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感嘆句,沒什麼深刻的哲理。


謝邀。

要解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還要結合前兩句一起解讀。

老子的《道德經》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妙』(玅),細微;微小。」「微」,「搏之不得名曰微」儘管搏之不得,但已經有了「玅」,也就是從無到有,開始有了一個細微的東西,從無到有的變化開始產生了。據考:「『玄』是由『幺』字演變分化而來,其初本像一束小絲。」 「『幺』以微細之絲的形象表達微的意義。」 這裡要重點關注的是從無到有這個細微的「變」。

古往今來,正是由於老子寫下了「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句話,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這兩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什麼?正是這兩句話,讓後人把一些難以理解、神秘深奧的事情說成是「玄之又玄」,把那些難以理解的學問和知識,說成是玄學。

首先注意這裡的「變」字,可以看出,「變」字上面是兩個「糹」,中間一個「言」,「言」自然也就是「謂」,因為言說就是謂說。兩邊是「糹」,意思就是小絲,即「玄」。用同一個「言」來表述兩個「糹」,自然是表示「同謂之玄」,因此這個「同謂之玄」就可構成「變」字的上半部分。

「夊」字,甲骨文「象倒止之形,與止同意,均以示行動之意」,也就是說加上「夊」字,表示的是「玄」的運動,而「玄」的運動就構成了音樂,同時也是「謂」說的過程,從文字構成來看,「同謂之玄」就是指「變」字。但這個「變」字的含義還包含著相反方向的運動,因為「變」字下的「夊」字甲骨文「象倒止之形,與止同意,均以示行動之意。」 但它同樣是指玄的運動,這是音律的「反覆其道」,因此它也是「同謂之玄」。

「之(?)」,《說文》曰:「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止。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從之。」「『之』甲骨文是止下一橫,以『一』代表地,以向前之『止』表示由此地向他處走去,其本意為往。」也就是說「之」也具有運動的含義, 也就是說老子用「同謂之玄,玄之又玄」來表述這個「道」中有了微「『妙』(玅)的「變」化,而這種變就像玄的運動一樣變化。

為什麼會用「同謂之玄,玄之又玄」來表述這個「變」字呢?這裡有著很深刻的道理,因為在老子看來「變」不是亂變,而是一種有規律的,象美妙動聽的音樂一樣的變化。為了更充分地說明這種音律和文字之間的關係,下面再結合音律對此進行分析。

「除五聲音階外,周代民間音樂中也有七聲音階的存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編鐘樂律銘文中確有『變宮』一名。……可知七聲音階至遲在春秋戰國之際已經正式形成。」 什麼是七聲音階呢?「按古代傳統,從黃鐘出發,用『三分損益法』向上五度下四度方向生律6次,就得到雅樂『正聲』七聲音階,即含『變徵』的七聲音階。」這七聲音階分別是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從這裡可以看出,通過數學計算,從宮音開始,按照同樣的計算邏輯數學公式,運行推演6次,可以得到「變宮」這個音階。這種數學關係被說成是「天之道」,自然是「道」。而按照「道」,從「宮」可以得到「變宮」這個音階。因此開始時的「宮」音和結束時的「變宮」音,恰恰就是老子所說的「同出而異名」。開始是「宮」,結束是「變宮」,差異就是多了「變」,而「加『變』的音名與古代音樂理論中一樣都表示低一律。」從「宮」音這種「玄」的運動到「變宮」音這種「玄」的運動,當然就是「玄之又玄」因為都是「玄」的運動。自然,老子就是用「同謂之玄。玄之又玄」這句話來描述「道」的變化是象音樂這樣的有規律。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裡的「之」也是與音律有關係的,「之」字也是指音調。「關於宮調命名,歷來存在著兩種體系。一種是『之調式』即任何調式的調高均以其所屬宮音階的宮音高度為準,並以此命名。如以黃鐘為宮的宮調式稱黃鐘宮、以黃鐘為宮的商、角、徵、羽調式則分別稱為黃鐘商、黃鐘角、黃鐘徵、黃鐘羽;實即黃鐘宮音階之商、角、徵、羽調式的意思。因為音律是動聽的、美妙的,也是讓人心醉的。所以這是「眾妙之門」。《老子》在開篇用了如此多的筆墨,就是希望能夠說明這個「道」是有規律的,而「道說」也是有邏輯規定的。

老子的「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就是指「變」「常無,欲以觀其妙。」這是指從無到有,這是變,產生、開始。「常有,欲以觀其徼。」是指從有到無,這是變,消亡、結束。韓非子將此總結為出生入死,恰如一道生死之門,所以老子說是眾妙之門。

如果你對此感興趣,推薦一本書。《從古漢字談中國先秦哲學》,我認為這本書講的比較透徹。


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兩者就是無和有,同出於道,不過名稱不同,一個叫無,一個稱有。

用不同名稱將道一分為二為無和有,兩者對立叫玄,轉化和一也叫玄。

玄是無和有對立統一,矛盾和諧,運動變化的天之道。

天道運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玄,也是以命名觀察,辯證天之道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即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的玄就是常無和常有的辯證。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聖人經常用抽象歸納(常無)的方法觀察道的奧妙。經常用具體演繹(常有)的方法觀察道的邊際。

常無,是將有形的事物抽象,以至於無形,也就是歸納形而上的道。

比如,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有形的天地萬物的始點都被歸納為抽象的母親,或叫玄牝。

常有,則用常無的道對有形的事物進行演繹推理,即形而下的分析。

比如,凡是事物都有母親,即根源。那麼母親生出的萬物,各自有什麼特點?萬物的邊界在哪裡?火星上是不是有萬物?

