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位外來老年人,只要他在居住地取得居住證並且有能力長期居住,就是在為居住地的經濟及社會發展做貢獻,例如,這些老年人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往往不輸甚至超過居住地的戶籍人口。要實現常住人口養老公共服務均等化,本地養老公共服務是否應向已取得居住證的外來常住老年人口開放,而不是用戶籍或房產證把他們排除在居住地養老公共服務之外?由政府主導建立的社會養老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無論是社區居家照護或機構照護服務、長護險保障及服務,還是醫療衛生服務,只要是屬於公共服務範疇的,是否都應該對已取得居住證的外來常住老年人口開放?


有居住證的外來常駐老人說的是哪類人呀?

如果是隨遷老人,就是去投靠子女養老的,好像有政策可以跟著子女落戶的

如果是子女也沒戶口的,隨遷老人也就是去幫忙看孩子或者看病吧,除了異地就醫也不需要養老資源啊

我所在的三線城市,政府搞中央廚房給社區裡面的老人供餐,只要年齡符合都可以去吃,只不過本地戶籍老人有財政補貼,比非戶籍老人便宜兩塊錢,至於社區養老設施棋牌室啥的,可沒有說非戶籍老人不能用或者要交錢才能用

如果是說公辦養老院的入院資格,本地老人都不能覆蓋,外地老人就更不用想了,而且國家也沒有要全覆蓋的打算,引入社會資源養老服務市場化才是政府引導的發展方向

養老公共服務均等化這個問題好像並不是很突出呀,現實生活中這方面矛盾好像也不是很大,不像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在農村和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差別很大

現在城市裡的老人有遷移到山清水秀的城郊地區或者小城市養老的趨勢,不就說明戶口和房子這個東西對養老來說意義不大嗎,也可以說明,政府提供的養老公共服務帶有兜底性質,並不是大部分老人的養老依靠,大部分老人都會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選擇匹配的市場化的養老服務

非專業人士,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


均等化?上一個提「天下無一處不均勻」的農民起義已經完蛋了

對任何稀缺資源的競爭,都是憑藉你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是暴力,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戶籍,可以是時間,可以是一切。

你想把戶籍所帶來的力量給取消了?那結果就是13億中國人齊聚北上廣深。發展?發展個屁!


均等化是個偽概念,不知道您是否去過公辦養老院,一般叫做XX第一敬老院之類的地方,大部分縣、市級別的敬老院,都是五保戶等特殊人群收容所一般,他們沒有收入,沒有家人子女,有些甚至沒有行為能力屎尿連天。

您願意和這樣的老人均等化,那麼我相信國家很簡單就能完成全面的養老服務體系。但一旦有更多的要求,比如要求環境、味道、吃喝,那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人真的太多了。


很簡單,給錢啊!

不簡單,這錢誰出?憑什麼出?


我不知道目前中國各地公共養老機構是按照戶口以及房產證接納老人。沒有這個規定。

就拿我本地政府主辦養老機構,他們主要是服務于軍烈屬,英雄遺屬,以及文件規定幾種老人。

這與老人是不是戶口在本地,以及房產證在本地毫無關係。只要複合規定要求的都可以入院,而且費用很低甚至可以說不用交錢完全是財政撥款。

而另一種私人開辦的養老院,根本沒有接納老人還要看戶口條件,基本上都是你有錢就住,沒錢就住不了。

所以題主說的這個就很奇怪了。中國有那個地方開放了公共養老設施?而且還是以戶口,住房為標準來服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