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國產車合資車的事,我和好幾個哥們家裡都快吵翻天了,最嚴重的都快離家出走了。

大抵情況都是一樣的,大家大學畢業近一年,工作穩定下來,家裡想著給買輛車,父母都是癡迷合資車,我們這些人都是想要國產車。

先說我,某天早上起牀,收到老父親的微信,「給你買輛xrv吧」。自此開始了長達兩個月的國產車和合資車的爭吵。大致對話情況如下:

父:給你買輛本田的xrv吧

我:這是個小型suv吧,我一米八五的個子坐進去確定不會頂頭?

父:不會的,我在路上見過好幾次這輛車了,看著不小。

我:這內飾看著好low啊,配置也少得可憐。

父:這個車省油,質量還好。

我:省油是真的,質量好不好不好說,要不加點錢買雅閣吧,這個車挺不錯的。

父:沒那麼多預算,落地預算最多13.5w。

我:那行吧,預算這些的話可以看一下國產車,我覺得長安CS75和UNI-T挺不錯的,也符合你的預算。

接下來我爸的反應就像我觸動了他的逆鱗一樣……

父:國產車?我絕對不會給你買的!你放心!這個長安我絕對不會給你買的!國產車我絕對不會給你買的!

我:為什麼?國產車現在質量可以的,內飾好配置多。

父:內飾好有啥用啊!開兩三年就報廢,越開越費油!還不保值!

我:國產車不保值是真的,開兩三年就報廢還費油誇張了吧。

父:一點也不誇張。

我:那行,你說你的備選除了xrv都是有什麼車。

父:xrv,軒逸,朗逸,思域。

我:xrv我說了頂頭,軒逸不好看,朗逸減配嚴重還是中國特供還是算了吧,思域名聲都壞了,另外我記得思域13.5w落不了地吧?

父:可以買老款的。

我:你寧願買老款思域都不買新款國產車?!

父:對,沒錯,國產車三大件不行!開越開越費油,還容易壞。

我:你知道三大件是什麼嗎?

父:怎麼不知道?!發動機,變速箱,還有一個我忘了。

我:總之你說的這些車我都不喜歡,如果非要合資車,要不看下別克英朗吧,我同學有一輛,1.5L自動精英型落地不到十萬,合資車,還省油,滿足你的要求了吧?

父:誰說的別克省油?!就別克車費油!

我:你開過幾輛車?!你鍵盤試車吧?!我同學那車我看著百公里油耗6L左右還能有假?!再說別克英朗發動機又不是都一樣!1.5L自然吸氣怎麼會費油?

父:什麼自然吸氣?

這時候我意識到了不對,然後開始問我父親一些問題。

我:你不知道什麼是自然吸氣?那你知道渦輪增壓是什麼嗎?

父: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我:乾式雙離合變速箱,濕式雙離合變速箱,AT變速箱的區別你知道嗎?

父:你別和我說這些有的沒的!我聽不懂!總之,國產車就是不行!合資車就是質量好油耗低!

我:合資車質量哪好了?帕薩特中保研碰撞測試撞成啥樣了你知道不。

父:什麼中保研?合資車質量怎麼不好?!你去問問恁叔,他開的那個大眾,質量怎麼不好?

我:爸你除了開過你那輛麵包車你還開過幾輛車啊?稍微開個好點的車你肯定覺得好啊。現在都2020年啦,一線國產車三大件已經可以了,油耗也不是不能接受。

父:別說恁些,國產車我絕對不會給你買的!你信不信我乾脆就不給你買了?

這時候我也怒了……

我:不買就不買!你什麼都不懂還硬要裝專家!我說雅閣,你說預算不夠,我說國產車,你說國產車兩個地方不好,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說合資車好,我問你好在哪,你說三大件,我問你三大件是啥,你就知道發動機和變速箱。十萬出頭硬著頭皮買什麼合資車?!不買就不買!我還不稀罕呢!

