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覺得各位對照一下膳食結構、睡眠、運動、工作時長和健康管理等等幾個方面就會發現,自己的亞健康狀態一點都不冤枉。

一,膳食結構:

中國營養學會每年都會基於既往幾年的普查情況出版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因為每年更新都比較小,所以目前通行的還是以2016年版為主。為了直觀展示,一般用於傳播的都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1]

來源:http://dg.cnsoc.org/index.html

各位無肉不歡的小夥伴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新鮮果蔬、豆/奶製品攝入和肉類製品、脂肪的攝入量是否比例嚴重失調。

另外,雖然這個寶塔圖比較直觀,但是細節信息還是太少。所以無法展示精製糖類(蔗糖、果糖等)、鈉鹽、亞硝酸鹽等的攝入上限。鈉鹽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引起高血壓;精製糖類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胰島負擔,久而久之容易引起組織器官的胰島素抵抗進而發展為2型糖尿病;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會與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問題掛鉤,甚至還和高脂血症、結直腸癌有關聯;亞硝酸鹽攝入過多和多種消化系統癌症相關。

所以,單從一個「喫」上面,很多小夥伴的亞健康狀態就一點都不冤枉。上面的膳食結構圖雖然信息有限,但是單純能夠做到這些,已經比很多年輕人現有的膳食結構健康得多。

二,睡眠缺乏/過多、睡眠質量較差

總體上看,大城市、年輕羣體、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羣睡眠問題最突出(這不就是正在逛知乎的諸位嗎)。我們先看睡眠時間[2]

目的:瞭解我國職業人羣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促進職業人羣健康提供依據。方法:在"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資料中選取31 694名職業人羣為研究對象進行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結果:我國職業人羣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7.6±1.0)h,大城市職業人羣平均睡眠時間最低(7.5±1.0)h,男性(7.6±1.0)h低於女性(7.7±0.9)h,睡眠時間隨著年齡增加逐漸減少。我國職業人羣每天睡眠不足的比例為11.6%,睡眠過多的比例為11.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居住在普通農村、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男性、年齡越大是睡眠不足的危險因素,文化水平越高、有配偶、中等經濟收入是睡眠不足的保護因素;居住在普通農村、中小城市、大城市、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經濟收入越高是睡眠過多的保護因素。結論:我國職業人羣睡眠不足與睡眠過多並存,睡眠時間分佈存在地區、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及職業的差異,應對重點人羣進行採取幹預措施。——袁帆, 丁彩翠, 宮偉彥, et al. 我國職業人羣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 2018, v.34(06):19-22.

這項研究發現,在睡眠時間存在問題的人羣中,睡眠時間過短和睡眠時間過長同時存在。

而且還有一點比較值得注意,文化水平高、有配偶、中等經濟收入是睡眠不足的保護因素。這句話來解釋一下,就是提高文化水平、結束單身成家立業、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太低太高都不好),這些都有助於擺脫睡眠不足的情況。

另外再看睡眠質量[3]

目的:探討影響我國居民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方法:利用2007年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數據,通過Logistic單因素和多因素回歸分析了與睡眠質量相關的危險因素。結果:在50 349名15~69歲居民中,32 352人(64.3%)自報睡眠質量好,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女性(OR=1.576,95%CI:1.508~1.646)、年齡(OR=1.252,95%CI:1.232~1.272)、飲酒(OR=1.055,95%CI:1.005~1.107)和有午睡習慣(OR=1.308,95%CI:1.266~1.352)與睡眠質量差呈正相關,鍛煉(OR=0.89995%CI:0.849~0.952)、睡眠時間長(OR=0.663,95%CI:0.652~0.673)和文化程度高(OR=0.941,95%CI:0.924~0.957)與睡眠質量差呈負相關。結論:女性、老年人、飲酒和午睡習慣是導致睡眠質量差的危險因素,鍛煉、睡眠時間長和高文化程度是睡眠質量的保護性因素。——殷鵬, 張梅, 李鎰沖, et al. 中國15~69歲居民睡眠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1, 19(3):224-225.

來解讀一下:女性、年齡大、飲酒以及有午睡習慣的人更容易睡眠質量變差;鍛煉、睡眠時間長、文化程度高的人不容易出現睡眠質量差。

所以總結一下,要保障睡眠時間足夠長、睡眠質量足夠好,可能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要午睡、適當鍛煉、成家立業都會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好的睡眠

另外,每週工作時間和每週鍛煉時間的統計數據還沒找到比較好的文獻,等收集到了再更新一下。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都是亞健康?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其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

1,今天的膳食,蔬菜和水果達標了嗎?肉類是不是太多了?油脂和鹽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不該喫那麼辣?是不是醃臘食物和炙烤食物太多了?

2,昨天晚上是不是又捧著手機玩到很晚才睡覺?是不是因為睡眠不規律造成晚上一直做夢,早上感覺起不來?

3,是不是已經很久不鍛煉了?上次和朋友打球是幾月來著?是不是有事情急著跑兩步就喘了起來?

