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太多勸退機械行業的了,我本人也是機械出身,現在也在機械行業中工作了。之前有人提出類似問題我還是會結合自家的一些看法,回答一下問題。但是隨著看的越多,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以及不知道如何幫助提問者,或者我能不能幫助提問者,我所回答的能不能給提問者一些參考等也越來越沒有底氣,所以我也來發布這樣一個問題,看一下大家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2020.4更新,附圖)普通一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以為這是個造機器人的專業,好多人也是這麼想的,又能設計,又能製造,還能自動化。

結果,大一開始機械製圖,a2和a1大圖,拿丁字尺和鉛筆畫,不允許用自動筆,老師反覆強調削鉛筆是機械人員必備的素質。大一就在手畫工程圖中渾渾噩噩的過去。

大二大三學了一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屬切削機床,有限元,互換性,單片機,plc,液壓氣動。

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背公式計算,完全是高中物理的水平。這2門課還是很多學校考研的專業課,閉卷的,背公式刷例題,很有意思是嗎?

現在有很多CAE軟體,做受力雲圖多直觀。可能這輩子都用不到材料力學的那些公式了。

機械原理還挺有趣的,各種連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不過相當膚淺,只會學4桿機構(尤其是曲柄搖桿機構,必考題),5桿以上的,怎麼分析?抱歉,不會有老師講述,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清楚該用什麼軟體,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上世紀手畫原理圖,手工計算的那個年代。機械設計更無腦,背概念,查手冊,背公式,計算。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背個大木板,手繪1189*841的a0大圖,2018年是CAD很普及的時代。這門課其實只需要初一水平即可勝任,手冊把公式、參數、選型都給了,照著做就好,完全不需要創新,也不會給自由發揮的餘地。機械製造基礎就是鑄鍛焊和鐵(或者叫鋼)的熱處理,老師很明確的說了,只需要懂鐵和鋁,其他的材料學了也用不到。清楚的記得結課考試是閉卷,20多分的大題,要求繪製鐵碳相圖,寫出各種馬氏體#%#emmn。abs工程塑料應用越來越廣泛了,3d列印也日趨成熟,老師們的思想還停留在上世紀。機床課講的當然都是ca6140和x6132(x62w)這種古董。刀具課講的都是普通的左偏車刀,普通的麻花鑽,還有拉刀這類傳統刀具。有限元老師「甲魚」這種情況,@#%!#%就要用△,這是6節點#%#%,課沒聽懂(口音太重),原理是沒搞懂(各種矩陣運算,25*25矩陣的例題寫了一黑板),ansys實驗也異常失敗(版本太古老,ansys的建模也很繁瑣)。互換性課本還是老國標了,GB/T xxxx-197x,好在和新國標的區別不是特別大。單片機是8051,plc是台達,液壓氣動到現在也沒搞懂各種先導式溢流閥怎麼回事。機械工程測控(2門課)的各種傅里葉三角變換,拉普拉斯變換,時域復域頻域,搞得焦頭爛額(可能是我智商不夠),全靠自學腦補勉強都90分了。想著就這麼不明不白的,很不甘心啊,遂決定考個研,深入一下。

大三末連續3周課程設計,內容大概是銑床主軸箱,拉刀,ug數控編程及模擬。

貌似我是全專業唯一一個自己一筆一筆畫出A0大圖的,其他人基本是問上一屆或者萬能的x寶買來改一改就交了。應該還不算太差吧(漏了幾條線,課設做完了就懶得改了,這個課設除了練習CAD沒什麼用,這年頭cnc機床都是控制電機轉速的,不會用這種連離合器也沒有,還得停機,手動換擋的齒輪減速箱)。連這種簡單部件都看不懂的,機械專業課還沒我學得好。。。歡迎學的比我好的不嗇賜教,不勝感激。

