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從它出現了以後,哪怕你想做抽卡手遊騙氪,都要考慮是不是能不能從它嘴裡搶到一絲肉絲了。

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躺牀上隨便用腳做幾個換皮手遊就能掙大錢的「好年代」了。

如果想超越原神,要麼製作上超過它,要麼創意上超過它的製作,沒有太多別的方法。

而這兩條都不是特別容易實現。

你說「危害」大不大?

原神極大地拔高了免費玩家口味。

同樣是先嘗後買,肯定是看起來更好喫,嘗起來更美味的那邊更受歡迎啊。

所以,友商帶節奏我其實是完全能理解的(理解不代表贊同),商場如戰場,各種我們想得到、想不到的骯髒手段用出來,在資本家那裡,算是正常操作。

但唯有某些人我即不贊同,也不理解。

那就是某些跟風者。

資本家下場好歹還有點利益相關的意思,你們圖什麼呢?

一個個的所謂天降正義,結果卻打著「正義」旗號做盡猥瑣之事。

我隨便舉幾個關鍵詞。

駐外使館、砸PS4(有骨氣點,你倒是砸壞啊?砸稀碎扔垃圾桶啊?別砸兩下又撿起來再拿回去啊?)

以及……百萬塞爾達玩家,steam野炊300小時……

說起野炊,我又想起「神廟120,怕找錯展臺……」(啊不好意思,這不是個人,但是……某鵝,我就是想拉你出來讓你的小臉和我的手來個親密接觸啊)

白皮書……(抱歉,還是某鵝,不好意思,只是想拉你出來讓你的小臉和我的手再次來個親密接觸罷了)

我就問問MWB們乾的事有你們離譜嗎?


最後的補充,應該不會再更新了,對遊戲的理解僅限於此了,我的本職是搞歷史研究的,遊戲只是興趣愛好,對我來說,只要遊戲玩得開心就好,僅此而已。

其實我覺得原神的出現或許可以反映了一些趨勢:

  1. 全平臺的趨勢,包括雲遊戲平臺的出現,最終平臺之間的界限會模糊,大家可以在各個平臺上獲得相似的遊戲體驗;
  2. 高質量手遊的趨勢,手機作為遊戲平臺誕生時間晚於其他平臺,又因為手機的問題(手機性能、可操作程度和手機的碎片化使用等等)遊戲質量一直遠遠落後於其他平臺,但伴隨著原神對新賽道的開闢,一大票高質量的手遊會陸續誕生,未來說不定會可以有達到最好的主機遊戲質量的手遊誕生;
  3. 內容為王的趨勢。長期以來,渠道對於遊戲發行有著決定性地位,渠道分走了遊戲廠家的大量利潤,小遊戲廠商們獲得的利潤有限,創新的底氣不足,對安於現狀的大廠們的壓力不足,導致整體創新能力被壓制。而原神放棄渠道後也獲得了高額的利潤,為這些小廠指明瞭方向,也對大廠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將來的競賽,只能是對高質量內容的競爭,而不再是渠道的競爭。(寫的不好,意思大概是這樣)
  4. 內購與買斷之爭進一步加劇。內購制遊戲的領頭羊因為高利潤可以投入更多的成本去開發免費內容,通過高質量的免費內容吸引更多白嫖玩家,以白嫖玩家作為遊戲內容吸引更多重氪用戶獲得更多利潤,從而達成循環。而買斷制遊戲面臨新衝擊,也必須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遊戲質量才能讓體驗過高質量的免費內購遊戲而提高了閾值的玩家購買自己的遊戲,會進一步製作更加優秀的遊戲。(只要仍有支持買斷制的玩家,買斷制遊戲就不會被內購制打敗)在水漲船高之下,整個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但對於玩家而言,會有更多好玩的高質量遊戲。玩家應該樂見其成,而並非互相攻擊。

============================================================================================================================================

