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工作效率的,其實,大多數忙活了一整天卻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完成的人,只是沒有培養出好的注意力管理策略。

換言之,只要你養成了好的注意力習慣,就能大大減少每天無效的忙活,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十分推薦大家去閱讀《專註力:心流的力量》這一本書,作者克里斯·貝利查閱了成千上百的專註力書籍和文獻寫成了這本書,通讀之後,我只得出了一個感悟:原來我一直以來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

以下內容就是本書作者關於提高工作效率和專註力的主要觀點:

1. 人默認處於「自動模式」之下,注意力被大部分低效的信息捲走

當你新建了一個word,想要在三個小時之內完成本月的工作計劃,纔打了十幾個字,你發現自己指甲太長了,於是停下打字,先把它剪掉。回到工作中後,你無意中聽到旁邊的同事在討論領導剛決定的新事項,於是你趕緊過去確認。又工作了一會兒,有同事給你發了道別郵件,今天是她在公司的最後一天,你滿懷傷感地寒暄了幾句。

就這樣,午休時間已經到了,你的工作進度還不及一半......

這就是「自動模式」。你的大腦會擅自幫你決定什麼是應當優先關注的,然後切換你的注意力到新任務中,從而放下手中重要的任務。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天生更容易被及時的、新鮮的、變化的、有趣的和緊急的任務所吸引。

而對於作為腦力工作者的你來說,真正具備效能的任務往往是那些需要你仔細思考和長時間投入的時間,如老師備課、會計整理財務報表、程序員寫代碼、自媒體工作者的內容創作,每一個都是需要維持注意力的。

2. 頻繁地轉移注意力,是精力快速損耗的元兇

一心多用,或者在多個任務之間不斷來回切換,可能會給人帶來一種神通廣大、三頭六臂的錯覺。他們工作下來之後,自覺一天處理了100件事情,但如果自我回顧一下便能發現,其實真正完成的任務只有寥寥數件。

頻繁切換注意力,便是工作效率低下和精力快速消耗的元兇。想像一下,如果手機不斷地打開新的應用並來回切換,會怎麼樣?你的手機的運行空間會被佔滿,並且每次切換都會花費更長的時間,也就是俗話說的「卡」。人腦的效應比手機更加明顯。相對於持續完成任務,不斷地切換任務會使我們完成工作的時間增加50%。

3. 掃清內外一切幹擾,進入高度專註模式

因此想要進入高效模式,我們必須主動地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注意力切換。

作者提出了兩種工作的類型:專註工作和協同工作。前者表示需要獨立完成、相對固定和複雜的工作,它們需要我們投以高品質的專註力,如伏案工作、演講等;後者表示需要和別人協同完成的內容,如跨部門溝通、彙報工作進度、聯繫客戶等。這兩類任務在不同崗位當中的比例不同,如技術崗大多數是專註工作,而銷售崗以協同工作居多。

在進行專註任務的時候進入高度專註模式:

①屏蔽所有的手機信息

②關閉電腦中多餘的軟體,尤其是即時通信軟體

③尋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不行,就帶上降噪耳機,聽舒緩的音樂

④當你分心,掛念著其它的任務,就把專註力拉回來,而不是停下手頭的事情

⑤每隔一段時間(如一個小時),中場休息,並回復一下工作信息

而在平時,盡量保持少幹擾模式,減少不必要的來回切換:

①關閉所有app的消息彈出提醒,不要允許自己的專註力隨時被人打擾

②定時查看和回復消息,不要及時回復,也不要過於頻繁查看

③清理一些多餘的app,如短視頻app、公眾號推送,有些東西生來就是為了讓你分心的

④整理你的工作環境,清空無關物品,放上工作清單、待辦計劃等和工作有關的東西

4. 大腦要及時充電,切勿連續作戰

專註模式的維持是很消耗能量的,當能量耗盡的時候,就很難專註於手頭上的任務了。所以,避免要求自己的大腦連續作戰,當你感到疲倦時,休息一下,給大腦充電。

你可以:在周圍散散步、喝杯咖啡、和同事簡單閑聊幾句、發獃、做20分鐘的冥想等。

但注意不要去刷短視頻、推送文章,或者打遊戲,那樣實際上是在讓你的專註力繼續來回切換,被動地跟著新鮮的信息走,不僅達不到休息的效果,還會讓大腦越來越疲勞。

5. 訓練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為快樂投資

積極的情緒可以擴展你的注意力空間。

你感到快樂的時候,負責邏輯思維的腦區中多巴胺水平會上升,因此,你就有更多的能量和熱情投入工作。同時,你可利用的注意力空間更大,因而擁有所需的資源去保持更深入的專註、完成更多的任務。你越快樂,越有可能採用新的、有趣的方式拼合想法,就越能夠戰勝「功能固著」,為熟悉的東西找到新的用處。

