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最近在微博上一個網友爆料

說是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

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

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

竟然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

上海網友們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修改

好好地外婆為什麼要改成「姥姥」

上海人又不叫姥姥的

還有人找出了去年教委針對此問題的答覆

上海教委也認為「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可問題是,我們一點也沒覺得

外公外婆的普及率比姥姥姥爺低啊

而且許多電影中的稱呼也是外婆居多

....


我們湖南長沙那邊,有外公外婆的叫法,也就是母親的父母。爺爺的母親叫做姥姥,也就是家裡有姥姥,都已經是四世同堂了。可能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教科書上是那樣寫,可不一定是每個地方。


外,中國傳統對待母系的方式,要是外婆必須改為姥姥,那外公也就必須改成姥爺,請問,外孫怎麼改,外孫女怎麼改?這個自認為引用了《現代漢語詞典》的書獃子,成為了一個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笑話。


我雲南靠近四川的家鄉管外公外婆叫公公、婆婆,後來到妖都讀書,發現廣東人也是這麼叫啊。。

與主流的公公婆婆指男方父母是大相徑庭,但我習慣且喜歡,不喜歡外公外婆這種叫法,姥姥姥爺的話在雲南是從來沒聽過的


簡直神經病,我們這邊一直都叫外公外婆,姥姥是用來叫爸爸的姐妹的。


吃飽了撐的,我是北方人,我們那裡稱呼外祖父母為姥姥和姥爺,各地有各地的習俗。 我以前以為姥姥姥爺才是方言呢

外公外婆是魏公、魏婆演化而來,來自曹操和卞夫人。本身就是方言。魏公魏婆才是正宗


"外公外婆""姥姥姥爺"不管哪個是方言 原文中的用詞都不應該未經作者允許或授權就更改嘛


我們那從來不叫外公外婆...姥姥姥爺倒是有...所以它應該僅限某些地區吧?僅限某地區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劃歸方言,沒什麼問題。不過修改教科書文章就多此一舉了吧,接下來難道要把文言文改成普通話?
這就因人而異了,有人覺得外婆叫的多,那姥姥就成了方言,有人覺得姥姥叫的多,那外婆就成了方言

都是方言,挑出來一個給大家用罷了,激動什麼啊,中國那麼大,姥姥的同義詞有多少?爭起來那就沒完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