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比如最近很火的《南山南》,還有之前的《斑馬斑馬》《董小姐》《當你老了》《夜空中最亮的星》。這些歌都是出了一段時間了,當時並沒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選秀節目一唱立刻就傳唱度爆表了。是民謠比別的風格好聽嗎?還是其他原因?


你說為什麼總是紅這些歌,你並沒有調查。很多歌擺上電視,也不見得能紅。很多歌早沒紅是因為宣傳渠道有限。因為這些歌雖然早就出了,可是大家不知道。大家一旦知道,就紅了。可見這些歌本身有擊中電視觀眾的喜好。

而且電視是一個很奇妙的場合。一個轉瞬即逝的瞬間加上燈光,舞臺,再有樂隊,和很多人在網上聽一聽那也不一樣。電視要製造一個瞬間,只要觀眾記住了,有的東西就植入了。這批觀眾再把這些歌傳出來,有時候一傳十十傳百就推開了。

而且電視有品牌效應。你對別人說,「我覺得這首歌好聽。」和你對別人說,「這首歌在某某某節目一唱,馬上火了。」 心理暗示的作用還是差別很大的。


因為民謠是音樂屆的一大源泉,源源不斷地為搖滾和流行這樣的音樂風格提供力量。君不見,Bob Dylan是被多少的搖滾大神改編、翻唱過。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俗界人民找到了與世俗劃清界限的保護傘。面對世人道道想要刺穿我看透我的目光,我必須來點什麼保護祝我,厚厚的外套虛偽的面具只能保護住外邊,我脆弱的玻璃心也得有點軟實力,音樂,廣為人知,就是你了!

流行,不不不,大家都在聽,人人都會唱,,一下就暴露我了。

搖滾,停停停,我一挺正經的人,怎麼能讓人覺得我稜角那麼分明呢。

古典,得得得,別人聽到肯定說我裝13,我的逼格不能上到那麼高。

民謠?哎哎哎,這個好,唱的啥?我也不造,哼,和我一個水平的估計也不知道,這樣就覺得大哥很有逼格了吧,哈哈哈
也許是因為太缺乏了吧,一樣東西喫多了也就喫膩了,天天聽那些毫無營養的口水歌,能不就像抓住一道佳餚似的嗎?


沒女朋友吧
因為那些覺得別人傻逼的人也傻逼了。
很多人沒聽民謠,突然一下聽到了就感覺很特別
一樣東西喫膩了就自然而然的要換口味了 況且就火的那幾首,大部分也算不上什麼優秀的民謠

其實這種本來就小眾的東西實在是不適合選秀啊!每一個人聽都是不同的感覺。或者說直白一點,民謠最適合一個或者一小羣人安安靜靜自我欣賞,讓人自己慢慢體會。

可是你拿去選秀推向大眾,你都不覺得怪怪的嗎,比如題主說的《南山南》,三天在我們學校廣播站播了五次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啊!

還有《董小姐》,其實在宋冬野的歌裡面比《董小姐》好聽的歌有不少,馬啪啪的歌裏比《南山南》好聽的也不少,要說民謠真的大眾化了反倒覺得民謠就不是民謠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