負面的情緒會讓你的注意力空間縮小。

你越不快樂,就會越經常無意識地走神、沉浸到那些讓你感到不開心的事情當中,而集中於眼前任務的注意力就越少。不快樂的人,受到幹擾後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更容易糾結於自己的失敗。

哈佛大學畢業的心理學家肖恩·埃科爾發現,更快樂的人,其效能要比那些處於負面或中性情緒的人高31%。

所以,比起那些強迫自己專註於某些無聊任務上的「苦行修鍊」,讓自己變得快樂,纔是最有效能的提升訓練。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 @宏桑,一個心理諮詢師。

同名公眾號:宏桑(hongsang1989),歡迎關注。


提高效率,改變專註度必讀此篇!

大多數效率低的人都是三分鐘熱度,甚至好多人都無法耐心讀完這篇回答。但是請相信我,讀完它,你會有所改變的。

其實做事低效不專註,無非以下幾點原因:

1、做事動力不足

做事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就是動力不足。假如老闆告訴你上午10點之前必須完成工作表,否則就炒了你,那你還敢到9點再打開電腦嗎?你還敢一邊走神兒一邊做嗎?

2、做事無計劃性且目的不明

好多人想做一件事,結果到了要做的時候還不知道從何入手,邊想邊做毫無目的性,結果事情沒做到一半腦子先廢了。這樣如果還能高效率,那你也真TND是個人才。

3、拖延症晚期

很多人做事效率低就是因為一拖再拖。如果你是一個低效易拖延的人,那麼你應該熟悉這個場景:

某天你在家中或在宿舍,準備寫一篇文章,DDL是晚上12點。

早晨你睜開眼睛拿起手機看了看:

「害,時間還早,我先刷會兒抖音/微博。」

一晃時間到了中午,點了個外賣,喫完後,斷斷續續的開始寫稿。剛寫一會靈感就夭折了:

「反正DDL是晚上12點呢,再去打會兒王者吧。」

就這樣,你又渾渾噩噩地過完了混喫等死的一天。

直到晚上11點鐘,你才迫不得已地去繼續敲鍵盤,最後還因為時間有限而草草交稿了。這時候你不禁感嘆:

「哎,時間過得好快呀,為啥我效率這麼低呢?」

呵呵,為啥這麼低呢?自己心裡沒點兒X數兒嗎?

4、抵禦誘惑能力差

很多低效的人是這樣的:

手機一掏,啥都不瞄,耳機一戴,誰都不愛:

一不留神,抖音、微博刷起來了~王者、喫雞安排上了

你都這麼自在了,你不低效誰低效呢?

讀完後是不是感覺我在用針孔攝像頭窺探你的生活呢?

hhh~

說完這些痛點後,下面就來說說解決辦法吧。

如果你想做一個高效專註的人,就請繼續往下讀吧,而且我覺得這時候你可愛的小手該派上用場了,花費0.5秒鐘留個贊吧。

謝過各位啦~

乾貨預警!!!

用好這些小妙招,拖延煩惱全能拋!

PS:這些方法都是本人親測有效的哦,要不我怎麼能做到在大家都玩手機的時候來寫這篇傷神費力的答案呢?