然後,就這樣的爭論到最後的爭吵,在我家循環了整整兩個月!就在今天,我奶奶也下場了,她站在我這邊,直接一個電話打了過去,我預感今後的家庭形勢會越來越亂……

我一個哥們,他爸也是要給他買車,本來挺好,他爸也不懂車,說你看中啥車就買啥車,我這哥們看上了UNI-T,結果都快交錢了,被我哥們他大伯知道了,然後他大伯對著他爸一陣洗腦「國產車不行國產車不行合資車好合資車好」,然後他爸直接反悔,現在我哥們的反應是「行,不買UNI-T可以,那我要本田皓影」,在得知本田皓影比UNI-T貴了五萬多後,我哥們他爸沉默了,現在買車的事也不提了,整天處於國產車合資車的爭論當中……

接下來是我一同學他爸,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他買了一輛帕薩特,把我這位同學給氣的啊,直接對著他爸來了一句「你是想讓我被別人給撞死嗎?!」現在家裡的氛圍,堪比美蘇冷戰。

最後,我這一位同學,看中了領克03,他爸也是看不上國產車,要給他買朗逸,我這位同學用離家出走威脅,最後終於如願所償的提了領克03,不過家庭氛圍嗎,也是有點僵。

以上當個笑話看吧,下面進入正題。

我認為國產車的上限肯定是不如合資車的上限的,畢竟這些外國車企都有著百年以上的技術積累,但是合資車這些牛比的技術不用在十幾萬的車上啊,十五萬以下的車,我個人認為,一線國產品牌肯定是比合資車強的,二十萬以上,國產車很少能夠涉足,但還是有的比如紅旗,至於再往上,如五十萬以上,是國產車無法踏足的領域。

但是,國產車這幾年已經取得了肉眼可見的進步,想要更進一步,就要加大研發投入,那麼就要有更多的利潤,需要國內消費者更多的支持,至於國產車什麼時候能取得大多國內消費者的支持?等年輕一代攢下來錢自己買車的時候吧,最起碼我身邊的這些同學,買車預算只要在15w上下的,大都考慮國產車,因為我們會上網查各種資料,各種知識和數據都是公開的,就看人願不願意學習和查找,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但凡不傻,都能看出來這個價位的國產車是不弱於合資車的。至於老一輩人?大多數都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別人說啥他們信啥,說合資車好,問他們哪好?三大件好!問他們三大件是什麼?我不管,合資車三大件就是好!

最後,我想問問大家,如何勸說我家老頭買長安UNI-T,又能盡量鬧得不太僵……


從市場表現來看,這其實是一個長期鬥爭的故事,從歷史發展的長流中,應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吧

階段1,合資車擁有性能和質量的優勢

自主品牌尚不是非常發達的時候,合資車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無論動力性經濟性和耐用性來說,合資車都非常有優勢,一部分自主品牌通過一些配置上的優勢和外觀上的模仿在短時間內創造了非常客觀的流量和銷量,但經過一定的時間後,消費者也漸漸意識到相比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動力性經濟性和耐用性上,從長期使用的角度來說也非常重要。

並且往往配置上的一些噱頭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沒有良好的技術支持,單單依靠簡單的技術嫁接所實現的一些功能性上的突破都不太能經受時間的考驗,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越來越的的缺點會凸顯出來。

這也是多年前,消費正更青睞合資品牌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感覺在國內技術尚不是非常非常發達的時候,外來技術不僅擁有更好口碑,也非常經久耐用,結合當時市場上車輛更替週期,形成了合資品牌盛行的幾年。

階段2,自主品牌拔地而起

隨著多年的技術積累和不斷的向合資品牌學習,自主品牌也實現了厚積而薄發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品牌湧現出來,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市場,引領科技潮流,引領造型潮流,不管是技術創新,還是產品裡帶來的口碑,抑或是單純通過模仿和低價等等等等方式,自主品牌的蓬勃發展搶佔了很大一部分合資品牌的市場。

