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预警 你们看懂就好)

昨天男友给我发了一张图

这是一张前几天他去某个批发市场随手拍的一张图片 当时他只是想告诉我他在这个地方 晚上闲的没事干就自己套了一个滤镜加了一些颗粒 他问我这个好看吗 我说挺好看的 他自己看了半天也说挺好看的 然后他就开始质疑自己天天背著十几斤的器材拍出来的照片和手机拍出来再精修一下的照片效果是一样的 他觉得自己两年多在摄影上的坚持是没有意义的

他说他一直追求的是这种??

但是大家好像都喜欢这种??

在他刚刚开始摄影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调色 研究各种滤镜是怎么调出来的 两年过去了 他现在看一眼滤镜就知道怎么调 但是调半天还是那个滤镜 他想为什么我不直接搞个滤镜呢

这两张图??

他说其实用手机拍调一下也能拍出来 只是画质没那么高 虚化差一点 可是平时分享的环境也不需要画质也不在乎虚化 那他要相机干嘛呢 我说因为你想拍出来你喜欢的东西啊

我不知道这个东西从专业的角度应该怎么看 毕竟我真的连业余都算不上 我平时都是用手机拍照的 所以想问一下各位这个问题 当然我没别的意思 我纯好奇 顺便看怎么安慰一下男朋友 就这样


手机拍照,跟你点个外卖差不多,除了选哪家,你并不能控制什么,没法控制材料,没法控制烹饪方法,能控制的最多就是不要葱不要蒜不用那么多盐之类的,这些就相当于手机拍照你控制的东西与预设滤镜。相机拍照,就像是市场买的菜,会选的人能选到好材料,会做的厨师能煮出美食,而不会的...可能没你随手点的外卖好吃。不会买菜的人,能在积累经验跟学习之后成长成会买菜的人,同样不会煮菜的人也有可能炼成好厨师,但,你随手点的外卖,它不能让你变成好厨师跟买菜高手。


泻药

先说结论

因为相机拥有比手机更高的拍摄上限。

我想上面一句话可以解答所有讨论手机与相机拍摄图片的讨论。

我本来想写一大堆光学和机械学的术语,去论证在除了便携和分享方面,相机比手机拍摄照片的优越性。

但想一想这样不够直观,可能也不能很好的解答题主的疑惑。

在这里我就简单的举个女孩子比较容易的例子。

我太太曾经因为赶时间找不到腮红,用一点点口红抹在脸颊上,然后晕染开做到了腮红的效果。

在我这么一个钢铁直男眼里,这根本没有区别。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花几百几千的买腮红呢,用口红不就好了么?

我相信题主这个时候一定可以举出一大堆理由论证专门的腮红要比口红随便弄弄要优势的地方,比如最终效果,操作性等等。

这个就和手机拍摄的图片和相机拍摄是一样的。

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最终端的呈现上,他们的效果几乎相差无几。但是在另外的相对极限的情况,比如较大的光比,弱光的环境。比如一些非常规焦段的拍摄(手机的常规焦段在24mm左右,苹果三摄也就包含等效13-50mm)。这些时刻相机就能完成手机完成不了的任务。

而如果一个人用相机拍摄和用手机拍摄的效果差不多。那可能是因为他的上限太低,没有发挥到相机比手机高出的上限部分。

最后放一组对比,在一个还算极端的情况下,下手机直出图片和相机拍摄调色的对比。

以上。


到底大概和买那么好的食材回家自己花几个小时做菜是为什么

差不多的答案

大部分食材不能生食,买回来是因为烹饪需要,不管是配菜还是主食。目的为了好吃。

摄影也是一样的道理,快门只是整个工序的一部分,而后期是另一部分。目的为了好看。

至于花半个小时,几个小时来后期是为什么,简单的说因为技术还不够熟练……仅此而已。


很简单

关于器材:首先用摄影器材拍照的体验感是和手机不同的,包括仪式感,操作感。其次像手机和相机的区别这种问题建议去看看专门的问题,已经被回答烂了,没有可比性。

关于后期:自己修图不是为了调得像哪个滤镜,或者是单纯的为了修去修,而是为了自己去发挥,根据自己审美与意境去调整与创造,等有一天你发现手机的那些滤镜多少都和心里想的那种味道差点感觉你就知道学会后期的好处了