1、為要做的事情「強加」動力

因為我們要做的好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樂意去做的,那當然做起來就容易懈怠啦。

這時候你就需要為這件事找個美好的藉口了。

比如說,你今天要背XXX個單詞,你一想到就頭疼,那你就可以把背單詞和你得獎學金後的裝X帥氣聯繫起來。

如果老闆要你加班趕任務,你就可以把這個和以後的升職加薪,妻妾成羣,為所欲為聯繫起來。

雖然這些有時候就是扯淡,但你真的去試試就知道了,很有用的!反正為了高效做事適當的騙騙自己也是不錯滴~

2、將任務時間壓縮,給自己製造緊張感

這個說白了就是,任務本來兩天要完成,但是任務量又不大。這時候你就完全可以把這個任務的期限縮短到一天,多催催自己,為自己製造緊張感。一旦你養成了這個習慣後,那以後做事情效率絕對槓槓的。

3、遵循「一……就……」的原則

只要你想到了這件事情後,就立刻去做!一想到就去做,一想到就去做,這樣堅持下來,你就無敵了!

當然為了堅持住,你也需要在每次「一想到就去做」之後給自己適當的獎勵。至於獎勵什麼就不用我說了吧。

只要你成功地遵循了這個原則一次,你就會相當有成就感(親測!)

4、5分鐘法則

這個法則就是輔助上面的「一……就……」原則的。

當你不想做一件事情時,你就告訴自己:我只要去做5分鐘就好了,而不是一個小時。

這樣想會大大削減你對一些任務的抵觸感。當你真正去做了5分鐘後,你就會慢慢進入狀態了,這時候你再去說服自己去做一小時,那就容易多了。

5、拒絕誘惑!

特定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情的道理我們都懂,但能做到的人卻很少。關於拒絕誘惑的方法其實很多很多,以後我會持續更新的。

然而在這麼多誘惑物之中,手機絕對是個罪大惡極的玩意兒,所以我覺得我的另一篇接近10k的文章就要免費送給你們了,小可愛們別忘了關注一波再去看呀。

如何戒掉手機去認真學習??

www.zhihu.com圖標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最重要的還是實踐。所以我希望小夥伴們可以真正的去試試這些實用的小方法。相信你們會有所受益噠~


我是 @阿沐 一個知乎學習型答主。

點擊藍字,關注 @阿沐 ,主頁還有超多通俗易懂的學習乾貨哦!不講晦澀理論,不扯沒用的廢話,直擊痛點,讓你滿載而歸!


當你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勤奮和努力都是在耗費時間,成效低下而又疲憊不堪。


勤奮能決定的只是下限,真正決定人與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貫注。


而這纔是那些優秀的人身上真正擁有的特質。


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幾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們往往可以一天十多個小時持續這樣,經年累月、從不懈怠。


這纔是隱藏在勤奮表象背後的真正特質,一種更本元的能力:專註


十個小時的勤奮,也比不上一個小時的專註。


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相對於勤奮之類的東西,專註更像是一種天賦,一種自發行為。


同樣的家庭環境,同樣的父母,兩個孩子一起學習,也可能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


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清北學霸們,則幾乎從小學起就總是比同齡人注意力更集中,更能夠抗拒外在誘惑,保持高效率學習的時間更長。


現代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這種能忽略幹擾和抑制衝動的注意力系統,一般在小孩兒 3 歲時開始發展,8 歲時達致成熟。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人的專註能力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決定了,而有些人(大約 10%)甚至天生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


他們甚至連一兩個小時的專註都做不到。


現代社會裡專註是一種極其稀缺的天賦能力。


而稀缺,意味著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


我在初高中時候,就開始懵懵懂懂地意識到,專註很有可能是一種天生的能力。


有的人就是整天學習看書,也不覺得累,更不覺得痛苦,所以能夠保持長期、持續、穩定的努力。


而我一旦學習超過兩個小時,就會感到痛不欲生。


上課時經常走神,自習時喜歡幹別的,教室裏門被風吹開,我也通常是第一個轉過頭去看的人。


但在高三的時候,因為強烈地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意願,我終於爆發出了強大鬥志。


寒假裡,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就著一盞昏暗的白熾燈,從早到晚看書學習。


沒有暖氣的南方,我雙手生滿凍瘡,冷到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在院子裏跑兩圈,累了就趴著睡,睡醒了接著學。


那時候我就知道,雖然天生專註力不強,但通過意志力,我仍然可以強迫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


後來我看心理學才知道,原來專註包括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兩套神經系統,分別對應著「本能驅動」「動機驅動」


自下而上,比如你跑步、打遊戲的時候,不需要做什麼也能集中注意力,也不用多努力,這是本能和天賦的領域。


而自上而下,就像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需要克服內心的懈怠、克服外在的誘惑,時刻提醒自己。如果沒有極強的動機,是很難做到的。


