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舉幾個國內的應用案例供題主參考:

一、中國河口國際會展中心項目

項目概況:

中國河口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位於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瑤族自治縣,與越南隔河相對,是「一帶一路」戰略走向東南亞地區的重點工程,項目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屬於大型公共展館,由三個展館組成,主體為鋼框架結構,鋼構總量1.1萬噸。

項目採用集團管控、分公司監督策劃、項目實施的三級組織模式,成立包括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建造師在內的15人BIM團隊,綜合應用Tekla、Revit、Midas、PMS品茗BIM等BIM軟體,以BIM為核心促進項目信息化與精細化管理。

主要應用場景:

1.BIM平面管理:

工程施工準備階段,利用三維施工策劃軟體創建地下鋼結構安裝、機電裝飾等階段場地佈置模型,結合主體結構施工模擬合理安排工作面,排除大型機械潛在的空間衝突,並按區域、類型分階段統計臨建工程實物量、臨建工程量,必須在施工前報公司審批,審批成果必須同步提交模型佈置圖、臨建工程量清單,臨建模型審批合格後發布到現場,各項節點施工前,組織主要責任人及作業人員先進行模擬體驗,後組織施工。

2.各專業協調:

本項目土建、鋼結構、機電、幕牆等專業交叉密集,採用BIM的碰撞檢測功能將各專業模型綜合協同檢查,提前發現各專業間碰撞問題,通過結構模型綜合解決建築、結構碰撞問題48處,通過管線綜合解決管線與結構碰撞問題126處。

3.BIM輔助大跨度桁架安裝:

本項目1、3號館屋面為跨度54米鋼桁架,單榀重40噸,每榀桁架分兩段吊裝,中間搭設臨時支架,將模型導入Midas中進行受力分析,通過定義構件單元參數,確定支架界面模擬施工過程,對每個安裝步驟進行受力載入,生成受力分析報表,分析各安裝步驟下支架的受力狀態,輔助支架設計並輸出臨時支架佈置與加工圖。本項目在確保吊裝安全的前提下,對比投標預算節省臨時鋼支撐16噸。

4.BIM模型輕量化應用:

項目實施過程中,將模型導入手機管理平臺,現場人員通過手機端三維模型與現場實際對比,針對發現的問題,利用手機在模型中標註並發布,其他人員通過手機端及時查看解決,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優化管理。

5.BIM4D進度管理:

安裝階段採用Tekla4D模擬技術,將構件計劃、安裝時間輸入模型,展示每月、每週、每天的安裝進度,輸入任意時間模型,可顯示當天計劃安裝的狀態,可同步輸出報表,確定當天需安裝構件,對比現場安裝進度用於鋼結構安裝管理。會展中心中部島四稜錐屋面鋼結構安裝使是進度主控節點,結構體系長64米,寬64米,高25米,重420噸。2號館下部為地下室,不適合採用大型吊機分塊吊裝,原計劃採用高空散裝法,項目部通過模型倒排計劃模擬,發現散裝法安裝效率低、進度不可控,難以保證十個月工期且高空作業危險性大,通過BIM多次模擬分析將倒四稜錐分成四角部,中部上、下提升段及嵌補梁中四部分,利用主體結構安裝提升支架及液壓提升器,地面組裝上提升段提升至25米標高臨時固定,完成下提升段,拼裝後整體提升至設計高度,焊接嵌補梁完成安裝,優化後方案吊裝工期節省12天,減少機械費約80萬元。

二、成都地鐵17號線機電項目

項目概況:

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一期工程機電項目實行機電全專業、施工全過程應用BIM技術,包括管綜深化設計、供電系統優化、弱電系統優化、風/水管預製加工、接觸網預配、孔洞預留、三維激光掃描、定位放樣等。同時,開發運用BIM協同施工管理平臺,對項目進度、安全、質量、物資、人員、竣工資料、管理駕駛艙等多方面進行BIM深度應用,指導機電施工。

主要應用場景:

1、管綜優化設計

通過BIM管綜深化設計,獲得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以及可進行施工指導的管綜模型和二維圖紙,避免返工,減少材料廢棄,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率。

2、孔洞預留

管綜深化後,進行BIM孔洞預留並將各專業孔洞出圖,保證砌築預留孔洞準確性,避免返工。

3、激光掃描及定位放樣

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覈查BIM模型誤差,採用放樣機器人現場定位放樣,準確定位支吊架等安裝位置,實現模型指導現場精準施工。

4、模型分段預製指導預製加工

創建風/水管件等分段預製模型(尤其是異形管件),生成加工圖紙,導入設備進行數字化加工,實現模型指導預製加工。

5、綜合支吊架優化預製,指導安裝

對管綜深化完成的模型進行支吊架模擬安裝和受力計算,精確建立支吊架的模型並確定安裝的精準位置,預製加工,配合現場定位放樣,指導現場支吊架安裝。

6、模塊化預配組裝

重點設備機房模塊化的預配優化生產,提高安裝集成度,優化設備安裝、運維空間,整體提升機電安裝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

三、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工程

項目概況:

上海市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江楊北路~牡丹江路)工程是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工程的浦西接線段,位於寶山區中部,呈東西走向,東接G1501越江隧道江,向西延伸至江楊北路接現狀G1501,全長約3.9km。

該項目的建設,不僅使郊環線閉合,增加了越江通道,完善了上海市高速公路路網,而且使沿江沿海大通道的重要一環得以實施,對於寶山區,使同濟路快速路釋放,得以為寶山區區域出行服務。

主要應用場景:

1、設計優化-交通模擬-總體方案的優化

交通流量的合理預測和模擬決定了採取何種系統交通方案。通過交織段斷面的交織區服務水平的分析,採用「合併」的方案在交織區內交通效率低下。而採用系統分離方案是否會帶來交通壓力的緩解仍需要通過Vissim精細化的模擬。

2、設計深化-鋼結構設計深化

交付途徑1:鋼筋三維標註

交付給施工單位帶屬性的鋼筋模型, 同時通過三維鋼筋生成帶三維標註的模型,方便施工單位採購和下料。

交付途徑2:鋼筋工程量

通過BIM模型統計鋼筋工程量,作為施工單位下料的參考。

3、BIM模型二維出圖

構造圖紙交付

  • 圖紙與構件模型聯動,方便於設計變更;
  • 同時內嵌在模型構件中,方便後期施工方在管理平臺中進行瀏覽查看。

4、專業協同性應用-協同性檢查

專業內的協同性檢查,排除錯誤,提高效率。

5、形象進度,4D虛擬,提質增效

利用Delmia進行關鍵節點的施工工期模擬。

6、工序模擬,把握難點,指導施工

利用3d Composer進行關鍵節點的施工工序模擬 。

7、統一平臺,共享數據,強化管理

(內容參考BIM智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經典的百度一下一堆出來,但是我個人覺得最普遍的是管綜、鋼構和造價算量


鋼結構的深化設計和加工就是應用的BIM,那軟體叫Tekal。

裝配式建築PC構件的深化加工也是用的它

鳥巢就是用BIM整的


雄安新區用的不就是bim技術嘛


用tekal 我們現在深化設計做的就是對設計院給的藍圖進行建模再調圖,就是把藍圖放到一個3D的效果,再對3D中每一個零件每一個構件進行出圖,會達到更加詳細的定位和尺寸等效果,當然只涉及鋼結構的建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