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可以確定客觀嗎?


實踐是同時改造主觀世界(認識的發展)和客觀世界(物質的發展)的活動

主觀世界本身就有客觀的物質基礎(構建主觀世界是大腦的機能,而腦活動一定得遵循相關生理反應的客觀規律),而且主觀能動性笨得很也需要通過客觀物質來實現(沒有大腦這個物質結構以生理反應的方式做出決策,大腦如何遵循生理反應的規律調動身體資源,來進行實踐呢?)。


首先,主觀大概率無法確定客觀!

其次實踐從本質上來說既是主觀行為也是客觀行為。

說它是主觀的原因是,實踐的因正常來說大部分是由主觀行為在記憶及經驗不自知的情況下催生或引導出來的一個念頭,也就是說沒有主觀念頭的因也就不會導致客觀實踐行為的果。

但從客觀事實的角度來說,實踐的行為的動作本身的的確確又是個客觀事實。

舉例:我有點餓了,我現在去吃飯了;

有點餓了是主觀的因,因為當身體告訴你飢餓的感覺,你的選擇還是有很多種,不會必然導致一定要吃飯的客觀行為,你可以選擇吃,也可以選擇不吃。

我現在去吃飯了,就是這個因帶來的果,你主觀選擇了一種,那麼這種我現在去吃飯了的行為表現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諸要素是客觀的,並且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要受到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制約,因而實踐是客現的物質性活動,但同時,實踐又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因此,實踐既不是純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也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它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相統一的活動。


人為的任何事、物,既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的(從火機到火箭,從平淡的生活到洶湧的社會革命與戰爭),也是主觀的精神意識的。

每一人為的過程和結果,都受到主觀思想意識的指導支配製約,都隱含凝結了人們的相關文化思想,是意識思維的客觀和具體展現。故而人為天生附帶有意思思維的社會屬性——正確與錯誤,道德與反動,高尚與低賤,美麗與醜陋等等社會性評判,需要享有應當的權利,必須擔負相應的責任。

而一切自然存在,都只有自然屬性,沒有社會屬性,也不需要人們的負責。


不同視角下的語言,你要從屬,也算一奇,主觀與客觀,實踐與理論,有相同的因子,但不一樣的視角。


主觀行為吧!應該是


看勞動意願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