7月10號以後才放假,8月不到20立即開學,就要去生產實習,這個暑假是活這麼大最短的暑假。機械廠基本都是老舊設備,熟悉的ca6140,萬能搖臂鑽床。。。缺了一節指頭的工人師傅還有點瘸,露出滿口的大黃牙,很認真的講解了各種老舊機床。鋸齒狀的切屑在地上堆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峰,透露著金屬光澤。鍛造車間咚咚作響,震耳欲聾,燒的紅熱的工件被工人用鉤子拽出,大型工件從方形被砸成圓柱形,地上掉落了一堆火星和渣皮。滾齒機把齒輪毛胚摩擦的發紅,冷卻油冒白煙,車間瀰漫著這種奇怪的味道。全國最先進的羅拉廠一排工人打表,敲擊,手工校直,投資2e,年純利600w,3%略低於餘額寶(2020.4餘額寶只剩不到2%了)。軍工廠的產品有10多年歷史,即便如此,極其落後的生產工藝還要保密。FMS很強大,互動式編程,一次可以完成車銑鑽攻絲的全過程,裝夾都是自動的,不明覺厲。機械廠的雜訊和物理衝擊的風險無處不在,觸目驚心(可能是我膽小)。

隨便上幾張圖。

機加工

實習留下了深深的陰影,這尼瑪比勞資當年體驗生活的黑廠(電子廠,一個月寒假工,被黑中介坑了好幾手,到手4000多)還要糟糕。對機械相當失望。大四的專業課是一堆高速切削(學校沒高速機床),機加工工藝,機加工工藝課程設計(給40年以前的拖拉機倒擋撥叉出機加工工藝方案,要求用ca6140和x62w這類古董機床,工序分散),精密特種加工。這年頭還在用這些手搖機床,加工出精度0.2mm,ra3.2的零件,即便賣的掉,利潤也是可想而知的。

這是一個工裝夾具的渲染效果圖,實際上的夾具一定沒有這麼美觀。

這塊亞克力板是激光切割,然後ps去色,ai抓路徑,CAD編輯路徑,Mastercam數控編程,最後用cnc銑床雕刻半小時出來的,全專業僅此一塊。(此處特別感謝研究了大半輩子機床的xing老師)。

GPA3.38,考了計算機二級c和java,三級四級的嵌入式,三級心理諮詢師,應該還不算太差勁。

去看了招聘會,機加工廠、刀具廠這類基本2800~3500,有的還不包吃住。大二下學期的暑假社會實踐,是去小縣城的四兒子店給修車師傅打雜,師傅保養一隻遠景50,保養一隻博越80,大保養還要更多些,一次20~40分鐘,一天正常情況保底可以保養5輛車。在初中教師2300~6000放假4000~6000的小縣城,四兒子店的師傅收入水平還是可以的,中專學汽修,不勸退。可是這些來校招的是搞什麼鬼?有的還是要先去車間當普工3~5年才能轉正成車間生產工藝技術員,有的明確說明以後就是普工,搖機床的。實習的機械廠不景氣,數控工人還能有6000~8000(太原),校招本科生去操機,三班倒,這點錢糊弄誰呢?隨便一個銷售崗都是3000+提成。在Beijing搞銷售的親戚2w/月,搞代購的親戚賣貨一周1w(拿貨的一周不賺錢),小縣城廠里當鉗工兼焊工和機修的親戚都有車了,他們都沒有本科學歷。可能是機械專業人太多了,待遇再差總還是能招到人的,於是有的單位要求本碩985才能先去車間當普工,轉正要3~5年,有的單位打著招聘工程師的幌子欺騙,實則招聘本科生操機當普工,美其名曰深入基層鍛煉,鍛煉身體嗎?emmn,這起碼還是普通一本,賺那2800~3500,在我們小縣城廠里的親戚都看不起,更能被搞銷售的親戚笑死。中鐵中建這類施工局也招聘機械專業的去工地數鋼管,低於5000自然是招不到人的,所以工地的設備物資崗都是見習期5000以上,好點的見習期9000,班裡有一些同學簽約了,要求也簡單,家是農村的,非獨生子女,特別能吃苦。

