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以商業頭腦發達極端摳門著稱的著名政治哲學家孟德斯鳩。他去世的時候,每年的凈收入就有6萬利弗爾。

6萬利弗爾是什麼概念呢?在當時的法國,1利弗爾等於240第納爾。如果和當時的英鎊匯率換算,1英鎊差不多相當於25利弗爾。根據Purchasing Power of Pound這個網站做的估計,在不同的估值體系下,1710年的1英鎊如果換算成2020年的英鎊,相當於131.8英鎊/2287英鎊/2991英鎊/29040英鎊不等。我們就取一個中間數,算作2500英鎊。再換算回當時的法國貨幣,1710年的1利弗爾就相當於現在的100英鎊。我們知道,1英鎊換算成人民幣,現在差不多是9元。因而,粗略地說,孟德斯鳩時代的1利弗爾就相當於現在的900元人民幣。這個1:900的換算比例,接下來會多次用到,可以稍微記一下。

得到了換算比例後,代入到剛才說的6萬利弗爾,我們發現:孟德斯鳩在去世的時候,每年的凈收入高達約5400萬人民幣,是妥妥的大財主了。

這優渥的財務狀況,足夠讓一輩子在別人家裡做家庭教師的霍布斯抑鬱到說不出話,讓苦哈哈地靠磨鏡片維持生計的斯賓諾莎哭暈在廁所。

然而,孟德斯鳩並不是從小就這麼有錢的。孟德斯鳩家族雖然是貴族家庭,而且世襲男爵頭銜,但孟德斯鳩小時候家裡其實沒什麼錢。當然,所謂「沒什麼錢」是以當時上流社會貴族的標準來說的,並不是說他們家真的一貧如洗。如果和普通法國人相比,那肯定也算不上窮。

但是吧,即便不那麼富裕,貴族少爺該有的排面還是要有的,比如進著名的學校(朱伊公學)、參與各種社交,後來還去巴黎闖蕩新天地。這些當然都少不了背後的經濟支持。但不幸的是,孟德斯鳩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在這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孟德斯鳩借了不少債,其中好多筆債都是上萬利弗爾這種規模的。

剛才提到,當時的1利弗爾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900元人民幣。稍微估算一下,好幾筆上萬利弗爾,那就相當於是好幾筆上千萬人民幣的債務,甚至已經夠在上海付套房了(霧

這筆錢靠打工顯然是還不上的,而且孟德斯鳩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打工。那麼孟德斯鳩是如何成為後來那個家財萬貫的大財主的呢?

主要靠兩條:一是結婚,二是繼承親戚家的遺產

孟德斯鳩的妻子家裡經濟狀況相當不錯。後來孟德斯鳩的兒子結婚的時候,孟德斯鳩和妻子各出了30萬利弗爾。而在他們的女兒結婚的時候,他妻子又拿出了6萬利弗爾,而這回孟德斯鳩只出了1萬利弗爾,而且是每年給500,分多年付清【重男輕女要不得啊...】。娶到了這樣一位有錢的老婆,孟德斯鳩青年時代的財務狀態當然就迅速好轉了。

但這還沒完,更重要的是,孟德斯鳩還繼承了他伯父的官職、產業和爵位。孟德斯鳩的伯父是波爾多法院的庭長,在當時名氣不小。伯父去世的時候,就把這個職位留給了孟德斯鳩(這個職位至少算是一個實權處級幹部了,說不定還夠得上局級)。從此之後,直到孟德斯鳩去世,他的頭銜都是「孟德斯鳩庭長」或「孟德斯鳩前庭長」。這個職位成為了孟德斯鳩通向真正的上流社會的敲門磚之一。正是在這個職位上,孟德斯鳩認識了當時聲名顯赫的貝里克公爵(這位公爵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私生子),後來又成為了公爵的被保護人。

但為什麼這裡會有「前庭長」一說呢?因為孟德斯鳩後來把這個從伯父那兒世襲來的職位給賣了。而且,這個職位他還前後賣了兩次。

孟德斯鳩第一次出售庭長職位時,賣得並不徹底。在和買主達爾貝薩的協議中規定,購買人只是在活著的時候享有庭長之職。如果購買人先去世了,就要將這個職位歸還給孟德斯鳩或他的後代。在任職期間,達爾貝薩每年需要向孟德斯鳩支付5200利弗爾。也就是說,通過賣出官職,孟德斯鳩相當於每年多了大約四、五百萬的流動資金。

