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各種著名的猜想,提問者並沒有解決問題,但這些猜想已經很nb了……


老師們都會說這樣的一句話:

碩士生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博士生鍛煉提出問題的能力。

but,我的老闆曾經怎麼說過,博士生鍛煉的應該是提出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換句話說,沒有潛在解決路徑的問題,跟不提沒有兩樣……

提出問題本身不怎麼難,真的。雞蛋裡挑骨頭的問題不算本事。比如柴靜那堆環保的問題,算是提出了問題,但沒有意義。因為不可能有任何作為,不能作為也就不可能解決,那這個問題本身的存在也就僅僅是個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和提出不需要解決的問題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重要的是提出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我覺得做學術的話大概不大會考慮這種抽象的問題吧……?都是做著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的問題,同時越有新意越有意義就越好。

搞學術的人優秀的方式有很多種,哪怕你純學術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只要你能夠有辦法招來合適的人跟你共事補足你的缺陷,這也是可以的。單體能力全面開花的人似乎沒那麼多……

如果你的能力做不來很硬核硬扎的東西,做點有新意有意義但是不太難做的也挺好。

如果你的底子好,但是點子比較缺乏,你也能有辦法找到有用武之地的東西,比如你是一個搞實驗學科的人,去看一些新論文的綜述,找找哪些問題常年沒人解決或者是個大熱點,或者去看看目前某類器件的性能上限是多少,你去想辦法搞個更高的數值出來,或者多去看看做一些純理論研究的文章,你有沒辦法去做點有意義的實驗驗證他文章里給出的重要結論……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找到硬核課題開展工作,然後就看你怎麼力大飛磚了。

具有創新性的工作和硬扎的工作都是好工作。我個人覺得考慮這些過於抽象的問題沒多大用,與其考慮這些抽象的內容不如實實在在去多學東西多試著看文獻找idea……


看階段吧。

在當獨立PI以前(手下沒人的時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重要,因為所有的事都得自己干。

當了PI以後,可能提出問題的能力變得相對更重要一些了,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寫代碼,調參數之類)的能力可以弱化一些。因為這時候,更需要做的是規劃方向、提出idea、找資源、帶領團隊、指導學生、社交等。


我覺得這個應該是一個關於勇氣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我們目前有能力提出問題的人很多,但是我們缺乏有勇氣去解決這些問題的人。(我覺得我自己也是一個缺乏勇氣解決問題的科研人)科研還是太浮躁,我其實很贊同科研是有錢人玩的,科研需要燒錢,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我們用5年10年甚至一輩子去解決一個問題。所以,不管是提出問題的能力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勇氣!!Courage!!!當我們中的有些人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按照自己的初心前進的時候。科研就會有希望,國家才會更強大。但是,我相信這一天會很快來到,因為我覺得90後00後比我們70後80後擁有更為獨立的個性,所以。。。學術也好,國家也好終將越來越好。


從一個很小的角度闡述下,

隨意的打開某個領域的paper,在introduction部分,我們都可以看到該領域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鈣鈦礦,材料不穩定,難以規模製備等,文章的發表就是為了解決或者解釋或者促進以上領域問題和挑戰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每個領域都會存在一些眾所周知的挑戰和問題,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就顯得很重要了。

再多說一句,就材料類而言,將某個問題解決的程度決定了文章的檔次,如果只是促進或者提供了問題的思路,就是十分以下的paper,如果是提出了一種方法,並能自洽的證明了這個問題在lab程度可以被解決,基本就是NS程度的期刊了。

再陳述下觀點,每個領域基本上或大或小都存在一些大家熟知的問題和挑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解決呢?個人觀點,這裡考驗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另一個方面就是創造力,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問題是基礎,解決問題是關鍵,諸君加油


其實很多論文都有體現,例如我有時候挺喜歡一些問句題目的論文,他們大部分的證據都是為了提問,給你大家提供思路並研究,這種文章讀起來很有意思,但是這種文章分布可能都在一些老牌的期刊上發表,但是被引率一定很高。不過目前的主流頂刊,沒有應用,幾乎是不會被發表的,這是看重解決問題的體現。但是前者讀起來更有意思,我更喜歡前者。


縱觀整個科技史不難發現,每一個科學大師或科學巨匠都在圍繞一個新的問題展開研究和探索!