突然覺得5年前一片光明的機械很是暗淡。理論知識,大部分簡單的只有初中生水平,會用計算器會背概念即可勝任;少部分有深度的,本科習得困難重重,面向就業太過高深,完全沒有任何卵用,面向學術又異常膚淺底子不足。真正有用的技能,比如SolidWorks,比如AutoCAD,比如plc,比如cnc的編程,都是空談原理(比如線框在投影時的消隱),有時候已經實踐過了才講原理(比如先金工實習後講機床和道具還有機加工工藝,先電火花線切割都玩轉了才上精密特種加工課程),畢竟老師自己什麼都不會。課下再用功,依舊是難以企及那些中專技校的畫圖員或者多年經驗沒什麼文化的老師傅。機械類專業,科研能力不行(機械專業很難發sci,我院的sci在全校也是墊底水平),就業競爭力不如技校生。課容量很大,課時安排密集,整天就是上課,實驗,課程設計。學校和學院的教學科還會故意把課設和考試安排在考四六級前一周,大一嚴禁報名參考,安排的明明白白,堅決要拉低機械專業四六級通過率。各種課程評估,專業評估,工程認證,故意噁心學生,勞民傷財。教學崗靠2w一篇的sci發家,認證成功與否對普通一本學子的就業來說並沒有任何幫助,故師生也極不願配合,以至這麼多年一直失敗。

混跡實驗室,放眼望去,研究生也是坐在綠色油漆鋪裝的地面上,拿著扳手擰螺絲,可能是設計問題,也可能是校辦工廠加工精度太差,他們時不時敲敲打打,這和非標自動化行業有什麼區別?研究生分工明確,專職畫圖員(畫機械結構部分),專職操機員(加工零件),專職調試員(編plc代碼),專職電工(布置電控櫃和走線),專職程序猿(寫上位機代碼)。。。這就是所謂的研究生?拿著400/月的低保,干著非標自動化廠都不願意乾的項目(開發周期長,利潤很低),到頭來又研究了什麼?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研究生,不是導師,而是實驗室主任,學院,學校。

萬一讀研讀博老師是機加工方向,畢業後還得去那些機加工廠。既如此,何不一鼓作氣,徹底遠離機加工甚至機械?考研可選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或者編程方向,不是機械自動化)或者計算機,金融,執拗於機械並不明智。那些初複試考機加工工藝的學校,搞不好,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機加工。

高價進口國外不先進的設備(比如五軸聯動機床,當然在國內還是非常先進的),做代加工的工廠,註定了不會有太多的利潤。所謂的機械設計,低端的基礎的部件直接參照手冊(例如齒輪,成大先的那一套),按照步驟選參數和公式,機械式重複即可,不需要動腦;普通的比如結構件,只能是先大體畫出輪廓,再用有限元進行結構優化;還有逆向工程,現在有3d掃描儀和3d列印,要容易很多了。可以看出,機械設計,基本是憑經驗的(比如大部分公式是經驗公式,沒有理論推理),少量是憑計算機運算力的。機械就是這麼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專業,低端的應用水平中專技校毫無壓力,理論水平的研究碩士都稍顯不足,夾在中間的大專本科碩士是最難受的,尤其是最中間的本科,不甘做低端的工作(不然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都餵了狗了,和那些初中就不認真學習的有什麼區別),無力做高端的工作(沒有多年的工程背景很難解釋清楚機械行業司空見慣的問題,比如齒輪點蝕是什麼機理,能否用數學的形式展現),當然這不僅是機械專業的悲哀,也是整個工科的悲哀,不過機械專業人頭眾多反響強烈些罷了。

看了看招聘會,那些會計類的,法學的,計算機的,教育學的,甚至還有藝考的,當初都是比我專業低了幾十分,他們都工作環境是辦公室,比工廠的車間好太多了,薪酬待遇也高了一大截。為神馬淪落到現在的境地?因為當年高考失蹄只比他們多考了幾十分?因為課程比他們只難了一大截?因為各種實驗,課設只比他們多佔用了幾百小時?我不服。不服又奈之若何?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多年前如是,未來亦如是。