結合一些政治因素,有很長一段時間,韓系和法系車的市場逐漸被自主品牌蠶食。一個原因是這些品牌尚處於二線合資品牌之中,產品力有限,二是一些外部的政治因素導致的,自主品牌搶佔了部分日韓系市場,由於相對於日系來說韓系的產品裏更為匱乏,多年發展之後韓系車的迭代和更新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市場的日漸萎縮。

另外一個環境因素來源於SUV的需求猛增,和中國品牌suv的迅速崛起。傳統觀念中,國人對購車需求中往往希望囊括更多的使用功能或者是既希望與採購的車輛可以滿足各種環境下的使用,這也是推動suv大浪潮的一個主要原因。一線合資suv品牌的國產化進程緩慢,二線合資品牌的產品裏匱乏,造就了途觀一類成型成為合資suv寡頭,高性價比的自主品牌的崛起,比如長城,讓更多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和更低的價位擁有一款滿足當時家用需求的suv。

階段3,所謂的戰略相持

又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之後,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建立了相對比較完整的型譜,不管是合資品牌的佈局,更多中國地產話車型的投放,還是自主品牌天女散花般的產品投放,都系希望與通過提升數量上來迎合消費者更加豐富多樣的需求。

造型和配置的角度也亦是如此,主機廠和品牌方不斷的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投放更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保持原本具有優勢的產品線;也通過跨界,整合,組合,或者提煉的一些形式開發全新的藍海,打造全新的網紅產品。這個裡面應該有很多例子,領克品牌的誕生打響了自主品牌向上的第一炮,榮威RX5作為車聯網1.0時代的造就者等等等等

隨著出行方式的巨大變化,網約車,共享經濟的發展,出行規則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無論是自主品牌和事合資品牌都不在拘泥於原有的舒適圈。新理念的灌輸,新出行方式的建立,和培養新的消費習慣已經成為了無論國產車和合資車新的一輪競爭紅海。

說在最後

階段3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自主品牌在走一條更加了解消費者,並嘗試更加了解海外消費者的道路;合資品牌越來越瞭解國內消費者,脫離了舒適圈之後的新的一輪合資車優越感的理念性輸入,開始瞄準社會的年輕力量。

會不會有階段4,自主品牌打敗合資車,應該是會有這一天的。


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

合資車被自主車打敗了嗎?????

至於提問問的是如何打敗的;

那麼,啊,在夢~~裏~~~


拜託,不要一上來就給我說什麼趨勢,什麼自主車進步多大……

麻煩你們審審題,這問的是「如何打敗合資車的?」很難理解嗎?趨勢請移步別的問題去聊。

我給你們翻譯一下:國產車已經打敗合資車了,合資車是怎樣被國產車打敗的?

所以,不要給我講什麼趨勢,你一個高三一模考410,二模考520的,進步大不大?太大了!是不是利好的趨勢?可是你要清北上交復旦浙大廈大武大憑這個錄取你嗎?

是,自主車這十年來的確有了大幅度進步,可是,合資車也並沒有被進步很大的自主車打敗吖。

還有因為價格低,所以銷量大的,怎麼會有人把這個當優勢呢?大家都是B,十來萬的比亞迪,一個禮拜的銷量就比賓利一年賣的多吧,所以賓利被比亞迪打敗了?


你要提問的問題可能是國產車曾是垃圾的代表,是如何翻身的?

