[2] 張新立.西方兒童追逐打鬧遊戲研究的發展和趨勢.心理學,2006(2):242-244

[3] 陳建林.論追逐遊戲的教育價值及其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實現路徑.教育學,2007(10):35-36

[4] 史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5

[5] 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1


推薦你看《遊戲力》系列。

具體為什麼喜歡追逐遊戲我可能無法回答全面,但是我陪孩子玩沙子,踏海浪,感受大約差不多。

追逐也好,踏浪也好,玩沙也好,遊戲是孩子的工作,他們在遊戲中建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具體到追逐,是很專心致志的和另一個人以及一羣人的鏈接。追的人和被追的人是全身心投入的(哪怕是大人也不能一邊追一邊玩手機對吧),對彼此的關注是很深刻的,這是一種非常有力的滋養。

意味著你不孤獨,你很有活力,你在釋放全身的能量,你有力量去鏈接別人和被別人連接,你是被關注被愛的。 假如你是被追逐的,想像有個人天天對你說愛你,無關其他所有,只是因為你這個人。 假如你是追逐別人的,你眼中充滿愛意,無關其他所有,只對眼前這個人。

當然孩子是不可能去描述這麼細微的感受的,這種愛也不是成人理解的男女之愛,是一種純粹的欣賞。

而身體的活動本身就會調動起很大的愉悅感。

這是我的觀察和實際參與的一些感受,真正的益處可能更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