说白了摄影就是在基础理论(构图光线色彩)支撑下去使用器材拍摄然后进行后期出片,虽然选择手机和相机都能玩的很不错且都可以套滤镜做后期一步到位,但是相机比起来效率更高功能更好,而后期你学会之后可以发挥的更自由,何乐不为呢。这就好比家用车和跑车都是车,目的都是去驾驶,但是能说高价买跑车就没有意义了吗,跑车定价高且单独分这样一个门类是因为它比买菜车更有操控感和体验感且性能更好,而且后期改装可以自由发挥,可玩性更高,还原最纯粹的驾驶感受。其实讲了这么多说白了就是受众群体不同导致的这种结果。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回答也会有所不同。

从专业摄影师的角度来回答:为了精确。

我遇到过最刁钻的客户,会把你拍的产品广告图片,印刷出来以后,用剪刀剪出来,贴在他的产品上对比颜色有没有偏差。这就要求,从拍摄到平面设计到印刷,整个流程都必须非常严谨。

不要以为,会用各种软体调色,就一定能矫正所有的色彩偏差。虽然三原色和三补色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我告诉你,不同设备和光源下拍出来的照片色偏,从明到暗,从紫到红,偏差程度可能都不一样。不要说手机,就是相机,能处理好红色的过饱和以及紫色的缺失,都是经过了几代相机的进化才趋近于完善的。你要是有一台佳能5D(第一代5D),你可以拍紫色的东西试试,那玩意儿拍不出紫色。

不光是精确,专业摄影领域还要求能够批量的精确。如果我拍一千个产品的广告照,我必须要求这一千个产品的广告照的色彩要准确或者色调要统一。这要求能够手动控制曝光三要素,能够自定义白平衡。并且能够拍摄RAW格式利用专业软体进行精确而高校的批处理。如果像手机那样,相机也对图像进行各种优化处理。摄影师一定会疯掉的。不要以为手机关闭各种滤镜就是原色了,没那么简单。手机为了讨好用户,会建立基于AI的调色方案。即便你不采用任何滤镜,随便按一下拍出照片。手机的摄影APP也会根据画面内容进行优化,也就是替你PS。

哪怕是艺术摄影,也一样对颜色和曝光要求是非常精确的。优秀的摄影作品,它的色调,绝不是「差不多」就可以的。而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就像很多画家调色一样。有时你把他的颜料换个品牌,他就会发现某些颜色调不出了。虽然在你看来明明就是一样的颜色,但他就会知道,这次买的颜料不一样。

最后回答你男朋友的问题,如果他觉得自己研究相机没有意义。那就真的没有意义。至少,相机有意义的那部分,他是用不到的。这没有什么值得安慰的。

比如说问题中所举例的「他说他一直追求的是这种」/「但是大家好像都喜欢这种」。我就从来没这种感觉。如果他的朋友圈子里都是这样的欣赏取向,而他用手机就能轻松达到这个效果。用相机和更复杂的PS方法去得出同样的效果,真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前几天有个特别喜欢吃油炸臭豆腐的人骗我吃了一块他超爱吃的臭豆腐。我吃了一口立马就呕吐了,完全就是屎的味道嘛。我和他用怀疑的眼神相互确认了好久臭豆腐的味道,最后确认在吃臭豆腐这方面,我们完全不是同一类物种。

所以说,不要怀疑自己。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知道。很多之前看起来很有价值的东西,可能过段时间,你就觉得一文不值了。这未必是坏事,可能是你更清楚了自己的需求罢了。


如果需求只是随手拍然后分享,那显然手机就足够了。让你男朋友把相机卖了算了。

反正我买相机就是为了拍手机拍不出的东西。我自己拍照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大题两个方面

1.为了艺术效果

2.为了商业活动

总结,为了使好看更好看


花四十块钱买一条金鲳

去头,掏内脏,清洗,改花刀

捣蒜泥,涂抹盐和五香粉,腌制一个小时

到底是为了什么?


重点不是用什么拍,而且拍的是什么。日常照片承载的就是真情实感,生日会上随手拍的一张朋友照片比精修的大光圈糖水片更有趣。去解读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比冷冰冰的单反参数有意思多了。

我是业余选手,以上都是大脑的局部发言,不要上升到我个人(狗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