想想都是淚,5年前我也想過,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角落,而今,叛入勸退法門。機械的下限極低(尤其是低端的機加工行業才2000多),上限也不是特別高(好多工廠總工一年不到50w),中位區間的收入水平和學歷也沒有必然的聯繫(比如我們小縣城四兒子店的師傅業務繁忙時收入穩穩超過了很多研究生)。機械並不是一個投入產出完全線性的專業,好在機械範圍太過寬泛,機械是一切實體的載體,遍布了食品製藥,交通運輸,印刷,紡織。。。。。。

機械確實是一個值得專本碩勸退的專業,大專搞銷售,本碩計算機,都是比機械更好的選擇,何必加入內卷大軍。已經入坑的,及早脫坑止損,本科是跳行業成本最低的階段。

流汗流淚走過這一路,機加工行業和重工業,還得帶安全帽穿勞保鞋,著實嚇死寶寶了,去輕工業當設備工程師,福利待遇工作環境都比這2個機械行業好太多了。這也是唯一值得慰藉的。

為了和機加工/重工劃清界限,不可能考機械的研了,等上崗夠3年考個mem。學費高點(8w左右),是有理由的,單從收入增長角度看,比機械研究生(3w左右的學費)更有用。


我也是學機械出身,也是做了很多年機械,現在也在考慮轉行。

其實勸退機械,並不是因為機械不行,而是有那麼一些崗位特別行。

這麼一對比,做機械的就不平衡了。做機械的需要學的知識非常多,特別是做機械設計的崗位,電子、光學、化學、軟體等等都需要有所了解才能融會貫通,設計出功能優良的產品。同時機械崗位也很累、很臟,特別是非標行業,基本996,客戶一個電話就可能得997. 此外做機械對本身專業背景要求較高,機械類崗位基本不會招收非機械專業的人。

所以,機械行業對專業知識、專業背景、工作時間和強度要求都很高。然後和互聯網的一對比,要求不必互聯網低,但收入卻完全沒法比。擱誰誰都不願意。有很多人以機械行業越老越吃香來麻痹自己,但現實是,機械行業里老工程師確實實力牛逼,確實有分量,但收入還是被互聯網的按在地上摩擦。

然鵝僅僅是機械有這問題嗎?不是。只要是和互聯網相比,所有傳統行業都被摩擦。那為什麼都勸退機械?因為機械相對其他行業來說,加班跟多,此外更重要的是人多。我報專業的時候,被忽悠機械是支柱產業,用不過時,學個技術不怕沒飯吃。這麼多年過去了,確實不怕沒飯吃,想跳槽很容易,但是這飯他就是沒人家互聯網的香。

此外這幾年物價飛漲,特別是房價。讓這些本來在貧困線苦苦掙扎的傳統行業從業者剛看到的一點希望,變成了陽光下的泡沫,一碰就破。而與此同時,媒體對於互聯網行業的高收入大肆鼓吹,還有知乎平均薪水百萬起步的現象夾擊之下。傳統行業的人徹徹底底的感受著人生的絕望。尤其是人口基數大,難度高,強度高的機械行業更加絕望。在然後,最近國家在提出製造業是中國的支柱產業,為什麼會提出這條,為什麼不說互聯網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因為製造業真的不行了。互聯網牛逼大家都看得見,不用喊口號。


