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去喫火鍋,是一個人一個小鍋的那種,當時喫到一塊肉感覺還沒有全熟,就放回自己的鍋裏打算再煮一會,被朋友看到了他就說我很不衛生,喫過的東西怎麼可以再放回鍋裏重新煮,雖然我覺得這只是我自己的鍋,應該沒關係,但是當時還是很尷尬,連忙把那片肉夾出來扔了。所以想問問大家對這件事是怎麼想的。


你在逗我嗎?你自己一個鍋,你想咋喫關別人啥事?

他說不衛生的時候你就應該懟他,一人一鍋,有啥不衛生的?

喫不熟的纔不衛生好吧~_~

感覺你有點自己沒主意,別人一說你就慌了,下次有事先想想,別人說的有沒有道理,沒道理的不要聽!

再一個這種無緣無故挑你刺兒的,說話還有一種莫名其妙優越感和裝逼範兒的人,下次別跟他一起喫飯,多影響就餐體驗,再有人這麼跟你說話,請參考下圖——


碰到就是想批評你兩句,以顯示自己優越感的人來說,你怎麼做都是錯的。

繼續煮——說你噁心。

喫掉肉——說你喫生肉不衛生。

扔掉肉——說你浪費糧食。

多煮會——說你都煮老了不懂火鍋

喫得多——說你跟豬似的

喫得少——說你跟鳥似的

定量喫——說你喫飯太累

多喫肉——說你不注意保持身材

多喫菜——說你不注意補充營養

多喝湯——說你跟沒見過火鍋似的

所以你的毛病只有一個——讓他看出毛病來。

別讓他看出來,就啥毛病都沒了。

當然我對這種人都是用另一種方法。

你看出來就看,但你把嘴閉上。

你的毛病我看得更透,就是沒說而已。互相扯有意思?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同學。

當時是冬天,有一次我們倆上完廁所出來,下雪天真的蠻冷,然後我就沒有洗手。揣著我的小手手在袖子裏。

類似下圖。

然後她洗完手,看我在一邊站著。突然,她眼睛瞪的像銅鈴,射出閃電??的精明。

「你不洗手,你上完廁所居然不洗手。」她像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一樣驚奇,嘴裡不停的反覆喊著。又像一個喇叭 從廁所門口吆喝到班裡,一直到全班人都知道 我 上廁所 不洗手。

當時我就震驚了。

不過我以為這姑娘是太愛乾淨了叭。

後來沒幾天我再和她在廁所門口相遇,不管天氣再寒冷,我也伸出手洗我的爪爪。

然後她又來了:「這麼冷的天你們還洗手。我不想洗,太冷了,太冷了。」

我張了張嘴,看著她古靈精怪的樣子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說。

從此以後我就明白有些人就是雙標,就是喜歡擡槓,就是喜歡彰顯他有嘴可以說話。

咱先不提肉貴不貴。

還記得那個薯片可喫定理麼?

2017年,一個清華學霸喫薯片時掉了一片在地上,就趕緊撿起來喫了。

然後有人問:「掉地上多臟啊,你還喫。」

學霸因為這一句話,陷入了沉思用微積分證明瞭薯片掉在地上的面積為零,可以撿起來喫。

讓我以後撿地上的薯片時多少有點理直氣壯了。

你這樣是要激發我的洪荒之力去證明喫火鍋時肉咬一口可以放回去嘛。

算了,我不配。

我自己的鍋,別說我咬一口又放回去了,就算我咬一口涮一口,咬一口涮一口,又關您什麼事。


我來給大家寫點不一樣的。

這不是一個喫火鍋的問題。

這是一個心理學方面的問題。

火鍋、一塊肉實際上是社交恐懼症的具象化。

具體到這件事情上,就是你面對他人的心理干涉,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的這位朋友想要實現的並不是要你放棄這塊肉,而是通過明確的命令,希望你服從。

這種心理干涉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表現出服從性,從而達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你的目的。

而事實上,他的心理干涉計劃成功了,在這件事情上,你服從了他的命令。

由此,打開了一道小小的缺口,他找到控制你的方法。

那麼,你為什麼會聽從他的命令?

