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top投行(股權)實習大半年了,現在有些懷疑自己的求職方向,小券商不想去,大券商進不去,想留在這個行業太難了,所以有考慮以後去商業銀行。

但目前對商業銀行招聘要求不太了解,所以想問一下投行實習經歷對商業銀行招聘(投行部,金融市場部,六大行省分管培等)有用嗎?商業銀行招聘喜歡什麼樣的應聘者?的確在投行耗費時間有點長了,暑期也過了,害。


沒用。商行投行部和券商投行就是名字像而已,做的事和風格基本是反著的,券商投行是主觀能動性很強的崗位,專業性要強很多,一個人單產更高,業務也更傾向於資本市場;銀行的投行目前啥樣的都有,但是普遍脫離不開銀行「貸款」這個基本屬性,依賴的更多的是銀行的牌照和系統化的工作規程來推進業務。金市更和投行沒啥關係了,省行那更更是和資本市場業務沒什麼聯繫了。

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是兩碼事,需要從業人員的氣質,背景,專業能力,都是不一樣的。總的而言,銀行作為最四平八穩的,喜歡的是三好學生,低調,謙和,書卷氣(好騙坐櫃啊對不對),踏實(不能心猿意馬的老想著跳槽),最好是白紙一張(銀行能把自己的價值觀輸入進去),銀行不在乎你有沒有專業知識,有時候沒有專業知識更好,只要你智商(行測)情商(面試)還可以,銀行會用自己的培訓和工作日益將你的三觀重塑。在銀行看來,應屆生的實習什麼的,價值基本為0。

相比於銀行,券商更喜歡專才。喜歡的是靈活,自信,朝氣,專業能力強,身體素質棒,能喝酒能熬夜,最好上來就是熟手,今天入職明天去現場盡調,有的無良券商甚至給應屆生承攬指標。這倆對人的要求根本就是反著的。所以如果想去銀行,立刻停止手中的實習,開啟目不窺園模式,每天刷行測,準備寶潔八大問,才是正解。


商業銀行行業認知與職業發展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商業銀行的職業發展信息,希望對大家的職業發展有所幫助~一、商業銀行行業介紹(1)商業銀行的分類商業銀行如果按照股權的性質分類的話,可以分為外資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地方性的民營銀行。外資銀行在國內主要有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星展銀行。國有銀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大」或「五大」,「四大」就是中農工建,交通銀行有一些外資股份,滙豐銀行就是其目前最大的股東之一。股份制銀行,比如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等。?外資銀行的特點是其總部和高級管理層大部分來自國外,所以會採用一些國外的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來做中國市場。同時他們希望能夠利用他們關於海外的商業知識,不管是經濟還是政策方面的信息來幫助國內的客戶,以獲得更好的資本渠道,不論是投資、借貸還是其他的金融服務。國有銀行的話大家也比較熟悉,由於背靠政府,它們擁有最多最全面的牌照,覆蓋最全面的網路,擁有最多的網點,可以提供最便捷的服務。但是其缺點是國有銀行的服務質量可能並不會那麼高或是整體結構比較臃腫和滯後。比如說最近國內電子商務的興起,國有銀行在這方面的跟進速度相較於一些民營銀行或股份制銀行就有一些差距。

