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我發現有許多人不甘平凡,卻一輩子平庸;有許多人漠視道德法規,漠視倫理,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生而為人,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往很多個方向發展,如果不按照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就會被社會排斥,或者遭到道德的指控,甚至走上不歸路。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除了法律法規之外)是什麼


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是交換。

你能為別人帶來什麼和你希望從別人那得到什麼,需要一個交換,交換事物的價值由交換雙方決定。

付出的和索取的可以是任何東西包括心理的滿足感。

傷天害理違反道德?

掉腦袋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

愛人,朋友,同事,上下級,師生,任何關係都存在交換。

只不過我們歌頌和讚揚無私奉獻來獲取心裡滿足感的交換,厭惡和批判傷害他人來獲取個人利益的交換。

所以我們所受的教育和影響給我們的無非兩點。

1,自己的本錢增減2,對價值的判斷這是自己的一些見解,瀉藥。
謝邀!第一法則:人的動物屬性。要趨利避害,要生存,哪怕苟活。第二法則:人、狼、猴子、螞蟻等動物共有的社會屬性。要有歸屬感、不可避免的孤獨感、要控制別人、要有更多的交配權和物質利益。

第三法則:人類可能獨有但不一定的哲學性。吃飽喝足沒事幹琢磨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第一第二法則有意義嗎....;何謂生 何謂死 何謂愛!


謝邀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的問題,我突然想到一句話,那就是「中國人最討厭沒有是非的人,但中國人最不喜歡是非分明的人」,不過所有的是非,都是自己的是,別人的非。是非,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為規則。在中國,很大一部分人自己把規則視為兒戲,而又給別人強加上規則。我也討厭沒有規則的人,以前曾經看過一期《極限挑戰》,裡面孫紅雷是經常破壞遊戲規則的人,有時候他的無賴讓你感到憤怒,節目里往往不遵守規則的人,所謂的「極限三精」堅持到最後取得勝利,反而像王迅那樣遵守規則的最後失敗,不知道是導演的刻意安排,還是他們自己有意為之。這往往讓我覺得不公平。那些老實人反而是最吃虧的人,可是現實中往往就是這樣。

還有最近在街上會看到很多騎共享單車的家長,往往很多家長把兩三歲的孩子放到前車筐,騎車前進。共享單車很多都在車把、車筐明顯的位置上貼上了最大載重和禁止車筐載人。可那些家長就是藐視規則,不計安危。最自己以及對孩子的生命不尊重。然而一旦出了事,反而向那些共享單車公司發出這世界規則的責問。去責問單車的責任,把公司告上法庭,最後去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規則。

遵守規則,也是「和諧社會」的目標吧

公眾號:大宋朝的小文人


弱肉強食啊,還能有啥呢?

自答一番,請各位高人指點。

之前只看知乎,沒有什麼回答,感覺都答不上,所以自私地自問自答咯(捂臉)

開車有交通規則,等燈併線、限速超車等,坐個公交車也有規則,前門上後門下,自覺投幣等等。如果用一個腦洞稍微大一點的比喻: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叫做「人生」的遊戲中,這個遊戲一玩就是一輩子,在這個遊戲里,所有選項都是全開放的,有沒有一個基本不變,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遊戲規則呢?

以下是我的觀點:

1、我們在能夠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的情況下(吃喝拉撒),我們向這個世界發出什麼,這個世界就會向你回饋什麼。

2、當我們不太在乎錢(當然不能餓死),我們用心去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時,把這個工作做到極致的時候,金錢、名譽就會追著你走。

第一條

舉個例子:踢貓效應——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如果從唯物主義來看,我提出的意見,大概是錯的。但是我發現,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慢慢偏向於唯心主義。當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我心目中是地位相當的。

如果我們向這個世界發出「善」,最終我們收到「善」,如果我們發出「惡」,則這個世界會向我們回饋「惡」。可能大家覺得沒有絕對的善惡,但是我覺得善惡在我們心目中是有一條線的,大家心裡明白。

踢貓效應就是很好的體現,它體現了「惡」的惡性循環。

所以當我們想要生氣,想要罵人的時候,細心想想這個循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剛剛開始新的工作的時候,會有老一輩的同事或者上級會知道你做事,如果這個人態度和善,耐心教導,我們會覺得適應這個新工作很舒服;但是如果這位上級或者老同事看你笨手笨腳的就罵你,用很不耐煩的語氣說你,就會覺得我們很難適應這份新的工作,而且當我們成為老一輩的員工的角色的時候,有新員工來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繼續踢貓。

舉一個羅大倫老師說的例子:他出差在飛機上看見有一位空中乘務員,是一位小夥子,看得出他是第一天做空中乘務員的,帶他的是一位年級稍微大一點的空姐。小夥子一開始是熱情飽滿,精神奕奕的,但是這位空姐仗著自己的年資,看見小夥子稍有不對,就開罵,「你怎麼能這麼做!」「你想幹嘛?!」「你能不能醒目點啊!」從飛機起飛到降落,一直持續這樣的說教。結果小夥子一開始飽滿的熱情,到了後面就出現錯誤連連,忘記了要倒果汁還是牛奶,忘記了是1號餐還是2號餐。估計這第一天的工作就是這個小夥子終身的噩夢。以後就算他能做得很出色,都不會去愛這份工作;而這位老年資的空姐這樣做雖然有一時的訓人的快感,但到最後不被別人所愛戴,萬一出了什麼事需要幫忙的時候,你們覺得有沒有人會幫助她呢?

第二條

「匠人精神」就是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匠人」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匠人、瑞士的頂級名表都是匠人將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匠人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是對專業的專註精神。

匠人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

看看瑞士名表,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頂級品質造就了頂級品牌。

當我們什麼都不是,沒有任何經驗,沒有任何知識的時候,去談錢是天荒夜談。拋開遇到黑心老闆的情況,一般當你把工作做到極致,到行業的頂級水平的時候,自然你就很值錢,在這個時候談錢,才是成熟的,才是可行的。

其實就算遇到一開始壓價、摳門、吝嗇的老闆,如果你幫他把工作做得很好,做到極致的時候,這個老闆會很感謝你,而且你在這個行業積累的經驗,會成為你以後人生路上的瑰寶。

我的遊戲規則就這兩個,請大家指教,謝謝。


佛法 道家 儒家 基督教天主教 猶太教 所有宗教找他們的共同點就知道了。


自然規律,社會規律,這些不由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