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的菀菀類卿,如懿傳的蘭因絮果... ...還有什麼?


我自橫刀,肝膽崑崙。

譚嗣同絕命詩。


糟糠之妻

愛而不得,東施效顰。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黃粱一夢


蘭因絮果

還有最近感受很深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明珠暗投。

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鄒陽,今天的山東淄博人,西漢著名文學家。漢文帝時,鄒陽在吳王劉濞那裡做門客。當時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入京,得以陪伴皇太子劉啟喝酒博弈。劉賢個性輕佻彪悍,平時又很驕矜,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不恭敬。太子劉啟於是拿起棋盤打劉賢,沒想到把劉賢打死了,就派人把他的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吳王劉濞非常生氣,說:「天下同一家,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何必送到吳國來葬。」劉濞又派人把劉賢的屍體送回長安安葬。

劉濞從此產生怨恨,逐漸失去藩臣所應盡的禮節,稱病不來朝見漢文帝。劉濞本來就想起兵叛亂,從此更加緊了謀反的計劃。

鄒陽察覺到吳王的行動,於是寫下《諫吳王書》以此勸誡劉濞不要起兵叛漢。而劉濞不聽他的勸告,於是鄒陽就離開吳王,到了梁孝王劉武的門下。

梁孝王是漢文帝的次子,漢景帝的同母兄弟。原為代王,後改封淮陽王,於公元前168年又改封為梁王。因仁慈孝順,被追謚[shì]為孝王,後人稱之為梁孝王。在七國之亂時,梁孝王旗幟鮮明的支持中央,為維護西漢王朝的統一立下了大功。梁孝王因功勞顯赫,再加之深得母親竇太后的寵愛,被授予天子旌[jīng]旗,權勢等同於天子。因此梁孝王動了謀求皇位的野心。於是大力招賢納士,以擴大自己的聲譽和影響。天下文人名士紛紛投奔梁孝王,離開吳王的鄒陽就是其中之一。

梁孝王同自己親信的謀士羊勝,公孫詭等,祕密策劃收買朝廷權臣,刺探宮中密事,以便一有機會就發動宮廷政變。這些事被鄒陽瞭解到,他極力勸說梁孝王不要輕舉妄動。羊勝、公孫詭本來嫉妒鄒陽之才,於是就利用機會向梁王進讒言,導致鄒陽下獄論死。鄒陽「恐死而負累」,留下惡名,為後人所詬病,就從獄中上書梁孝王,即《獄中上樑孝王書》,以申訴冤屈,自我表白。 在信中,鄒陽列舉大量歷史事實和通俗而深刻的比喻、諺語來闡明他的看法。從而說明自古以來忠臣義士無端受屈的事屢見不鮮,使人獲得的教訓是: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dǐ],輪囷[qūn]離詭,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故無因至前,雖出隨侯之珠,夜光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聽說把月明珠或夜光璧,在黑暗的夜路上拋向行人,人們沒有不警惕的拿著武器,斜眼睛看他的,為什麼呢?是因為寶物無端的被拋到面前來。盤曲的樹根,屈曲奇特,卻可以成為國君鑒賞的器物,為什麼呢?是因為身旁的人事先把它雕刻、修飾了。所以寶物無端的被拋到眼前,即使拋出的是隨候明珠,夜光之璧,也只能結下冤讎,而不感恩。所以如果事先有人予以推薦,即使是枯木朽株一樣的人,也會有所建樹而不被遺忘。

鄒陽借著這段話,表達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即使你的諫言再好,如果沒有身邊的人幫忙說話,也不會得到應有的重視,弄不好還會招致殺身之禍。

梁孝王看過之後,大受感動,於是放出了鄒陽,將他視為座上賓。

成語「明珠暗投」就是從「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這一句,被簡化引申出來的,用來比喻珍貴的物品落到不識貨的人手裡,也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明珠暗投」的故事_芊芊學成語_人文_喜馬拉雅FM


悵然若失


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像、憑空捏造,無言無語、無可救藥,逝者安息,一路走好,傻子吧啦,永無止境,沒錢買葯,你是頭腦有病,眼裡有泡,嘴裡流能,污言穢語,咎由自取,殃及無辜,禍害眾生,倉皇失措。


苔上雪告訴我

你沒回來過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功虧一簣

遇人不淑

燕然未勒(這個有爭議,不知道算不算成語)

功敗垂成

前功盡棄


和平分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