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繼續獨自思考,總會想通的
  2. 先做事,邊做邊想(或者做著做著就忘了。)
  3. 翻閱網路或紙質資料資源
  4. 尋一親近之人,傾訴探討
  5. 尋一博學之人,虛心求教;若是如此,你是怎麼找到這個人的?
  6. 其他

希望能有曾經走出迷茫的知友分享經歷

多謝!


有大師熟悉能請教就去請教,有錢該報班學習報班,沒人沒錢就自己看書看視頻教程。不管是哪一樣還是要自己反覆獨立思考。你不思考是被灌輸,思考過原理才知道自己怎麼去應用,最好是有一羣思考同樣問題的人組織起來內部交流分享。如果在學習之外達成了新的共識和創造,還能一同擴散影響力。


擴展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多渠道查找已有知識,多角度反覆思考。


讀書,求教,生活

時間大法

放棄


問題的本身就是答案。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很多科研、政治領域也是大興調查之風。不要在思考了,多去看看,看多了你就會了。腦袋裡的東西有限,製作不出強力的成果。


「思而不學則殆」,「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獨立思考,但不必死磕。放下它,幹些別的事。去生活,去讀書,去與人交談。說不定就會靈光一現。

有些問題忘掉了,有些可以回想起來。不必過分強求。世上問題哪是能思索完的。


孔子說,我終日而思,無益,不如學也。荀子也是極力推薦孔子的這個觀點。其實,科學思維是必須與特定的自由精神相結合的。這種自由精神的內涵之一就是知識性。這種知識性又包括時代背景知識、某些專業知識以及獨特的個體智能。科學的發展,正是新的自由精神的創造力的推動。所以,那種象中國宋代理學家在竹林裏企圖靠頓悟去發現真理的做法是徒勞的,"格物致知"就是空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百思無解就去學,或尋良師益友,或問度娘谷哥,有耐心的話,去求諸聖哲文章,更是再好不過了。


獨自思考也不宜理解為閉門造車。事實上也不是,或者不完全是。

思考需要結合經驗、直覺、知識。事實上人類越來越趨於這種綜合性的認知,或許古人更仰賴直覺和經驗,而我們現時的人應該更多的仰賴知識。當然這是一種普遍的評價,不排除諸如沒文化、受教育程度極低者大有人在。

心中有惑,百思無解,你會怎麼辦?

人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解得開的,人類也是如此,此是必然,我們能做的只是儘力,當然知識、或學習似乎是一個必要的途徑。但人們似不應否認,似乎是學得或瞭解或思考得越多也就越迷茫。

依賴頓悟或直覺?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或許必境我們是人不是上帝。

希望能有曾經走出迷茫的知友分享經歷

這個問題有些把我搞糊塗了。此似乎在說我上面的回答文不對題。當然我應說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剛看過《切而諾貝利》,整個人都不好了。就說這些。


停下來 去做別的事兒,想別的事兒。

頓悟就是這麼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