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醫方看到的是國外醫療市場化後定價不再統一誰牛逼得到市場認可誰就比明星還掙(可以理解為更高級的眾籌),而患方則是看到的國內那些商品國產化後大規模市場內卷的狂跌,說白了,供應方覺得自己做的是奢侈品(醫療好像還真可以算吧),而消費方覺得自己買最低價一樣可以(但真讓誰進來摸一下就確定骨折打個石膏不管了估計也沒誰願意,附送「沒有醫德」一套)


羣眾天然有反對資本的傾向,並且說到醫療市場化就容易聯想到大資本壟斷,囤積居奇,牟取暴利。

醫療系統人員認識到醫院背了黑鍋,只想甩鍋。

與其說盼望市場化,不如說盼望「揭蓋子」。

最後就是典型的「雞同鴨講」。

比如你說農業集羣化機械化大生產,我說地主豪強兼併土地,我們說的就壓根不是一個事情。

歸根到底,不同人對醫院的性質,認識不同。

醫院到底是個民生工程,還是個盈利組織?

醫療市場化,不代表要搞壟斷,不代表要搞非法經營,甚至不代表要引入資本。

甚至主張醫療市場化,也不一定是要市場化,只是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

比如國家做好反壟斷,把控好醫療質量,適當時候使用看得見的手進行調控。

最簡單的調控手段就是醫生不夠,醫療價格畸高,醫學院擴招。

更高的策略就是直接基礎醫療免費,國家搞福利醫院,免費醫療以下不存在市場,免費以上給富人階層。

甚至,國家以類似國企性質搞醫院,醫院只在業務上受地方政府管理,經營和行政完全脫鉤。

收入除了擴張,就是上交中央財政。

這可沒有資本了,但這仍然是市場化。

看不起病?那是因為窮。

窮人看病找扶貧辦和醫保辦。

這樣搞行不行?顯然不行。

因為這樣一弄,大家都知道,看病難看病貴,不是醫院的鍋了。

市場化嘛,醫院要盈利,醫生要喫飯,大家都要賺錢,都能理解。

正如有人看不起病,你不是聖母沒有賣房幫別人看病,也不會有人指責你一樣。

還是那句,與其盼望市場化,不如說是盼望揭蓋子。

說清楚醫院到底是什麼性質,是像公務員那樣為人民服務的,還是賺錢的?

不能讓醫院背著提供醫療福利的包袱,卻幹著盈利的事情。

如果是前者,請按照政府機關模式打錢。

如果是後者,那就市場化。


醫療知識的複雜程度高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真的私有化,魏則西這樣一個大學生都被騙了,郭嘉把控之下,還有大量保健品市場,很難想像資本進入,大醫生手裡的知識技能能打得過市場無良宣傳嗎?涉及科研問題的話,成熟的治療和新療法誰的接受度會更高呢?醫療鏈條可不僅僅是醫院和患者,還有科研,宣傳,醫保補貼,醫生培養,保險。。。。。


因為兩者理解的市場化含義不同。

醫生理解的市場化是:提高行政命令影響下過低的人工服務價格,降低利益鏈過長而導致的過高的醫療器械價格,最終讓醫生回歸其本身價值。

百姓理解的市場化是:市場化後,普通的老百姓不再可能接觸到價值高於他們能給出價格的醫生了。

當前的問題是,老百姓抱怨醫藥費過高,而大部分醫生尤其是年輕醫生覺得自己拿的太少。其實多出來的錢去了哪裡,不能說,跳過。

所以能不能市場化?至少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不可能會讓醫療行業市場化。在神州這麼一個政策市的大背景下,這就是不會市場化的主因。

所以醫生也好,百姓也好,只能繼續在這個兩難的境地中繼續維持納什均衡。等待著這個市場的自發調節,比如飛刀和黃牛,以及某些專業的逐漸凋零,比如兒科和急診。


我是醫生,我就反對醫療市場化。

第一資本是逐利的,市場化初期,大部分醫生的薪酬會上升,但是到了壟斷期,只有頭部的一羣和資本家能得到高額利潤,其他人收入甚至還不如在公立醫院。

第二一旦市場化,以前的監管政策不得不做改變,甚至形同虛設,抗生素激素,以及過度醫療將大行其道,醫生會帶著其他的目的工作和莆田系沒有區別。

第三別高估市場,非典前大部分小醫院門可羅雀,看不起病了,患者可以選擇自己買葯,可以選擇不治療,靠自身免疫能力硬抗。現在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還是建立在有醫保報銷的前提之上的。大家都忘記了非典前各地大賣公立醫院的風潮了吧!

第四現在只所以醫學生能就業,基於廉價的培養成本。各個醫學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屬醫院。一旦私有,私立醫學院校將崛起,而且會超越所有公立醫學院校,隨之學費也會大幅上漲。資本家會人為的造成醫療資源的稀缺狀況,比現在更緊張。

第五江湖郎中會大行其道,絕大部分患者會選擇這些無資質的人看病,無他,就是便宜,比自己看強。

總之,未來醫療市場化的中國就是美國的現在,甚至還不如美國,免費公立醫院甚至無法開展工作,因為沒有合規的醫生執業。舉個例子,四個人打麻將,醫生和患者輸個底朝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