不勸退又有什麼用呢?大環境擺在那裡,你看機械開工資目前最高的是什麼?都是一些3c大廠做結構的,要麼就是汽車主機廠搞技術的,要麼就是汽車零部件銷售的,反正要麼背靠3c 要麼背靠汽車行業,前者是因為3c廠能賺錢,開的工資高,不信的話可以去大疆 華為 oppo試下,要麼就是汽車這個吃了國內關稅的紅利的行業,其餘搞機械收入特別高的基本沒有,慘不忍睹的一大把,我們班上基本上畢業後就沒人在機械行業搞技術的,賣機器的倒是有一大票,畢竟銷售提成來錢快,小姐 酒宴招待好,拉好關係 一年20-30w妥妥的,有個同學復讀兩年考了研去搞汽配零件(比我們多讀了四年的書),收入也就6000不到,確實就給這麼多,你愛去不去,我畢業第二年轉了it,搞Java開發,工作第三年收入16k,翻了四倍,更多的例子我就不舉了,c9那些高校的就業沒有什麼參考意義,我這裡舉例子可以給大部分普通高校機械畢業有一個參照。

製造業過去粗獷發展 來料加工的模式早就走不通了,上代人確實有些乘著改革開放的東方在機械加工製造行業撈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這個模式早就走不通了,你現在機械畢業去做這些簡單的加工製造,那是紅海的不能再紅海,過去的歷史根本就不能被複制到你的身上,那麼搞機械有什麼出路呢?無非是銷售 研發 製造這幾條線,銷售真的不用說,來錢真的快,吊打一票搞技術的,說人家吃青春飯的,先保證你自己別在青春的路上餓死了,我同學賣注塑機的,畢業四年,股票虧了20幾萬,毛事都沒有,當然家裡肯定鬧翻天了,不過他這個例子不具備參考性,但銷售收入確實高。

研發的話,這條路投入產出最低,稍微有點名頭的公司,畫圖都要招碩士畢業,沒錯就是要碩士畢業,我畢業的院校名頭不大,但是機械專業還是相當不錯的,我們被安排到學長的公司(上市公司老總對股民喊出一句 你就是來賭的 剛好我們公司的股票適合你)實習,但是被告知只能幹加工生產線,kidding? 生產線,這麼多書不都讀到狗身上了嗎?我可是初中就會編碼,隨便出去找個壘代碼的工作,收入發展不比這個好幾倍,遂走人。說實話真的喜歡機械就去讀研吧,本科研發崗位基本上沒可能,只能去沿海一些小廠搞點畫圖的工作,根本談不上技術,一個小廠的山寨手機殼你做壞了,大不了重新開模,老闆陪點錢修下模具之類的,你就是個圖匠,不去做一些行業設備,根本就積累不到經驗,非標就更像是一門玄學了,啥都接啥都做,搞笑的是有的機械狗甚至搞了電子,結果轉行搞了嵌入式開發,收入也比機械高一大截,發展更不用說,再舉個例子,我學長省內獲獎的,對機械這塊很了解,畢業去了武漢某重機廠,幹了三年多少錢?4k 就這麼,你愛干不幹。這行很多地方收入差的你都懷疑自己的人生,趕不上人家鐵道學院 畢業進了央企,各種福利保障好的一逼。

最後還是那句話,時代變了,機械高精尖的都在國外,國內大多就一些半死不活的中低端模仿製造,老闆賺不到錢,你們搞技術的自然也賺不到什麼錢,不要去跟時代洪流對抗,銷售什麼的也不丟人,賺錢嘛,不寒磣。


時代變了這句話可能很難理解,但其實也很好理解,現在很多40-60的大叔可能推薦你們去報考機械,因為他們的記憶跟社會經驗大多還停留在改開初期那個階段。那個時候,農業基本上是賠錢貨,國家是強制執行工農剪刀差政策的,這就意味著工業人口勞動力十分廉價,而改開又剛好碰上全球化的第二波浪潮,這個時候很多江浙這塊的家庭資本開始從事作坊式的機械加工,趁著這個機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也是很多人會聽說做打火機發家致富故事的原因,因為那個時候人工真的很便宜,隨便出口點什麼都能賺到不少錢,更別說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機加工了,那是全球化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只要你生在那個時代,有點頭腦,離開體制內或者脫離農業去下海搞了機械,就跟今天抓住比特幣暴漲前夕入手的機會一樣,所以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對機械抱有好感,但是今天中國幾十年就差不多走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好幾百年才走完的路,人工成本已經暴漲,遍地都是低端製造,紅海都不能再紅了,這個時候去搞機械,無疑是自找苦吃。

