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貌似對航空發動機有些誤解

發動機的響應其實很慢,一般從慢車(保持驅動的最低轉速)加速到全速運轉大概要幾秒;而操作舵面的改變是很快速的,要是操作舵面沒有辦法改出,垂直發動機也反應不來

而且,發動機一旦啟動(慢車)就會提供推力,垂直發動機會一直給飛機提供一個很明顯的推力,會很明顯的擾亂控制(估計飛都飛不起來);別說平時不開,一般發動機啟動要2-5分鐘............

再者,引擎對進氣有很大的需求,垂直放置的話,氣流垂直於進氣口通過,估計引擎會直接熄火............


不如在尾部加個火箭。


理論上,給飛機一個任意方式的俯仰力矩都是有用的,所以題主說的顯然也是有用的。

但是成本過高和可行性過低,顯然現實中是不會這麼做的。

首先以機頭空間來說,塞不下一臺渦扇機,就算勉強塞下也響應過慢推力不足,大幅增重以及造成機內結構的複雜化。上固體火箭發動機能比較好的滿足結構、推力、重量的平衡,但是,固推的推力是不可控的,誰也不知道預設多大的推力,持續多久合適,因為飛機每次進入失速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其實現代客機進入失速很難,脫離失速也很簡單,沒必要再去搞一些喫力不討好的東西來應對了


理論上可以,但可行性太小。

1.設計上來說,飛機頭部是氣象雷達和駕駛艙,電子設備艙,增加發動機的話,會影響到設備工作和飛行員視野,而且破壞了飛機的氣動外形。同時又需要設計專門的油路從中部或機翼油箱給頭部發動機供油。

2.可操縱性上來說,飛機本身就有失速保護機制,大迎角飛機會控制升降舵自動低頭(看最近摔的飛機),飛行員也有相應的失速改出動作(頂桿推油門)。二者結合足夠將飛機的從失速狀態改出了。頭部發動機動力大,距離重心遠,力矩大,需要飛行員對發動機推力有更精細的把控,才能更好地穩定飛機的姿態。相比之下,使用升降舵控制飛機對飛行員來說更直觀,更容易。對客機而言,穩定飛機狀態是保證飛行安全的關鍵。同時,為了在失速狀態下頭部發動機儘快發揮作用,油門桿必然在駕駛艙中能讓飛行員快速觸碰到的位置,然而這種位置,通常也容易造成誤觸,進而讓發動機在錯誤的時間工作,致使飛機進入危險狀態。

3.經濟性上來說,破壞了飛機的氣動外形,會增加阻力,增加油耗;飛機在地面期間,頭部的發動機很容易吸入地面雜物而導致失效,增加維護成本,增加機務工作量,耽誤航班正常運行;發動機全程慢車工作,增加燃油消耗和維護成本。上述投入只為瞭解決可能出現的失速問題,而且這種問題本身已經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所以可行性小。

簡單來說,飛機靠發動機提供動力,靠操縱面提供控制。發動機動力大,但響應較慢。相比之下,操縱面更靈活可靠。發動機當然也可以提供推力來改變飛機姿態,然而百年來沒人這麼做,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謝邀,非本專業強答,先說結論:不會,會也沒有必要

1.增大機翼來流速度最佳方案是用舵+最大推力,響應快成本低易控制。如果加一個垂直發動機正常飛行時肯定是不工作的,起碼是慢車(慢車理論上也需要很大程度的水平安定面配平來抵消力矩),突然失速想改出根本來不及響應。而且這個方案完全就是加了一個發動機去辦升降舵該乾的事,沒有必要

2.發動機動力增減比較線性,而且產生的推力也過於強,不像升降舵,桿回中立舵也馬上回中,這就對動力的控制提出了嚴格要求,搞不好就誘發震蕩了

3.嚴重破壞氣動結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