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東西共一塵,得坻隨處可收身。

卜居賦就知謀拙,入宅詩成覺意新。三徑蓬蒿猶恨淺,九流賓客未嫌貧。

不須更待高軒過,袖有珠璣已照鄰。


南北東西共一塵,得坻隨處可收身。

卜居賦就知謀拙,入宅詩成覺新詩。三徑蓬蒿猶恨淺,九流賓客未嫌貧。

不須更待高軒過,袖有珠璣已照鄰。

我先介紹一下故事背景,陳與義搬家,朋友送了他一首詩,詩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北斗陳公十斗才,天宮分與畫新宅。

雲霞賦作危哉志,河漢詩成慨然懷。一掃階前蓬草客,三分廬內帝王差。

高軒立待東山事,倚馬珠璣照未來。

他就回了一首:

對我來說哪裡都一樣,有塊地就能安身。選房子寫了首賦,發現自己智商真的不行,進新房子寫了首詩,覺得自己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院子里的草長得還是太矮了,各種客人從來不嫌我家窮。根本不需要等有權有勢的人來,我的見解都就著酒菜給鄰居說了。

我認為「覺新詩」必是「覺詩新」。不知道是錄入電腦的時候錯了,還是傳抄的時候誰給抄錯了。

陳與義是一個對自己比較嚴格的人,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自暴自棄傾向實際上是對南宋小朝廷苟且偏安的不滿。詩中用了一個暗典屈原有一篇《卜居》,就是對同類問題的人生思考。

以上都是我編的,編的,編的……


不用等到有才華的人與我交談,我已與新認識的鄰朋交流詩作。全文大概就是說「我」尋了一處陋室作為棲身之所,比較簡陋但是我也並不嫌棄,搬進去之後我作了新的詩文,與我來往的人三教九流我並不覺得他們才疏學淺,學識淵博的人還不曾與「我」交流,我就已經和新認識的人吟詩作賦啦。大概意思是這樣,我看了一下照我自己的理解寫的。

如果有哪裡不對評論告訴我啦。


瀉藥全詩通讀理解,我像浮塵一樣四海為家,隨處都能住下。《卜居》(相傳是屈原所做楚辭,是寫關於占卜選擇住處的)寫下之後,就知道所有費的心思謀略都是笨拙的不必要的。新宅自有新的詩意。(陶淵明曾為彭澤令,三徑種菊,門前有五柳,號五柳先生。彭澤高風即指陶淵明的高尚風度)我門外三徑都是蓬蒿,根底很淺,往來三教九流之賓客,從來沒嫌棄過貧窮。不用等待有高樓闊屋,我的才華我的品格(袖有珠璣)是不會被掩藏的,已經被周圍人所了解的(已照鄰)。通篇表現一種隨遇而安的洒脫風度,不注重名利,注重內心的自我修養。但個人認為,詩人有些做作,掩藏不住的自我清高,遠非陶公的自然洒脫,算不得高人。
袖中的光彩(個人才華)已照亮了四鄰。就是說自己給大家爭光添彩了。表現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肯定。
私以為要理解照鄰的意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