到了1747年的時候,達爾貝薩先於孟德斯鳩辭世。根據協議,孟德斯鳩收回了庭長的官職,決定徹底把這個職務給賣掉。最終,孟德斯鳩如願以償,以13萬利弗爾把庭長職務賣給了當時高等法院的院長(實際上是由院長的兒子來繼任該職務)。換算一下,相當於上億人民幣。

總之,通過結婚和繼承遺產(以及把繼承來的職務賣掉),孟德斯鳩的經濟狀態有了很大的改善。作為貴族領主,他的領地也得到了迅速的擴張。

不過,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

我們一開始有提到孟德斯鳩的商業頭腦極端摳門,這兩項也是他後來財富得以穩健增長的重要原因。

剛才說到,孟德斯鳩是波爾多人。數百年來,波爾多都以葡萄酒著稱,而作為當地領主的孟德斯鳩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孟德斯鳩數十年如一日的運作下,他的領地莊園上種植了大片大片的葡萄,並用來釀酒。

和一般的小葡萄酒商不同,孟德斯鳩的商業嗅覺相當敏銳。在當時的法國,如果僅僅是在國內賣葡萄酒,即便酒的質量再高,一桶也就一、兩百利弗爾。但是,如果能遠銷到英國,價格就迅速有指數級的上漲,有時候甚至高達一桶一千五百利弗爾。在了解了這一行情之後,孟德斯鳩就想盡辦法,把自己莊園里的葡萄酒往英國賣。雖然在18世紀40年代,由於歐洲各國間戰爭的影響,孟德斯鳩在葡萄酒方面的收入一度受損,他也因此被迫暫時從巴黎的社交圈子抽身回到波爾多,但他的葡萄酒生意總體上還是相當穩定的。如前文所說,通過不斷尋找海外買家、獲取高額利潤、擴大產能,孟德斯鳩在去世之前的那幾年裡,每年的凈收入達到了6萬利弗爾。

這裡不妨把孟德斯鳩的收入和西方文學史上著名的大富豪達西先生做個對比。在《傲慢與偏見》里,達西先生每年能有1萬英鎊的收入。而從孟德斯鳩的時代到簡·奧斯汀的時代,英鎊差不多貶值了接近3倍。也就是說,達西先生的1萬英鎊相當於孟德斯鳩時代的大概3000-4000英鎊。按照前面說的匯率換算,就相當於大約75000-100000利弗爾。

孟德斯鳩每年收入6萬,達西先生每年收入7.5-10萬,這麼看來,孟德斯鳩的收入和這位著名大富豪比也差不了太多。

況且,即便孟德斯鳩沒有富二代一號達西先生那麼有錢,他至少應該是比《傲慢與偏見》里的富二代二號賓利先生更有錢的。賓利先生每年收入5000英鎊,差不多相當於孟德斯鳩時代的4-5萬利弗爾,還沒孟德斯鳩高。

說完了孟德斯鳩的商業頭腦,再來說說孟德斯鳩的摳門。

在當時人和後人的記述中,孟德斯鳩向來都有摳門之名。或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曾過了一段相對拮据的生活,孟德斯鳩在金錢方面就特別計較。

前面提到,孟德斯鳩的女兒結婚的時候,老媽給了6萬利弗爾,但孟德斯鳩這個當爹的只給了1萬。固然妻子家裡可能很有錢,固然孟德斯鳩當時的遠銷海外+擴大再生產的葡萄酒經營策略還沒完全完成,但1萬利弗爾和孟德斯鳩當時的收入比,還是太寒酸了。更何況,女兒的這份婚姻其實是孟德斯鳩自己一力主張的,他女兒恐怕未必非常情願。大約100年後,司湯達到波爾多遊覽和考察的時候,當時還流傳著故事,說當年孟德斯鳩的女兒出嫁的時候嫁得非常委屈。

不僅是對女兒很扣,孟德斯鳩對自己也很摳門。當時就曾有人編段子說,孟德斯鳩在巴黎時,從不會在自己家裡吃飯,而是到各處去蹭飯。至於他不在巴黎時,當然就只能自己吃。有一位英國人去拜訪他,看到他餐桌上的粗淡食物,就曾大感驚異。