說實話,大家都到這個年齡了,早過了天賦的積累和開發期,如果還想依靠本能就可以做到專註,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擁有多強烈的動機,你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心理學甚至研究發現,如果人們的動機足夠強烈,即使連續三個晚上或更長時間不睡覺,也可以保持敏銳的專註力,但假如他們根本無所謂,那麼很快就會開始打磕睡。


我之所以強調專註。


第一是因為如果長期缺乏專註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先人一步:新青年精進指南

李栩然 知乎回答問題點贊+收藏數超過 200 萬答主,全網粉絲百萬,個人成長領域暢銷書《成為極少數》作者

¥19.9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02-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CendyCendy公眾號: 『Cendy啊』,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從一個曾經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到現在做任何事情效率和專註度至少提升10倍的人來分享一波。

先反問一個問題:

距離你上一次坐下來長時間地專註一項任務,是什麼時候?一天之前?一週之前?還是一個月之前?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相信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能夠每分每秒都在高效地學習,而不受其它事情的幹擾,這想必是很多人理想的結果。

然而,大部分人越來越難做到,因為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令我們容易分心的事情,如每天必須要打開的微博、朋友圈等不斷湧來的消息。

比如,生活中的你是這樣的:

如何提高專註度,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思考的話題。

什麼是專註?

簡單來講,就是把你的認知資源集中於特定刺激或信息源,同時忽略環境中其它東西的過程。

那麼如何有效提高專註度?

分享兩個方法:

①停止同時進行多個任務

這裡我需要自己反思一下,以前我就是想當然,喜歡多個任務同時進行,認為這樣效率會高些,但其實不然。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無法同時做兩件事,它只是創造了一種處理多個任務的幻覺,通過快速在不同的任務間切換,這樣反而會遭遇認知轉換懲罰

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僅需要花時間才能真正集中於一項任務,而且在不同任務間切換,會造成注意殘留,這相對來說會大大浪費你的很多時間,而且會拖累你做事的效率。

正如卡爾·紐坡特在他的《深度工作》這本書中所解釋的那樣:「當你從任務A切換到任務B,你的注意力並沒有立刻跟上,你的注意力殘留著一部分,仍然在思考之前的任務。」

所以當你坐下來,決定好好乾活的時候,請選擇一項任務,只專註於這件事,當然不是說你要一動不動,而是至少花20-30分鐘在任務上面,再切換去做其它的事情。

就好比在網上學習,之前我每次都會同時打開多個界面,結果多個頁面切來切去,導致自己都沒法靜心去專註完成一件事,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在我每次做一件事情,至多打開兩個頁面,並且給自己設置時間,一次要專註多久,那就專心去完成這件事情,很明顯效率提升了至少10倍。

②簡化你的環境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你可以在你家或者工作地點,開闢一處專門只用來學習的地方,這樣,你就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清凈,不受人幹擾的環境。

請相信環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就好比在上學的時候,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多去圖書館,而不要在宿舍學習,因為宿舍本身存在的幹擾因素就很多,比如舍友都在打遊戲,而只有你一個人在那學習,你肯定也覺得很怪對吧,就算你覺得不怪,試想你能抵得住誘惑,不會中途跟著他們一起打遊戲?

當然,除非你的宿舍範圍很好,你的每一個舍友都很愛學習,宿舍裏全部是學習的範圍。

或者有的人喜歡在咖啡店裡工作,比如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的第一部小說主要是在咖啡店裡寫的。

完美的工作地點,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你必須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有的人可能在圖書館學習效率會很高,但換作另外一個,就不一定,有可能他在咖啡店裡學習效率高。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幹擾你注意力的東西越少越好,任何能減輕分心幹擾你的事情,都會幫助你保持專註,儘快完成工作任務。

一旦你的學習環境建立好了,接下來要提高的是你的專註力,專註力其實也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日積月累來提高的。

如何訓練你的專註力?

