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喫辣的人是否很難感受出普通食物中微妙的味道變化?比如四川人經常吐槽粵菜太清淡沒味道,難道他們感受不出味道變化嗎?


作為一個喫辣的人,我覺得不喫辣的人味蕾纔不敏感。

帶一個廣東朋友到成都喫川菜,我耐心得跟他講解各種味型:

麻辣,酸辣,香辣,鮮辣,怪味,家常,荔枝糊辣,甜辣,魚香……

又跟他講解朝天椒,二荊條,子彈頭,燈籠椒,七星椒,大紅袍,新一代等這些辣椒的區別

結果他跟我說:

只有辣味!!!!!!

WTF!

我心裡想,你的味蕾是被毀滅了嗎?


然後,我以一個生活在廣東8年的四川人的身份回答你說四川人說粵菜沒有味道是什麼意思

我們所謂的沒有味道指的是調味,而不是風味

你說生蠔、扇貝、白切雞、墨魚丸、雲吞面等等是什麼味道,其實就是基礎的風味

也就生蠔味、扇貝味、雞味、墨魚味和蝦味,這叫風味

風味的本質就是香味和鮮味的結合,只不過川菜善於拆解,把鮮和香作為兩個維度貫徹烹飪

這些基礎風味,在川菜當中,只是食材的基本屬性,甚至雞味和蝦味這種,在四川人眼中就是高湯的味道。

所以,我們說粵菜沒有味道不是說沒有某種味,而是沒有五味!也就是味道的均衡感!

一個基本的四川人,能喫出漢源花椒和自貢花椒的麻香區別。當然是喫得出粵菜裡面的白灼生菜,白灼西藍花,白灼豬頸肉味道的區別。但這其實就是食材本身的區別啊!

四川人去餐廳喫的是烹飪,而不是食材,如果要追求好食材,幹嘛不自己做,買得還新鮮。

粵菜的精髓在於優質的食材,保留原汁原味的烹飪(清蒸鱸魚、清遠白切雞、白灼蝦等);而川菜講究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極致的調味(麻婆豆腐、擂椒茄子、魚香肉絲等)。

遺憾的是,四川人能感受粵菜的鮮、嫩、香、鑊。但廣東人(尤其是廣府人),很難體會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以上內容川菜指的是成都平原的上河幫菜(自貢鹽幫菜、重慶江湖菜不包括在內)、粵菜指的是以順德風格為主的廣府菜(客家菜、雷州菜和潮汕菜不包括在內)。


本人一點辣都不喫。遇到過喜歡喫辣的小夥伴嘗過一口後很不確定你的和我說:「我喫著沒辣味,你要不要嘗嘗。」然後我在喫了一小口後辣到到處找水喝的情況


謝邀

某種程度上來講,你是對的


我覺得極有可能。

我就覺得自己的舌頭變遲鈍了很多


在舌頭表面上布滿了乳頭(舌頭表面起伏不平),乳頭中含有成束的味覺感受細胞稱為味蕾。

味蕾可以感受的味道有酸甜苦鹹鮮,同時味蕾與痛覺纖維相連,這便使得我們除了能感受味道之外還可以感受(即辣是一種痛覺不是味覺)。

顯然,擁有更多味蕾細胞的人(稱之為超級品嘗者),能夠有更好的味覺體驗,但同時更多的味蕾連接著更多的痛覺纖維,所以他們更不能接受辣(痛覺)。

反之,能夠喫辣的人,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註定比不能喫辣的人擁有更少的味蕾(更少的連接痛覺纖維)。

拓展:喫辣是可以培養的這一說法,應該類似於進化論,對於接踵而至的環境壓力(長期喫辣),為了更好的適應(能夠忍受辣),所以會朝著能適應環境的方向發展(減少味蕾,也就減少了痛覺纖維)。


我一直以為不喫辣的是味蕾太敏感,我喫著根本沒味道,蛋炒飯上的青椒一點也不辣呀,那不是菜椒嗎,對方一點一點把它扣出來了,並且說這蛋也沒法喫了,老實說,我真的震驚了,可能因為從小到大我身邊的朋友都無辣不歡,第一次知道原來個體差異真的蠻大的。


之前看到人家說,辣是一種痛感,和味覺無關。

所以…我覺得,辣椒喫多了,喜歡"刺激",對於比較清淡的東西,"喫不出"味道是會發生的。

舉例子:湖南四川重慶江西等等,大部分喫辣超厲害的,來廣東喫飯,會覺得很清淡。甚至他們會說是不是沒放鹽啊,沒放油啊 …


敏不敏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味蕾因為我喫的越來越重口味,而變得越來越遲鈍了。

小時候醬油蘸水煮蛋配白粥也能喫的有滋有味,現在不僅喜歡喫辣底的火鍋,而且調料碟裡面放的小米椒也越來越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