2.4補充

PS:關於玩家與遊戲

我覺得對於玩家來說,玩一個10分的遊戲,體驗到了80%也是玩到了8分的遊戲,還是比體驗到了100%的7分遊戲好玩。而且這樣的模式下更多的玩家可以體驗到8分的遊戲,而不是面對著買斷制的8分遊戲因門檻而不去體驗,遊戲應該給更多人帶來快樂不是嗎。最後如果廠商賺到了錢可以做出更好的遊戲,那我覺得這種長線運營的模式未嘗不可,怕就怕廠商不思進取做換皮滾服手遊。所以與其說排斥買斷或內購,我更加排斥差的遊戲。

同時,我覺得遊戲好玩與否是一個主觀的東西,有人喜歡解密,有人喜歡打擊的手感,有人喜歡遊戲的劇情,有人喜歡遊戲的美術和音樂,這些都沒有高低之分,這些都是遊戲性,有人喜歡就有遊戲公司為玩家製作此類遊戲,從來是市場決定遊戲而並非遊戲廠商所能左右,左右一時也必然會被淘汰。最後能勝利的遊戲,絕非因為買斷或內購,只會是因為質量高。

廠家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目的最終決定不了遊戲質量,如果競爭足夠強的話,即使是高強度的pvp遊戲,廠商為了爭取可以作為重氪玩家遊戲內容的白嫖玩家,也會致力於免費內容的開發,最終會因為高額的利潤所允許的高成本而擊敗許多低成本的買斷遊戲。而買斷單機也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遊戲質量,才能打敗高投入堆疊的高質量內購遊戲,因為始終也有喜歡買斷高質量遊戲的玩家。這樣的競爭,對雙方不都是有好處的嗎?所以為什麼要說原神的誕生是一種危害嗎?難道讓不思進取的人享受過去的成功就是一種好事嗎?買斷單機在過去的時間在質量上高於內購,以後應該更加努力,爭取永遠領先內購制遊戲才對。支持買斷單機的玩家,只需要花費自己的金錢支持不斷進步的嘗試而拋棄不思進取的廠商就行了,而不是以玩內購遊戲為恥。

說到底,全體玩家決定著市場,而市場選擇了遊戲。存在喜歡pvp且手握重金的玩家,所以有了征途那樣的網遊(騰訊系網遊);有厭惡pvp喜歡自娛自樂的玩家,纔有了一開始的二次元自閉遊戲的產生;有不想付費卻想在pvp中獲勝的遊戲,纔有了英雄聯盟這樣的競技類遊戲。而因為玩家對換皮滾服手遊和2d紙片手遊感到乏味,原神的出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事實上網易對開放世界的探索還要更早,不過mhy孤注一擲的勇氣確實勝了一籌。

至於說到內購氪金,我想說,廠商研究經濟學、心理學等知識來製造產品和進行定價無可厚非。人應該是理性人,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選擇了超出自己範圍的消費就應該自己承擔後果。就像我們不能指責被流氓冒犯的女生是因為打扮的好看激起了別人的慾望一樣,犯罪行為只是流氓自己的決定,他也要為此付出代價。遊戲氪金的定價也只是廠商自己的選擇而已,商品能在市場暢銷說明能夠接受價格的大有人在,不能接受的人只能攢錢或等待打折,這是市場行為,這是價格歧視。(雖然知道合理,但原神的抽卡為什麼這麼貴?我都快抽不起老婆了嗚嗚嗚嗚)如果要為這些找一個罪魁禍首,那絕對不是遊戲或廠商、更不是玩家,只能是這個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的時代。

最後,我想說,遊戲就是為玩家帶來快樂的東西。身為玩家可以但沒必要過於關心遊戲在遊戲專業領域的好壞,憑自己的主觀好惡選擇遊戲即可,遊戲只是遊戲,覺得開心就玩,不喜歡就不玩,不要塑造為人生的重要參照物,因玩了一款專業媒體說好的遊戲而覺得高人一等,因玩了一款低質量的遊戲而覺得浪費了時間,遊戲就是消遣,是給你帶來快樂的東西,畢竟你還不得不投入絕大多數的精力在大型多人pvp遊戲地球ol上。

(所以2個10連就出了魈,我很快樂!哈哈哈哈!!!!)