對待女兒和對待自己時尚且如此,孟德斯鳩對待別人時就更加誇張了。孟德斯鳩如此有錢,但他卻喜歡借債。不只是借大筆的錢,他也喜歡借小筆的錢。更誇張的是,借了錢之後,他還總是不樂意還。在他家的檔案中,後人發現了兩封來自聖多明我會的修士的催債信。他們抱怨說,孟德斯鳩欠他們的25利弗爾拖欠時間實在太久了,請他儘快付賬。但絕妙的是,他們的這一要求後來竟然沒有在孟德斯鳩處得到任何的答覆。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孟德斯鳩在金錢問題上最極品的一點在於,他雖然老是欠別人的債,欠了之後還不樂意還,但他問別人索債的時候卻相當嚴厲。比如說,1746年1月的時候,孟德斯鳩僅僅因為遺失了35利弗爾,就威脅要對一個石匠的妻子和一個皮匠搞大搜查。再比如說,1753年的時候,孟德斯鳩為了索回幾筆5-8第納爾的債款,甚至不惜扣押了對方的財物。

前面說到,1利弗爾等於240第納爾,大約相當於現在的900元人民幣。所以就算是8第納爾,也就相當於差不多30塊錢。想像一下這幅場景:一個坐擁大片大片莊園的貴族領主老爺,年入5400萬人民幣,卻因為30塊錢的債務和平民撕破臉,還要扣押別人的財物。這畫面實在太美……

吐槽完了孟德斯鳩的摳門,我們還是要承認,孟德斯鳩是政治哲學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三大篇,也就是《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即便再過幾百年,也仍然會是政治哲學史上的經典:

論法的精神(套裝上下卷)京東¥ 82.90去購買?

波斯人信札京東¥ 36.80去購買?

羅馬盛衰原因論京東¥ 21.80去購買?

另外,如果想要對孟德斯鳩的思想和生[ba]平[gua]有更多的了解,強烈建議讀一讀羅伯特·夏克爾頓的這本《孟德斯鳩評傳》,既有豐富的資料,又不失趣味:

孟德斯鳩評傳京東¥ 71.30去購買?


最後,給我的live打個廣告。這是我在知乎第一次做live,講盧梭的理論,也就是我的老本行。我會試著用「自由」這個概念,把盧梭核心的思想和主要的著作都串起來,並努力還原出盧梭本來的思想面貌。這應該是目前為止知乎上唯一一個專門以盧梭為主題的live,喜歡盧梭或希望了解盧梭的思想的朋友們不要錯過:

盧梭論自由:墮落之路與救贖之路?

www.zhihu.com圖標

穆罕默德(願真主賜福給他),幼年貧窮,替人放牧,25歲娶當時的富孀赫蒂徹為妻,從此富有,40歲初蒙天啟,開始了先知的一生。除了天啟口傳《古蘭經》之外,穆聖的聖言聖跡主要記錄在遜尼派的四大聖訓集和什葉派的六大聖書之中。穆聖是完全的人,他的影響是世界性,跨宗教的。南傳的佛教徒放棄佛陀的神性身份,轉言佛陀的人性身份,這一轉向無疑是受了穆聖的啟發和伊斯蘭的影響。

霍爾巴赫,男爵,組織沙龍,資助《百科全書》出版

叔本華,一輩子的"息爺″,不用工作,財務自由。

列夫·托爾斯泰,家裡有帶農奴的莊園(沙俄時代,光有莊園土地是不值錢的,要有在土地上耕作的農奴,整個莊園才是財富)


羅素家是貴族,他繼承了巨額財富。如果索羅斯也算哲學家的話(他欣賞波普爾,也發表過論文),他是最能賺錢的。

能搞哲學研究成為哲學家的一般都有點家底。比如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沒錯,就是啟發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的那位),他的爸爸老費爾巴哈,就對哲學研究非常感興趣,但是因為沒錢,最後沒學哲學,去學了法學,結果成為了著名的刑法學家(是現代刑法最重要的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締造者之一)。然後終於賺到了足夠的錢供兒子學了哲學(也有說法是老費爾巴哈其實本來是有錢讀哲學的,但是因為要娶老婆就把錢花了…)


伊壁鳩魯,有錢到讓朋友都住他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