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比方,一個廚師正準備殺一條魚,這條魚有可能上輩子是個壞人導致這輩子投胎為魚讓人殺作為報應,一個人正好路過看魚可憐遂買下放生,導致這條魚沒有受到曾經做壞事的果報,這個放生魚的人好比壞人殺人後本應槍斃卻把這個壞人無罪釋放的法官一樣,屬不屬於破壞因果呢?

當然以上都是本人的一種猜測,不一定正確,還望大師解答疑惑。


謝邀!

你不覺得放生本身也在因果當中嗎?


同理,醫生算不算破壞因果呢?病人生病可能是因為以前做了不好的事,那麼把他治好,不就等於無罪釋放一樣的。再者,佛菩薩算不算破壞因果呢?眾生在六道中輪迴都是因為以前所造的因,渡他們出輪迴,不就等於無罪釋放一樣?


不屬於。首先我們要懂的,因果律很複雜,不是機械性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具體有多複雜呢?(人心有多複雜,因果就有多複雜)。

佛教認為:人性本無善惡,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惡」,而是善惡夾雜,因為善惡夾雜,所以因果律就變的很複雜。

既然這條魚有被放生的果,那它就一定有過被放生的因。你不能只看到惡的一面,看不到善的一面。

這就是我們學佛人的好處,佛經里常常講:一念稱我名號,假使墮到無量輪迴,都因你一念稱我名號,便得解脫。

我想這條魚能被三寶放生,那它過去生,一定和三寶有緣,只是沒有修好,墮到了畜生道,也會因為它過去生皈依過三寶,而得放生的救度。

大家想想,這個世界上,每天要有多少動物被屠宰,而那些被放生的,也是有福報的人。

我們世俗人常說,福大命大;對於那些被放生的動物,也算是九死一生;如果學佛人能如法的加持,護念,做無畏布施,那它不僅身體的解脫,而且因為學佛人的加持力,可能很快會得解脫。

因果律,就如同二水互澆,熱水多還是冷水多(善惡二事互澆),熱多冷少,那


你這屬於迷信因果,認為A因必定會得到B果。

但是如果我們以事實去看,就以闖紅燈為例,所有人都知道這樣會帶來車禍的果報,那是不是每次闖紅燈都會直接車禍呢?如此我們就明白因果並不是絕對關係,同時因果也不是有個主宰、神靈、蒼天在賞善罰惡


不屬於,這本身也是同時計入因果里的,反過來說,也是那條魚的福報


如果但從這一世來看,似乎是破壞因果。

但是因果要看幾世,甚至很多世,那麼您說的這種情況就可以解釋了。

可能某一世這條魚是人,救了路過人的命,那麼這一世才有機會被路過的人救下。

也可能某一世這條魚是廚師,而廚師是一條魚,那一世的廚師也沒有殺成那一條魚,所以感得這一世的因緣。

以上只是推測,因果很複雜,只有佛陀才能了知最細微的因果。


因果不空,就看哪個緣先成熟。也就是說,可能這條魚過去生中救過這個人的性命,然後這個緣先成熟,所以得救了,但是下一次還是要還一條命給殺魚人,永遠不會落空。

以下兩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第一篇是功德和福德有什麼區別,也就是說,做世間的好事善事和用佛法利益眾生有什麼區別?第二篇是說,真正的放生是怎麼樣的?

德遵普賢:功德與福德有什麼不同?

zhuanlan.zhihu.com圖標德遵普賢:什麼是放生?真正的放生是解救眾生的法身慧命?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放生,是行善抑或行惡,要從源頭捋起,也就是從很多人欣欣向然的「因果」談起,因為太多的人便是求這個「善果」,而非行善。