很多人會說你要努力啊,不能是個破二本,活該你找不到好工作,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一個行業中絕大部分人的待遇並不是簡簡單單通過自我努力就能改變的。機械相關的製造業其本身的定位就是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從過去20年來看,我們國家發展的戰略並不是要成為製造業強國跟歐美先進位造行業搶飯吃,真實的戰略目的其實是成為製造業大國,保住大量的就業崗位,以穩定社會秩序,因為我們還有差不多好幾億的農業人口。

就未來來講,我看不到希望,因為機械製造業本身是一個技術積累的行業,其中的技術壁壘很高,很多東西像 飛機發動機 光刻機這些東西,你積累了數據跟製造工藝,那麼在細分行業類就能吃得飽,積累不到,那麼就只能滾回低端製造的圈子繼續去混。不像IT技術,因為IT技術實際上是沒有壁壘的,應用層面的90%的技術,你從國外拿來就能應用到信息產業中去,而且信息產業這片土地基本上就是一塊處女地,資本立馬就能通過規模效應賺到錢,這既是資本的盛宴,同時也是從業人員的幸運。

借用老者的話,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而今天的歷史行程就是,中國大部分機械製造行業已經從原始資本積累的黃金年代進入到了一個惡性競爭且幾乎沒什麼利潤的年代。


不勸退難道勸進?一句話:勸人學機,天打雷劈!

機械本碩一枚,也還在這個行業吃飯,不過我比較幸運,在知乎當小透明只看不說時看到機械大神的勸退回答,向大神諮詢過專業方向,再跟自己的師兄師姐問了些就業情況,總結各方建議,成功轉軌到控制領域。

我一直堅信,不論做什麼行業,做什麼事情,要看是不是有前景,就要看這個行當里的牛人是怎麼想的,怎麼幹什麼

我在自己另一個熱門回答中有寫一些自己對機械製造業的看法,機械這行是真的不行(當然我不是牛人,只是先表達自己的觀點):

機械行業熬下去真的就是鐵飯碗,就越老越吃香么??

www.zhihu.com圖標

機械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妥妥的夕陽產業,重資產、輕人力,年利潤率恨不得負數,最好的企業也低於5個點的行業,你指望能過上多好的生活?機械製造屬於上個世紀的紅火行業,已經輝煌過,經歷過了頂峰,後面全是下坡路直至降為一條平路,這麼延綿下去。

金融、互聯網出了名的輕資產,重人力的行業,年利潤率高達兩位數字,AT這種企業更是幾十的年利潤率,在這種行業,你想吃翔都吃不上。這些行業是新世紀冉冉上升的新興行業,都還在爬坡中的行業,頂峰還沒到,紅利期還長著,順應趨勢。

那麼,看看知乎裡面機械方面的牛人咋看機械的。

@董不懂 董博, 一句話概括了機械行業生態,去郊區/騎電動車/睡集體宿舍床板。

@曹力科 曹博,一句話概括了他選擇機械專業的心情:說多了都是淚,希望黃金搭檔賠我一點精神損失費

@BarS B博,體驗過剛畢業就月薪過萬的大神,不後悔讀機械,但過著窮,並快樂著的生活。

@弗蘭克揚 揚博就不多說了,業界良心,完全不會因為粉絲量大就搞偉光正那一套,傳統專業都是天坑。

@一言難盡 一博,看ID名字就知道他對機械的看法了,你想轉專業,他會傾囊相授。

牆裂推薦看到這個回答的機械學子關注這幾位業界良心!

博士們都這樣了,能指望這個行業好到哪裡?難道說這些博士都不理解這個行業嗎?

