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鏡像問題。是好奇歡迎探討從心理學社會學,不歡迎追求儀式感的人還追求出優越感了。你之砒霜我之蜜糖,有臉說沒儀式感就不在生活。生活中看到花的凋零,生命的無常,自然的榮枯不都是生活的意義;中午飯可以偷閑一小時喝到一杯滿足的鴛鴦不都是美好。為什麼主流把儀式感變得高級一等了嗎?或者說哪種纔算儀式感?


完全不需要儀式感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現在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社會裡,只能說有些人不那麼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在我看來,除了傳承文化等這種大方向上,更多的是為了求得認同,找到同類。那麼當你不需要儀式感,有可能是因為周遭的環境讓你覺得不需要過多的儀式感去追尋所謂的認同,不管是和環境非常契合或者非常衝突,在發現儀式感無法讓自己內心更充盈豐滿後,就不在追求儀式感。當然,也許這種人可能沒遇到真正需要儀式感的事物。拙劣己見,歡迎指教。


因為有些人喫飯就是喫飯,睡覺就是睡覺,不需要添加任何背後的意義和情調。

有意義的東西才需要儀式吧? 如果我看破一切,啥都沒意義,也就不會追求儀式感吧?反正我不咋追求儀式感。比如考大學升學宴。我覺得考大學也沒什麼啊,並不辦升學宴。婚禮也是,結婚也沒什麼啊。至於旅遊時四處拍照,我拍過一些照片,後來也沒用過看過。之後旅遊就不拍照了。


主要是必須弄懂什麼叫儀式,如何算儀式感。在很多人看來,一家人圍著圓桌喫飯也是儀式。完全拋棄儀式感的人一定是個很無趣自私的粗暴狂躁者。因為在他看來,出門穿戴整齊,想必也是一種儀式。
每個人有每個人喜歡的生活狀態,我們喜歡的他們不一定喜歡,我們喜歡的也不一定全是好的,因人而異,開心就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