因果,因緣際會。

佛教講的因果,也不是簡單的「A→B」的簡單羅列關係。是有變數或者說催化劑的影響,也就是「緣」這個變數。

所謂「因緣際會」是也。同時滿足了「因」(事由),「緣」(變數),「際」(時間),才會有「果」。這個「果」又分「善」、「惡」等具體表現。

用道教的觀點來解釋,就是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都有一個提前量: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我們所有的「善惡」觀點都是夾雜著作為人這個物種的「私慾」。所謂善不一定是善,所謂惡自然也就不一定是惡。「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因果」也是一種「道」,只是更多是「有欲」觀之為「徼」,這個表象。所以多失其本質,流於表象。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間國家多嘲笑華人沒有信仰,幾個億的信仰人口,似乎都似作假一般。這個核心點便是「執德」,從表面去講道德,而私下確是一片渾水,不清不楚。

聖人常言無為之道,這個無為便是要身體力行,以己身為榜樣。而不是滿口仁義道德,很多時候宣傳越重,反而受害者越多。(這個的是發善心宣傳善,是人心的理解與宣傳不到位,是人間取巧之人太多,果是善惡兼半。)

放生這個事情更是如是所聞。

1、沒有考慮過放生的動物,有沒有野生世界的適應性,能不能活下去。

2、放生的動物,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居住在當地的人或物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與傷害。

3、放生後,有沒有幫他們規劃生存路徑,以及為族群的考量。

很多人,都是存了交易之心。用所謂「善行」換取「功德利祿」,不過是掩耳盜鈴!

【第七十四章】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我們能代表的僅是自己,代天伐為,純屬扯淡。行善處,要問發心,更要在行動上下功夫。使善行真的成為善行,而不是嘩眾取寵,畫蛇添足之輩。


否,因果根本破壞不了,只能暫停、繼續、添加。就算殺人犯被放了,並不代表他的殺業就這麼算了,只是延後而已。業集隨心,只要他心意不改,也就是沒有懺悔,那麼必定會不自覺的感召相應的果報,還是會受報。如果能懺悔,業集隨心,心念變業力走向就變,從而避免惡報,但還是沒有清算,只是中斷,日後殺心復起,往昔業力立馬繼續發展。

之所以放生有福報,就是因為延續了他的壽命讓他有改業的機會,所以放生果報就是延壽消災。


放生沒錯,花錢買來放生就算了


所作是因,所受是果。

遇到同樣的情況(果),每個人的反應(所作)各不相同。

有人罵你一句,(果),可以罵回去(因1).可以假裝聽不見(因2).可以逃走(因3)

三種選擇,可以在以後帶給你三種境遇(你再根據境遇作選擇,)

因果鏈達成


把陸蛇陸龜放生到水裡,把毒蛇放生到別人生存的山上,甚至放生毒蟲害蟲,更是催生出一條專門的捕捉殘害野生動物的利益鏈,放生這個東西牽扯的因果早就被佛教徒破壞的一乾二淨了,一條兩條魚的,沒啥可因,也沒啥結果的。

放心吃就行了。


因果沒有破壞不破壞之說,就比如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就是不斷進步前進的,逆潮流而動可以啊,那就接受規律的懲罰唄,客觀規律就是客觀規律,他不會因為你信與不信,順或者逆而發生改變,因果也是。放生這件事,不能說他善或者是惡,因為其中的因果太複雜了,可能為善,也可能是惡,如果是善,則善有善報,如果是惡,則惡有惡報。比如你放生個青蛙,然後青蛙去吃蟲,雖然是微細的惡他也是惡,你需要分擔後面一系列連鎖反應帶來的惡果。早期佛教典籍中從未有佛陀主動放生的記載,也從未有佛陀鼓勵放生的記載,足夠說明問題了。遇到可以適當救助,但不要主動放生。


你要是放生 鱷龜那就是破壞環境 生態鏈了


那這情況就多種多樣了,看這個廚師是不是過去被那條魚殺過,如果是這樣,那這條魚被這個廚師殺害,也算是一段因果的結束。

但我們普通人沒有宿命通也無法判斷過去怎樣,但從現在的情況來說,這個廚師殺魚就是殺業,不管這條魚過去有沒有和這個廚師結怨,但這次的殺害勢必這條魚未來會有繼續報復這個廚師的可能。

而且這條魚在被殺之前如果有人買了它,那也是它的定業未滿,還有緩衝的可能,所以有人能救了它也是有這個可能的。並不是破壞因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