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在科技领域最核心的动力是什么?


资源分配不公。

不是当今,而是永恒。

永远是金字塔结构,下面的人想沿著金字塔爬台阶,不断往上爬。

有些金字塔腰胖,有些腰瘦,瘦得像烧瓶,很多行业都是几个寡头吃掉几乎所有。

另外所谓的橄榄球形还是纺锤形社会财富结构的,完全是扯淡。

埃及人的金字塔立在那里千年不倒,因为它稳定。当年他要是建个纺锤形,用尖立在地上,早就倒了……

你回家立个鸡蛋就知道了……

所谓的某个国家是纺锤形社会结构,或者说财富结构,或者说分配结构,那是把别国当成了金字塔底座,自己用经济、技术、军事等优势,在底座上焊了个架子,把自家的橄榄球立在底座上而已……

现在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愿做底座,那些尖上的国家就开始黄马甲、黑天鹅事件、向右转。他们不能在把别国当成底座后,只能忍痛在自己国内弄出个金字塔,最多腰胖点。

这里面又涉及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比如考试考得好,家长给买自行车这叫正向激励;

考试考得不好腿打折,这叫负向激励;

现实中,生存赚钱也是如此。

有钱可以活得很爽,这叫正向激励;

相反,没钱活得很悲惨是负向激励,

如果没钱活得一般甚至还比较舒适,但有钱可以获得更爽,我个人认为是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很难实现,不是生产力不足,物资不够,后面再说。

现在的状态是双重激励,动力更足,更刺激:

有钱很爽,没钱很不爽。

相信有人会说,爽不爽是看你跟谁比,比如:

「你跟战乱地区快要饿死的比,起码没饿死」;

或者

「你比古代皇帝舒服多了,古代连消炎药都没有,发个烧可能就死了。」

咱先不谈你到底是否真的比古代皇帝活得爽,请注意,这都是跨生产力比较生产关系!

咱们学过政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却要跨越性的比较生产关系,其实是不科学的。

再说前面提到的,金字塔底下的活得还行,上头的更爽这种大部分靠正向激励的理想状态行不行的问题,是否下面分得多了,上面就肯定完蛋。

再多玩家博弈系统中,是这样的,

但如果只看单玩家,非博弈系统,也就是一家独大,几乎一人说了算,几乎没有外部玩家竞争者的状态(曾经的美国就这样,活得很爽,一个工人之家,女人不工作带孩子,男人自己工作,养3、4个孩子也并不拮据,但并未持续多久,毕竟外部玩家也想爽来著,这就是想爬金字塔的发展动力)。

其实,咱们1.6亿产业工人生产的东西,可以出口给整个地球来消费,所以并不是金字塔底下的必然分配不到充足的消费资料,要知道产能是过剩的,东西有太多,只不过不能分配给你而已。

你正常干活得到的钱不够花,尤其是在刚需上不够花,那就得玩命多干,多加班,生产出更多的东西,然后东西就产能过剩了,东西就变得更不值钱,利润更低,甚至有可能更难赚钱……

这就像那个经典的段子,煤矿工人的儿子问:

「爸,咱家为何这么冷」

父亲:

「因为没有煤炭」

儿子:

「为何没有煤炭?」

父亲:

「因为煤矿倒闭了。」

儿子继续问:

「煤矿为何倒闭了?」

父亲答道:

「因为我们挖了太多的煤,煤炭越多越不值钱,利润越来越低,过剩的煤炭又卖不出去,成本在那里,煤炭却不能变现,弥补成本,并有充足的利润,于是就倒闭了。

倒闭了就失业了,失业了就没工资卖过剩的煤炭了。」

至于为何不能直接分发,那是另一个问题,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市场变现,那是另一个问题。

包括老龄化也是,

静态看,举一个错误的,极端的模型,哪怕咱就是10亿不能工作的老人,剩下的4个亿,生产的东西都够2个半地球来消化产能……

以上说的底层活得还行,太过不严谨,因为会有人说人的欲望永远无法被满足,永远不会觉得活得还行。

所以他是有标准的,科学原理还是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这个活得还行有标准的,

也就是在某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也就是生产力背景下,衣食住行,教育,医疗这些刚需得到基本满足为标准。

刚需就是刚性需求,逃不掉的。

如此就排除了某些人说「我就想买1万个爱马仕才能满足基本需求这种杠精言论」。


时间长了我们不敢乱说,未来十年,那肯定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了。说是新冷战也不为过。这样类似军备竞赛的东西只要一方开头就很难停下来。

不要小瞧了美帝的科研实力!我们很多领域还落后呢。


生产力的推力就是人的需求。现在似乎转化为了资本,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赚钱。

人需要更快更便捷地到达某一地点,就需要先进的交通工具。人需要低成本,高质量的商品,就有了各种大规模机器。


落后的生产力和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


信息和数据。

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人工智慧,大数据,AR,VR,量子通信,,,,哪个都是跟信息紧密相连。掌握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就是强大的生产力,我们看那些互联网公司,什么BAT,都是靠信息发家致富。

以前总说年轻人药多读点书,现在恐怕除了读书,还要劝年轻人多学点编程,程序,演算法就是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未来十年的科技领域动力绝对不是什么专业人才。而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错,但是前提是兑现了,在当前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本科生仅仅是脱离文盲,专科要靠手的年代,根本不缺人,而是缺乏调动积极性和筛选人才的办法。当前的常态是,很多公司里一旦被某学历尚可,能力一般的人占据关键岗位,很可能这个部门的存货就靠嘴巴了,下面的人基本难以出头。而现在的人普遍两级分化严重,一种纯粹靠情商活,一种智商高情商低,两者兼具的大部分成功了,怎么提高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工作积极性,是未来提高生产力推动的巨大空间。其实很多东西没那么难,只是各有各的利益。


看你说的哪方面:

1、军用,很明显每个国家都想站在制高点

2、民用,主要还事市场大小和你口袋的钱能买多少东西


数学吧。

印象中物理学的重大突破都是有数学在背后支撑的。

这才有了相对论、量子理论这些东西。

然后无数科研人员努力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产品。

比如,卫星定位系统就是相对论在技术层面的实践。

……

未来的科技突破大概率还是需要物理学的突破。

(大刘在《三体》里面提到的三体人锁定地球物理突破就锁定了科技发展是有道理的)

而物理学的突破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说实话,作为一个外行人,有时候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想:物理学这么多年寸功未进,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数学家们不够天资聪颖,搞不出物理突破需要的数学工具呢?

……

外行的一家之言,批评随意,但是请有理有据……还要讲礼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