4,是不是明明體檢發現了幾個指標有點小問題而沒有及時去看醫生?

最後就會發現,亞健康真不冤枉。

參考

  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2. ^袁帆, 丁彩翠, 宮偉彥, et al. 我國職業人羣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 2018, v.34(06):19-22.
  3. ^殷鵬, 張梅, 李鎰沖, et al. 中國15~69歲居民睡眠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1, 19(3):224-225.


最近,各大媒體都在轉: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

核心觀點全聚焦在「亞健康」問題,主要觀點,可歸納為:

體檢報告中,出現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的概率非常高,雖然這些都是小病,但是表明身體,已處於亞健康狀態

為什麼會造成亞健康問題的「慘烈現實」?

? 01 因為工作加班,導致飲食不規律

? 02 因為懶癌,不健身不運動,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

? 03 飲食不節制,胡喫海塞,體重超標

目前對體重的判定,採用體重指數BMI=實際體重kg?身高M2

根據WHO的標準,BMI介於18.5~24之間為正常體重,中國肥胖組於2002年公佈的適用於中國健康人的BMI合理範圍也是18.5~24,BMI小於18.5,屬於偏瘦,BMI大於或等於24,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 04 點外賣喫外賣,營養不均衡

? 05 飲酒,借酒消愁愁未走,胃病出來了

全世界5.6%的癌症發生,和5.8%的癌症死亡,都是由酒精引起的,年輕人少量飲酒和偶爾一次大量飲酒,都會增加男性女性特有癌症的風險,建議年輕人滴酒不沾。

數據來源:《中國青年防癌科普報告》

? 06 熬夜

自從有了手機,躺在牀上,打一場遊戲,追一集劇,怎麼就到凌晨1點了……

? 07 脫髮

脫髮不是病,脫起來要命啊……

現在的男性,有什麼資格和妹子說白頭偕老?還沒到白髮就已經全禿頂了。

最後,願「社畜」和「福報」青年們

往後餘生,健康是你,是你,還是你。。。


作息、飲食、心態。這三方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是不是健康。當然最好配上合理的運動。

熬最晚的夜,塗最貴的眼霜。喫一堆保健品,一邊又喫高油高鹽高糖的垃圾食品。

生活中但凡遇到點事兒,就怨天怨地怨父母。動不動就這個世界拋棄我了,失戀了沒有他活不下去啦blabla

這樣的人還少嗎?

生了病就害怕了,祈禱趕緊好,知道了健康的可貴。沒事的的時候健康是什麼鬼?我開心快樂最重要。

父母年紀大了萬一有點什麼事咋辦?不知道。沒想過。有退休金。

如果你跟他說 你這是亞健康呀。他會說,這就是一偽概念!誰還沒個頭疼腦熱的,這根本就不是病。

到底亞健康是不是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你自己身體有沒有毛病自己不清楚嗎?跑步多了膝蓋疼不疼?天天996,胃難受嗎?脖子還行嗎?腰疼不疼?肚子上的肉有幾圈了?

所以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沒有營養觀念。不願意去學習。把一切都寄託給醫院,醫院救不了就寄託給神。問題是你早幹嘛去了?天天累死累活掙的錢夠你在ICU搶救嗎?

別說我惡毒。說真的希望大家對營養健康重視起來。越學習營養,越知道懂得營養學有多重要。

最近組建了營養讀書羣,分享營養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微信 ID: shadow-sue


還不是因為生活好了!

倒退50年,

飯都喫不上的時候沒人喊叫營養不良、缺少運動。

工廠三班倒的時候沒有人喊叫過勞死、睡眠不足。

缺醫少葯的時候沒有人喊叫癌症、慢性病年年增高。

現在平均壽命高了,生活水平好了,反而都亞健康了?

你信麼?

亞健康本身就是個偽概念,隨著年歲的增長,身體有點不舒服不是很正常的事麼?無非現在的商家把「亞健康」這個偽概念過分誇張並且推銷產品而已。除非返老還童並且滿足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你再找個能避免「亞健康」的方法?

我們是營我生團隊,致力於讓更多人獲得適宜的營養攝入。

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營我生,免費制定您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計劃,獲得適宜的營養攝入,等您來拿~


主要是現代化生活,害了大家

飲食

以前是「粗茶淡飯,偶爾雞鴨魚肉」——現在是「餐餐無肉不歡」

以前是「自種自養,純天然」——現在是「化肥、農藥、激素隨便用」

以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現在是「酒桌之上,皆兄弟」

運動

以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是「鍵盤不離手,無法起身做」

精神

以前是「恬淡自然無壓力」——現在是「房貸、車貸、奶粉……到處都是事」

作息

以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是「通宵達旦,享受生活」

電子輻射

以前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現在是「手機不離身,一鍵聯天下」

空調的影響

以前是「青山綠水,氣候宜人」——現在是「寒冬暑夏皆不怕,一臺空調萬事通」

……

當然還有很多

現代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也讓人體自我調節機制逐漸喪失,人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差,人的亞健康、疾病問題越來越多

現代生活模式的改變,要求我們要學會調整,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模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