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大學生

感覺現在道家哲學在社會上沒有太多存在感

(我指的是道家思想,算命/風水/玄幻小說/齋醮法事之類的不算)

也不了解當代有沒有什麼典型的道家人物

我是欣賞道家的清新脫俗、平淡從容、不慕榮華、安靜素樸的feeling的

希望看到同樣崇尚老莊的人 尤其是同齡人


因為個人喜好和性格的切合對老莊哲學感興趣,讀了幾遍《道德經》,《莊子》剛剛讀,連老莊哲學的門檻都沒過,但確實喜歡,有興趣繼續讀,繼續參悟。

喜歡安靜,喜歡悠閑,各種形式的安靜,比如讀書,喝茶(二十塊錢一兩的那種),獨自散步,山水田園詩等。也在嘗試打坐,致虛極守靜篤,哈哈!

物質慾望不高,也從不做升官發財的夢。對於手機平板電腦相機汽車等等都不熱衷。也不會玩遊戲,只玩玩天天象棋。不貴難得之貨。

生活簡單,思維簡單(可能就是頭腦簡單),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無意義社交。崇尚極簡主義。少則得多則惑。

容易滿足,容易開心。無論是朝陽藍天清風明月,或是一碗豆腐腦或一碗牛肉麵,都足矣讓我感到愜意。知足者富嘛!哈哈!

收入夠用就好,很少加班。下班去鍛煉。弱其志,強其骨。

但是對本質工作感興趣,喜歡鑽研技術,看專業書籍,慢慢積累專業技能。圖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

另外,我不認為老子強調無為就是風輕雲淡的不努力(雖然我自己沒太拼搏),需要順道而行。


崇尚老莊哲學的我,就像一條躺平了的鹹魚,哎~哎~別翻我我不想翻身!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上不違,下不改。

換句話說,看一下莊子《人間世》,不就可以了嗎?!

http://xima.tv/T86JFs?_sonic=0?

xima.tv


有點飄飄然,但又不脫離實際。既沒有不能擺脫世俗的苦惱,也沒有厭棄世俗。不奮鬥,不拼搏,餓了吃,困了睡。偶爾出賣腦力賺點錢。一日三餐,粗茶淡飯。或看書,或上網侃侃,或打遊戲,或做「山溜子」。當我的同學朋友還在為事業、家庭而奔波的時候,我已經在安排身死之後的事了。


富大龍我感覺挺符合的


我寫了關於老莊的許多東西。

我也感覺,除了老莊,後面都幾乎是「道教」之類的。

還有列子。列子我沒怎麼看。

總之,老莊、列子之後,道家基本斷了。

徒有其形。

追捧的人很多。

莊子出鏡率也挺高。

例如,《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或者「庄生曉夢迷蝴蝶」

總之,莊子出現,要麼是個虛幻的精神代表,要麼就是被質疑。

……

現在也沒什麼道家。

道家真正的中斷了。

……

要麼才力不濟。

許多人喜歡莊子,喜歡他的言行,但理解不了。

這也是非常遺憾的。

……

PS:

我關閉評論了。不想有第三人討論。

許多人會噴我,說「道家中斷了」。

他們一定噴我淺薄,沒什麼見識,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研究莊子,多少人研究《道德經》。

……

但那只是學術。

就好比,知識和才華,是兩個東西。

學術和「道」,也是兩個東西。


老子是老子,道家是道家,兩回事。真正看懂老子的人,不講成仙、不講鬼神,他們熱愛生活、樂於助人、知足常樂!


不發朋友圈,不關心任何當紅明星,養龜,衣服不帶一點花,大logo的衣物直接pass.耳機某寶特價兩塊五的。不喜歡「優秀」這個詞,因為「不尚賢使民不爭」;感覺被輕視了就對自己來一句「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旅遊也不覺著有啥嚮往和炫耀的,因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回答這問題都不想,因為「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看看而已,不可照搬照抄。

比如為無為,事無事。

只有竭盡全力,才會看上去毫不費力。

只有認真準備,付出多多,才會看上去自在從容。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沒有台下的十年功,在台上無論表現的多麼從容,在別人眼裡都像一個小丑。自己心裡應該也如是。

沒有過程,直奔結果。可不是老莊的真正主題。

所以,相對很多牛人而言,人家是謙虛,咱是真虛。


我也是一名大三學生,一個在讀法律的普本學生。自2015年潛心研讀《莊子》2016年正式崇尚老莊學派。之所以不說老莊哲學,原因是我看了近代哲學大師範曾的《國學開講》中所說的道家思想並非哲學,而是非邏輯玄學,把意識和物質看為一體,意識即物質,物質即意識,這樣的話就無法分辨其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我現今的生活狀態就是無大喜,亦無大悲。凡事都要考慮兩面性,有人說我的心冷的像石頭,也有人說我對生活熱情似火,這其實都是我所表現出來的,我想給別人看什麼樣,他們就只能知道我什麼樣,我易於融入集體,採取「和其光,同其塵」的手法。這些年來大多相安無事,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每天在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這世間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從實踐中吸收經驗,豐富自己的思想。


崇尚哲學跟追星看電視劇有什麼區別啊!