哥白尼圍繞和發現的是「太陽與地球誰環繞著誰跑圈運動」的問題!

伽利略則圍繞和發現的是「重量不一的物體誰先誰後落地的」問題!

牛頓則則圍繞和發現的是「蘋果 為什麼會落地」的問題。

愛因斯坦則圍繞和發現的是「追光後果效應」的問題。

瓦特則圍繞和發現的是壺蓋運動如何利用和應用的問題。

萊特兄弟則圍繞和發現的是「如何讓機器像鳥兒一樣在天空翱翔」的問題!

法拉第則圍繞和發現的是「利用磁效應如何產生形成電流」的問題。

足可見,解決問題是建立在發現的基礎之上,沒有發現問題之說自然而然也就沒有解決問題之說。所以,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與此同時,愛因斯坦總結其一生的經驗提出了「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論」。


這是設計者重要呢,還是製造技術工人重要的分開來說的問題,其實自然規律都是兩性時間統一存在原理,都是正中兩性時間統一標準系統原理模型,都是一對兩性時間同時存在的自然法則問題。


個人認為都重要,相輔相成,但是讓工作變得特殊的是解決問題的角度


提出問題的前提是解決問題。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才能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問題,最後提出問題。

這裡要注意的是,學術問題不等於疑問。疑問更多地是強調主觀上的不理解。而學術問題更多的是強調客觀上的空白。

對於學術研究而言,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體現了一個人學術水平。這兩個方面沒有輕重之分。提出問題固然顯得非常領先與深刻,但其基礎是在全面解決問題。否則,問題就是空中樓閣,沒有牢靠的基礎。

最後,我認為學術領域更多地是強調學術能力,而非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對於學術大家而言,更熱衷於提出方法和路徑。


能否提出問題是前提,也就是所說的為什麼?然後才涉及到解決問題。在學術領域能夠提出問題需要深厚的知識功底,解決問題往往需要更高的能力。二者都很重要,具體孰輕孰重,只能就事論事。就拿新冠疫情而言,鍾南山院士提出了人傳人的觀點,而武漢立刻封城,全國不論城市還是農村,基本都處於封閉狀態,解決了人傳人的問題;但是如何治療新冠病毒,許多國家都在研究疫苗,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這對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太高了。


我認為其實這兩個都不是現在學術領域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vision,就是你要能看得遠。與其在別人挖好的坑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如自己做個挖坑的人。所以vision最重要。


至少還在逛知乎的人應該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等什麼時候成了大boss、手下學生遍地的時候提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


提出問題的前提是這個問題:

  1. 有人願意去解決
  2. 能夠被解決

這兩點決定了這個問題有沒有意義。比如我提一個問題,1 + 1 為什麼不等於 0 ?你覺得有意義嗎?


選擇問題的能力比較重要


如果你說的提出問題是指:

我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到某個現象和我之前看到的一本小說里的某種設定很相似,雖然小說里有魔法,但是為什麼不假設存在一種我們尚未發現的作用力導致了這種情況呢?

那麼這個提出問題的能力價值為負數,因為他除了搗亂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如果指的是:

搬了一天磚,在整理數據的時候突然發現某一項數值和理論不符,查閱之前的實驗數據發現在這個區域都會出現異常。於是你上學校的圖書館打算找解決方案,發現幾乎所有的相關文獻都有這個問題。於是你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提出了一個假設,雖然這個假設你到最後都沒有辦法用實驗證明,但從理論上出發完全是合理的。

如果是這個提出問題的能力,其價值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是你可聽過相對論?

所以從實際出發,解決和提出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你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其實就已經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非要從玄學從因果律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話。

那肯定是解決問題的人牛逼啊,隨便提個問題馬上給你解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日可待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