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现在的确是趋势,但无线智能硬体其实在设备连接这块操作比较复杂,而相反,一些有线的智能硬体,可以省去无线连接时的复杂操作,甚至可以插上即用...怎么去评判有线和无线的优劣?


本质上一切都是数据。

做成无线,提取数据更加方便,有了数据,就可以做很多数据驱动业务的事情。

原本你就是个体重称,卖59元,搞个蓝牙配一套App,记录分析你的体重,还能提供很多周边产品,售价199。

这就是根本的利益问题。

iot.lh1992.cn 你要的各种无线技术的网站

IoT新鲜事 你要的物联网微信订阅号


无线的好处是即插即用、免布线等。

但主流的Wi-Fi、ZigBee、蓝牙在家庭的环境中都有各自的短板。网上有很多关于技术的介绍,我就不详细分析技术了,从应用上来聊聊。

Wi-Fi是基于IEEE802.11的通信协议,被广泛使用在智能单品及智能家电中。原因是配网简单,用户熟悉度高,不需要额外的网关,可以和存量路由器直接通信。但Wi-Fi的问题是信道本身已经拥挤、接入数量多容易掉线,路由器能支持同时连接的设备数有限。

BLE(低功耗蓝牙技术)有低功耗、快速与手机连接的特性,但早期都是以点对点产品为主。基于低功耗特性,蓝牙智能产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护设备等产品中。从蓝牙4.1协议开始,蓝牙 mesh产品具备了ZigBee才有的自组网特征,但蓝牙mesh还处在技术积累期,尤其是要解决为了组网而功耗增加的问题。

以上两种协议在苹果的HomeKit中有完整定义,其他无线产品则需要通过「bridge」来接入。智能手机都标配这两种技术,用户都非常熟悉这些产品的配对、联网,这也是大量的智能硬体使用Wi-Fi和BLE的原因。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的通信协议, 它的特点是低功耗、自组网、节点数多。但手机中没有ZigBee模块,需要额外的网关接入ip网路。ZigBee mesh网路复杂、用户DIY的可能性小,可能更适用于工业物联网。早期的ZigBee智能家居产品有很多私有协议,使得产品互通困难。ZHA和ZLL做了不少互通尝试,ZigBee3.0也风风火火,都想解决iot时代互通问题。Zwave还比较小众,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了。请注意以上三种技术都是基于2.4GHz频段的,在无线设备爆发的时代,这个信道变得越来越拥挤,相互之间干扰问题也会更严重。在无线产品中,频率越高则距离越短,穿墙性越差,这也是subGHz频段越来越被重视的原因。早期的小无线产品集中在315MHz和433MHz频段,但由于频段宝贵,所以带宽很窄,因此一些成熟的通讯演算法无法实现。这些早期产品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稳定,抗干扰性差。随著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用subGHz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发展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LoRa和NB-iot两个技术标准上。利用数字扩频、纠错码、双工通讯、MAC层控制等技术使得LP-WAN既保留了低功耗、远距离、穿墙好等优点,又解决了抗干扰的问题,在iot领域有后来居上的优势。用户并不关心智能家居系统用的是什么无线技术,只要求联网简单、稳定。各种协议并存将长期存在,短期内还看不到一统江湖的无线标准。在BroadLink我们采取Wi-Fi加LP-WAN两种技术,同时在系统层面接入BLE、ZigBee以及KNX,485汇流排,供参考。

以上摘自 @刘宗孺


有价值的是数据。

无线是数据的传输形式。

但是有个优点,做成无线。会方便和手机或电脑间传输数据。(主要是手机)

手机app收到数据,方便通过wifi或流量和产品的后台交互。

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

同时无线和手机通过蓝牙相接,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比如你看小米手环,手机app收集到信息。可以朋友间互相查看运动数据,有个排行榜。

小米手环的app还有引流的功能,会推荐一些健身用品以及小米的新产品之类的。是一个入口,app上做广告很常见。


方便


自动化的微型化的生活化


硬体的缺陷比软体的修复要难上许多,所以,软化会是趋势,不断改进软体就可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