有不同意見的,確定對行業的理解比這些讀到博士的大神更深刻?有的人可能會說,讀到博士只是讀書厲害,對行業理解不一定深刻。那你就大錯特錯!首先讀博跟本科不一樣,不是純上課,絕大比例時間是用在課題研究上。而且,能帶博士的教授都是有研究課題的,合作的國家課題接觸的就是學科行業的前沿,與企業合作也是跟企業高管/中層對接,人家接觸的層次高,眼界高,對行業的理解不可能膚淺。

寫這個帖子時候,我專門聯繫了實驗室一個博士剛畢業的兄弟,博士聯培留洋了兩年把方向換了,從原來的搞機械設計研究拓撲優化,改做了控制理論研究MBC,SMC。畢業拿到華為的offer,45+股票,香不香?他同屆在做機械設計的博士,拿20了不起了,能拿30燒高香,而且offer的待遇去了單位能不能拿到還是個問號,一些研究所實際待遇跟offer待遇歷來就是個坑。

我出來上班這些年運氣好,比較順 ,也帶一個小團隊。領導讓我招人時候,簡歷池裡面也會看到一些博士學歷求職者,看完這些簡歷,內心裡只剩下感慨,已經看到過不下三個純機械背景的博士,畢業去了研究所或者某些不知名公司,項目經歷毫無亮點,無法跟博士頭銜匹配,就是一些機械設計,結構分析本碩生都可以做的項目經歷,薪資要求都在30萬左右。工作3-5年的博士,做著本科生一樣的項目,期望薪資抵不上計算機或者機械電控領域博士畢業起薪,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簡歷,我們領導還看不上,說不如就招個10年經驗的本科。

所以,是信誰,不信誰,自己判斷,人各有命,富貴在天,佛渡有緣人。


系統又推薦這個到我這邊了,我明明想安靜的做一個汽車乾貨答主的233

題目都已經問成這樣了,各位機友們再用自己親身經歷來做案例叨叨,沒多少意思了,避免不了被有的兄弟問起:確定是行業不行,而不是自己不行?

無論是討論任何問題,還是面對任何事物,都不要盯在點上,要看到面上去。我們從不同維度來看一下,自然就有答案。

一、國家層面

1、組織機構

1952年起成立第一機械工業部開始,不斷擴張機械工業部,機械行業在我們這個一窮二白的土地上發展的如火如荼;

1965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將1959年設立的農業機械部改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 至此,新中國歷史上「八機並存」局面第一次形成,分別主管民用機電、原子能、航空工業、無線電工業、兵器工業、造船工業、航天工業和農機工業。

1998年,前面的機構改革,八個機部合併、撤銷後,新組建成立信息產業部。

2008年,信息產業部改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至今。

詳細的內容,感興趣的機友可以看我以前的一個回答:請問十年前機械專業為什麼很火?

可以看出,我國機械行業的輝煌巔峰期應是在1965年前後。從國家層面,1998年成立信息產業部為標誌,就已經代表信息產業開始作為發展重點。

2、稅率

稅率是直接反映對各個行業是不是扶持的標尺。以前製造業全都落在17%這一檔,近幾年,國家也是下了決心扶持一下中小製造企業,給了很大的優惠,大約3個點吧,也還是在13%這個位置。

反觀我們的金融行業、信息行業、互聯網行業、諮詢行業,這些高薪行業的稅率在哪個位置?

稅這個工具很管用,直接可以把資源導向到它想去的地方。直白點說,國家想發展哪個行業,扶持哪個行業,就會有政策傾斜,最好的政策是什麼?就是錢唄。

二、投資領域

引援《2019中國CVC行業發展報告》的一些內容。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意為企業風險投資。

從行業分布上看,CVC的業務變化趨勢逐步與VC保持一致,偏向於投資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如互聯網產業、健康醫療、移動支付、移動手機等。其中,CVC的活動領域通常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處於激烈技術變革、高度競爭、弱獨立性的行業;二是處於創業企業作為重要創新來源的行業;三是企業如果佔有更強的技術及市場資源,在CVC領域更活躍。