對於股份制銀行,其優點是既有國有資本,同時兼有民營或地方性資本,這使得它們對本土的市場會更加了解,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會更快,提供的服務通常也會更好一些。因為它們的決策通常會在本地進行,而不是像外資銀行或者國有銀行上報到它們的總部去(決策)。這種決策的分散性有助於股份制銀行針對本地市場制定出更具體更本地化的服務。(2)職能從商業銀行的職能分類的話,大體可以分為零售、對公、銀行產品、風險控制、後台操作幾大類。其中零售銀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個人銀行,個人的存款、貸款、投資、理財等業務都是在零售銀行進行的。對公業務指針對公司的業務,銀行會有各種各樣針對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企業進行融資或借貸等等。銀行產品部會基於零售銀行或客戶的需求,根據當地國家政策的規範和要求去制定和設計銀行產品。我們所說的理財產品、投資產品包括存款借款等都屬於銀行產品風險控制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部門,這是因為商業銀行作為資本的中介,從有錢的人手裡拿到錢,經過設計和「打包」,發放給需要錢的人,從中收取傭金或服務費,這個過程需要控制風險。如果風險控制不當,錢收不回來,銀行就要承擔壞賬的損失,這對於銀行的盈利要求來說是非常高的,因此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有非常龐大的後台操作部門。因為商業銀行要求對大量的文件和單據進行審核和備案。同時不同國家對資本的流入流出以及使用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尤其是近幾年來全球對反洗錢、反壟斷、反腐敗等問題管控的加強,商業銀行需要經過大量複雜且繁瑣的流程,根據這些要求進行合規的操作。零售銀行由於針對個人業務,需要較多的人力資源去進行「一對一」的客戶服務,因此零售銀行的人數會非常多,但是同時這個方向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由於是針對個人的服務,對整個零售銀行來說,利潤空間並不是特別高。而且實際操作過程比較繁瑣、非常細節化。對於很多商業銀行來說,對公業務可以說是一大塊「肥肉」。對公業務需要經常面對企業的財務經理甚至是CFO,需要根據企業的需求為它們提供各種各樣的融資服務。因此在這方面要求更高,需要對公司和財務有一定理解,以及能夠設計出對銀行來說風險和回報可以平衡的產品提供給企業客戶。這一塊對技能的要求相對更高一些,因此對銀行來說回報也會更高。