這是因為你在一定程度上對社交感到恐懼,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抗拒別人對你的控制。

當他在進行干涉的時候,你所表現出來的尷尬,就是內心的抵抗過程。這種猶豫就是缺乏對於社交的正確認識,對自己能否控制局面沒有信心。最後,你選擇將一塊肉扔出去的時候,則意味著你的心理抗拒失敗,整個社交場面被他人完全控制。

這是一個人沒有足夠社交訓練和社交經驗造成的。有先天因素,也有你所處的社會因素造成。

心理上表現出的服從性,很多時候並不是好事情。

如果放到兩性關係上,很多婚姻失敗、家暴、出軌等等,都是由這一點逐步演化而來。

在工作中不能堅持正確的意見,對於上級和同事常常表現出服從性,那麼職場失敗,被同事整,也是因為有這個因素。

在校學生因為不能正確處理同學關係,姑息遷就同學的心理干涉,沒有原則地表現出服從,那麼同學關係就會發生變化,就容易被同學利用,去做違揹你願望的事情。一旦你在某件事情上表現出不服從,那麼同學關係立即破裂。

作為實施控制的一方,對成功實施心理干涉計劃,是有著良好的心理體驗的,能夠控制他人,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足以得到好處,這種對社交自如的控制力,最後都會轉化為社交上的自我肯定。

如果要追溯根源,很有可能在孩童時期就已經品嘗到了甜頭。

所謂得寸進尺,蝴蝶效應,都是從微小的一件事情上開始的。

實施心理干涉的人,是會上癮的。控制他人的感覺往往會感覺良好。通常情況下,都不會輕易放棄。

社會交往,有些人就是在不斷尋找你的心理弱點,努力找到突破口。

他所需要的的就是細節,儘管有可能是下意識的,但是一旦成功,他能很明顯的體會到某種喜悅,這種愉悅感會讓他感到舒服。而被控制者,則會感到沮喪,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調節,就會對自己表示懷疑,嚴重的會產生精神上的問題。

現代人類社會,社交頻率加快,每天都要處理社交問題,隨時應對考驗,社交壓力巨大,而很多人往往沒有在深層次上思考問題。每一次社交上感覺到自己的失敗,不去總結經驗教訓,這種情緒就會疊加起來,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懼症。當你身邊的人都能在你身上成功實施心理幹擾時,你就會淪為一個笑話。

社交能力,是在現代社會中獲得成功的一把鑰匙。誰能控制局面,誰就能得到成功。

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要獲得社交上的成功,必須要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只有樹立起起自己在社交上的形象,展現出「氣場」才會得到朋友、同事、上級、愛人的尊敬,在這個社會上纔有立足之地。

回到這件事情本身,拋開其他因素,只要你認為這塊肉是可以喫的,那麼就大大方方地喫下去,而且要表現出味道依然鮮美。你在展現自信心,並堅持原則的時候,你的朋友只能承認你的勝利。在接下來看電影的環節時,你可以繼續發揚乘勝追擊的態勢,選一部你認為最值得觀看的電影,並希望他服從你的決定。轉守為攻,扭轉社交局面。

儘管事後,你可能會拉肚子。但是,這不要緊,一般情況下,高溫煮沸的食品所造成的的危害有限。相比較社交成功來說,這點代價值得付出。


實話講,就是他沒把你當朋友,不僅沒把你當朋友還下意識瞧不上你。

我和好朋友出去一般不愛喫小鍋。生分且喫起來不爽,我們就愛喫大鍋,但迫於荷包點小鍋的話,我倆就一人一個口味,就能喫鴛鴦,我鍋裏幫她涮蔬菜,她鍋裏幫我涮毛肚鴨腸

肉咬了一口沒熟當然放回去啊,肉多貴呀,口水啥的誰沒有,火鍋煮煮還殺菌,平常和奶茶都你嘗我的,我喝口你的。

喫火鍋不就圖個開心,講究啥,想將就去喫西餐日料大師菜啊……

我之前和朋友喫火鍋,她帶了一她的朋友,我們喫那種涮烤自助的,單人單鍋,中間有一個那種中間一個烤盤烤烤肉的,然後烤好了我拿自己筷子夾了一塊放自己碗裏喫,他就覺得不好,該用公筷,還說啥他們自己一家人喫飯夾菜都公筷,唾液能傳播啥啥啥病菌。

畢竟是朋友的朋友,不好岔他,我都打算拿公筷了,我朋友沒給他臉,直接說我們這種俗人都這樣,多麻煩啊,你要是覺得不衛生可以不喫。

然後就看他一直沒喫,但他媽嘴還不停,一直含沙射影說這種自助火鍋店的烤肉多不衛生,用的油一聞就覺得致癌,我愛喫焦的雞皮,他就給我科普雞皮卡路里多高……反正我內心一萬個媽的最煩裝逼的人,還是不想撕破臉沒懟他。

不過喫完和我朋友一致決定下次再也不和他喫飯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