============================================================================================================================================

原答案:

與其說是危害,不如說是衝擊。

原神被說成危害可能是因為動了某些人的乳酪。

  1. 原神率先開啟了「高投入、高質量、高回報」的手遊模式,劣質的換皮手遊生存環境變得更為艱難;
  2. 原神提供了比較優質的免費單機體驗內容,對買斷制單機市場產生了影響,而影響有三:

a. 國內原本因手遊競爭激烈而流向單機領域的資金迴流到高質量手遊的競賽之中;

b. 原神提供了有一定質量的免費單機體驗內容,比原神差的買斷制單機遊戲難以存活,特別是由於原神的資金、技術和規模優勢,很多獨立遊戲小遊戲都難以與其競爭(高質量單機買斷制受到的影響反而小);

c. 原神的高利潤吸引到的絕對不止國內公司,這些年因3a大作高成本高風險而困擾的外國遊戲公司可能也會模仿原神模式開發長線運營的網遊、手遊。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原神不斷被黑的原因,既切走了其他氪金手遊的蛋糕,還影響了單機買斷制遊戲從業人員的收入(先天發育不足的國內買斷制單機遊戲絕大部分質量不如原神的單機體驗內容,難以與其競爭;原本流向單機買斷制行業的資金迴流到手遊賽道,從業人員自然受到影響),此外還打破了傳統手遊渠道商的壟斷,最後估計也沒給國內的熱衷於帶節奏博熱度的自媒體恰飯的機會(mhy宣發主要在國外,國內天天被黑上熱搜完全不需要怎麼宣傳)。

============================================================================================================================================

2.3補充

PS:有人就原神的研發費用產生了質疑,因為他認為原神研發費用高於其他國外廠商但遊戲質量比不上,我這裡想簡單回答一下:

首先,要釐清一個問題,研發成本與質量正相關,但並非絕對正相關,並非投入高就一定質量好,只能說投入高大概率比投入低的質量好;

其次,遊戲類型差很多不能進行研發成本的比較(而且好玩與否本身就是主觀的東西),美術、音樂、人員薪資都是研發成本的大頭,所以相比較而言,開放世界遊戲或有開放屬性的遊戲因為工程量大(因為開發所以交互多、容易產生的bug多、建模多)所以開發成本格外高,即使開放世界做得差成本也不會比一些好玩的線性遊戲成本高;

再次,原神有很高的宣發費用,因為要在全球同步發行,而且作為在外國沒有名氣的小廠,很多時候需要砸錢才能起到和有名氣的大廠一樣的效果,當然有的遊戲可能因一個偶然的契機就火起來了,但一般屬於偶然事件,對於投入巨大的遊戲不可能來來賭,所以宣發費用是必須的;

最後,在研發方面,大廠有開發開放世界長期的積累,樹啊山啊這些很多都可以從資料庫中調用,玩法設計這些也都有經驗了,而mhy不行,都要從頭開始,學習模仿試錯都需要時間和金錢,時間長了,兩三百人的團隊薪資也是問題,更何況mhy的薪資水平行業內還是較高的那一檔。

有人說讓我看看6000w美金做出來的遊戲怎麼樣,我想說:雖然它這個遊戲的研發費用是6000w,但之前的遊戲提供的技術積累難道不是成本嗎?只不過這個成本算在了上一個遊戲之中,所以越有經驗的廠商開發遊戲的速度越快成本越低,這也是育碧可以做很快做公式化開放世界的原因。換個比喻,一個剛開始玩遊戲的萌新,想要追上已經玩了一年的玩家,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去練習或是投入更多的錢去氪金,雖然最後不一定趕得上人家,但至少拉近了差距。

最後我想說,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我不是行業內的從業人員,只是作為一個對遊戲有興趣的人根據平時看到的一些說法而想到一些觀點,我並不能保證它的準確性。


因為他們看到用心做遊戲的廠居然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


因為原神不走渠道,渠道簡直恨死原神了

最新消息,原神走了米服,據信小米mhy37開分成,可以說小米是慫的非常徹底了,各位應該知道渠道平時都是55開往上,甚至能到82(渠道8)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