銀行產品就相當於零售業務、對公業務的前台輔助部門。銀行產品可以分為產品銷售、產品設計以及產品運營三方面。風險控制被認為是整個銀行的核心部門,也就是面對客戶的部門和風險控制的部門。前台部門負責創造利潤,而風險控制則負責控制成本。不管是零售銀行還是對公銀行,其中一大業務就是貸款業務。貸款業務中的風險控制對銀行來說尤其重要。每個銀行都會有固定的指標,每一筆貸出去的貸款,其回報率,風險程度,壞賬比例,以及如何通過風險控制對其不同產品採取不同的定價策略和銷售策略,如何對客戶有個全面的了解,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二、外資銀行及其對公業務外資銀行相對於國內銀行會有一些優勢。首先,一個比較顯著的優勢就是外資銀行擁有許多海外的資本和資源。舉個例子,國內政府會為外資銀行提供一些外債的額度,也就是說外資銀行可以從國外引進一定數額的資本到國內,而這些資本比如說美金,通常在海外市場上會比國內要便宜很多。如果外資銀行從國外引進美金在國內市場上操作,相比操作國內相對昂貴的美金的國內銀行來說,具有巨大的優勢。此外外資銀行還可以貸款給一些對它來說比較重要的客戶或者拆借到國內的銀行金市場上,這都可以成為外資銀行盈利的來源。其次是外資銀行在國外的運作歷史更久一些,比如花旗銀行和滙豐銀行都已有超過150年的運作歷史,因此它們對於整個商業銀行的市場規則以及在不同的市場制定不同的商業策略都有比較成熟的經驗。近兩年一個比較重要的主題就是外資銀行怎樣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由於近兩年國內經濟形勢良好,很多企業開始尋求在國外市場的擴張,把產品和服務擴展到國外市場去,而外資銀行在這方面就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比如說一個中國客戶想要開發印度市場,那麼對於印度市場的經濟政策、匯率政策以及當地政府對投資項目資本的規定,在這些方面外資銀行都有比較充足的經驗,可以給國內客戶分享一些重要信息,這也是外資銀行對中國客戶來說增值的地方,我們叫做「Value added」。很多大型企業在尋求「走出去」的時候都會傾向於選擇一家外資銀行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以降低在國外市場的經濟、金融、政策等方面適應的成本和風險。反過來說,對於一些已經在國外的大型企業,它們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時,通常也會選擇一家或多家外資銀行作為合作夥伴,特別是一些在國外已經把某個外資銀行的賬戶設置為主要運營賬戶的大型企業,在使用同一家外資銀行所有的平台和服務時,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但是外資銀行相對國內銀行也有一些明顯的劣勢。首先,外資銀行受到國內政府較多的政策限制。外資銀行通常比較謹慎,因為它們一旦犯錯,運營風險會非常高,有可能受到高額處罰或是進入類似於政府的「黑名單」,甚至有可能最終退出中國市場。因此外資銀行在國內運作時都是非常謹慎小心的。很多時候在業務方面國內政策並不是非常清晰的情況下,外資銀行通常會選擇不接觸那樣的業務,所以導致外資銀行要犧牲很大一部分的業務機會去保證所有業務都是清楚得合規的。而相比之下,國有銀行就有底氣的多。雖然政策並不明朗,但是它們操作業務的風險相對小很多,這可能就是我們說的「主場優勢」吧。滙豐銀行目前來說應該可以算是國內最大的外資銀行但實際上整個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是非常小的。據我近幾年的統計數據看,所有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不超過3%,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還是被國有銀行以及其他的國內銀行所佔有。外資銀行對客戶的選擇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論是零售業務還是對公業務,我們都會傾向選擇那些資質明顯比較好的客戶。比如零售業務,外資銀行就主打增值服務,比如說客戶可以在全球都擁有同一家銀行的帳號,這樣客戶在海內外安排他的資金就可以享受非常便捷而實惠的服務。對於對公業務,我們對企業資質有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我們會更喜歡一些已經上市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管理透明度會高很多,而且受到市場的各種監管。而非上市企業的話,我們會比較喜歡規模比較大,在本地市場比較有名,有較好口碑的企業,包括需要有比較透明的財務報表。另外我們還會通過當地一些規模大口碑好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財務的審計以及我們對它的上下遊客戶的一定了解或者我們甚至已經是它們上下遊客戶的合作銀行,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對非上市銀行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另一個方面,對公業務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風險控制。外資銀行都有比較成熟的風險定價系統。簡單來說,我們有一個IT系統,可以把一個公司的重要數據和信息輸入這個系統,然後把給客戶的金融服務做一個基本定價,通過這個系統算出在這個客戶的風險級別上大概的回報率是什麼水平,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獲得彙報率的數據進一步調整給客戶的價格,從而保護銀行的利益。從這一點上說,外資銀行在風險定價方面已經比較成熟,因為它有一個比較完善,公開透明的體制,這個信息也包括客戶經理對這個公司客戶本身的了解、認知以及他自己的判斷,但是風險定價系統相對來說是比較客觀和成熟的。外資銀行的風險控制首先是通過風險定價系統做個基本的判斷,之後會把每個企業的信貸分析報告給對應的風險控制的同事進行審批,最後才能決定是否給客戶進行融資服務,以及這個融資服務的具體架構和金額是什麼樣的情況。而國內銀行對風險控制這方面的模式就沒有那麼系統,也沒那麼重視。國內銀行會有一個風險控制委員會,由這個委員會開會去討論一個企業是否值得審批一些有風險的信貸服務。但是總的來說,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上對於風險的偏好都更加弱一些,也就是說更保守一些,對於壞賬的控制更強,所以對客戶的資質要求更高。而國內銀行首先有足夠大的網路去對不同企業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其次資本金會更充足,對融資服務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更高,因此它們的風險控制相對來說會更弱一些,風險的偏好也會更高一些。

實際上在外資銀行當中也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比如說滙豐銀行在中國的策略是開發資質比較好的中型大型客戶。而渣打銀行在中國的策略是先開發中小企業也就是我們說的「SME」。這些企業的風險確實更高,但是回報率也會更高。所以幾年以前,國內的經濟飛速發展,壞賬率也非常低的時候,渣打銀行發展地非常迅速。但是近兩年由於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一些我們所謂的「影子銀行」或是「地下錢莊」的出現,已經出現了一些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壞賬率也遠超前幾年。這種情況導致渣打銀行的壞賬率迅速增長。三、外資商業銀行的職業發展外資銀行都有一些比較固定和成熟的管理培訓生項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MT項目,基本上都是招收應屆畢業生以及工作不超過兩年的往屆畢業生。通常來說這些MT項目會持續2-3年左右,管培生會有機會到這個銀行的不同部門和城市分行輪崗,對公司的業務會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我自己在職能方面主要在對公業務以及現金流管理業務進行過輪崗。這裡的現金流管理業務其實也是對公銀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產品,因此在這個部門進行輪崗對於之後作為對公業務的客戶經理服務對公業務其實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另外我去深圳、上海以及香港三個城市進行過輪崗,也有一些我們的同事會去更多其他地方進行輪崗。MT項目的好處就是你在頭兩年對公司的業務就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但它的缺點是你可能對每一個具體業務的環節了解得都不夠深,因為你可能在一個項目上待半年就會離開這個部門,可能你剛剛學會一些東西,但是卻沒有機會去進行深入的操作和實踐的學習。一般大銀行對MT會有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在職業發展上會更加順利,更受公司領導的重視等等。尤其是像滙豐銀行這樣比較傳統的重視MT項目的大公司來說,MT的職業路徑可能確實會比一般員工好一些。但是近幾年來也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這些外資銀行慢慢從一些一線城市和經濟比較好的二線城市慢慢發展到二點五線甚至是三四線城市,需要一些本地的人才到新的市場上,這就需要一些已經完成培訓的MT或是公司認可的人才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去發展。剛開始發展時會有很多困難,因為就外資銀行保守的對企業風險的高要求來說,三四線城市的企業可能很難達到要求。所以剛開始拓展市場時可能會收到比較大的阻力,這點也是大家需要考慮的。