從CVC活躍度在全球板塊上的分布來看,CVC最活躍地區仍在北美,尤其在以矽谷為創新核心的加州地區。目前,全球CVC投資40%發生在北美,將近40%發生在亞洲,剩餘20%在歐洲。其中,亞洲CVC投資近年來正在迅速崛起,活躍度已經逼近北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十大活躍的CVC中,有5家是非美國的公司,其中光中國就佔了3家,分別為:復星投資、百度投資和君聯投資。報告顯示,CVC巨頭仍以高科技公司為主。從投資頻率看,2018年中國最活躍的前五大CVC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復星集團和海爾,總共進行了271次投資。美國活躍的CVC包括谷歌、英特爾、高通等,前五家巨頭投資總數為278次。此外,這份報告還著重介紹了中國CVC發展情況。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CVC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後勁十足。近年來,中國CVC不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市場表現、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傳統風險投資。2018年,中國企業風險投資(CVC)快速發展,投資規模為203億元,占整個風險投資金額約17%。可以說,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投組織形式,CVC已經成為我國創投資本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從投資行業看,CVC投資頻次最多的行業是軟體相關的行業2014年到2018年,中國CVC投資於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頻次為1164次,大幅領先於第二位的製造業(260次)

熱錢往哪兒走?相信不用多說吧?

三、身邊的事

每一個時代,要看哪個行業好,就要看年輕人都去了哪裡。

大家想一想,在50~80年代,那時候的年輕人流行進什麼單位?鋼鐵廠、化工廠、水泥廠總之各種輕重工業廠,對不對?那個時候是什麼輿論導向,工人光榮,工人驕傲,所以,工人穩定,工人就是婚配首選。

現在的年輕人流行進什麼單位?雖然五花八門,高學歷的進諮詢公司、投資公司、銀行、HATZ等。學歷一般或者低學歷的,拍抖音、跑外賣。但有一個特點,不到萬不得已,是一定不進廠的。

再看看美女都在哪個行業?

以前,不用說,所有人都在廠子里,美女自然也在廠子里,廠子里的廠花都是廠二代能拍得上。

現在,哪裡美女多?對了,抖音里快手裡各種直播APP里,比夜總會裡的還多。

所以,宏觀的、微觀的,方方面面吧,都著眼看一看,行業好不好,答案是擺在那裡的。

歷史的一粒塵埃落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大勢的車輪不會因為你閉著眼裝看不見,就不會從你身上碾過去。所以,都在這個大趨勢下面,就不要拿一些看上去似乎還湊合的個例來想證明什麼了,都是被趨勢摁在地上摩擦的機友,相奸無需太急。

實際上,知乎就是隨便嘮嘮嗑娛樂的地方,有的人閑了喜歡打遊戲刷抖音,咱閑了沒事在知乎寫點字,就是個興趣愛好。雖然有時候抱怨下行業,但不代表咱沒好好工作,咱工作還是很勤勉的。

只不過,看到事實就講事實, 看到道理就講道理,機械到底是個啥樣,就是個啥樣,不黑不吹。

一直以來,都覺得機械話題下面怨氣有點重,也是希望知乎話題運營能稍微引導打理一下,像別人話題似的,時不時還搞個活動,多好。遠了不說,能不能辦的跟隔壁汽車話題似的,實際上汽車還是屬於大機械下面的一個分支。

念叨到這裡,我都開始產生一個疑問:機械話題到底有沒有專門的運營人員在打理?誰能回答我,真心求教?


汽車研發工程師一枚,機械博士文憑,沒事寫點硬到磕牙的技術乾貨,也寫點保養維修小姿勢

對車感興趣的老司機們可以關注一波,沒事咱湊一起聊聊車

為什麼車子開久了底盤會變得鬆散?

汽車的各種異響真的沒辦法避免嗎?

汽車上的減振器和彈簧有啥區別?

保時捷卡宴的三腔空氣懸掛和動態底盤控制還有主動防側傾技術,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還是說只是個噱頭?

汽車上有哪些看著不起眼但是技術含量特別高的零部件?

文章有點多,關注了慢慢看多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