你只是看到,又不是做得到。


我喜歡老子的哲學觀點,但是我告訴你,我無法視金錢為糞土。人活在這個世俗社會,總要吃喝拉撒,就要和超然說拜拜。所以每天為了五斗米奔波勞碌,是日常。

老子對我的影響不在生活,最重要的在於思想。很多事情,以前會很糾結,用老子的視角看,都看開了。當看開了以後,就會覺得自己超然了,沒有那麼累和辛苦了。而當思維方式轉變,有些事情也就不計較得失。不計較得失以後,反而會得到一些原本怎麼努力都爭取不來的東西。

你可以試試。


同齡人怕是剛剛入門的階段,本人剛好年長了一輪,讀書的時候接觸到的儒家的東西比較多吧,高中階段喜歡上了莊子,只是喜歡,並沒有深入研究,大學的時候學校報欄里引用了一句老子的名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緣分吧,每一次路過的時候我都會看上兩眼,時間久了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心裏面,得到了一些沉澱,因為家境比較困難,上學和工作都比較努力,畢業十年,財務自由,有一陣子比較閑就想著搗鼓點什麼東西,玩了幾個月的音樂器材,算不上發燒,最多初燒吧,聽音樂的時候忽然覺得缺了點什麼東西,對,讀書和音樂是最配的,讀點什麼呢,思來想去,當前階段值得讀的書已經不多了,易老孫毛選一個吧,最終選了老,也算是了了一段緣,只是讀下來以後才發現,老子是個無底洞,一旦沉下去,就是深不見底,買了很多書對照閱讀,做了很多筆記,當然也會參考網上的一些東西,只是比較下來會發現,網上的東西含金量不高,但是可能會有一些新鮮的想法出現,是不是跑題了,題主問的是生活狀態來著,所謂的feeling確實是有的,只不過不再是一種feeling,早已內化成了一種習慣,但是似乎,我必須承認這可能必須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才能成立,我沒有嘗試過另外一種仍然成立的狀態,就是我可以什麼都不去承載,那就不需要什麼基礎了,可能這樣的一個狀態會更加符合道家的feeling了,來知乎快一年了,關注的都是老子相關的內容,未來,打算整理一些東西出來,給孩子繼承,至於家產,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家產這種可能會一夜敗光的東西不值得傳承,夠用就好了,題主說道家在社會上沒有存在感,我覺得還好,道家的思想早已融入到了中華文明的血液里,又何必要再去寫到臉上呢?


如蝶,亦如繭


自認正常的生活狀態,生活中該有的慾望都有。不喜歡特別花哨的東西。喜歡樸素的美感。

重天性之貴,厭機心之偽。用心若鏡,隨世而移。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在生活的舞台上,隨時隨地扮演好各種角色。生死是造化的安排,坦然接受。

以前是閱讀,現在實踐中。


正常人狀態啊。舉個例老子講的是一個宏觀的生態鏈。你生下來就是生態鏈的狼,難道去吃素?所以該怎麼就怎麼。但是呢至少道德經里「善復為妖」和「上善若水」的文章確實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修身和管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讀老莊讀出了更多的疑惑,有些不知所之的感覺,可是生活還要繼續,書還要繼續讀。


外圓內方。

帝王之家的內尊黃老,外用儒術。

一開始是嘗試和不那麼相信,試一試的心態。

後來發現,如同海上的游輪。

身處波濤洶湧之中,心有后土般的平和。

當然,內心裡也有驚濤駭浪,角度完全不一樣。

因為,心裡的狂浪和鯤鵬,是自己創造的。胸中有丘壑,也有乾坤。

當別人不認同的時候,會下意識想到他內心的世界是他做主,都是一個世界的主人,大家很平等。

如果你有慈的心,可以用儒家的思想,甚至科學的工具、模型去引導對方去思考。

可能只有思想是可以傳播的,道理,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少。

思想對這些道理做了排序。

活的有自我,而不自我。

顧及他人,而不要求他人。

注重溝通,而不以理相脅。

就是這個樣子吧。

留出大把精力,進化自己的世界(知識、技能、影響力),關注值得關注的人(我有責任,有意願且對方需要的人)。

就這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