另外,像交通銀行現在也有一些非常好的MT項目。他們的培訓時間是三年,同時也會去不同地方輪崗,其中也包括香港。以滙豐銀行的MT項目舉例說明。滙豐銀行的MT項目時間為兩年,管培生會去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輪崗,2年之後從MT項目畢業,就可以成為一名客戶經理。MT項目根據職能也有不同的分類,分為零售銀行,對公銀行,銀行產品,極少數的有風險控制。通常來說MT項目畢業後會進入當時被招聘的部門,比如我進入了對公銀行項目。那麼我會去到一個城市比如說深圳,作為客戶經理,我會有一個自己的portfolio,為幾個到幾十個企業客戶服務,跟他們的CFO以及財務經理進行對接,了解他們情況,去拜訪他們,參觀他們的工廠,對他們的風險進行衡量,給他們提出能夠解決他們的資金需求的融資方案。作為客戶經理,我們也有不同的級別。比如說,客戶經理可以是AVP,也就是Assistant Vice President,VP(Vice President)以及SVP(Senior Vice President)。做到資深客戶經理後,就有機會成為team leader,也就是客戶經理團隊的隊長。從MT項目完成到升為team leader大概需要8-10年的時間,而這期間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挑戰。MT項目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首先,很多銀行的領導會非常重視MT,從CEO到Regional Manager,都會跟MT有一些非常近距離的接觸和交流,這樣對於MT將來的職業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其次是做客戶經理(Relationship Manager)的過程中你會有機會接觸到非常多的不同行業的客戶,你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經營情況和他們行業的特性,同時你還需要知道他們行業潛在的問題以及他們公司可能面臨的風險,這些對於你的分析力、判斷力、商業直覺和對不同行業的了解都是非常好的鍛煉。另外,商業銀行也非常講究團隊合作。一方面,我們作為客戶經理是一個團隊,對於一個區域比如說深圳的本地企業團隊負責的客戶遇到的問題我們會經常在一起探討怎麼樣為這個客戶解決問題,怎麼樣去衡量和規避他的風險。另一方面,我們會跟對工企業不同的銀行產品經理進行合作,跟他們一起探討,針對一個客戶進行特定的產品規劃和設計,以及一些操作和應用上面的細節設計。我們從接觸到一個新客戶到最後把這個客戶的金融服務產品設計出來通過審批,最後客戶開始使用這個服務,整個過程其實需要非常多的團隊合作,需要有非常強的溝通技巧,因此整體來說這個工作對年輕人來說是個非常好的鍛煉。