無和有的天之道,常無和常有的聖人之道,兩者對立統一,人和自然合一,客觀和主觀合一,道和德合一,天人合一是道德經核心的玄。

玄之又玄,就是玄的交互作用,循環往複,周行不殆。

知道了這個道理就算是進入了道、天、地、人的眾妙之門。


修鍊打坐時,凝神丹田。一片寂靜,此是太上所謂的無欲觀秒,這個無欲代表的是指的是陰,靜。 恍兮若有覺惚誇若無知,忽然間一覺而動,玄關竅開。從靜到動啊,靜極而動 。將判未判,忽然間判為陽儀,真陽之精,從中生出。修士當專心致志,凝神玄關竅,用真意採取。此太上所謂的有欲觀徼,此又被稱之為其中的一玄,陽,動此正和玄關未開之前的靜,陰,相對應。動到極致,採取之後,然後丹田又恢復一片寂靜。此之為陽變陰。是生出太極之陰儀,此又被稱之為一玄。此陰陽動靜是太極之兩儀,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玄有深遠之意。靜極再動,動極而又靜陰陽交替,循環往複。此一處專指修道人的起手功夫練精化氣。太上在道德經首章就為修士提供了,修鍊的功法。

函谷縣令尹喜從此悟道而成就文始派的創始人。從以上不難看出,萬物皆是,陰陽興衰。循環往複交替輪迴。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天道之太極兩儀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君子樂天知命故不憂啊,當你處在陰儀的狀態下。也就是人生的,背點兒運氣不好的時候,應當韜光養晦,努力提升自己,耐等天時。多做善事,等待陽儀到來時。也就是另外一玄,運勢已經進入,一陽初生,漸至三陽開泰。正是君子,大展宏圖,龍飛在天。

當人生志得意滿,功高蓋世,榮華富貴之時,當激流勇退。否則就是易經所說的,亢龍有悔,悔之晚矣。這是因為陽極生陰,動極生變。人生很快就要走下坡路了。君子貴在知道,世間的這種變化規律。

六道輪迴也莫不是這種變化。修士當以此為警醒,從兩儀返回太極,進入混沌世界,修道成功結成金丹得道永生,自然不會再受這種陰陽規律的束縛和折磨。超然於物我兩忘的境界。


先看原文(帛書本):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繳。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一章,講的是「道」「物」和「名」的關係,以及「有」和「無」的關係。

至於原文的理解,各有各的理解方法,包括字的讀音和意義,也都有各種解釋,有達其原旨者,有牽強附會者。孰優孰劣,實非口舌所能辯。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第一個「道」字,是名詞,就是各家所說之道,第二個「道」字,是動詞,通「導」,在此是「說」的意思。「恆道」,就是永恆不變之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道是不可說的,是描述不了的,凡是可以說(描述)的道,都不是永恆不變的道。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第一個「名」字,是名詞,第二個「名」字,是動詞,命名的意思。恆名,永久不變的名。「名」也是不可以命名的,凡是可以命名的,都不是恆久不變的「名」。

以上兩句話,講的是「恆道」和「可道之道」、「恆名」和「可名之名」的關係,簡單來講,現在所有能說的「道」和「名」都不是恆久不變的道,真正的道。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萬物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名的,也就是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好比生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取名字的,一個事物出現了,才能命名,「知乎」在創建之前,是沒有「知乎」這個名字的。當事物出生出現之後,才有「名」,母親生完小孩之後,小孩才有名,一個事物出現了,得給它一個名稱,所以是有名,萬物之母。

這兩句,講的是「名」和「物」、「無名」和「有名」的關係。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繳。」「妙」者,幽暗微小不易發覺之深層本質規律,亦可理解為「道」顯現出來的不易發覺之線索。「繳」通「邀」「要」,求的意思。「有欲」和「無欲」是主觀心態,主觀心態不同,看到和探求的也就不同。「無欲」,才能看到「道」所顯現出來的微小妙曼的道理,也就是客觀本質規律(可參考我分析《論持久戰》那篇回答,沒有私慾,才能發現戰爭的客觀規律,才能找到戰勝日軍的方法,有私慾,便是肉食者鄙。)。如有主觀上有慾望,看到的都是自己心中所求,所看到的,便不是本質客觀規律。

這兩句,闡述的是「有欲」和「無欲」對「觀」的影響,主觀心態不同,尋求的方向和目的便不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和「六朝何事,只為門戶私計。」境界不同,成就不同,此乃毛主席臨終前讀到「六朝何事,只為門戶私計」大痛哭原因。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兩者」為何?「有」和「無」,「有名」和「無名」,「可道之道」和」恆道」,「可名之名」和「恆名」,「有欲」和「無欲」,這些都是同一個出處,都來自同一樣東西。只不過叫法不一樣,描述不一樣,實質上都是一樣的。所謂大道歸一。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承接上兩句,來自哪裡呢?是什麼東西呢?「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者,深幽無底之意,玄之又玄,兩「玄」連用,深幽又深幽,好比現代物理學中,分之又分,分子分為原子,原子又分為質子、中子和電子,直致夸克和基本粒子,物理學家們還在繼續分,直到找到最基本粒子,才能找到物理學「終極規律」。這裡也是一樣,最最最最深幽莫測之處,便是萬物來源之門。「眾妙」可解為「萬物」。也是「有」和「無」來源之門。此門,好比「玄牝」,萬物出生的生殖器。

此句,講的就是「道」,最本質的終極規律。

此乃第一章,陋見,輕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