要知道,bba在德國也是國產車。

過去我國工業生產能力羸弱,所以汽車在我國是暴利,一輛桑塔納二十萬,等於北京二環一套房。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按照當年匯率,一輛桑塔納在我國賣3萬多美刀。同期美國3系,a4,凱迪拉克也就這個價。

自從吉利自由艦橫空出世,再加之國產a級a0級小車陸陸續續以幾萬塊錢出現,合資車瞬間改變產品佈局,a級車價格放到12-15萬,b級車以a6,帕薩特為代表,喫掉了20萬以上的市場。

當時國產車確實是垃圾的代表,有多垃圾呢?國產vs合資的差距就是街邊15塊籃球和京東200塊斯伯丁的差距。

5萬不到的夏利和20萬的帕薩特剛?那確實剛不過。那時候桑塔納2000賣18萬,上一代產能過剩留下很多原價20多萬的桑塔納生產線,化身普桑賣10萬。

當時國產車是低端代名詞。

然後要點名三個企業:長城、奇瑞、吉利。

長城做皮卡發跡,轉型做轎車撲街,但是SUV隨著國內SUV市場覺醒,一發不可收拾,對,我說的就是抄襲換代n多代,天天還說抄襲crv的哈弗h6,中國SUV第一神車。其實大部分銷量都是手動擋,自動擋只是給個額外的選擇。10萬買個大個SUV,雖然不是合資,但只要crv一半的價格(別扯crv不到20萬,你沒算加價)。

國產車就在這種扭曲的市場下積累經驗、技術、資本。

因為合資車的傲慢,SUV市場中,15萬以下是國產車的天下。這期間,奇瑞,長安,保時泰都留下的自己燦爛的一筆。

第二個品牌奇瑞。奇瑞是上進的,國內第一個試圖衝擊傳統合資車價格空間的就是奇瑞,還是用合資車的優勢項目——轎車。觀致最後很慘,不喜表,但是給了市場一個信號——國產想做好的,高端的市場,產品力也可以,只是大家還不那麼接受國產的高端化,同級別同價格更願意選擇合資車。

第三個品牌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大家還覺得只是一驚,開玩笑說沃爾沃以後是國產車。吉利對國內市場的推動是領克。拋開宣發是產生很多黑料,從結果上,市場認可領克,覺得這個國產品牌可以和合資車一個價格。領克用特立獨行吸引了年輕人眼光,把大量的關注從看品牌帶到看產品上面。

說這三個品牌並不是說國產車這三個品牌最好,而是他們很典型。在國產車崛起之路上,各自成就了屬於各自的里程碑。

在小粉紅頗多,花錢十分狠的80-90一代,第一輛車往往不是結婚時候滿足一家七口的車,而是工作以後獎勵給自己的大玩具。這一代也不再和上一輩60-70年代長輩一樣,知識眼界受時代因素影響有限;他們更多關注產品本身,而不在乎親戚朋友的看法。會關心變速箱是at、dct、mt、amt,會思考1.5t和2.0l哪個更適合,會考慮操控和空間的取捨,會在意科技配置對體驗的影響。這些內容,是被公知泛濫年代常年吹噓德國骨科(劃掉)品質洗腦文包圍的父母輩沒機會接觸的。

總結陳詞:因為購買羣體的發展,已經不能靠品牌忽悠,同產品力的bom成本差不多,合資也只能貴一點點。

購車建議,買轎車,除了部分偏門品牌,國內少有打得過合資的產品。

5萬以下收個二手吧;10萬檔雅力士,飛度,桑塔納捷達;15萬檔領克,日系三傑;20萬-35萬,國產只有紅旗尚能一戰,h9和A6之間,低配h9,高配上A6(高配指的a6的四驅版本,不是1.8t的高配)。

SUV國產品牌是充分發展的,15萬以下市場,合資一個能打的都沒有,crv/皓影,途觀,按平臺劃分就是10到15萬的國產車市場。尷尬的是20萬以上市場,只有一些偏門產品。比如紅旗,哈弗h9,比如bj90。

最後的最後,不要覺得沒有高端車是國產車不行,高端國產車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發展的,目前市場的主力區間,國產車已經佔了半壁江山,慢慢來,會好的。


請問題主是哪個廠家的?如此明顯的釣魚,是否合適宜?而且如此釣魚可能要釣一條大鯊魚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