四、商業銀行的職業要求首先是商業銀行的招聘渠道。如果是應屆畢業生的話,就像我上文說的有很多 MT項目。其次可以通過銀行的社會招聘渠道。銀行的流動性相對來說比較高,經常會有人離開一個職位。建議大家可以到一些比較大的招聘網站看一下招聘職位。其次,商業銀行喜歡什麼樣的人。第一、從外資銀行來說,它們希望帶給客戶價值更高的服務,因此如果你處在前線部門的職位比如客戶經理,你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對衣著打扮可能會有一些相應的要求。第二、溝通能力一定要有所突出。比如滙豐銀行除了一些比較常規的電話面試以及筆試之外,還會有一個assessment center。在assessment center中會有8個面試者組成一個組,每個組獲得一個案例,針對案例中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分工合作和有效的溝通交流,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另外在assessment center中,大家也會進行個人分析,根據某個案例提出自己的觀點、想法和建議,同時跟面試官進行交流。第三、平時也需要重視對商業方面的了解。第四、要有自信,實際上,當你從MT項目畢業後,成為一個客戶經理,去跟你的客戶的financial manager或者是CFO打交道時,他們的經驗可能都比你多10年以上,你要怎麼樣自信地去跟對方交流,讓對方能夠答應你的建議和方案,這是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的能力。

今天小派的介紹就到這裡,希望對大家對了解商業銀行和今後的職業發展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應聘管培生,看你的學校,你的綜合能力,實習經歷只是極其小的環節,可以錦上添花,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入職銀行以後,如果你想轉崗到投行部門,你的實習經歷是加分項,專業素養的作用會大一些,但是還需要其他方面,領導的決定權可能更重要。


以五大行總行為例說明。

目前商行總行自己的實習計劃還屬於剛起步階段,實習表現優異的,會在後續招聘的某些環節可以直通,而並非是券商實習這樣的半試用性質。

目前幾大行的招聘中,部分是統一作為總行招聘,部分是總行管理部室和金融市場等利潤中心的招聘往往是獨立的。先說第二種:在管理部室的招聘中,結構化的成分大,實際上實習起的左右不是特別大,而且對實習的認可比較寬泛,主流機構的實習,都是認可的,所以目前在投行實習,不會對你投此類崗位造成不利影響。另外就是類似金融市場、投行這樣的利潤中心,此類機構招人,自主性強一些,會對實習經歷的內容有一定關注,但並不是非要和業務特別對應,投行、資管、PE等實習,都是OK的。第一種情況的,參照管理部室招聘。管培生等特殊渠道招聘,怎麼理解實習經歷,我也不知道。

所以目前題主的實習經歷,不會對投銀行造成不利影響,如果打算過來,可以繼續實習占坑,正常投銀行就可以,這樣後面選擇還多一些。


題主這樣的情況,一邊苟坑位,一邊抽空面銀行就是了。銀行不會不看也不會太看實習經歷。簡歷篩學校,筆試行測+金融基礎知識+一丟丟銀行背景,群面看綜合素質,單面基本問簡歷問性格。


感覺有用,但沒那麼有用。

幾大行校招感覺更看教育背景和成績,你的面試表現也比較重要。至少面試的時候不太問實習經歷,你的實習經歷可能在入職後的處室分配時有點用。


得看你想找商業銀行什麼部門的工作。

如果也想去承攬承做的投行部門,這實習肯定有意義,畢竟是相同工作內容。

如果想去別的部門,就看工作內核的相關性了。

不過商業銀行的職位對現在的孩子們依然有這麼高的吸引力嗎?


商業銀行也都有投行部,也算是相關經歷了。


有用的,投融資都是相關的。


以下只涉及銀行總行。

過多的投行經歷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主要原因在於之前行情好的時候,許多同學把總行的offer當保底,一旦拿到了更好的去處,就會拒絕offer。而總行機關和市場化機構不同,有半體制的特徵。招聘時間一般一年只有一次,不可能像市場化機構隨時補充。招聘人數,擬錄取人員都需要行級領導批閱,一旦毀約率過高,不但本年度招聘計划出現問題,領導可能也會有微辭,因此「穩」我覺得是商行招聘的一個特徵。

到了現在行情不好,總行的性價比更加突出。完全不愁簡歷的質量的前提下,綜上上文,優中選「誠」肯定是非常關鍵的。

因此我秋招那年,有一些握有頂級實習經歷的同學簡歷都未過篩選,我覺得其中可能有overqualified的原因,也有人力的老師對「經歷全在市場化機構現在又突然來找我是不是把我當備胎」的防備。

因此我建議你投遞簡歷前好好考慮一下。畢竟要是簡歷被刷了其他都無從談起了,經歷留到面試的時候再談也未嘗不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