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延遲滿足

學會抵抗對幹擾物的渴望,如想要立刻去刷朋友圈,想要立刻出去玩等,告訴自己:「等我先完成目前手頭的這項工作,我就可以心無旁騖好好去做另外一件事了。」而不是被你的大腦對幹擾物的渴望所支配。

如果你能做到輕鬆地掌控自己的主動權,主動選擇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沉溺於分心刺激,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且專註高效地完成,那麼恭喜你,你戰勝自己了!

一會還有事要忙,暫時分享這些,有空再更新,想看更多乾貨,點個關注 @cendy365 ,以後更新就可以及時看到了。

碼字不易!


從一個曾經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到現在做任何事情效率和專註度至少提升10倍的人來分享一波。

先反問一個問題:

距離你上一次坐下來長時間地專註一項任務,是什麼時候?一天之前?一週之前?還是一個月之前?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相信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能夠每分每秒都在高效地學習,而不受其它事情的幹擾,這想必是很多人理想的結果。

然而,大部分人越來越難做到,因為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令我們容易分心的事情,如每天必須要打開的微博、朋友圈等不斷湧來的消息。

比如,生活中的你是這樣的:

如何提高專註度,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思考的話題。

什麼是專註?

簡單來講,就是把你的認知資源集中於特定刺激或信息源,同時忽略環境中其它東西的過程。

那麼如何有效提高專註度?

分享兩個方法:

①停止同時進行多個任務

這裡我需要自己反思一下,以前我就是想當然,喜歡多個任務同時進行,認為這樣效率會高些,但其實不然。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無法同時做兩件事,它只是創造了一種處理多個任務的幻覺,通過快速在不同的任務間切換,這樣反而會遭遇認知轉換懲罰

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僅需要花時間才能真正集中於一項任務,而且在不同任務間切換,會造成注意殘留,這相對來說會大大浪費你的很多時間,而且會拖累你做事的效率。

正如卡爾·紐坡特在他的《深度工作》這本書中所解釋的那樣:「當你從任務A切換到任務B,你的注意力並沒有立刻跟上,你的注意力殘留著一部分,仍然在思考之前的任務。」

所以當你坐下來,決定好好乾活的時候,請選擇一項任務,只專註於這件事,當然不是說你要一動不動,而是至少花20-30分鐘在任務上面,再切換去做其它的事情。

就好比在網上學習,之前我每次都會同時打開多個界面,結果多個頁面切來切去,導致自己都沒法靜心去專註完成一件事,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在我每次做一件事情,至多打開兩個頁面,並且給自己設置時間,一次要專註多久,那就專心去完成這件事情,很明顯效率提升了至少10倍。

②簡化你的環境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你可以在你家或者工作地點,開闢一處專門只用來學習的地方,這樣,你就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清凈,不受人幹擾的環境。

請相信環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就好比在上學的時候,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多去圖書館,而不要在宿舍學習,因為宿舍本身存在的幹擾因素就很多,比如舍友都在打遊戲,而只有你一個人在那學習,你肯定也覺得很怪對吧,就算你覺得不怪,試想你能抵得住誘惑,不會中途跟著他們一起打遊戲?

當然,除非你的宿舍範圍很好,你的每一個舍友都很愛學習,宿舍裏全部是學習的範圍。

或者有的人喜歡在咖啡店裡工作,比如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的第一部小說主要是在咖啡店裡寫的。

完美的工作地點,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你必須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有的人可能在圖書館學習效率會很高,但換作另外一個,就不一定,有可能他在咖啡店裡學習效率高。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幹擾你注意力的東西越少越好,任何能減輕分心幹擾你的事情,都會幫助你保持專註,儘快完成工作任務。

一旦你的學習環境建立好了,接下來要提高的是你的專註力,專註力其實也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日積月累來提高的。

如何訓練你的專註力?

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延遲滿足

學會抵抗對幹擾物的渴望,如想要立刻去刷朋友圈,想要立刻出去玩等,告訴自己:「等我先完成目前手頭的這項工作,我就可以心無旁騖好好去做另外一件事了。」而不是被你的大腦對幹擾物的渴望所支配。

如果你能做到輕鬆地掌控自己的主動權,主動選擇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沉溺於分心刺激,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且專註高效地完成,那麼恭喜你,你戰勝自己了!

一會還有事要忙,暫時分享這些,有空再更新,想看更多乾貨,點個關注 @cendy365 ,以後更新就可以及時看到了。

碼字不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